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民進黨的贏,要如何化為台灣的勝利?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2/02 第339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內閣改組狂想曲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的贏,要如何化為台灣的勝利?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施政無感 終將被選民唾棄
聯合晚報社論 全民參與 慎防變權力怪獸
民意論壇 朱習會不無可能 蔡習會何妨想像
台灣新興公民吶喊 北京聽見了嗎
我是陸生我羨慕… 你與民主一起長大
聯合筆記/新世代政治的傳統顛覆
後馬時代 藍營重建新價值
回歸內閣制… 新黨魁應兼閣揆
永恆警戒 是維護自由之代價
我看柯P現象/你家紅白事 放過公僕吧
我看柯P現象/民選局長 錯誤第一步
我看柯P現象/人民覺醒 全台如一家

聯合報黑白集
內閣改組狂想曲
黑白集/聯合報
內閣改組,閣揆人選最好是「政治」與「政策」兩種才能兼備。如果不可兼得,則似應從「政治閣揆/政策內閣」著眼。

台灣的政經僵局,主因在政治鬥爭,致使政策的是非不明、黑白顛倒,寸步難行。在「政治閣揆/政策內閣」的思維下,在目前浮現的閣揆人選名單中,王金平是一人選,蔡英文亦是一個另類思考。

馬總統若任王金平為閣揆,官司照打,閣揆照任,一方面對黨內象徵著和解,一方面則運用王金平在立院及與民進黨的關係,全力推進重大政策的立法工作,並重新整理兩岸關係及經濟發展的法制建設。這一方面可為馬英九留下歷史定位,另一方面亦可為民進黨的「概括承受」預作鋪墊。但是,馬英九會這麼做嗎?國民黨有企圖的接班人會容他這麼做嗎?王金平又會接受嗎?

報人張作錦很早就提議由馬政府任命民進黨人為行政院長,此刻蔡英文正是現成的人選。蔡英文若全權組閣,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搭檔,不啻是青萍寶劍配上了翡翠鑲飾的劍鞘,尤是相得益彰。如此,民進黨更能自主面對ECFA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等法案的進度,也絕不致受到國民黨霸占主席台的干擾。此一任命,不妨視作民進黨與國人在二○一六大婚前的「試婚期」,豈不浪漫?但問題仍在:馬總統會這麼做嗎?國民黨內的自命接班人會容他這麼做嗎?更重要的是蔡英文會接受嗎?

以上兩案,以蔡英文出任閣揆、馬英九持守虛位總統,最是大破大立、大開大闔。這是馬英九為歷史定位置 之死地而後生的撒手鐧,也是蔡英文不必把台灣搞到死才去爭奪二○一六的政治自救之道。但是,一闋狂想曲,有可能嗎?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的贏,要如何化為台灣的勝利?
社論/聯合報
《九合一選舉系列之三》

蔡英文說:民進黨要用這場選舉贏回台灣。現在,民進黨大贏,接下來的一步,是民進黨要如何把它自己的勝利轉化為台灣的勝利。

這場政治海嘯般的選舉,徹底改變了台灣的政治地貌。雖說不能用單一因素來解讀這場選舉,但眾議咸同的是:民意對「中央執政」的不滿,是造成這場「民主政變」的主要原因。

那麼,能否將這場選舉解讀為台灣六成民意對馬政府的國家政經總路線之否定與顛覆,而選擇了民進黨現今所主張的國家政經總路線?

馬政府的國家政經總路線,是清晰而一致的,那就是:專注經營以全球化為導向的兩岸競合關係。一方面,用兩岸關係來支持全球化,另一方面用全球化來制約兩岸關係。循環相生,往復利用。那麼,這次選舉結果,是否對於此一國家政經總路線的全盤否定與顛覆?

如果是,則另一層次的問題便是:這次選舉是否對民進黨的國家政經總路線的全盤肯定與支持?截至此刻,民進黨的國家政經總路線可謂有「四大支柱」:一、否認九二共識。二、不廢凍台獨黨綱。三、借殼上市,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四、從世界走向中國。試問:這次選舉能否解讀為民意給了民進黨繼續貫徹這套政經總路線的政治令狀(mandate)?

在這場地方選舉中,國家政經總路線的議題被掩蓋或扭曲、淡化,因此我們認為,或許只能說這場選舉充分反映了民意對「中央執政」的強烈不滿,但是否顯示即是對馬政府政經總路線的反對與對民進黨政經總路線的認同,尚難定論。因而,這場選舉在相當程度上,就國家政經總路線而言,可視為一場「批判國民黨」或「不滿國民黨」的選舉,但尚不能直接解讀為選民「認同民進黨」。

這場選舉使民進黨在二○一六年重返執政的可能性大增,屆時,民進黨的國家政經總路線才將進入實際考驗,沒有掩蓋迴避的可能。到時候,民進黨如果仍然持守前述「四大支柱」的政經總路線,則台灣在裡裡外外必無出路。因而,這場選舉所造成的政治情勢儼然是:民意「反對國民黨」,可能使民進黨在二○一六重返執政;但民進黨若不翻轉調整其國家總路線,則台灣必無出路,成為「頭過身不過」的僵局。倘係如此,而台灣民意若欲藉此次選舉請民進黨提供台灣政經難題之解藥,那不啻是請鬼拿藥單。

民進黨若重返執政,必須翻轉其政經總路線。關鍵在於民進黨及蔡英文如何解讀這場選舉的意義:一、可將這次選舉解讀為突破意識形態及基本教義捆綁的契機,藉用中間選民為槓桿來翻轉民進黨的「四大支柱總路線」。二、也可將這次選舉解讀為「從反馬到仇中」基本教義的大發酵,因而愈加持守「四大支柱總路線」。我們的建議是,民進黨應當對這次選舉採用第一種解讀,因勢利導,始能頭過身也過。

容我們預言,這次選舉已形成了一個極諷刺的政治悖論,亦即:民意對國民黨及馬英九的不滿,極可能使民進黨贏得二○一六總統大選;然而,民進黨若重返執政,除了「延續前朝兩岸政策」(蔡英文二○一二年語),大幅抄襲延續馬政府的國家政經總路線之外,民進黨政府及台灣均難有出路。這是在全球化大局及中國大陸崛起,與台灣急劇邊緣化之下的必然趨勢,不會隨蔡英文或民進黨的個別意志為轉移。此即文首所說:民進黨贏了這場選舉,但台灣能不能贏,尚是未知數。

如今民進黨必須儘速思考的是:如何修正它的政經總路線,使之與台灣的長期利益接軌,使該黨的勝利轉換為台灣的勝利,這才是取得人民支持的根本之計。有人提議,由馬總統任蔡英文為行政院長;此議雖屬狂想,卻點出了民進黨自此刻即應負起為國家政經總路線鋪平道路的責任。目下最起碼的工作,是民進黨應協力促成兩岸服貿協議、貨貿協議及互設辦事處等立法工程的完成;如此即可減少民進黨重返執政所遭遇的兩岸折衝與磨擦,並增加民進黨政府「概括承受」的資產。

民進黨贏了這次選舉,並向二○一六總統大選的贏局逼近。但是,如果台灣也要贏,不能靠民進黨以封鎖、杯葛為主軸的政經路線,而有賴民進黨向更務實可行的國家政經路線調整。民進黨能否務實自我調整,目前仍是一座等待征服的大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施政無感 終將被選民唾棄
社論/經濟日報
九合一選舉結果,執政黨遭到空前大潰敗;在內閣總辭負責之下,檢討聲浪依舊四起。在府院施政績效不佳的「印象」下,執政黨再三訴求的「經濟牌」終究未能受到一般「經濟選民」青睞;特別是藍營選民意興闌珊(台北市大安區投票率六成一,為全國最低),成為敗選的關鍵因素,值得執政黨深切檢討。

民眾對「經濟施政」的無感,已經成為過去擅長經濟施政的執政黨極大的隱憂;這種印象不除,執政黨未來掌握國家機器的機會將日益流失,屆時台灣前途將面臨更大風險。如何讓「經濟施政」有感?不論中央或地方的執政者都應從宏觀處著眼,微觀處著手,才能更符民眾期待。

台灣的社會環境,和二、三十年前比較,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人民的教育水準提升、對施政績效的要求提高、希望民意能在施政上獲得充分考量,在在都對執政者及團隊產生更大的期待。

一般而言,美國剛勝選的新政府,一定會在新的施政理念下,調整政府組織的人事和預算,打造出一個能夠有效推動其政經理念的「團隊結構」。最簡單的案例,就是司法部的反辣拉斯處,其人事規模和預算水準,一定會隨著共和黨執政而縮小,隨著民主黨上台而擴張。但是,我們的政府卻不會如此;除非一、二十年下來遇到了「政府改造」,才會重新來個「排列組合」以外,政府的規模和預算結構長年不變。

由於明顯的部、會、局、處重組會產生痛苦,為了「安撫」現存官僚體系,我們的執政者及團隊,向來不會依照施政理念來調整人事結構和預算結構,乃至於幾十年下來,部會預算和人事都被「組織法」框住而推託不變,不可能產生「施政特色」,施政內容自然難有變化,在這種「X規Y隨」的傳統下,施政結果不會有太大差異,民眾當然也不會有所感受。

以經濟部為例,每一個局處的人員配置和預算多寡長年不變,不會因施政上強調要重視「三中」(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就去擴張中小企業處和中南部辦公室的員額和預算,也不會讓中下階層的計畫優先獲得獎助。經濟部各局處的計畫就是沿用過去的選拔模式-「擇優獎勵」來進行挑選;其結果就是中大企業、高科技業、中高階層的業者獲得政府獎助。中央的施政口號和施政結果是脫節的,最需要協助的眾多中小企業盼望多年,就是等不到政府「關愛的眼神」。

表面上看來,經濟部的施政「成果豐碩」,各項計畫的KPI(關鍵績效指標)都能達成甚至超過,但是企業和民眾就是無感。

試想,台灣企業有130萬家,經濟部計畫通常是「示範性」的,每項計畫頂多是幾十家企業獲選,每年數百億元的預算「真正照顧」到的企業可能不超過數百家,而且大部分預算都跑到科學園區,對那些高科技廠商其實也幫不了大忙,請問一般企業對經濟部的施政會有感嗎?

上述現象產生「民怨」的大爆發,就是「兩岸服貿協議」遭到眾多中小服務企業和民眾的反彈;他們不一定是真的反對服貿,而是要藉此機會反映政府長年不照顧他們,卻要在開放市場時以他們為祭品,卻讓開放的效益讓強有力的中大型企業囊括。表面上看,政府提列了近千億元的輔導方案,但依照上述施政原則,沒有幾家中小企業能夠獲得補助,因為依照過去經驗,他們已經不相信任何的政府方案。

經濟施政需要相當的專業,但經濟主管首長多數對服務業相對陌生,無法在高難度的服務業開放關鍵時刻建構出合宜的方案;這也凸顯政府官員的僵固思維而不能彈性因應經濟情勢的變化。請問,這樣的政府能夠獲得民眾投票認同嗎?

   
聯合晚報社論
全民參與 慎防變權力怪獸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月底即將上任,他在競選期間提出的「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競選主軸,凸顯政府在攸關民眾權益的決策不透明,更漠視網路時代興起的鄉民力量;柯文哲的勝選,不啻為人民對政治現狀的回應,未來該如何落實執行,值得期待。

國民黨九合一選舉慘敗,有遠因,也有近因。遠因是馬政府六年多來執政,未能體察民意,近因是去年興起的白衫軍運動、到今年三月以反黑箱服貿為主要訴求的太陽花學運,馬政府都喪失反省能力;黑心油連環爆卻著眼於攻擊在野黨,不思改革之道,人民最終用選票教訓政府。

柯文哲旋風有其個人魅力所在,也有對政府施政高度不滿的心理投射,更是對政客一再以「政府是人民的公僕」,圖謀個人政治利益,騙取選票的話術,一種顛覆性的反撲;他提出全民參與的理念,有其對時代背景的觀察而來,也就是網路時代及網路世代的誕生,人民不再只是有知的權利,而是「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參與權。

面對新時代的民意,與其用盡方式討好選民,不如正面呼應現象的存在,積極回應人民的想法,進而給予人民參與的權利,讓人民不再只有四年一次的投票權;政府菁英和民代壟斷民意論述權,宣稱以民調數字可體察民意,但民調未必都準,施政自然無法百分之百吻合人民想法。

如何落實公民參與權,無論是透過網路投票,或成立公民參與委員會,都能有效且精準的彙集人民對政策、政府預算的好惡傾向;此外,網路時代興起的鄉民暴力和網路公審的極端化民粹現象,都攸關公民參與機制能否獲得信賴與支持,公民參與不能只是創造難以駕馭的權力怪獸,否則最終將導致公民參與夢碎。

   
民意論壇
朱習會不無可能 蔡習會何妨想像
童舟/媒體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國民黨在二○○○年失去政權,又在二○○四年因兩顆子彈未能奪回政權;如今,又再面對二○一六年可能失去政權的危機。

二○○○年,國民黨在總統大選失敗後,因有連戰為火車頭,整合了陷於魚爛土崩的黨,並藉二○○五年的和平之旅,為國民黨建立了九二共識的政經路線新論述;接著,馬英九又以明日之星的姿態成為國民黨的新火車頭,持著九二共識的新論述,帶領國民黨迎向二○○八及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贏回了執政地位。

現在,國民黨又面臨喪失政權的危機。國民黨二○一六年的新論述何在?新火車頭何在?在幾位想像的人選中,朱立倫是其中之一。他若要擔當起新火車頭的角色,也必須建立其新論述,關鍵仍在兩岸政策。茲借朱立倫為例,以陳述一種政治想像。

若非朱立倫參選新北市長,國民黨極可能六都盡失,而未參選的朱立倫即須面對敗選責任,所以他的參選是別無選擇。且想像中朱立倫若在選戰中能有漂亮戰果的加持,即會對他進一步成為二○一六藍營共主的機會添增條件;但是,僅有兩萬多票的勝差,卻反而成為朱立倫政治行情的打擊。不過,朱立倫似乎仍是國民黨二○一六人選的一個「保留的選項」,因為國民黨在人選方面的選擇極為有限。

朱立倫若成為國民黨的二○一六總統候選人,有其特具的想像空間。馬英九辭黨主席,失去了營造「馬習會」的「第二身分」,而不可能以總統身分馬習會;當然,雙方若互以領導人身分會面,馬習會的可能性並未趨零。但朱立倫若以新北市長的身分取得總統候選人的地位,卻是促成「朱習會」的最佳條件。且倘若朱習雙方對兩岸前景能夠建立正向共識,在會面中共同提出延續九二共識且又超越九二共識的兩岸新論述,則應可為「後二○一六」的兩岸新局建立新的架構。這個新架構,應當要為兩岸繼往開來的「和平發展」創造新條件,所以不僅對朱立倫與國民黨的情勢可能有利,更也可能墊高了民進黨轉型的理由與條件,因此對蔡英文與民進黨順水推舟的轉型工程亦有利益。

以上的推論並未認為朱立倫是國民黨的必然選項或唯一選項;而只是想借此一推論,點出情勢發展的可能性,並指出對兩岸三黨及兩岸大局均有裨益的想像空間。比方說,在這樣的想像之下,朱立倫的新北市長身分使他具備了朱習會的可能性,但若是另一熱門人選吳敦義以其副總統的身分,可能性就較低。

不過,本文要說的是,無論朱立倫會否成為二○一六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以及有否可能實現「朱習會」,兩岸三黨皆應嚴肅面對「後二○一六」的情勢,共同為兩岸「和平發展」創造出新的條件。關鍵在於:一、北京應有更具高度的說法與作法;二、民進黨必須在國家認同及兩岸政策上大幅轉型。

先論北京應提升高度:面對二○一六,北京不能只在「反對台獨」上加壓,而應在「大屋頂中國」、「大一中架構」的「第三概念」上建立更具高度的新架構。如此,即更有可能與台灣人民達成「心靈契合」,亦可使民進黨更能感知轉型的必要性。

再談民進黨轉型: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北京智囊已經放話,要柯文哲對台獨及九二共識作出「有效澄清」,否則北京不可能「坐視不管」,並且盼柯文哲「不會以此開玩笑」。此即在選季所預言,柯文哲不理九二共識,但九二共識會來理他。事實顯示,柯文哲已經成為北京撩撥兩岸情勢的一隻新槓桿;敲山震虎,敲柯文哲的山,是要震民進黨之虎。柯文哲若陷此處境,更遑論民進黨若贏得二○一六將面對何種境況。所以,民進黨必須轉型,且要快快轉型。

北京若提升高度,加上民進黨平順轉型,兩岸即有創造新架構的空間。此一新架構應以利益與尊嚴說服台灣民眾,進而建立起兩岸的「心靈契合」。其中,尊嚴更高於利益,因為,尊嚴即是台灣人民所視的最大利益。「朱習會」應是端出此一新架構的適當平台。

其實,倘若這個架構能夠成為兩岸共認的「合情合理的安排」,則亦不必僅僅期諸「朱習會」,民進黨何妨也有藉諸「蔡習會」促其實現的想像力與企圖心。

   
台灣新興公民吶喊 北京聽見了嗎
范世平/台灣師大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聯合報
七月蔡英文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說:「民進黨最大的挑戰,就是一四年(九合一大選)一定要打好。如果打好,連中國都會朝民進黨方向來調整」。此言讓北京不滿。如今,蔡英文是否一語成真?

這次選舉,「首投族」扮演關鍵角色,他們大約是一九九四年出生,進入小學時約是二○○一年,適逢民進黨執政,學校教育朝向「本土化」。七月蔡英文表示,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如今,這些首投族不但是民進黨大勝的主因,人數更會逐年增加,直接影響二○一六年總統大選的選民結構。

然而,習近平卻在會見統派時大談「一國兩制」,與這些首投族的觀點天差地別。事實上,這些首投族有許多是三一八學運的參與者,他們呈現了兩大趨勢:反中與反商,其中特別厭惡兩岸政商權貴。在這次選舉中,郭台銘這些兩岸紅頂商人,積極為連胡站台,就成為票房毒藥。

選舉中國民黨不斷強調南韓已與北京簽署FTA,民進黨杯葛服貿協議,造成台灣競爭力不如南韓。然而,結果連台北、桃園、新竹等「經濟選民」都不受威嚇。事實上,三一八學運凸顯了台灣中產階級擔心北京的「以經促統」。經濟牌、兩岸牌過去是國民黨的選舉良藥,如今卻逆轉。這將使得後年大選,兩岸牌風光不再。

總之,北京對台強調經濟讓利,卻迴避台灣人的國家意識、主權堅持與民主價值;著重「三中一青」,卻忽視台灣人對兩岸交流的憂慮;深信藍綠板塊,卻漠視台灣新興的公民力量。只聽順耳的,卻拒絕真實而逆耳的聲音。

如今,北京要如何面對不支持九二共識卻大獲全勝的民進黨與柯文哲?如果還是一味消極的冷處理,則蔡英文可能會化被動為主動,在兩岸議題開始發球,掌握主導權,逼著北京面對。至於香港民主運動,更會被台灣的選舉結果所鼓舞,台港共伴效應將有增無減。

   
我是陸生我羨慕… 你與民主一起長大
洪鑫誠/陸籍研究生(台北市)/聯合報
這些天來,台灣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九合一選舉。

這不禁讓我想起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巧合的是,那場旗鼓相當的藍綠對決正好發生於我初次來台交換的學期。

當時的那股興奮勁和強烈的好奇心令人記憶猶新,我的相機很快便塞滿了各種「選戰周邊產品」。同期的交換生中,比我熱衷的亦不在少數。

那一年恰好也是兩岸關係穩中有進的階段,媒體上看到諸如ECFA、陸生來台這樣的字眼不少帶有正面的形容詞。

在言論自由的台灣,加之當時相對寬鬆的兩岸政治氛圍,習慣不談政治的陸生對選舉的關注變得普遍。多數陸生對台灣自由民主的體制抱持好感。

這些情形當時在我眼裡顯得十分合理。畢竟作為「華人世界民主的燈塔」,一海之隔的台灣,一直守護著許多中國人的民主憧憬,以及以同文同種為情感依託的另種制度想像。

後來,我們看著身邊的台灣同學投下人生的第一票,看著馬英九連任後藍營的團結和狂歡,看著蔡英文落選後綠營的平和與堅強。

這一切都讓我們有從未有過的機會,去跳脫簡單的「是非對錯」邏輯,讓高高在上的政治走下神壇,變成柴米油鹽一般,近在咫尺的小事。

時至今日,台灣的民主政治似乎一度走到了歷史的低點。當我回過頭來,再看這次九合一,我幾乎失去了一切二○一二年看選舉的那種熱情。

然而偶然看到吳念真給年輕人的選前寄語:「之前你們都活在我們所曾經營造的環境中,但是,之後我們要活在你們所決定的未來」,感動不已。再看那些即將手握選票的年輕面孔,忽然覺得民主變得前所未有的真實。民主的精髓不在於一票定勝負,而在於全民、終身的參與,和選擇的權利。

我知道,這一票未必能夠決定未來,過去被投下的每一票也未必不曾令人反悔。不過,那些驅使人們站出來、鼓勵人們去改變的勇氣和擔當,才是我們應該相信的力量。

民主未必是最好制度,我們不應冀望選出明君聖主,然後拱手交出自己的權利與責任。比起選舉本身,更重要的是選舉過後一如既往的公民參與。

所以比起誰當選,是藍是綠或是顏色空白,我更關心的是塵埃落定之後。這個社會的公民,能不能走出那條陳年的光譜,學會包容與妥協,共同灌溉這片土地的未來。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民主進步。

這些與我年紀相當的人們何其令人羨慕啊,他們有機會和台灣年輕的民主一起長大。

   
聯合筆記/新世代政治的傳統顛覆
游其昌/聯合報
九合一選舉在台北市推倒藍綠高牆,也讓國民黨土崩瓦解。柯文哲說這是網路主導的選戰,朱立倫檢討國民黨的失敗說,「這不是世代隔閡,而是我們沒有隨著時代變遷,要好好地改革。」

不只是國民黨,傳統政治遊戲在這次選戰中被重新定義,許多選舉指標都在世代變革中,丟進歷史的灰燼裡。

第一個大失敗是傳統民調。以市內電話為基礎的民調技術,在這次選舉中崩盤,並不是統計技術的偏差,而是民眾媒體使用行為的轉變,掌握不了手機與網路訊息資訊的走向,哪能準確評估投票行為動向?市場調查如是,選舉行為如是,整個民調學都得重新架構。

第二個大失敗是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動員與廣告宣傳,顯然比不上臉書與網路形塑議題有效。不論電視或報紙,都是網路議題的跟隨者,就連黑函,都能由過去的非常光碟「進化」為「極樂竹北」的造假網路劇,虛實難辨,更讓選舉操弄複雜化。社群自主動員、關鍵字操作到新媒體設計,既顛覆媒體,也顛覆政治行為。

第三個大失敗是傳統派系。隨著都市化擴大,人群關係的重新界定,傳統村落式派系動員已遭否定,什麼地方大老、世族大家的站台都被毀棄,連最傳統的集集都能產生樹黨鎮長,中壢可以有網路生根選出的市議員,誰說選舉一定要在婚喪喜慶中跑攤才找得到票?

第四個大失敗是傳統鐵票區。台北市不再是天龍國,新店、永和也不再是藍票倉,當眷村圍牆一堵堵被推倒,黃復興黨部都成了歷史名詞;對年輕的選民來說,蔣經國都只是個陌生的名字,更別提他的夾克,那是六十歲以上的選民經驗,換不了多少選票的。

第五個失敗是傳統家父長主義。不相信青年,不相信教改成長下的世代,會拋下冷漠,主動走入選區,改變他們的世界,決定自己的命運。柯文哲絕對比連勝文老,不論從職業、觀念、家庭、打扮,都較連勝文LKK,但他敢相信,放手讓年輕人做,竟然成為年輕人的夥伴,成為新時尚政治的象徵,那就是分享與相信的力量。反而是連勝文一味地「擁抱長輩」,「聽爸媽的話投票」,諷刺地讓自己成為保守的符碼,成為改革打倒的對象。

網路青年改變政治已是舉世皆然的現象,不論喜不喜歡,必須要面對世界已改變,網路重新定義所有人的生活模式,包括政治在內。只是在世界各國發展經驗裡,虛擬世界的網路力量推倒威權政府案例不勝枚舉,卻也罕見在網路串聯革命後,能有效協助治理,凝聚政治共識,創造新價值,成為新政府改革的力量,反而常成為另一股政客玩弄的工具。這點還有待台灣網路新世代的創造證明。推倒高牆易,建立長城難;正如柯準市長說的,這一刻是工作的開始,期待選後新局再創新猷。

   
後馬時代 藍營重建新價值
蔡詩萍/資深媒體人(台北市)/聯合報
藍軍慘敗,馬英九辭黨主席,藍營開始尋找下屆總統大選最佳搭檔了。

這兩個動作反映一個思維:問題與解答,都在馬英九身上,他辭黨主席,看守總統到任期結束,扛下施政低迷所有責任,藍營會在新人組合上,找到新動力。

會嗎?也許會。因為馬英九實在顧人怨,綠不滿,藍亦不挺。

不過,這思維,太簡單,簡單到會讓藍營不去思索,從現在到二○一六大選,藍營的基本價值究竟是什麼?推動這新價值的國民黨,應該具備怎樣的體質?難道是深藍、是豪門巨富與紅頂商人,結盟出的政商集團嗎?

馬主席下台、馬總統跛鴨,已成事實。但,要藍軍重整旗鼓,找回中間選民,以及淺藍、正藍的支持者,絕非新人選組合浮現就水到渠成!藍營必須重組戰略新價值。這新價值,要透過細緻的反省,才能找到輪廓。

人選當然是勝選要素,可是還得天時地利人和搭配。連勝文對上柯文哲,基本上未戰先輸,投射的正是人選與大環境皆利空。朱立倫以一軍之姿,對上不看好的游錫堃,卻驚出一身冷汗小贏收場!人選不一定決勝。

藍營要在敗中求教訓,就該懂得把問題拆開來看。首先,馬的中央領導力有問題,整個執政團隊不孚眾望。其次,國民黨黨機器老化,無法具體反應社會變遷,尤其在年輕世代的象徵性上,竟然出現豪門世冑代表藍營的世代交替?豈不荒謬!馬要辭職,難道國民黨的老世代就不要一辭以謝選民嗎?

最後,是馬政府的兩岸大政策(這是民進黨一貫攻擊,太陽花學運首攻的主目標),藍營接班梯隊如何做進一步清楚的釐清,以便既維持藍營的基本路線、基本價值,又可跟綠營區隔且有說服選民的新論述?藍營面對「後馬階段」,必得思考這「馬英九的遺緒」。

大選會慘敗,若拉長社會因素的時空背景來看,貧富差距拉大、年輕人低薪無力感強烈、產業空洞化,都回頭挑戰了馬政府取得政權之初,所承接的大幅兩岸開放、迎接和平紅利的時空召喚。馬政府的兩岸開放政策,是時代的產物,不然不會有兩次總統大選的勝選。可是,太陽花學運確實揭露了兩岸開放下,和平紅利分配不均,紅頂商人逐步受制於中共以商逼政的戰略。

當馬政府與其支持者,無感於社會氛圍的丕變,在大選中,仍僵固沿襲一貫的經濟牌、兩岸牌、安定牌做回應時,卻反而讓自己跳入已然劇變的民意迷霧中,怎麼訴求都像踢到無形的鐵板。當選戰最後幾天,藍營吹起「開放對閉鎖」的攻擊號,而郭台銘又高分貝大談若敗選要減資台灣時,我在臉書、網路上,看到的,卻是一波波反彈與嘲諷,因為,藍營這些動作更坐實了「和平紅利不等於全民紅利」的疑懼!

藍營下一步,不只是找到最佳組合,而是要找到兩岸政策與全民利益的最佳平衡論述。與其諷馬、譏馬,實不如藍營各路人馬,來一次藍營改造與路線的大辯論,徹底反省馬政府的施政盲點,改造國民黨的體質,修補馬政府的兩岸論述,而一切都必須以民意丕變的現實環境為前提。藍營要問而且必須問:新價值,立基何處?迎向何人?

   
回歸內閣制… 新黨魁應兼閣揆
周育仁/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聯合報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閣揆與黨祕書長先後請辭,馬英九總統亦將於周三辭去黨主席。民眾給了馬總統六年半,但是徹底失望了。如今國民黨上下要關切的,不是如何搶救馬總統,而是如何搶救可能覆滅的國民黨。

馬英九黨主席與江宜樺院長請辭後,大家關心的多是誰該接黨主席或接行政院院長,卻鮮從體制面思考未來總統、黨主席與行政院院長間之關係。若黨主席與院長由不同人擔任,府院黨間會呈現鐵三角或是三頭馬車關係?依過去經驗,恐屬後者,且可能更變本加厲。如此政府施政不但不可能迅速好轉,反可能急速惡化,相信此絕非人民所樂見。

馬總統施政雖未獲多數民眾肯定,但仍有機會在憲政制度上撥亂反正。總統直選與行政院長改由總統逕行任命後,國人多誤認總統權力大增。惟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總統雖改為直選產生,但並未被賦予相當於總統制的權力;行政院長雖改由總統逕行任命,但仍維持其最高行政首長的角色。職是之故,總統任命之行政院長必須符合三項憲法規範之要件:一、應係最高行政首長,並非總統的執行長;二、只對立法院負責,不對總統負責;三、閣員應由行政院長依其政治理念提請總統任命之,總統不得干預(司法院三八七號解釋文)。由於所有總統皆未服膺上述各項憲政規範,致影響政務順利推動,行政與立法間,更是衝突不斷。

根本之計,馬主席請辭後,國民黨應回歸憲法內閣制精神,由新任黨主席兼任行政院院長,建立一元化領導體系。馬總統應效法嚴家淦總統,將權力全面回歸行政院。當然,國民黨決策機制也需作根本調整,過去一言堂的時代應告一段落,中常會應全面改組,引進具有民意或聲望者充分反映與代表各界民意,任何重大政策皆需經中常會充分討論後方能議決。

眼見百年基業將毀於旦夕,新的黨主席與閣揆必須有條件團結與改造國民黨,並有能力立即推動政務,迅速回應民意,如此方能重建人民對國民黨的信心。檯面上被點名的候選人,各有所長,到底誰最具備相關條件與能力出任黨主席並兼任行政院院長,希望國民黨儘速許人民一個希望與未來,不要再讓人民失望了。

   
永恆警戒 是維護自由之代價
季淳/美國西方文理大學政治系教授/聯合報
從二千年的從藍轉綠、二○○六/二○○八年的從綠轉藍,到此次選舉的從藍轉綠,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學到的教訓是:以選票嚴厲地懲罰一個不受歡迎的政府,不一定會帶來一個更好的明天。

與其對於任何政治人物有著任何不切實際的期待,不如自我期許成為扎扎實實公民監督的力量。因為「永恆的警戒是維護自由應當付出的代價(Eternal vigilance is the price of liberty)」,而這個永恆當然不會是投票的那區區幾秒鐘的時間而已。

   
我看柯P現象/你家紅白事 放過公僕吧
周春娣/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董/聯合報
政治人物在民眾的婚喪喜慶等私人場合出現致詞等,不知何時成為顯學;似乎有了政治人物從里長、鄉民代表、議員、立委、議長、縣市首長、各部會首長、總統的光臨,面子風光十足;政治人物的出席,反將主題忽略。如此次新選出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出席婚禮,眾人忽略新人的場合即為一例。

請不要忘記, 我們選出各級政治人物的意義為何?

請不要在他們忙於公務,假日需要充電休息時,仍疲於奔命忙於應酬,和各類婚喪喜慶場合,因長期勞累而影響處理政務品質。就從這屆開始改變,民眾改變心態,放手吧!

   
我看柯P現象/民選局長 錯誤第一步
紀昭秀/家管(台北市)/聯合報
柯文哲推出「勞動局長全民票選」活動,引發熱烈討論。民進黨立委段宜康表示,看不出什麼道理;台灣民主學院主任楊長鎮也認為不符責任政治原理,建議放棄開放票選方式。

柯P就是柯P,恐怕很難聽進去別人的建言。只是,看似民主、尊重人民選擇的活動,確實隱藏太多和稀泥的疑慮,可能適得其反。試問,全民選出來的人選,倘與柯P理念不合,或柯P不中意,他還要勉強接受嗎?未來撤換局長時,是否要再經全民票選同意?局長若因重大施政錯誤,甚至貪贓枉法下台,是否將識人不明的責任,轉嫁背書的人民?拖全民下水?道理不言而喻。有魄力的柯P,還是回歸責任政治的常軌吧!

   
我看柯P現象/人民覺醒 全台如一家
戴鐵雄/醫師(屏縣恆春)/聯合報
聽到柯P喊出ONE CITY ONE FAMILY,立即憶起歐巴馬的勝選口號「YES WE CAN」。

看到他被圍剿,仍口不出惡言,看到他的「嘉年華遊行」,代替掃街拜票,最後一夜的「ONE CITY ONE FAMILY」音樂晚會,雙眼泛淚地聽完柯P全家合唱的「我的家庭」,柯P改變了選舉文化。

聽到柯P要使「台北市」就像一個家庭的演說,「爽了,真的爽了」的從螢幕上看到柯P勝選的喜訊。

在整夜興奮睡不著中,回想起柯P競選過程中,看到了「政治冷感症的年輕人」為自己的家國紛紛站出來,號召全民以選票教訓馬政府,讓全世界驚訝地看到台灣人民的覺醒與民主素養的成熟,讓世人認知「ONE TAIWAN ONE FAMILY」,全體台灣人都是一家人,讓我們一起高喊「ONE TAIWAN ONE FAMILY」。

   
6個好觀念 不再為錢煩惱
如果不想窮一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和執行理財計畫的紀律。綜合眾專家學者與不知窮滋味的存錢高手的經驗和看法,本次整理出6個好觀念,學起來,遠貧不是夢。

孩子受影響說髒話
電影出現大量的「三字經」,以豪邁與搞笑的方式出現,很多父母擔心對孩子的言行有影響。但父母擔心的應不止流行文化的影響,具體來說,還有孩子的嗆聲和「三字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