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綠萵苣、嫩綠芹菜、葉片大器的刈菜……,這不是菜市場景象,而是羅斯福路熙來攘往車陣旁的一畦畦菜園。不同於這塊私有地的田園風貌,大安區屬公有地的錦安香草園,則以芳香萬壽菊、紫蘇、艾草等香氣迎人。 這兩塊綠意盎然的園地,是台北市少數的可食地景,也是讓首都邁向田園城市的起點。為了讓都市各角落都有恬適的田園風光,台北市政府已著手清查,準備將可釋放的公有閒置土地上網公告,預計五、六月間民眾只要上「田園網路銀行」查詢,就有機會就近找到用地,隨即撒下種子或栽上菜苗,經營一小片開心農場。
除了閒置公有地,市府也鼓勵私有地地主在開發前,先釋放給周邊的住戶種蔬菜水果,一來可減輕地主對空地的管理費用,二來讓鄰居自種自食,也可敦親睦鄰。羅斯福路古亭國小對面的「林興里開心農園」就是很好的實例,建商在推案前先以這塊空地申請「台北好好看」計畫參與綠化,計畫結束後繼續供里民認養種菜,因此在高樓大廈間、車水馬龍旁,出現令都市人嚮往的田園風光。
呵護青菜 忘記病痛
靠近農園,嬌豔欲滴的萵苣菜葉、青蔥、刈菜等映入眼簾。認養人之一的張媽媽彎下腰,小心翼翼查看自己的心血結晶是否被蟲咬,當她發現厚實的菜葉被人割掉一部分時即慨歎:「想要菜,就跟我說一聲嘛,我會採來送你!」
參與耕作幾年來,罹癌的張媽媽深深感受到療癒效果,每天有綠意作伴、思考如何讓蔬菜長得更壯碩,常讓她忘記病痛;每當有小朋友或社團成員來參觀,也快樂無比。
芬芳香草園 帶動社區美
再轉往錦安里一隅,不難發現這塊綠地的植物與一般公園、菜園都不一樣。「錦安香草園」顧名思義,栽種的都是氣味宜人的香草。茂密的紫蘇隨風搖曳、蒔蘿散發著茴香,薄荷、艾草、九層塔、洛神也展示各自的迷人香氣;芳香萬壽菊雖與百香果無關,但只要輕觸葉片,指間就會留下百香果芬芳;當然,飛舞的彩蝶也是常客。
這塊地的地上物原是台銀宿舍,舊宿舍拆除後本是圍起來的閒置空間,因里長擔心造成環境髒亂,遂協商與相鄰的土銀道路用地一併認養,由里民攜手打造出芬芳的香草園。
去年初,里民就開始翻土、改良土壤,不時還倒些咖啡渣進去,種出來的香草不僅可以當烹飪時的調味料、泡茶,而且相當美觀。影響所及,就連周邊老公寓屋主,也開始主動改進後陽台景觀,移開堆疊的雜物、改掛美麗的花籃,讓生氣蓬勃的香草園景觀由平面延伸到立體面。
共耕共享 深植人心
其實,田園城市的目標,不僅僅要在路邊、里鄰轉角處種種蔬果,可食地景的概念還要深入校園,將學校小田園空間與課程相結合,讓學生透過親自種植、照顧、採收作物過程,深刻地瞭解環境、食物和土地的重要性,同時將共同耕作、共同分享的氛圍深植小朋友心中。
以十餘年前就躋身永續校園的公館國小而言,校園綠美化就不只於觀賞性的花草樹木,在充分運用雨水、回收水等資源下,校內菜圃裡的可食蔬果種類甚至比菜攤還豐富。嫩綠的空心菜、珠蔥、萵苣青脆可口,校方用自產珠蔥煎的蔥油餅,就備受師生歡迎。口感綿密的南瓜、爽脆的蘿蔔、芹菜也顯現朝氣,常讓小朋友流連觀察;另有柳丁、柿子、木瓜、番石榴,新闢的草莓園區也長出鮮紅果實。
公館國小校長李鍾慧說,小朋友透過耕作接觸土壤,不僅有助於腦部發育,觀察作物成長、拔草、分享成果等一連串過程,也能讓孩子體驗生命、生活、生態「三生教育」,進而儲備智慧、活力與健康。
除於土壤種植蔬果,公館國小另發揮水資源再利用示範學校的優勢,開發「魚菜共生」耕作法,以魚的排泄物供應蔬菜養分,再將蔬菜根部過濾的水還給魚兒,達到魚養菜、菜養魚的互惠互利目標。另於教學大樓走廊盡頭牆面設置蕈菇包,自己栽培各類菇,這片教學立面可望成為學童的田園夢工廠。
小田園計畫夯 一九三校參與
教育局體育及衛生保健科科長許裕陞說,市府對高中職以下學校推出的「小田園計畫」,除了讓學生體驗農事、推廣有機種植與健康食材,也希望藉由城市(校園)田園化,達成親近自然的新風貌。由於深具教育意義,一月的校長宣導會議中,就有二百九十二人出席,目前計畫已通過審核的學校有一百九十三所,其中國小就九十六所,幾乎占一半,幼兒園也有二十三所、約百分之十二,另有三所特殊學校參加。
通過計畫的學校約可獲市府十萬元的補助款,校方可用於購置小田園資材、硬體、種苗等,由於每所學校的環境和栽植條件不同,校園可以選擇孵豆芽、小麥芽的孵芽法,或採取播種、扦插、水耕等耕作方式,不僅可多元呈現小田園特色,也能讓學生於操作中產生園藝治療效果,同時認識並喜愛在地糧食。
人口密集的都市,放眼望去,不是林立的建築物,就是穿梭的汽機車,市民對綠色田園生活的渴望不言可喻,這從行之有年的市民農園即可看出端倪。市府產業發展局統計,目前台北市有八處市民農園,供市民承租體驗農耕,但總面積僅二千八百九十坪,因此幾乎都處於額滿狀態,再加上實習耕種的市民與耕種的土地、作物及農園主都有深厚感情,以致流動性很低,儼然成為一個穩固的市民農園俱樂部。
市民農園面積下修 享田園樂更容易
為鼓勵更多農民辦理市民農園,產業局已同意核備台北市農會將成立市民農園的面積由○•五公頃下修為○•一公頃,可望能鼓勵及輔導更多農民釋出閒置土地,成立市民農園供民眾承租。市民雖需負擔土地承租費用,但可向專業農民學習農耕技巧。
有關植物病蟲害防治,產業局與台大植物醫學研究所合辦的植物診所,於建國花市營運的週六、週日下午定期開張,農戶或民眾都會帶植物實體或照片請專家診斷,使用率頗高。
在農業技術部分,產業局已邀集農會人員、農民及農業改良場專家等,組成台北市農業技術服務團,提供市民農業技術免費諮詢及申請現場指導服務。另於台北市轄內十家農會設立農業技術諮詢服務中心,提供現場及電話諮詢服務;同時建置台北市農園資訊服務平台,提供農業相關課程、技術服務團巡迴服務資訊等。
農技指導諮商多 栽種蔬果更輕鬆
為落實田園城市,產業局已與非政府組織(NGO)合作,開設田園城市社區推廣教育服務課程,培訓社區園圃種子師資,以協助社區及民眾建置菜園。都市農耕網志工陳沅蓀說,推廣田園城市,景觀仍很重要,太像菜園也不宜,因此絕不能雜亂、發臭,民眾也不應該在規劃好的範圍外擅自圍地、加盆子種菜,這都會影響整體景觀、破壞市容。她也主張「共耕共食」,即大家出力耕作、大家共享成果,期待更符合公共性。為此,她決定將輔導有成的錦安香草園開放,供民眾摘取所需部分。
田園城市計畫的主要推動者工務局表示,為使田園風光更普及,產業局將建置公有建物屋頂菜園示範點,評估建置場所包含區行政中心及區民活動中心等,建置完成後可導入社區民眾參與農耕體驗,此外,在市府大樓周邊規劃的六處菜園中,將把靠近市議會的一處設置成高架式平台,讓身心障礙朋友坐著輪椅也可種菜,既不必蹲下、也不必站起來,讓人人都有機會享受田園樂。
街頭校園種蔬果 人情味將更濃密
園藝科科長蘇怡萍表示,推動田園城市的目的,不在作物收成的價值,而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畢竟,在都市裡,人的交流變淡,很多人只看到餐盤裡的菜色,卻未見過蔬菜水果在田園的原始風貌,若藉由種菜拉近社區居民的情感,不但享受可食用的地景,對環境、治安等也都是正向的。
至於產地直銷的小農,以精緻、有機農作為主,除產業局規劃的圓山農民市集,每週六、日約有一百個攤位,展售抽驗合格的農產品外,至善路溪山農民市集、內湖山川農民市集、南港山水綠農民市集,都是農會協助設立。市府也承諾將持續輔導小農更順暢地直銷,讓消費者就近吃得到在地、新鮮的蔬果。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四月號567期】。
手機、平板請下載
【《臺北畫刊App》iOS版】。
【《臺北畫刊App》Android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