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管制常態化:疫情漸去,民主回得來嗎?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5/07 第472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一萬元讓你自證窮苦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管制常態化:疫情漸去,民主回得來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紓困之亂 何不直接發現金
民意論壇 港府大逮捕...香港嚴冬的第一道寒風
楊志良/三分靠努力 七分天註定?
兩岸新願景:大疫情後的「庚子共識」
聯合筆記/重返WHA 民進黨準備好了?
政治發熱?讓高雄多點正能量
紓困擾民 不如直接發放
狩獵誤擊:原民轉型正義課題
貧者難領 富者卻愈富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一萬元讓你自證窮苦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蘇貞昌敲鑼打鼓,宣布要發放一萬元現金,給無投保的底層勞工和農漁民。誰料,大批民眾爭相前往申請,卻吃了閉門羮。原來申請辦法次日才送到地方,且條條框框的限制很多,民眾得證明自己「夠窮」才行。

排隊申請這一萬元紓困金的人很多,公所前長長的人龍,說明許多人日子不好過。何況,人們為了區區兩個口罩都可以排上幾小時;現在有萬元現金可拿,當然也要排一排。

問題是,要證明「有資格」拿這一萬元並不簡單,你得自證又苦又窮才行。光是無投保還不夠,你得證明自己平時是賣玉蘭花、口香糖或舉廣告牌等零工,還得出示全家大小的存摺證明積蓄不足,還得懂得各縣市「最低生活費」的計算標準。完全通過審核,才能領取。

為了區區一萬元,政府要求民眾「自證窮苦」,這是難以想像的傲慢,也是對人民的殘酷羞辱。百日抗疫,全台兩千多萬人受盡精神折磨,誰的日子好過了?在這樣的時刻,政府只不過撒點小錢給百姓,卻還挑肥揀瘦,端出一長串的官樣文章,逼著人民自證窮苦。這樣的政府,還有一點憫恤之心嗎?

蔡政府去年「撿到槍」嘗到威風後,施政便充滿「有功先搶、有過外推」的浮誇虛矯氣味。民眾是它施恩示惠的對象,地方政府則是它逞威卸責的代罪羊。一萬元現金紓困,又讓蘇內閣撿到槍了,百姓則被逼著哭窮。問題是,那紙賣玉蘭花的證明要誰來開?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管制常態化:疫情漸去,民主回得來嗎?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台灣度過疫情百日,本土零確診已廿多天,社會瀰漫著期待解封的情緒。許多人因經濟窒息和社交距離之限,物質與精神上皆飽受煎熬,渴望早日鬆綁。但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求取疫情和經濟的平衡,讓社會正常運作的首要前提,是「管制常態化」。

陳時中說,讓管制常態化,接著在「可隨時收緊」的前提下,鬆綁部分管制,讓民眾生活從目前「半正常」走向「三分之二正常」。防疫鬆綁著眼在經濟活動,政府不肯放手的「三分之一不正常」,就是社會管制。換句話說,若無新藥與疫苗問世,或者新冠病毒完全退散,人民便無法脫離管制的枷鎖。

「管制常態化」,當然與民主體制有扞格。在大疫危機中,人民自動放棄部分個人行動自由,為的是全民共同的健康,不料也因此助長了統治的特權。台灣的抗疫成績,來自防疫紓困特別條例「空白授權」提供的諸多管制,甚至不乏凌駕憲法的侵權禁令,以及無法源下利用資通科技監控的資訊。

過去一百多天,台灣未發布緊急命令,卻對社會進行近似緊急時期的管制和動員。政府不僅剝奪滯留武漢台胞的返家自由,限制醫護人員、高中以下師生的出國自由,更徵用全國口罩與工廠,禁止出口,不准寄送海外親人。而外交部卻在疫情吃緊之際,大肆進行「口罩外交」,完全重外輕內。更可議的是,直到開始「大外宣」,政府才自曝一月底就展開對民眾的電子監控,除了檯面上的電子圍籬,更全面展開電子足跡搜尋。以防疫之名,老大哥早已侵入千家萬戶。

當外界質疑防疫政策侵權,政府抬出《紓困條例》和《傳染病防治法》,辯稱行事有據。事實上,這就是空白授權及擴大解釋的危險:當一切裁量根據「人治」,隨意收放,任意圈列,這是很可怕的事。面對病毒威脅,一般民眾不會同情被侵權者,反而凝聚成強烈的力量支持統治當局。疫情指揮中心則以防疫為藉口,不斷配合執政者採雙重標準歧視特定對象,甚至將「抗疫」與「反中」畫上等號,更配合主政者打擊監督政府的力量,這些都是反民主作為。人民一旦習於「管制常態化」,只懂得「順時中」,民主還回得來嗎?

為了防疫,政府採取非常手段自有其必要,但並不表示管制可以無限上綱,或者權力的施用可完全不受監督。國際媒體屢屢讚揚台灣防疫有成,固然值得國人自豪,但因此神化執政團隊卻是誇大其詞。為了百日防疫,若自甘放棄民主,豈不愚昧之至?

群眾對疫情危機意識抬升了執政者的民意支持度,非唯獨台灣如此,不少國家亦然。但台灣民眾要更小心的是,蔡政府把短期的「防疫」與長期的「反中」聯結得太緊,又不能妥善區隔經濟效應與政治後果;一旦短期的防疫結束,兩岸關係長期的和平交流會受到什麼衝擊,將難以逆料。最近各種「正名運動」乘勢而起,不論其能否達成,光是台灣內部的互相對抗便會耗掉人們無數心力,增添無限焦慮。疫情過後,這類的政治後遺症將比抗疫帶來更多社會分裂。

「管制常態化」不只是法令或技術問題,它攸關後疫時代的民主何去何從。執政者利用危機侵奪人民權利,只要人民因恐懼妥協,管制便日久天長,甚至日後可藉經濟、軍事或環境等各種天災人禍,任意擴大「管制常態化」。如此一來,豈不是將民主「非常態化」?

疫情無疑將永久改變現有的社會、經濟與世界秩序。當其他國家藉著防疫發展科技,創造新的工作模式;台灣如果只以四百多例的確診數自得,還在進行口罩、社交活動、電子監控的控制,我們的經濟大概只能原地踏步,而民主卻可能向後倒退,甚至陷入戰爭的險境而不自知。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紓困之亂 何不直接發現金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行政院長蘇貞昌4日宣布擴大紓困,鎖定有工作無加保者及農漁民,將「排富」每人發放1萬元。前者是指有工作但無參加軍公教、勞、農保者,例如舉廣告牌、流動攤商、個人接案等,排富後適用的對象為家戶平均所得高於各縣市基本生活費1.5倍以上、低於二倍者,預估有8萬人,即日起可申請。後者則是實際從事農漁生產工作,但未領取3萬元紓困補助者,排富標準為報稅所得50萬元以下,約有140萬人受惠,則預定11日起上路。

就因為蘇院長「即日起可申請」這一句話,許多民眾次日即蜂擁至各地鄉鎮市區公所,卻因為必須符合四項條件,民眾需填具申請書並檢附證明,連陳時中部長都覺得計算公式複雜難算;而各地公所卻還沒收到公文,中央也沒訂好表格,作業細節一問三不知,讓民眾乘興而來、敗興而去,引發「紓困之亂」的民怨,紛紛在蘇院長的臉書貼文開罵。

歸根究柢可以發現,政府紓困政策慢半拍,讓受困的民眾望眼欲穿,遲至4月底才有第一筆紓困金送到個人手上是遠因;其次是推出的個人紓困方案琳瑯滿目,包括無薪假勞工薪資差額五成補貼,最高每月可補助1.1萬元,最長六個月;艱困企業員工六成薪資補助、自營作業者3萬元補助、弱勢生活給予三個月4,500元補助、勞工紓困貸款等方案,讓民眾有在等待「開獎」的焦慮感,唯恐錯失機會。

第三是紓困方案有太多的條件門檻限制,包括受疫情影響證明、門檻太嚴等,讓許多弱勢民眾看得到吃不到。舉例而言,自營作業者補助限定投保薪資2.4萬以下,2018年所得總額未達綜所稅課稅標準40.8萬元,反而排除多數自營作業者,然而計程車、遊覽車司機卻無條件可領取3萬元;紓困貸款限營收年減20%者、旅館業補貼限客房住用率或營收年減五成等,也讓受困者在門檻邊緣而無法獲得紓困機會。

再以追加的急難紓困金而言,家戶平均所得高於基本生活費1.5倍以下者並非對象,讓人覺得「排富」反而像是「排貧」。衛福部澄清是因為現制已對所得在基本生活費1.5倍以下者給予急難救助協助,擴大紓困是想對高於1.5倍族群也能照顧到,又引發何不對更弱勢者加碼的不平之鳴。

當然,站在政府的立場,深怕民眾重複領取或是有人渾水摸魚,造成財政支出增加,設定條件門檻也是不得已的措施,問題是申請者就需要提供一堆證明資料,進而讓審查的程序拖太久,結果是承辦的公務人員壓力很大,真正受困者又覺得非常耗費時間才取得救命錢,對政府的好意反而無感。

最令人詬病的是,蘇院長帶頭宣布紓困方案時,各部會都同時提出「有多少萬戶受惠」的數據當作政績宣傳,顯然在盤點哪些弱勢尚未獲得補助,從而訂定適用的條件時,代表已經充分掌握哪些企業、家戶或勞工符合條件,則又何需民眾提出證明並主動申請?可見得,政府太計較申請紓困民眾的真實性,就會訂出瑣碎、繁雜的門檻條件、證明資料和表單作業,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和民眾的依從成本,變成紓困之亂。

再往前推,政府發的酷碰券一開始就限電子支付,又排除量販店、超商、超市,等同於排貧、排弱、排老、排鄉,在各界批評後就算改為加發紙本,但已讓民眾無所適從,徒然增加政府和人民的成本,弱勢者也無福消受,經濟效果更明顯不如消費券,民眾對於酷碰券無不充滿疑慮。

蔡政府若怕打臉自己而不願發行消費券,何不學學美國、日本對全民發放現金,紓困的成本最低也最直接有效,對先前已領過的弱勢者等於再加碼補助,這也可讓全民提高可支配所得,從而振興已被疫情拖累很久的悶經濟。

   
民意論壇
港府大逮捕...香港嚴冬的第一道寒風
鄭安國/前駐香港代表(台北市)/聯合報

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等十五位泛民主派政治領袖、立法會議員,日前遭港府拘捕,交保候審,震驚國際。香港人所享有的自由和有限度的民主,前途如何?香港的未來何去何從,引發世人關注。

這次大逮捕,據報導是因為他們參與了去年「反送中」抗議,違反了香港法律。但是卻在八個多月之後才逮捕,顯然這是香港去年一連串抗議,甚至導致區議會選舉親北京的建制派空前挫敗,北京當局與港府為未來的香港情勢做通盤思考之後的決策。北京逐漸收緊對港政策將是必然的趨勢。這次逮捕李柱銘等人,只是香港嚴冬之中的第一道寒風。

回顧香港回歸後整個政治情勢,似乎是被群眾運動導引著。這些年來的重大群眾事件,從北京或香港特區政府來說,基本法廿三條的立法,是基本法所規定,且涉及國家安全。但從香港人來看,卻是與個人行動思想自由攸關,並不一定影響國家安全。大多數港人認為二十三年來雖未完成這項立法,中國與香港有因此受害嗎?

其次,二○一二年當大家看到港府教育局資助親北京教育團體出版的國民教育科教材內容,包括「中共一黨專政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透過選舉輪流執政是『政黨惡鬥,人民當災』」等,有違一般人的認知,如何能做為中小學生的教材內容?因而爆發數個月的抗議活動。

另外,去年引發大風暴的「逃犯條例」,香港民眾認為有侵犯人權的疑慮,要求特首林鄭月娥撤回提案,林鄭月娥先是表示願意擱置,不為港人接受;她又表示撋置等於本案已不存在,但仍不為港人接受;抗議浪潮愈來愈大,且訴求已增加為包括特首普選等五大訴求,林鄭最後才同意撤銷。這樣的逐步退卻,表示最初堅拒撤銷是正確的嗎?

以上幾個案子,像逃犯條例,港府最後也撤銷,何不早早接受立法會和群眾的要求?如果教育局公正審查教材,就不致發生家長學生抗議的事情。至於基本法廿三條,二十三年來並未完成立法,中國與香港的國家安全未曾受影響。如果當初審慎周延考慮,不做這些無疾而終的事情,香港會減少多少示威,市民與港府會和諧多少?

今年九月香港將舉行立法會選舉,北京和港府對未來群眾運動,包括即將來臨的六四、七一集會,以及對十五位民主派領袖的處理,會是延續逮捕民主派領袖的寒風,以強硬態度處理,還是轉為和風煦日,以免影響選舉結果,一如去年的區議會選舉?

從香港中聯辦及港府最近對中聯辦的地位,認為它不是屬於基本法廿二條不能干預香港事務的中央機關,以及思考了八九個月才處理李柱銘等的問題,顯然未來北京當局對香港事務的處理,從寒風轉為和風的可能性並不大。

去年反送中爆發時,香港富商李嘉誠在媒體上刊登的廣告有四個大字「黃台之瓜」。這是唐朝李賢的「黃台瓜辭」,詩文「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李嘉誠應是勸諭凡事適度為佳,他指的是香港當權者,還是群眾運動的民眾,也許都是。值得深思。

   
楊志良/三分靠努力 七分天註定?
楊志良/聯合報

新冠病毒橫掃全球,幾乎無一國家倖免,台灣是極少數不封城、不封街的國家,九十九點九%的人民都可趴趴走,吃喝玩樂,就算是放了無薪假,或丟了頭路,但相較其他國家,台灣人仍是全球最幸福的。

以成果論英雄,當然防疫體系及政府領導居首功,但詳加考察,目前為止,好像七分是天註定。首先是疫情發生前,兩岸已減少來往,小英高票當選後,更是如此,對疫情處理,當然容易許多。

鑽石公主號元月卅一日停基隆,二六九四人上岸遊遍北台灣,其中已有人染病,但台灣無一人中鏢,運氣真的不是普通的好。寶瓶星號從基隆出發,旅客以台人為主,預定停靠琉球被拒,二月八日返基隆,時中部長全副「武裝」上船檢疫,結果無一染病。

酒店小姐確診,在發病前接待百人以上,結果無一染病。酒客與此小姐同歡,大概全程戴口罩,相距一點五公尺,否則怎麼「恩客」們無一染病,太神奇了吧!

清明節連假,十一個景點人擠人,認為必然要爆發疫情,結果一個月過去了,竟然沒人因到過這些景點染病。一方面因為是開放空間,一方面陽光是新冠病毒的頭號解方。當然,最重要的是當日這些趴趴走的,並無一人為染病帶原者。

磐石艦事件最扯,行前沒有普篩,回台解散前也沒普篩及隔離十四天;等到發生疫情,陸續多達卅六人確診,國防部召集官兵疫調及隔離,集合地點不是營區或醫院(均有SOP),而是遍布多個縣市,人口密集的中、小學大門口。顯然中央(包括政府及指揮中心)不包括國防部,國防部下軍醫局及三軍總醫院間,橫向及直向全無聯繫。

三軍統帥向全國人民道歉,而國防部長全無指揮及總體作戰能力(健康是作戰能力首要),如有點羞恥心,就算不切腹,至少也得辭職。有這種領導,國軍能打仗禦敵才怪,可是疫情居然止於此卅六名。更奇妙的是,十三位染疫的男性官兵,憋了六十天後,與盼望多日的女友上摩鐵,好像真的只是在房內磨鐵,接觸者沒有任何人感染。

防疫最怕發生院內感染,時中部長說漏了嘴,指出林口某大醫院發生院內感染,但很快獲得控制,每家媒體都知道是哪家醫院,卻全部「順時中」,沒一家公開指名,全民一致團結,對抗病毒。

蘇貞昌院長將國人分類,凡台胞自大陸返台嚴格查處,自歐美返台則馬虎過關,分化及弱化同胞的團結。然歐美返台的破口也很快補上,至少沒有大規模社區疫情。有趣的還有歐、美多是高齡者罹病及死亡,而台灣卻多是青壯年染疫,少有高齡者,榮民之家、長照機構、監獄、感化院等均無疫情,為他國所無。

台灣至今防疫成果全球第一,疫情指揮中心固然功不可沒,但破口一個接一個,防線居然屢攻不破,只有三種解釋:一是防疫措施及民眾配合度特優;二是台灣人體質特異,對病毒具有高的抗體,特別是台灣普遍接種各種疫苗,包括防治結核病的卡介苗,是否因此對新冠病毒有特殊免疫力,值得深入研究;第三就是真的運氣特別好,天主及菩薩特別關愛,但只要全球疫情未能有效控制及疫苗成功研發,台灣永遠要繃緊神經過日子。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退休教授)

   
兩岸新願景:大疫情後的「庚子共識」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新/聯合報

這一個不同於常的庚子年:人類正經歷著一個世紀罕見的世界病毒大流行,短短幾個月,上百萬人感染,造成數十萬人死亡。這個流行病毒有可能徹底改變世界秩序,包括兩岸。希望下面是一個可能發生的情境…

這個病疫最早爆發於中國武漢,但由於大陸政府積極有效處理,用壯士斷臂方法強力封城,疫情很快被壓抑下來,但是付出巨大經濟代價。台灣在疫情控制上表現傑出,為世界各國稱羡。雖然兩岸在疫情處理的手段上十分不同,但都達成相當好的效果。套用鄧小平的一句話:「白貓黑貓,會抓老鼠就是好貓」。

歐美國家疫情雖然爆發在後,但由於歐美領導人的失誤及西方長期對東方存在的傲慢與偏見,加上文化價值、生活習慣種種因素,感染及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中國,造成西方國家經濟受到重創,失業人數驟增,可能導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制度國家,包括英國及歐盟長期的經濟衰退。

突如其來的大流行病毒也給兩岸人民帶來很大的衝擊,交流頓時停止。雙方領導人同時領悟到,不論意識形態、政府組織、社會價值存在多大的差異,人類的敵人不是彼此,而是疾病瘟疫、貧窮饑荒、摧殘的生態和大自然的反撲。政府存在的價值,在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雙方領導人決定放棄前嫌,笑泯恩仇,利用後疫情的時代,為兩岸建立一個新秩序。雙方達成一個協議:在既有憲法為基礎的原則下,雙方尊重彼此的政府組織、生活方式、社會價值。但更進一步,雙方決定採取不同與以往的「分治」方式,逐步朝著「共治」方向努力。

台灣這次疫情防禦成功,抗疫手法對經濟影響遠較其他國家為低,醫療制度健全素質高,雙方政府同意從這個成功經驗切入,由台灣組成專家團隊主導推廣到大陸各地,以後再逐漸擴大到其他民生相關領域,像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天災預防、低碳能源及農業科技等議題。

在大陸政府全力支持下,台灣順利進入聯合國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有兩個代表的國家,分別稱之為:中國大陸、中國台灣;或許後世會稱之為《庚子共識》。

   
聯合筆記/重返WHA 民進黨準備好了?
林修全/聯合報

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五月召開,目前有兩個友邦提案,要求討論台灣能否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這個消息看起來很正面,問題是,民進黨政府做好準備了嗎?

政府是以推動成為世衛觀察員為主,不少民進黨立委或社團,卻是直接喊出台灣應直接成為會員國。不論民進黨政府的戰略目標為何,中國大陸都將扮演關鍵角色,兩岸關係若沒起色,恐怕都不太容易達成。

目前為止,傳出美、日等國連署信函給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要求邀請台灣出席WHA,並且恢復台灣為觀察員;此外,更有兩個友邦直接提案,外交部還宣稱,未來還會有其他友邦加入。

台灣對抗新冠肺炎成效卓著,受到世界各國大力讚賞,加上我國持續發揮人道精神,捐贈口罩給其他國家,因此,許多人紛紛替台灣發聲,這是民進黨政府離WHA最近的一次。

一些本土社團從廿多年前開始推動以「台灣」名義成為WHO的正式會員,卻遲遲沒有進展。直到國民黨於二○○八年執政後,與中國大陸互動良好,到了二○○九年,世衛組織秘書長陳馮富珍致函我國時任衛生署長葉金川,以「中華台北」名義及「觀察員」身分,出席在日內瓦召開的WHA,我國於是成為WHA的第七個觀察員。

接下來連續八年,我國都以「中華台北」為名的觀察員身分參加WHA,然而,民進黨政府於二○一六年重新執政,我國趕在最後一刻才拿到邀請函,但第二年即未再獲邀。

這一次,台灣能否以觀察員身分重返WHA,民進黨政府強調依議事規則、過往慣例,世衛秘書長有權裁量是否邀請觀察員出席WHA。從二○○八年以來的經驗,確實如此,但別忘了二○一六年當時在爭辯台灣能否出席會議,WHO已經明確表達,過去能以「中華台北」名義,作為觀察員身分與會的背景,是來自聯合國決議、世衛大會決議與「一中原則」,這樣的基礎並未改變。

換句話說,一旦邀請台灣出席世衛大會,是以一中原則為前提,民進黨政府能接受嗎?若民進黨政府不接受,造成最後不出席的結果,那這些幫忙聲援的友邦又要如何持續發聲?

   
政治發熱?讓高雄多點正能量
顧長永/文藻外語大學教授(高雄市/聯合報

四月創下多年來最低平均溫的紀錄,高雄人難得享受一個涼爽又舒適的春天!五月剛開始,炙熱高溫讓高雄開始發熱,政治氣氛尤其如此。

從政生涯歷經三溫暖的韓國瑜市長,近一年半戮力從公,重新打造高雄。許多建設有目共睹,例如改善過去坑洞不堪的道路(面積高達三九四萬平方公里),清除下水道淤泥超過一○七萬噸,修復四百多個破損的雨水箱涵;高雄人過去每逢雨天就飽受積水之苦,去年平安順利度過一個沒有積水的颱風季。此外,市府團隊積極整治鳳山溪上游及愛河支流(幸福川及寶珠溝),市民重享失去多年的清新空氣及生活品質。

韓市長仍有其他多項市民有感的政績,例如在鄰近工業區的卅四間學校,裝設冷氣機及空氣清淨設備,受惠學生已高達六萬多人。高雄鐵路地下化後,高雄市政府在過去短時間之內,已經拆除六座陸橋及填平兩處地下道,又打通三處道路的銜接,帶給高雄市民更快捷的交通便利。

但是,在全民抗疫期間稍微緩和的罷韓行動,如今疫情漸穩,又開始到處煽風點火,甚至中選會都帶頭扮演罷韓急先鋒。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盡其所能聯手打韓,在高溫的五月天,助長燃燒政治的熱度!

不過,五月天也是感恩母親的季節,到處可見康乃馨散發人性的光輝,更讓人想起台灣之光的「五月天」樂團;他們雖然出自北台灣,卻和高雄有深厚的情緣。民進黨立委賴瑞隆在擔任高雄市觀光局主秘時,曾邀請五月天參加高雄燈會藝術節擔綱演出;賴瑞隆後來於二○一○年升任新聞局長,再度邀請五月天擔任高雄代言人。韓市長就任後持續邀請名人代言高雄,賴瑞隆去年一月在臉書大氣度表示:每一位願意為高雄代言的,我們都由衷感謝!

在二○一三年跨年夜活動,五月天破天荒在高雄連趕二場(夢時代及世運主場館),人潮擠爆會場。高雄在二○一四年七月發生慘痛氣爆事件,五月天不僅將當年「Just Love It 擁抱」公益慈善演唱會捐款救助災民;更於隔年一月在氣爆現場,率領眾歌星辦理「New! 再創新高迎新」的封街公益演唱會,帶給高雄市民無盡的追思及感恩。

獲獎無數的五月天,不僅風靡台灣,更享譽中國大陸及歐美世界。五月天的成功有許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歌曲傳達「愛與和平」信念;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都傳達激勵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例如「知足」這首歌有句美麗的歌詞:當一陣風吹來,風箏飛上天空,為了你而祈禱、而感動、而祝福!

古今中外所有的政客、政黨及政權,都會被歷史洪流吞滅;但是「愛與和平」信念帶來的正能量,將有如愛河的水,從微笑公園流到愛河之心、從中都濕地公園流到五福橋,源源不絕、湧流不盡!

   
紓困擾民 不如直接發放
于翎/家庭主婦(嘉縣東石)/聯合報

自政府宣布紓困方案擴大發放後,許多民眾只知自己生活困境有望紓解,但對申請資格、應備文件等一頭霧水。各地公所大排長龍,除擔心防疫破口外,民眾為補齊申請文件來回奔波,徒增困擾,更讓公所職員成民眾發洩怒氣的無辜受害者。這波紓困究竟是幫助人民,還是擾民呢?

依照紓困規定,民眾若屬無保且因疫情失業,只要提出工作證明或簽署切結書即可申請,但除排富條款外,申請資格亦排除原已失業者、家庭主婦、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表面看似合理,實則與民間實際生活方式脫節。

一、原已失業者雖非因疫情失業,但疫情使求職機會大減卻是事實,畢竟正職員工已因疫情遭到裁員,雇主又怎會開放求職者應徵。

二、家庭主婦雖非社會主要工作者,在家庭中多半擔任伴侶的事業助手,但疫情嚴峻下,主婦們仰賴的家中經濟支柱,若平時是無法取得工作證明者(如攤販、打零工),疫情期間家庭主婦即成為有失業之實,卻被排除資格的弱勢。

三、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或許領有老人津貼,但仍有許多子女無法負擔奉養,甚至替兒女養育孫輩,須自給自足的弱勢。這些長者常因居住老房子登記名下,或子女具經濟能力卻未實質奉養,無法申請中低收入戶。這群長者依然無法申請紓困補助。

實際上,因疫情影響生活家計的民眾,許多是隱形的弱勢。如政府認為無需提出工作證明,只需一紙切結書即可申請,那何不直接改為每位具國籍人民,憑身分證即可臨櫃登記領取紓困補助金。政府可以降低補助金額(如改為每人五千元),但一般民眾皆可請領,如此既省略複雜審核手續,減輕公所作業負擔,亦讓非富有者的一般民眾雨露均霑,皆可受惠。

   
狩獵誤擊:原民轉型正義課題
Pasu'e poiconx(浦忠成)/�/聯合報

布農族舅甥各持一把未登記的自製槍枝到阿里山公路九十三公里處狩獵,外甥將舅舅頭燈誤為獵物射擊,造成舅舅重傷。這是近年原住民夜間狩獵誤擊傷亡案例之一。有些報導認為這是槍枝問題,不見得是這樣,主要還是使用者狩獵態度、技能及是否遵循規範。

外甥持的自製獵槍可以射飛鼠,證明槍枝性能沒有問題(儘管沒登記),而誤射、擊中同行者,不是槍枝問題,而是怎會將頭燈看成是獵物(眼睛)?這就牽涉行獵者在山林的態度、辨識環境及動物的能力。

夜行性動物眼睛在燈光照射下會現出亮光,反射光的顏色、兩眼間距、位置高低遠近等,都提供獵人獵物的資訊(動物種類、成獸或幼獸、位置、距離等),在瞬間即逝當下,熟練的獵人會立刻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抉擇。

有經驗獵人發現獵物,裝彈、瞄準、射擊一氣呵成,即使過程中獵物移動、驚逃,也認為是土地神尚未賜予,任其遠遁。沒經驗的獵人,一聽或見到獵物,很容易因興奮、緊張而行動慌張急促,在山林草叢間移動,視線被阻,容易誤判,更可能因跌倒、槍枝碰撞、誤扣扳機等而肇事。

出事的兩位,都是年長的人,多少應該有些經驗,怎麼還會出這種事?阿里山公路九十三公里處屬鄒族傳統領域,現在已不是典型獵場,又是人車往來頻繁路段,常有警察巡邏,舅甥在凌晨時段沿路開燈找尋獵物,打一隻算一隻,這不是法規允許的狩獵。在這種環境打獵,務求快速,急忙中容易發生意外。同時,這個季節已不是合宜的狩獵時期(鄒族在三月到九月間停止入山,只在粟收穫祭短暫狩取祭品)。

原住民族,如鄒、排灣、泰雅、太魯閣族等部落,開始積極重建狩獵秩序、規範,獵期、獵區、獵徑、獵屋、獵具、獵量、獵種、獵訓(包含槍枝、射擊、生態保育、自然倫理等)、狩獵證照等級、獵獲資訊回報及禁止販賣等牽涉事項複雜,這種狩獵自主、自律體系重建,有必要穩健、扎實推動,不宜冒進;尤其,態度、技能、規範、永續觀念的培力,尤顯重要。另外,時有部分族群或部落越界狩獵,很容易造成衝突,也是問題。

這場誤擊意外,不僅凸顯原住民族長期疏遠山林與原有的慣習、規範,及資源主權行使的模式,族人只能以殘缺不全的機制,嘗試延續自然資源利用的文化行為,傳統領域的喪失、自然主權遭到掠奪、法規限制(保育及槍砲彈藥等)這些都是亟待正視課題。這也是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課題。

   
貧者難領 富者卻愈富
王福闓/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聯合報

這波疫情影響,身邊朋友不論是品牌還是個人,幾乎無一倖免。有公司底子不錯,掉了三、四成業績還能勉強維持;有的薪資算高,減薪也能勉強度日;但紓困措施推出至今,更多人疑惑,那幾百億救命錢在哪?

整個紓困計畫,筆者分成三塊:貸款補貼、薪資補助、急用救助。超過四分之三所謂的百億金額,是以企業紓困貸款利息補貼及可貸金額為主,一般民眾沒有機會;若申請的公司單位不熟悉行政作業流程或企畫書撰寫,也不是都能順利獲得幫助。

薪資補貼則以勞保系統為主,受影響的從業人員也須透過公司申請,甚至是自營或文化從業,若過去沒拿過政府標案或配合過流程,申請方式相當不好上手。最需幫助的弱勢族群,這次也終於有機會申請到救急補助。

有企業直白的說,現在連生存都無法了,還要配合繁複的政府流程才能取得為數不多的補助。

但同樣環境下,卻因制度創造了一部分「新富族群」,部分熟悉標案流程,甚至這為數眾多的紓困案,不論是納入原有計畫或是新標案,集中在部分大型法人或是有相當背景的單位手上。若是從「政府公開標案查詢」更可看出,許多標案在這時是否有必需性,甚至得標廠商及金額有些過度集中,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當許多攤販、自營戶甚至退休軍公教,不易取得幫助,但以紓困或計畫為名,能穩妥大量收益獲利的單位,雖然合法合規,卻讓疫情下的社會現實,落差更大。

   
外溢失智險 多走路享優惠
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多運動可降低失智症風險,睡得飽亦可以降低相關罹病風險,外溢保單即透過運動與自主健康管理,一方面達到事前預防,一方面維持健康,保險公司再給予更多的保額給付優惠。

尋訪金庸故里 浙江海寧
金庸是浙江海寧人,提到海寧,最有名莫過於陰曆八月十八的觀潮風俗,其時鹽官觀潮景區熙熙攘攘,人潮比錢江潮來得還要洶湧。但除了觀潮季節外,鹽官古城平日人潮較少,跟性質近似的麗江古城或大理古城完全不在同一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