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歐習會:新型大國關係下的愛憎探戈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9/24 第359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何不改發卡式陸胞證
聯合報社論 聯合/歐習會:新型大國關係下的愛憎探戈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整併精簡 產業調整必要之惡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屁包」上士與台灣隊長
民意論壇 請把環境景觀還給專業
學測制度 打壞學習態度
柯P頻出包…「素人」還是要有政治專業
跨縣市防疫 快成立智慧管理中心
聯合筆記/當同理心變成一個按鈕
今年不烤肉 過清淨中秋
中美交鋒 習近平「不能說的秘密」
新台胞證/被大陸當空氣 馬政府怎拆招?
入學就休學 你們找到興趣了嗎?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何不改發卡式陸胞證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卡式台胞證到底在吵什麼?

如果只是把紙本改成卡式,證件名稱「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不變,登載的個資項目不變,且作為兩岸人民出境、入境證件的功能不變,又未新增射頻定位等功能。請問:到底在吵什麼?

紙本改卡式,唯一的變化是增加使用的便利。持用者通關,或許可從兩分鐘縮減為十秒,且可自助通關。那麼,除非回過頭來根本反對台胞證,否則因何反對紙本改成卡式?

當然,我方朝野對北京事前未作妥適諮商及溝通,應當表達嚴正抗議。這是文明的準則,也是必要的尊重。北京在程序上的輕慢,造成了這場不愉快,是自貽伊戚。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台胞證紙本改卡式及五年效期免加簽,是一個受到持用者歡迎的措施。台灣去年有五百三十餘萬人次赴陸,且仍將持續增加,因持用者眾,且大都是多次往返,所以免加簽及卡式的新制皆受歡迎。不但沒有反對的理由,且應加肯定。

其實,台灣方面亦可改發卡式陸胞證。如今陸客來台每年也超過三百三十萬人次,唯絕大多數是一次性進出(不像有些台胞分多次遊盡大陸山水),卡式陸胞證的效益不大。何況,台灣也不可能給大陸免加簽的待遇。但即使從對等及收藏紀念看,台灣亦何妨改發卡式陸胞證?

此事真正重要的啟示是:大陸的磁吸力量及政策工具深不見底,台灣皆必須勇敢迎對。等到有一天,真的出現「同國民待遇」,台胞證就形同台灣人的另一張「國民身分證」,這才是必須警惕之事,卻與紙本或卡式無關。我們應當自問:台灣擋得住嗎?

大陸發台胞卡,台灣竟有人到總統官邸砸雞蛋。這只是暴露了這些人的恐慌、虛弱、自殘及無濟於事。

   
聯合報社論
聯合/歐習會:新型大國關係下的愛憎探戈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暌違兩年之後,中共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再次啟程訪問美國,並將於明天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領袖會談。隨著歐巴馬任期屆臨尾聲,如無意外,這不但是最後一場「歐習會」,也是隨著中國的崛起,中美交鋒最激烈的一場峰會。

如果把中美之間的新型大國關係看成一場國際角力,那麼這次的「歐習會」,便是一場充滿愛憎的外交探戈。表面上雙方行禮如儀,但在錯綜複雜的舞步算計中,中美兩國並不是擦出感情的火花,而只是在各種權謀利害的爭逐中,要如何維持「爭而不破」、「破而不裂」的局面。所以雙方既要握手擁抱,也要各自暗藏機鋒,但仍不忘在兩國敏感議題上作出妥協。因為中美兩國歷經過去兩年的不安與猜忌,都想趁著這次高峰會再次確認彼此的舞步,以免亂了節拍而破壞了本已薄弱的互信。

探戈節奏明快,常以舞步的進退轉身來互別苗頭。月初,中共邀請俄韓等國領袖舉行大閱兵,來證明自己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而美國則迫使日本通過《安保法》,來抗衡中國在亞洲的軍事崛起。中美兩國互別苗頭、處處爭鋒,都源自大國爭勝的心結。

探戈舞步的另一特色,是頓挫強烈,常以果斷、剛強的舞步來震懾他人。在歐習會前夕,中共以竊取國家機密、參與間諜活動的罪名,逮捕了華裔美國商人潘婉芬;而美國則指責中國大陸縱容網路駭客,竊取美國公司的商業機密,並威脅將對中國大陸實施經濟制裁。中美兩國的針鋒相對,從官方到民間無處不在。

探戈舞步雖然激烈,但從兩人舞步的進退、反身和旋轉當中,仍可看到彼此的協調性;其間愛憎、推拉之張力表現,就要看舞者的基本功力及靈犀契合之程度。由此看歐習會,儘管中美兩國在爭勝逞強的過程中齟齬不斷,甚至有人認為這次歐習會難有重要成就,但基於國際現實的考量,兩國仍須從分歧之中尋找共識,從競爭當中謀求合作,以求取最大利益;至少,會晤總比不會為佳。

從大局看,藉由這次的歐習會,在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南海問題激化、和兩國內部隱憂等三個議題上,都有助緩解中美兩國的歧見和對峙。

首先,談國際經濟大環境的不佳。與兩年前不同的是,中國大陸這次在股災及房地產崩盤的衝擊下,今年經濟可能硬著陸,成長動力大不如前,將拖累世界經濟復甦的腳步。中共採取人民幣重貶的方式來救出口,立刻衝擊到美國經濟的成長,這也是美國聯準會決定延後升息的主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這次「歐習會」勢必將主軸放在經濟議題上,共同協商解決之道。

其次,是南海問題的激化。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主要是希望藉由強化東亞盟國的軍事力量,來抗衡中國大陸的軍事崛起。但美國在南海議題上介入過深的結果,造成雙方的軍事對峙緊繃,反而促使中共加速在南海人工島礁上興建機場跑道。為了降低兩國軍事對峙的不可預測性,美國希望透過這次「歐習會」擴大兩國的軍事合作交流,並就中美軍機在空中遭遇時的緊急反應制訂出雙方可以遵行的規範。

最後,是中美兩國的內部隱憂。近兩年在習近平肅貪掃腐的效應下,大陸不少貪官或經濟犯潛逃美國;由於兩國並無引渡條約,中共自希望美方能協助將這些通緝逃犯緝拿遣返,尤其是具有高度政治敏感度的前統戰部長令計劃之胞弟令完成。另外,美國在中國的企業,因唯恐商業機密被竊取,而不敢與中資企業合作;智慧財產權的保障,已成為美國企業的一大隱憂。中美兩國是否會以簽署智慧財產權來交換引渡經濟犯,是這次「歐習會」關注的焦點。無論如何,這將是一場展現新大國關係的愛憎探戈。

至於在台灣議題上,美國雖一再保證對台灣的一貫立場不會改變,但對台灣來說,最怕的是「歐習會」後,當不同的音樂響起,中美的雙人探戈轉變成美中台的三人探戈,到時候,台灣的舞步不知道要伴隨誰的身影而動?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整併精簡 產業調整必要之惡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商惠普公司日前宣布裁員2.5萬到3萬人,占全部人力的十分之一,這個大規模的裁員動作,在美國股市並未造成投資人太大驚慌,惠普當天股價也無大波動。對照同時間台灣也有企業進行裁員,例如報載晶電公司預計裁減180名員工,占總員工數3%,儘管規模不大,但不僅股價大跌,也連帶引發政府、社會及輿論的強烈反應甚至批判。

惠普是全球知名的PC、印表機與伺服器品牌,同時也提供領先的軟體與服務事業,至於晶電則是全球最領先的發光二極體(LED)晶粒廠,雖然在不同產業領域各具指標地位,但同樣都面對產業環境快速變動的挑戰,為了因應及布局下階段的競爭優勢,只能忍痛調整組織及人力。

惠普執行長惠特曼承認,一次裁這麼多人,讓惠普在道德上「有點說不過去」,但為了讓新公司能夠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可持續的成本結構」,她必須這麼做。晶電公司則指出,過去幾年公司併入相當多企業,很多組織已疊床架屋,此次精簡人力是將北、中、南等地功能類似的製程集中,希望藉此組織扁平化,擴大經濟規模。

同樣是因應變局,台灣與歐美等地對裁員的反應截然不同。歐美企業在面對產業調整時,已相當習慣做各種整併、精簡、切割甚至關廠、裁員等動作,這些都是企業求生存必要的措施,例如此次惠普裁員同時也將切割成兩家公司,而更早期惠普也曾經切割出安捷倫。只要企業都能夠根據法令對被裁員工進行各項補償與善後,社會輿論應可用平常心看待。

不過,台灣社會對於企業調整的動作,卻很少抱持理解之心,甚至還會扣上社會良心等大帽子,因此,台灣大部分電子公司即使面對重大挑戰,也很少進行整併或精簡,結果平常不做微調因應,等到競爭力一點一滴流失後,最後只有宣布關廠或破產一途,對員工的工作權及家計傷害反而更大。

其實,對於典範不斷在移轉的電子業來說,變動已是常態,企業不可能一套劇本一直演下去,一定要隨著環境與時勢調整轉向,社會大眾更要習慣接受調整會帶來陣痛,只有犧牲短期利益,才能換來長遠的競爭力。

對於社會整體人才及資源的運用來說,企業進行裁員汰換,也不見得全然就是壞事。事實上,當產業型態快速轉變之際,往往代表著新型態企業需要更多人才,此時在舊型態企業中已累積經驗的人才,也是許多新企業急需的資源,若舊企業可以釋出人力,對新企業是一大助益。這種現象在台灣科技圈裡正在發生,例如許多電子代工產業不再需要雇用太多人才,但另一方面正在快速發展的網路服務等行業,卻正是求才若渴的階段,如果人才可以加速流動,對社會及產業發展都是很正面的力量。

此外,近來日月光收購矽品掀起社會對整併議題的重視,整併確實是此刻台灣產業升級的當務之急,透過在研發、業務、製造等部門的整併,不僅讓企業競爭力提升,也消除過去台灣在相同領域重複投資的現象,讓人力釋出並投入到更創新的領域,對整體創新力的提升也有大助益。

歐美企業對於整併的觀念,一直抱著較正面且健康的態度,當企業面臨重大轉折,或是發展到不同階段時,選擇適合對象把自己「嫁掉」,都是很平常的事,很多歐美創業家甚至是透過不斷地創業與賣公司,讓自己可以維持創業動能而不墜。但台灣企業主比較不願意接受被併購,往往覺得賣掉公司代表著失敗,這也造成國內整併的例子較難出現,導致台灣大多數行業都有許多同類型的中小型企業,難以與國際級企業競爭,而且產業發展也比較不容易有更大的創新與突破。

產業變動是常態,有破壞才能有創新,尤其是步入快速調整期的階段,台灣企業應該大步進行結構調整與策略轉型,才不致於錯失下一波的大商機。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屁包」上士與台灣隊長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海軍陸戰隊兩名軍、士官將基層裝備破舊、匱乏的情狀,發表在社群網站。自備裁縫機為部隊修補「屁包」等裝備的上士,贏得讚揚;自購全身美軍裝具在操演中亮相被封台灣隊長的中校,則被認為炫耀成份居多,甚至違反演訓紀律。但他們的舉措,都讓國防部窘態畢露。

高階將領對美軍裝具行頭欽羨不已,這從中校在漢光演習中持用非制式軍品,甚至連兵籍名條都以英文示外,明顯違反操演紀律時,在場有四位中將卻圍觀自歎弗如。

軍方解釋,陸戰隊指揮官當時曾告誡中校此舉不妥;既是遭受指正,中校事後何敢張貼社群炫耀,甚至藉此大談「以身作則」?部隊就算有戰力,若沒紀律、不受節制,形同一群拿槍的莽夫。希望這只是將領的推託之詞,而非基層官兵不受節制。

面對上士辛勤為軍中破爛裝具縫紉,國防部除稱讚官兵「求好心切」外,仍稱補保制度完整、維修預算都有,是官兵不懂得利用;但提出的解決方法是「請基層加強宣導」,「不沾鍋」的態度令人搖頭。

基層上士是執行軍中訓練與戰術骨幹,熟稔部隊運作,若有經費可申請運用,長年從軍的上士豈有不知之理?國防部要做的,是要稽核經費支用是否到位,而非高高在上、責推基層。

美軍雖未禁止官兵自購裝備,卻有一套解決基層官兵裝備老舊、性能不符的「軍品快速撥補計畫」(Rapid Fielding Initiatives, RFI )。美國陸軍部武獲採購處RFI專案辦公室,深入部隊訪查,確認需要的裝備後,即統一採購,不用官兵再花冤枉錢。

這類事件在軍方不是新聞,真正該求好心切的,是國防部。

   
民意論壇
請把環境景觀還給專業
陳湘媛/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副教授/聯合報
為了維護環境景觀與生態,改善城鄉地景風貌,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廿年來,景觀界一直努力推動景觀法案。

今天立法院將舉辦公聽會,擬透過討論讓景觀法之法案內容更加完整。可是一些技師公會的抗議團體,則將到立法院群賢樓前陳情抗議。

這些公會團體擔心,一旦景觀法通過,景觀專業將得到「景觀技師」的保障,則長期以來掌握在這些公會手上的景觀工程規畫、設計、施工到維護,將被真正的「景觀建築師」所取代。

然而,為什麼實質環境景觀的業務,應該被這些非專業的技師把持?長期以來,我們從沒得到應有的尊重,我們生氣了,告訴你我們氣什麼?

在捷運局服務時,我為了淡水線的大樹保留與移植,和土木工程師爭執。基於移植存活率,我要求土木工程前半年即進行移植工程的斷根與修枝,得到的回應是:「我沒有看到什麼大樹,只看到地上物,地上物就是要一併清除」,經向當時局長齊寶錚和總工程司說明後,才拿到尚方寶劍,所有工程必須配合植栽移植工程作業時程。

其後的南港線忠孝復興與敦化站設計,因為站體進行地下開挖,需要大面積空間作為工寮、辦公室、機具材料儲放室,當時劃定敦化北路林蔭道為臨時工務所場址,計畫遷移三百多株大樟樹,我基於維護都市景觀,說服長官否決此案,才讓敦化北路仍保有今日綠園道風貌。所以,景觀工程師會將環境條件、生態與現況資源納入規畫設計思考,這點,土木工程師就是做不到。

在國外,景觀建築師是敷地計畫的主角,從基地與周邊環境的關係、基地本身的人文與自然條件決定分區與動線系統,我們重視環境的生態機能與土地倫理,不會粗暴地在聚落中間劃設道路,然後讓居民在車陣中逃生,這點,都市計畫師就是做不到。

建築師總是很自信地配置建築物,然後留下畸零地空間給我們進行綠美化設計,但部分建築師連空地也要處理,於是在都市設計審議案裡,我看到建築師以「山麻黃」為行道樹材料,可是,根本沒有這號植物,真正名稱是「山黃麻」,枝幹易碎,壽命不長。景觀建築師決不會隨便設計不適宜的樹種在都市人行道上,也不會讓行道樹沒有足夠生長空間,這點,建築師就是做不到。

這幾年台灣的大型災難,追根究柢,很多不正是這些技師們的作品嗎?野溪整治後變成生態機能全無的大水溝,就是水保技師與土木技師的貢獻,林肯大郡倒塌案,水保技師與大地技師沒有責任嗎?九二一不該倒塌的向陽永照大樓,難道不是結構技師與建築師的責任?哪一件是我們景觀建築師出的紕漏?

當然,落井下石很不道德,翻舊帳也傷感情,但在公聽會前夕,只是想要告訴大家,景觀建築系的學生要公平參與環境經營的權力,我們要工作權的保障,我們願意與各位共同為台灣的實質環境打拚,請不要一味抵制景觀專業!

   
學測制度 打壞學習態度
陳國祚/學生家長、電子業(新竹市/聯合報
許多高三學生家長,都會聽到小孩這樣抱怨:「可不可以叫某某老師的作業少出一點,準備學測的時間都不夠用了,還要應付某某的一堆作業,我們真會被他害死!」

老師有錯嗎?學生有錯嗎?身為家長,能做什麼?這就是現行制度,陷我們的老師與學生於「困局」之中!

理論上,老師要求學生學好是應該的;但越負責任的老師,對學生準備學測及面試的時間壓縮也越嚴重,對學生未來前途的傷害可能也越大;於是變相地鼓勵老師不負責任。

越在高三認真照進度求學的學生,越在學測的賽局中吃虧,於是也變相獎勵上課不認真、作業抄襲了事的學生。我們的入學制度,就這樣打壞了所有高中學生的學習態度!

身為家長,非常無力也無奈;不知那些設計制度的學者們,心會安嗎?

   
柯P頻出包…「素人」還是要有政治專業
柯于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系/聯合報
報載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已有廿多天沒看Line了,且自稱大概有一萬多條訊息已讀不回。以上訊息,不僅令質詢的市議員覺得不可思議,這和當時柯市長在許多場合宣稱,該通訊軟體的便利性也大相逕庭。

從這件事可以發現,柯市長顯然前後矛盾,但問題何在?筆者認為即使素人政治當道,但政治既是眾人之事,當然就需要「政治專業」!

國父曾說:「政治乃管理眾人之事。」這話至少有兩種解釋,一是管理「眾人之事」;二是「管理眾人」之事。前者強調公共事務之管理核心,以往傳統社會是指公共政策或政府機關,現在是政府、市場與公民社會形成的三足鼎立,需要更多「專業」管理;後者將眾人視為管理對象,無論政府或官僚,需要的是「權威」。

以現代社會而言,公共事務的「專業」更符合社會需求。由於面對的是更多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如政府、企業與非營利組織與個人,不同價值,例如環境、正義、公平、利益與金錢等,以及多變的環境與快速更迭的科技應用,顯然,公共事務管理需要更多的專業。

如何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結合重要利害關係人,迅速且正確地回應社會的需求,由公部門與非公部門協力,規畫並推動相關政策,顯然是現代公共事務管理的核心。

從許多現象可以看出,台灣目前並沒有把公共事務管理當成是一種專業。例如素人政治,許多政治人物也許民調很高,頗受民眾歡迎,但對於民主程序、三權分立顯然一知半解;再者,部分社會事件的受害者家屬也改變志向,以參與政治為職志,立志參與各種選舉;最後,台灣政論節目之多,也是世界奇觀,好處是人人都有資格評論公共事務,證明台灣確實民主,缺點是譁眾取寵、百無禁忌,惟恐天下不亂。

再以柯市長為例,雖然聰明絕頂,但顛覆文官體制,當眾辱罵文官,卻對親信百般容忍;雖然自負草擬器官移植條例,實際上危機處理卻不及格;雖然百般要求效率、進行行政與組織改革,行動派出所也只證明官大未必學問大;雖然處處節省,取消訂報、Youbike優惠,卻又另開大門,優惠建商屯房稅,也只是另一個圖利財團、苛扣小市民的舉措。

簡單地說,素人也可以從政,高知名度與受歡迎程度,也必須配合快速的學習能力—學習、了解公共事務的複雜,與公共事務的專業技巧與能力。換言之,公共事務所涉及的不同參與者、價值觀與決策思考邏輯,及不同部門與組織的互動技巧,都需要「專業」,也是管理「眾人之事」的專業。

最後,如果素人真對公共事務有興趣,建議何妨從基層的里長或民代做起,試著學習了解公共事務與管理,而非一開始就競選首都市長或立委,否則一旦這個學習或試驗不成功,代價未免太大!

   
跨縣市防疫 快成立智慧管理中心
李武忠/大學兼任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國內登革熱疫情,從去年的高雄到今年的台南(病例數破萬),加上禽流感疫情在國內再度蠢蠢欲動,這些均屬跨縣市的問題,已非單一縣市首長有能力單獨處理,而民進黨建立的「聯合治理」平台只流於形式。

面對複合式災難的普遍化,為免疫情持續擴大到難以收拾,除了中央應給予足夠經費、人力、技術支援外,也應整合各地區的聯合服務中心、縣府人力並結合民間力量,成立「區域智慧管理中心」,同時運用大數據、網路科技、雲端運算及行動科技等現代化科技建立一套早期辨識的預警系統,將災害降至最低。

許多看似個案的問題,有其共通性需要團隊智慧解決。此次登革熱疫情擴大,專家認為與地方防疫輕忽有關,在台灣政治算計往往優先於對問題解決的思考,台南登革熱疫情就是典型案例。

若成立「區域智慧管理中心」,發生登革熱疫情時,可運用大數據系統及時整合疫情資訊正確判定(如利用過去國內外發生地點、路徑、頻度、時間先後、病源種類、處理方式及登革熱疫苗研發動態等),迅速擬定集體作戰策略(採一致性消毒防護措施消除防疫死角),採取快速有效的區域聯防(設下防火牆),將病媒蚊加以圍堵進而消滅,這樣的做法同樣適用於可能再度爆發的禽流感疫情及地震、風災、豪雨、旱災等。

隨著氣候變遷及人為對自然環境的恣意破壞,人類將面對越來越多的未知風險與不確定局勢。處於一個潛在威脅不斷增生的年代,面對新且複雜的施政風險,政府各部門不能再有本位主義,必須透過跨領域整合成立區域智慧管理中心,建構一套預警系統與快速反應的機制,並不斷演練修正,以導正國人不善團隊合作的「民族性」,才能集眾人之智慧對抗並維持高的復原能力。

對民眾而言,身家性命的確保恐怕要比明年由誰執政來得重要,希望參選人能承諾當選立即推動「區域智慧管理中心」,讓民眾生活更有保障!

   
聯合筆記/當同理心變成一個按鈕
梁玉芳/聯合報
臉友千呼萬喚,臉書創辦人祖柏克終於首肯,要在「讚」鈕之外,增加新的選擇。不是「不讚」,而是表達同理(empathy)情緒的新鈕。理由是,人生不總是得意,也有哀傷落魄時;當朋友塗鴉牆出現悲劇如難民潮,個人失落如失去親人,這個「讚」按得下去?

增加「不讚(dislike)」鍵,全球早有呼聲。臉書一直不肯,社會效應是考量之一。

根據祖克柏說法,臉書不是讓人投票決定他人發言好壞的言論擂台;具否定效果的「不讚」,等同於在臉書社群中散布負能量,「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社群」。

當然啦,使用者資料向來是臉書牟利來源。光是蒐集十五億使用者的按讚、貼文、交友要求、定位資訊等,就能預測個人的智商、喜好、未來消費,支撐起臉書霸權;如今再加一個新鈕,就又開發一個資料金礦。

撇開商業考量,到底需不需要一個新按鈕呢?

現今的「讚」,的確含義複雜;在中文世界,按「讚」幾乎等於「閱」,很多人拿這個電子硃砂印一則則按下去,讚讚讚,昭告:「我看到了喔」,大抵像「交情」的表態。

當所有的人際親疏、互動頻率在臉書上全都露時,這些讚的比較,牽動著使用者的自我評價以及情緒──「為何他按了她的讚,卻不按我的,明明自拍角度差不多?」「我得貼個什麼,好讓老闆重視我的存在?」

當臉書推按「讚」後,這個藍色大拇指圖像,已成當代重要的文化符碼。研究早指出,以臉書為主的社交媒體,引起現代心理新難題,立即貼文及回饋,讓人在比較下更自覺不幸、更自戀、更疏離、也更寂寞。

所以,想像一下,多了「同理」鈕,會如何呢?合理推測是,「討拍」貼文(「我對世界厭倦了」、「我要做一件讓你們後悔的事」)萬一沒有預期效果,「沒人安慰」的失落感,大概比「沒人稱讚」的傷害來得大吧?

更令人擔心的是,「同理心」是人極為珍貴的美德,要比「喜不喜歡」深刻許多,貼出個人悲劇也涉及更多的自我揭露,理當被好好對待。然而,真要讓這樣的情感交流,化約成一個按鈕嗎?

舉例說,朋友在臉書上說發現身上可疑腫塊,醫師做病理切片,現在只能等待結果宣判。在只有「讚」可按時,如何表達我們的關切呢?沒有別的選擇,必得使用文字。

最好是抓起電話,感受對方的情緒,直接送上祝福;或者,在回覆區留下打氣文字,「為你祈禱」、「一定會沒事的」(適不適合這樣說,又是另一回事了)。

祖克柏說過,臉書存在是要增進有意義的溝通與連結。但是,未來這個新的「同理」按鈕,有意義的溝通可能變得更罕見。當同理心變成一個按鍵,不論它的名字稱做什麼,我們的情緒變廉價了。

期待祖克柏學習中文進步神速,看得懂中文書寫的意見,這點意見可立馬貼到他的臉書去。

   
今年不烤肉 過清淨中秋
蔡志鏗/退休校長(台北市)/聯合報
拜讀聯合報報導,台東縣政府今年不辦理烤肉,改邀縣民到無菸公園賞月;嘉義梅山文教基金會則舉辦無煙中秋音樂晚會,邀請民眾節能減碳過中秋。對這些活動筆者深有同感。

從上周開始,筆者左鄰右舍已經紛紛烤起肉來,木炭黑灰煙霧隨著烤焦肉味飄散。可以想見,到中秋節當天的烤肉「盛況」將達到最高潮,中秋節儼然成了「烤肉節」。

令人欣慰的是,已有一些地方政府如台東等不再辦理烤肉活動,改以賞月或藝文表演取代,筆者期盼更多地區加入,一起找回屬於中秋節的恬靜、安寧與清新。

   
中美交鋒 習近平「不能說的秘密」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聯合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赴美國是訪問,將於廿五日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進行第三次的「歐習會」,當習的專機降落西雅圖,中國的崛起正式進化至2.0版。

習近平有胡錦濤缺乏的國際積極性格,又可以不像江澤民一樣受意識形態所困,習可以在廿天前搞大閱兵,讓歐美領袖避之唯恐不及,卻又能馬上飛向美國這個民主要塞,保證善用中國式的「效率」,來改善「市場不自由」的問題,台灣面臨這樣能屈能伸的中國領袖,豈能不嚴陣以待?

各國領袖多少都會運用外交手段,來化解母國治理上的阻礙,習也不例外,習與歐巴馬簽訂《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能夠倒逼深化中國內部經改,使產權更自由、降低國企壟斷、讓匯率與利率回歸市場法則。近來中國股市的動盪與經濟發展遲緩,習也可藉由訪美來「出口轉內銷」,宣示自己統治的有效性。

習持續向美推銷「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訴求兩國合作,企圖淡化美中之間衝突點,包括網路駭密、南海議題與美國企業在中國所受不平等待遇等問題。而安撫美國的說帖,定調在推動「市場自由化」,換言之,就是往資本主義靠攏,只要往資本主義靠攏,彷彿美中就站同一邊,威權統治的骨子裡,就多少能找到民主政治也有的資本主義成分。

不可否認,習擺出來的外交陣勢的確有朝氣,溫和地以中國的經濟本錢來逼著美國習慣另一種可能的非民主治理選項,然後最大公約數可以在市場、在企業、在貿易。

然而,習近平的對美政策,仍有華人論斤估兩式的交易盤算,腦筋直到底美國人可不見地理解與埋單。

習論述的主要矛盾在於:威權體制不走向選舉與多黨制,市場就不可能有徹底自由化的一天,而政府無法自己監督自己,就好比企業無法監督企業自己一樣,只有選民能監督政府,就好比消費者能夠監督企業一般。

美國不只有反共的共和黨,會把「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成套思考,既使較博愛的民主黨,也認為這套是美國立國的根基,習近平想帶領的是一個「資本主義」與「威權政治」的非典組合,希望能造就一個講理的泱泱中國;但美國要的很簡單,就是中國需要政經邏輯一致。

中美這樣互動下去,台灣會被交易掉嗎?

筆者倒是很樂觀,中美越在經濟層面糾葛與媒合,中國越被捲進世界金融體系當中,逐漸造就中國境內千千萬萬的資本家,只有資本家能安存,才能牽動中共的統治正當性,同時資本家伴隨著廣大中產階級的誕生,讓中國的資本主義玩到極致,就是往民意甚至民主的道路前進,而一個不得不賺錢的中國,就算面對言論多元的台灣,也無法動輒兵戎相見,也或許這個過程是習近平心中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就像當年的蔣經國一樣。

   
新台胞證/被大陸當空氣 馬政府怎拆招?
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台中/聯合報
閣揆毛治國公開表示「看報才知道」北京片面採行卡式台胞證後,朝野紛紛表達不滿,同時準備追究內閣的政治責任。基於我國憲政體制精神,對於此一現象,有以下幾點值得議論者。

首先,對於當前我國憲政體制,大家的共識是雙首長制。在同為雙首長制的法國,第五共和憲法起草人戴布瑞指出「雙首長制的本質是內閣制」。因此,雙首長制政務官的責任,應同於內閣制國家。一九八二年福克蘭戰事發生,英國外相卡靈頓爵士因未能及早窺知阿根廷意圖而引咎辭職。這次台胞證風波早有跡可循,政府不能阻止在先,事後處理又欠缺章法,實在無法交代。

其次,大陸之所以「片面改變現狀」,應是看準現今馬政府,早早進入看守狀態,既幫不上忙,也無法做出強硬回應。例如,服貿協議至今躺在立法院,這讓北京評估,求人不如求己,而選擇自行其是。

類似情況也曾出現在一七八七年費城制憲前的美國。當時還是採行邦聯體制,美國駐英大使亞當斯試圖和英國簽署商業條約,遭到拒絕。拒絕原因是,即使英國同意簽署,美國各州也未必遵守。去年底一一二九選舉過後,馬政府還有沒有民意正當性,始終是大陸領導人最在意的事情。

第三,「雍正王朝」劇中的八王允□說得透澈,「假設當事人言行能夠得到天下人認同,當不當皇帝無關緊要。倘若皇帝旨意無一能夠實行,這個皇帝也做得毫無興味」。假設連大陸都把馬政府看做空氣看待,不願「與馬對話」,對馬的歷史定位應會有更嚴重的傷害。

今時今日的台灣,禁不起這麼虛耗下去,也不應該被對岸領的導人如此看輕,國人都拭目以待國民黨如何應對。

   
入學就休學 你們找到興趣了嗎?
王道維/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竹縣/聯合報
今年一開學,就爆出台灣大學有一百多名新生註冊就休學,甚至有整批被補習班帶走準備重考的消息。

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這些休學的新生中,發現以推甄入學的比例,還略多於指考入學者。這與教育部過去累積的數據,顯示各校(包括台大)指考入學的學生休退學率都高於甄試生許多的情形相反。

解釋這個現象的一種說法,是「學生面試時的學習興趣是假裝的」,因而有聲音呼籲減少甄試比例。但這可能只是台大特殊的情況,而非其他學校的主要問題。

以清大來說,今年錄取的新生中,甄試入學的休學率約四%,指考入學約八.五%,並未發現比往年多(且都維持兩倍以上的差距)。如果連全國甄試比例最高的學校都如此,似乎可以合理推論,其他學校也未有太大的變化。

反過來,我們注意到台大今年度甄試入學比例也超過五成,與新生中休學的比例類似,顯示其甄試學生並未比較「忠誠」(與其他學校不同)。若再考慮台大各系所的錄取分數,幾乎都是同領域各校中最高的,因而此現象可能的解釋是。

這些原來申請上台大的優秀同學,其實更想讀台大其他熱門科系,即使沒申請到也不願到其他學校就讀。但是,因為校內轉系並不容易,加上台大的指考入學比例,也比其他頂大高,所以在一些補習班的慫恿下,寧願再花一年的青春重考。

其實這可能就是「選校不選系」的結果,使學生與學校徒然浪費許多時間與資源。

所以也許我們不需要因這單一事件,否定甄試入學的整體意義與價值,而是應該從積極面來看,似乎台大內部各科系互轉,可以更有彈性;或是可以成立不分系或學院學士班;或是乾脆減少甄試的名額。這其中有些也許已經正在進行中,有些則可以再努力。

至於社會也應多反省對於熱門科系或頂尖大學的盲目追求,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少走些冤枉路,更早了解自己的興趣方向,在大學中發展完整的人格並跨領域學習,那才是對我們下一代最好的發展。

   
蘋果VS.非蘋 正面對決!
面臨蘋果iPhone6S來勢洶洶,宏達電、索尼及華為、三星等非蘋品牌仍有意在9月及第4季期間推出新機款來迎戰iPhone6S的強勢登場,這樣的情形對整體科技產業將帶來哪些正面及負面影響。

散發令人自在的生活感,就是好物
走就像店名「Cut & Paste」一樣,店長Sylvie一年多前開了這家選物店,就是希望能把在國外旅途中有意思的事物「剪下」之後,回來「貼在」店裡,讓更多人即使不出遠門,也能感受其他地方生活的美好。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