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機艙機密/那些航空公司不會告訴你的真相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9/24 第9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機艙機密/那些航空公司不會告訴你的真相
旅行是一場修行/旅行,是自我與心靈的對話。
無印良品培育人才祕笈/內部覓才×職務輪調×終身雇用
創業時,老闆們上「知乎」聊什麼?/華文最強知識網路社群的新創者vs.老師父經典問答
雪蟲/不當靠爸族,「警三代」鳴澤了熱血率性出擊!
閱讀筆記 小丑不流淚/以無聲面對有聲

新書鮮讀
機艙機密/那些航空公司不會告訴你的真相
文、圖節錄自好人出版
圖/好人出版提供
航空公司不會告訴你的真相;旅客手提行李必備的一本書。

內容簡介:

讓人感到興奮的,不單只是從空中移動到某個地方,而是去往某處的這個想法。但是,對數以百萬的人來說,空中旅行是件複雜、不便,甚至可怕的經驗。現在就讓飛行經驗豐富的民航機師澄清謬論、釐清事實,揭露所有關於飛行的真相…

作者介紹:

派翠克.史密斯

十四歲開始進行飛行課程,在一九九○年得到第一份航空公司的工作,擔任十五人座的渦輪螺旋槳式飛機的副機師,駕駛過貨機及商用客機,飛行過國內及國際航線。他也是www.askthepilot.com的執筆者,為線上雜誌《沙龍》(Salon)著名的「請教機師」(Ask the Pilot)空中旅行系列撰稿已有十年時間,上過超過兩百個的廣播及電視節目。他喜歡利用空暇時間環遊世界,足跡遍布超過七十個國家,現居波士頓附近。

搶先試閱:

我們搭747飛過大西洋上空,聽到一聲巨響,接著整個機艙一震,機長告訴大家說是引擎失速。

正確來說是「壓縮機失速」,是指通過引擎的氣流短暫受到干擾的現象。在噴射機或渦輪螺槳飛機上,壓縮機裡頭有一連串不斷轉動的薄翼,每一片其實都是一面很小的機翼,要是這些薄翼四周的空氣無法順暢流動,或是在各壓縮段之間倒流,就叫壓縮機失速。這可能損害引擎,但也可能不會。

包括壓縮機失速在內,引擎問題各種各樣,有時看起來恐怖得很,除了聽到巨響以外,說不定還會看到引擎罩後面(甚至前面)噴出長長火舌。即使令人不敢置信,但在這種時候引擎並不會爆炸,也沒有起火—噴射機本來就會這樣。只要引擎正在運轉,燃油就會燃燒,如果發生特定異常狀況,便會導致燃燒現象特別明顯。

阿拉斯加航空的737有一次為此上了新聞,有人在地面用錄影機拍到飛機噴出一道火焰,影片十分嚇人,可是壓縮機實際上無害。假如這種事發生在機艙門或是滑行時,大家都知道,乘客會擅自展開撤離行動。這在達美航空的飛機上就發生過,地點是佛羅里達州的坦帕,驚慌失措的乘客四處亂竄,衝向出口,拒絕聽從空服員指示,事後有兩名嚴重受傷者。

要是飛機上的引擎全部失效,飛機能不能滑行降落?

說了你或許很驚訝,飛機下降時,經常採取機師稱為「空中慢車」的方式,即引擎回到零推力狀態,一點也算不上少見。這時,引擎仍在運轉,供給重要系統的電力,然而不提供推力。所以,其實你已經滑行過很多次,只是不知道罷了,每一班飛機幾乎都會滑行。

當然,空中慢車滑行跟引擎直接失效並非同一回事,可是滑行本身仍然沒有差別。比起開車時關掉引擎、慣性滑下坡,這種空中滑行當場發生事故的可能,並不會比較大。車會繼續前進,飛機也會。實際上,如果切斷電力,相較於派珀或西斯納這種輕型飛機,大型飛機的表現還比較好。大飛機滑行所需速度高很多,但飛行距離和下降高度的比例(差不多二十比一)也是幾乎兩倍,若是在飛行高度三萬英尺,足以滑行一百里。

引擎完全失效的機率,大概就跟空服員主動幫你擦鞋子一樣低,不過的確發生過,凶手包括燃油耗盡、火山灰、撞上飛鳥等等。在其中幾樁意外,飛機順利滑行降落,無人傷亡;其他案例中,飛機都在落地前便重新啟動至少一個引擎。

機艙是如何加壓的?為什麼?

有些東西其實很少人了解,卻讓很多人怕得很沒必要,加壓就是其一。不知為何,大家聽到「加壓」這個字,總愛把高空想像成某種氣壓地獄,還有人問我:「飛機沒加壓,眼睛會不會迸出去啊? 」

搭機航行,並不是坐深海潛水鐘掉進馬里亞納海溝。機艙之所以加壓,不是為了確保你的眼睛待在眼窩裡,而是要讓你能在高空順暢呼吸,因為那裡空氣稀薄,氧氣濃度極低。加壓系統利用流入引擎壓縮機的空氣,經過機身閥門,把來自高空的低密度空氣壓縮之後,重新做成像在海平面一樣,密度高、氧濃度高的空氣(或者該說接近海平面,要是果真加壓成海平面的空氣濃度,不僅沒有必要,還會使飛機結構承受過大壓力,所以飛機裡的氣壓,通常等同五千到八千英尺高的空氣,就像在丹佛或墨西哥市呼吸,只差沒有汙染)。

就這樣而已。

你在想:那很好啊,可是如果壓力消失了呢? 到時候氧氣罩掉下來、大家尖叫個不停……

是的,機艙減壓可能會很危險。航行途中,飛機內部(氣壓較高)跟外部(氣壓較低)的壓力差,大約介於每平方英寸五到八磅之間,視飛行高度而定。可以把機身當成類似氣球的東西,每一英寸都承受最多八磅的壓力,只要在上面戳一個洞或縫,就出問題了。失去壓力代表失去氧氣,假如這種情況來得非常猛烈,譬如炸彈引爆造成減壓,引發的力量可能傷到機身,甚至當場毀掉整架飛機。

然而,減壓案例,絕大多數都不是猛烈引爆型,對機組成員來說很好處理。怪事確實發生過,例如二○○五年太陽神航空的詭異事故,但是,就算機身破洞或產生裂縫,導致急速減壓,因壓力問題而墜機或傷亡還是極為罕見。

若機艙壓力掉到特定閾值以下,氧氣罩會從艙頂落下,讓大家置身於所謂的「橡膠叢林」,要是你以後遇到這種奇觀,盡量避免尖叫或心跳停止,請把氧氣罩戴上,試著放鬆;飛機很快就會降至安全高度,備用氧氣也夠大家撐上好幾分鐘。

在飛機前方的駕駛艙,機師也會戴上自己的面罩,著手操縱飛機,迅速降至一萬英尺以下的高度。如果你覺得飛機下降速度快得危險,那不是因為要墜機了,而是機組人員在做該做的事,過程或許震盪,不過高速緊急下降本身是安全的。

有天下午,我值勤的班機要從南美飛到美國。到加勒比海高空,原本一切平靜,忽然間,一陣很大的呼嘯聲,好像是憑空冒出,又像是從四面八方傳來,我可以感覺耳內傳出爆裂聲。往儀器看了一眼,果然,上面顯示艙內壓力正在下降。機長和我戴上面罩,拿出手冊,開始解決問題,方式包括前面提到的驟降。執行這種驟降需要多重手續:在高度視窗輸入一萬、從自動駕駛面板選擇「變更飛航空層」、把速率指令提升到將近最高速度、啟動減速板、把推力操縱桿收到閒置狀態……乘客想必覺得像在搭雲霄飛車,但一切都經過謹慎設置。自動駕駛從頭到尾都開著,也沒有打破任何速限。

如果失壓發生在山脈或是地勢較高的區域,機師會飛一條預先設定好的失壓路線,有時候又叫做「逃生路線」,這種下降會分成好幾個階段,比較循序漸進。即便是飛過安地斯山脈或喜瑪拉雅山脈,在氧氣補給用完之前,也絕對有機會降至安全高度。

打開窗戶遮陽板、將椅背豎直、收起餐桌,還有調暗客艙的燈光,

為什麼飛機起降的時候,會有以上這些惱人的規定呢?

會要求乘客把餐桌收起來,是因為假如飛機受到撞擊或突然下降,你才不會被桌子弄傷。而且緊急疏散的時候,乘客也才有空間移到走道上。而椅背豎直的規定,也是希望能讓乘客有更空曠的疏散空間,也能讓你們的身體保持在最安全的姿勢。碰到緊急狀況時,椅背豎直能減少頸椎往後甩的傷害,也能防止乘客的身體從安全帶下方滑出去。還有另一個規定是將安全帶拉低、束緊。最讓我惱火的事,就是聽到乘客大放厥詞說:「要是飛機失事,我們都死定啦,拉緊安全帶有什麼意義。」很多空難事件還是有生還者,所以把安全帶好好的扣住這種簡單的步驟,就有可能決定乘客受的傷勢嚴重還是輕微。

把窗戶的遮陽板打開,是為了讓空服員能更輕易地看見外頭是否有任何危險—火、殘骸—就能在疏散的時候避開這些干擾。如果飛機突然發生衝撞事件—翻滾、旋轉,等等—乘客也比較能適應。把燈光調暗也是同樣的道理,假如火勢猛烈,火把客艙照的很明亮,就很難看到外頭。所以先讓眼睛適應亮度低的空間,等到你往門外衝向一片黑暗或濃霧的時候,才不會突然什麼都看不到。

 
旅行是一場修行/旅行,是自我與心靈的對話。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移動讓人了解世界的不同,孤獨叫人認識自己的內心。一次好的旅行,是使世界更美好的一場修行。

內容簡介:

旅行二十二個月,走過四十餘個國家和地區,旅者用文字寫下遠方人們的生活、記錄另一個國家的榮辱:從華沙到紐倫堡,走訪二戰帶給歐陸的歷史傷口;進入戰火蔓延的巴爾幹半島,恐懼與轟炸遺跡隨處可見。比鄰美國的墨西哥,是懷抱美國夢的偷渡者所必經的中途站;中美的巴拿馬則是一部活生生的華人移民血淚史。來到古巴,探訪切•格瓦拉的革命之路;走進祕魯,在馬丘比丘之前思考文明的興衰如潮汐。

作者介紹:

林輝

香港人,畢業於香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曾任民間團體全職總幹事,也同是時事評論人、社會運動者、註冊社工、專欄作者及電子媒體主持。

搶先試閱:

國際視野

在祕魯認識了一位年輕女孩A,今年才讀大學三年級,但卻有著一般人少有的文化經歷。

小妮子是位廣東人,在廣州出生;九歲時隨父母來到祕魯,先讀小六,再完成五年中學課程。A之後到了美國讀大學,讀了兩年國際金融,下個學期就會再到另一個地方當交換生--而這個地方就是香港。

那既是努力也是運氣,她年紀輕輕,就已在多個文化中生活過,也通曉世上最多人用的三種語言(中文、西班牙文和英文)。問她有什麼志願,她說希望可以從事國際金融或貿易,先在紐約這個世上最大最多元的城巿工作,再回亞洲發展,希望到時可以創立自己的生意。

可以想像,光是在國際視野上,她就已勝於大部分的香港學生。我想像當她來到香港,遇上香港的學生--那些過去一直努力埋首書本、在公開試中殺出重圍而上到大學的學生--她恐怕會感覺像輪迴多了一次回來,發現她的世界比其他人廣闊得太多。

她的經歷當然有大半是命運使然,但也有自主的因素,並因為視野廣闊了,所以發現更多的可能性,找出更適合自己的道路和機會。然而倘若未能有如她的背景,是否可以同樣擁有這樣的國際視野?

談到國際視野,我想起以前看過一個網頁,是一份發給美國學生做的功課,要學生在一張歐洲地圖上填寫國家名;結果如大家所能猜到,歐洲五十個國家,除了英、法、德、西、義、俄幾國,其餘的答案多慘不忍睹,而且相當搞笑。例如記得烏克蘭的人沒幾個,許多人卻記得「芭樂特」(電影《芭樂特(Borat)》中的主角)--然而芭樂特卻其實是來自哈薩克的。

然而可別笑美國人沒國際視野或世界常識,其實我們也許亦差不多。不妨做一個小實驗:你能數得出多少個亞洲國家?中國、日本、南北韓、泰國、菲律賓、新加坡……之後還能數得出多少個呢?其實亞洲共有四十九個國家,遠至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有興趣的不妨請教一下Google大神和維基大神,認識一下我們身處的這個亞洲。

國際視野是什麼?其實從來都沒能說清楚,只知道香港年輕人常被指責的其中一條罪名,叫「欠缺國際視野」。懂得外語?去國外旅行?有看《時代雜誌》?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我們隱約覺得知道多一點香港以外的事是重要的,所以學校要學生認識中國,又要提高國際視野--而這種「重要」,也往往在於可以讓他們「提升競爭力」,好爭取多點機會去賺錢。「國際視野」從來不是目的,而是疑幻似真的賺錢工具。

說是疑幻似真,因為對香港社會來說,有沒有國際視野,其實是假議題,真正的問題始終是:國際視野能不能賺錢?如果抽掉了股巿和油價、拿走了娛樂和消費,我們對這世界的了解還剩下多少?

許多大人總愛指著下一代說他們沒有國際視野,然而對於世界認識的貧乏,其實跟哪一代無關,而是整個社會的集體狀態。正如你可能會問:「亞洲有什麼國家與我有什麼關係?」然而,問題其實應該換個方法來問:為什麼你會數不出亞洲有什麼國家?那大概是因為這些國家、這些地方,沒有與你建立關係。如果一個人沒有對這些地方感到好奇、沒有與其相關的經歷,就算能夠像幼稚園學生學生字般地把地名背出來,那也不過是一些沒有意義的生字;反之,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和生活,與這些地方扣上關聯,那麼這些國家名也再不是一堆陌生的名字。

知識貧乏,只是因為我們沒有關心;沒有關心,也就沒有認識的動機。舉例說,南亞好像與你無關,但如果你的鄰居是一位南亞裔的人士,而你又跟他交上朋友,你大概會開始分出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蘭卡之間的關係,不會犯上把巴基斯坦人當成是印度人這種低級錯誤,更不會混淆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如果你助養了一位柬埔寨的小孩子,也許你會願意去了解這個國家經歷了如何可怕的過去,這個國家的人民是怎樣一路走到今天這地步。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視野和關懷,正是塑造我們的世界觀的基礎;而這絕不會與我們的生活無關,因為我們身處於一個史無前例的全球化世代,世界另一端發生的事,隨時會以一個你無法想像的方法來影響我們,就像我們消費買的產品,背後是遠方的工業,而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汙染又會透過食物回到我們身體去。雖然這世界太大太可怕,張開雙眼觸目所及,盡是戰爭、暴政、壟斷、汙染、貧窮、災難,我們可以做的相對之下似乎都只是微不足道;但要做冷眼旁觀者還是改變創造者(change maker),卻只在一念之間。

關心,正是開啟國際視野大門的鑰匙。

而更重要的,是越認識這個世界,我們越能接納差異,並反過來越能理解自己。就像常去旅行的人,總會經歷過面對文化差異時的迷惘,到底怎樣的生活方法才是對,或才是錯?--又或者,是否真的存在對與錯、優與劣?也唯有親身去經歷,才能夠為自己找到答案。

巴拿馬華人的故事

巴拿馬華人的歷史,正式記錄最早可追溯至一八五四年,當時第一批華工約七百人坐船來到巴拿馬,參與修築巴拿馬鐵路。自此一批又一批的華人來到巴拿馬工作,部分則定居下來,做起小生意、成家立室,並以巴拿馬為家。到今天巴拿馬這個拉丁美洲小國,有約百分之五的人口是華人;若把有華人血統者也算進去的話,更估計高達百分之十五至二十。華人在巴拿馬的故事,其實正是一個個離鄉別井、追尋更好生活的故事。

來到巴拿馬城,經朋友介紹下,住進了Terry和Wendy兩夫婦的家。他們住的是兩層的獨立屋,屋苑(由獨棟房屋組成的集合式住宅)位於巴拿馬城內華人聚居的中產地段,附近住的百分之八十都是華人;我住進去之後的第一餐,就是Wendy親自下廚的香港道地中菜,美味非常,叫我這個多月未嚐真正中菜的人吃得欲罷不能。

Terry和Wendy都是香港人,八年前透過Terry居於巴拿馬的兄長介紹,帶著女兒移居巴國;本來是髮型師Terry到了巴拿馬後改行做汽車零件生意,幾年下來,生活在當地算是不錯。香港人移民巴拿馬,聽起來似乎罕有,可是事實卻不然──在我遇過的巴拿馬華人當中,大概有一半曾在香港居住過,由數月到十數年不等;因此香港對於巴拿馬華人來說,多有一種親切感覺。

我在巴拿馬城逗留了接近一個月,本來學過的西班牙文大大倒退,因為在這個月中,我幾乎只說廣東話──這實在是非常特別,走遍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國語/普通話都是主要的語言,可是在巴拿馬大家卻開口都是說廣東話。那是因為現時巴拿馬估計有十三萬華人,當中竟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來自廣東省一帶,所以都以廣東話作為主要語言。他們當中來自廣州花縣的人數最多,約占百分之七十,其餘的多來自恩平、開平、台山、新會、中山等。為什麼一個小小花縣的移民會占上整個巴拿馬華人的大部分?這大概與華人移民的模式有關:典型的移民故事是先有人來到了巴拿馬,工作五年還清了債項,然後開始自己的生意,多數為食肆或小型超巿;到站穩陣腳了,便把鄉間親人的子侄申請過來──年輕人來到巴拿馬之後,又再開始同樣的故事。如此一個帶幾個,漸漸花縣的移民便以幾何級數上升,成為巴拿馬華人的主流。反而與巴拿馬政府有邦交關係的臺灣,在巴拿馬的僑民只有約三百人。

 
無印良品培育人才祕笈/內部覓才×職務輪調×終身雇用
文、圖節錄自天下文化
圖/天下文化提供

內容簡介:

為何無印良品能在「最想打工的品牌」票選活動中榮登第二名?為何無印良品是一家讓員工想要一直待下去的公司?總公司員工離職率僅5%,讓人覺得「值得在此工作」的背後祕密是什麼?無印良品如何透過不斷的人事異動,反而讓員工成長,並發掘出未知的潛力?無印良品承繼品牌精神的關鍵,就在人才培育。

作者介紹:

松井忠三

1949年生於日本靜岡縣,為前任良品計畫公司會長。1973年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現筑波大學)體育系後,進入西友Store(現西友公司)服務;1992年轉至良品計畫,曾任總務人事部長、無印良品事業部部長等職。2001年就任為社長,並從「企業文化」著手,改革陷於虧損狀態的組織,不但讓無印良品業績呈現V字型復甦,更在2007年創下公司史上最高營收1,620億日圓。2008年起擔任良品計畫公司會長一職,繼續肩負起為組織「打造機制」的任務。2015年6月退休。著有《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等暢銷書。

搶先試閱:

要讓新人親身體會「現實」與「理想」的落差(Original edition p.86∼p.89)

年輕人進公司不到三年就離職,已成為外界重視的社會問題。

雖然有人說「最近這樣的年輕人尤其增加不少」,但其實在十五年前,就已經開始存在著「(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每三人就有一人在三年內離職」的現實狀況了。這是一個長年盤踞日本的嚴重問題。

企業投入了成本與心力,培育新進員工。進公司三年,正是他差不多總算能夠獨立行事的階段。好不容易才培育出來的員工卻離開了公司,對企業來說,這種進公司不到三年,就早早離職的人,造成了企業莫大的損失。

我們該如何因應這樣的問題才好呢?

首先,我們必須先釐清「為什麼年輕人待沒多久就離職」。

他們早早離職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想像得到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嘗到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也就是所謂「現實的衝擊」。

社會新鮮人進公司時,都帶著希望與理想;但實際上,公司卻是在乍看之下充滿矛盾的情境中運作的。而且,就算新進員工自己有想做的工作種類,公司也不會天真到隨隨便便就讓他做。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新進員工不禁會覺得「這個世界和我想像的不同」、「應該有比這還更適合我的工作」。

碰到這樣旳員工,我認為最好的處理方法是「事前就讓他認清現實」。

無印良品對於已決定即將採用的員工,會讓他們到門市打工。不過這畢竟是一份工作,所以我們當然會付時薪給他。

等到當事人打工一兩個月後,就漸漸知道工作的內容了。

就算這個人是過去時常來消費的無印良品粉絲,等到他實際站在店裡工作時就會發現,自己過去懷抱的想像,與現實的狀況,是截然不同的。光是站著做事本身就很辛苦了;其他像是把廠商送來的商品運到倉庫去,或是把商品從倉庫運到門市來這樣的體力勞動,也挺多的。此外,在商品品項較多的分店,要記住所有商品也是很辛苦的事。搞不好還有顧客提出一些讓人覺得沒道理的抱怨。

我們會藉由這樣的體驗,讓他慢慢深刻感受到實際狀況是怎麼一回事。

再者,由於打工的學生也會和在分店服務的員工交談,他們漸漸就會知道公司內部的狀況了。像這樣事前讓他們體驗第一線的工作、事前知道企業這種東西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反倒能讓還是學生的當事人做好心理準備。雖然其中有些學生會在這個階段就打退堂鼓,但能在正式進公司前,就釐清自己不適合這家公司,對他本人來說也是件好事吧。

等到社會新鮮人開開心心成為新進員工後,公司便要視之為組織的一員,好好讓他理解公司秉持的哲學、理念,以及價值觀等思維(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無印良品才會準備MUJIGRAM和業務標準書等指導手冊)。

舉個例子,大家在剛進公司時,應該也曾被交辦過打掃、泡茶、檢視影印紙之類的工作吧。這些都是和業務無直接關聯的雜務,或許會讓你覺得「真麻煩耶」。

因此面對新進員工,公司必須讓他們思考「為何需要這樣的作業?」、「這項作業有什麼樣的效用?」之類的目的與理由。否則他們會排斥做雜務。

另外,新人一旦出狀況,便把原因只算在他們身上是不對的。假設在進公司前的教育訓練中,要教他「講究儀容」這件事好了。

如果主管們自己的儀容都不夠整潔,新進員工就會自我解釋為「不必注重儀容也沒關係」。大致來說,年輕員工之所以工作怠惰,都是因為主管自己也怠惰使然。

新進員工的眼睛會緊盯著主管或前輩的行為。公司應該好好確認一下,負責教導新人的同仁,自己是否能成為好典範。

本章主要會介紹無印良品「如何培育新人」,並試著探討如何才能把年輕員工培育成有戰力的同仁。在員工新進公司後三年內,就決定了他是否能成長為「生在無印、長在無印」的人。

打鐵要趁熱,假如在還有熱度時沒把鐵打好,當事人不但成長不了,還會萎靡下去。新進員工能否成長,與教導者的關係很大。

 
創業時,老闆們上「知乎」聊什麼?/華文最強知識網路社群的新創者vs.老師父經典問答
文、圖節錄自大寫出版
圖/大寫出版提供
轟動中國電商與網路科技界讀者!「史上最真誠的創業者共筆書」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源自於中國互聯網上著名的知識討論與分享社群「知乎」上的提問與回答,也可說是由多位匿名及知名的創業老手共同留言匯聚而成的「共創智慧」書。知乎將該站三年來各類重要與實用的創業思維整編出版,將許多既關鍵、但新創業者不容易想透的新事業起步之道,找出「高人指點」的回答,主題從如何選擇創業方向,選擇合夥人、如何找投資,到如何推出新產品、管理團隊,詳細闡釋了近百個創業概念,也收錄了精采的實務界優秀人士文字。

作者介紹:

知乎

「知乎」是著名的中國社交問答網站品牌,2011年上線營運,該公司的願景是「組織各個領域的知識,把人們大腦裡的知識、經驗、見解搬上互聯網。」

在知乎經營的早期階段,它採取封閉邀請(不開放給一般用戶直接註冊)的方式集合了各領域的專家對不同的問題提出原創性的解答;也因為這樣的策略,知乎迅速累積了高品質討論交流的權威社群形象,特別是許多中國網路創業科技圈與電商界的重要名人,都在知乎設有帳戶並實際回答創業者問題,這群知乎初期群聚的「神回覆」(意指回答犀利到位)專業級人士,光是在2010年知乎尚未開放的測試期間,在40天內,就拋出了8千個問題,貢獻了2萬筆回答。

搶先試閱:

創業團隊如何讓新員工覺得是有前途的?

和大公司不一樣的是,創業公司往往沒法提供那麼吸引人且穩定的薪酬體系、培訓體系。創業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員的主觀能動性,是否覺得有前途有動力且目標一致。

=不同員工不同對待=

創業公司的員工曹婷婷[1]認為應該不同員工不同對待,並把它分為三種。

沒有多少經驗的員工,他們需要的是能在專案中學習到東西,增加項目經驗和閱歷,對他們來講這才是主要的。這個階段,薪資對他們來說,只要在業內一般水準即可。但是只要給他更多發展的機會,對他能力的相信和培養,就可以留住他。

有三至五年經驗的員工。這個階段,他們承受著家庭和職業生涯的雙重壓力和困惑,他們需要更高的薪水,需要更多的title(職銜),需要社會的肯定。建議這樣的人少招,因為他們很容易不淡定,為了更高的薪水或者發展就跑掉。這個階段的人再現實不過。如果公司有這樣的員工,想要留下來,就靠給他畫餅,給未來畫個大餅,能短暫留住他。

五至十 年經驗的員工。這個階段,他們有的已經做過高階主管或者中層管理者,經歷了事業的起起伏伏,也在領域內研究頗深。對他們來說,加入創業公司,是個人價值的提升。因此薪水已經不是留住他們的必要因素。這時候,一個完美的創業夢想、一個未來的無限發展憧憬、激情和年輕時想法的實現都很重要,多和他們談這些,多和他們分享你的創業理想,應該可以留得住。

知乎說

如何評價一家公司「有前途」?創始人自然堅信這一點,但員工不一定。面對不同的員工,你應該把你所理解的創業理念和他們分享,讓他們能和你感同身受,讓他們感受到你身上那股「創業公司那麼多,但我就選這一家」的力量和「我想要帶領你們把這一件事做好」的堅持。

註:

[1] 中國軟體商「豌豆莢」的戰略分析師。

 
雪蟲/不當靠爸族,「警三代」鳴澤了熱血率性出擊!
文、圖節錄自青空文化
圖/青空文化提供
長官!可以去抓犯人了嗎?我們浪費的一分一秒,都是給罪犯逃跑的機會!最霸氣刑警鳴澤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全天候為你待命

內容簡介:

祖孫三代全是刑警! 被祖父扶養長大的鳴澤了從小視刑警為自己的天職。他菸酒不沾,為的是保持身體最佳狀態,隨時打擊犯罪!

這天他騎著心愛的重機奔馳在國道四○二號,手機鈴聲突然響起──有命案發生了。一名住在新潟縣湯澤的獨居婦人遭菜刀刺傷致死……案發現場所屬轄區是魚沼警署,署長人稱「搜一之鬼」的鳴澤宗治,是鳴澤了不想面對也不想說話的人──父親。

作者介紹:

堂場瞬一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日本茨城縣。畢業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部。二○○○年出道作以運動小說《8年》獲得集英社創辦的「小說昂新人獎」。隨後風格一變,第二部交出了警察小說「刑警鳴澤了」首部曲《雪蟲》引起文壇注目,從此成為最受日本讀者期待的警察小說作家。除了「刑警鳴澤了」系列,另著有「警視廳失蹤課高城賢吾」系列、「警察廳追蹤搜查係」系列等膾炙人口作品,也屢屢影像化,搬上螢光幕。

搶先試閱:

1迷宮城

有個地方能將所有風景都溶入海洋中。

這地方我不知道跑過幾次,卻怎麼也跑不膩,甚至不自覺想像自己衝破簡陋的護欄,躍進波濤洶湧的日本海。

我在國道四○二號線,通稱海岸線的公路上騎著重機,單調的引擎聲晃動著我的身體;快到獅子鼻岩那邊有個右彎,這裡問題可大了,彎道角度很大,右手邊的海岸會突然從眼前消失。我心裡知道機車不可能騎在海上,但每次經過這個彎道還是忍不住放鬆油門,握緊煞車。

濕冷的空氣、灰暗的烏雲,我只戴著夏天用的薄手套,雙手幾乎沒了感覺,從安全帽縫隙鑽進來的冷風吹得我脖頸僵硬。我幾乎一個月沒騎上心愛的SR,而且這應該是今年最後一趟兜風。從新潟市區往西前進,經過一大片不甚美觀、已收割完畢的水田,一直騎到大河津分水(譯註:渠道),沿著分水往北騎不久就是日本海,再從海邊騎海岸線回到新潟市區,兜這一趟大概三小時。除了一部分海岸線比較曲折外,幾乎都是筆直的大道,不怎麼刺激。但這片看膩的無趣光景,在我眼中偶爾會化為未曾親眼見過的英國蜿蜒山路。

手差不多麻了。SR是一部老古董,基本設計從二十五年前就沒有變過,只靠一個活塞上下運轉,原始的引擎震動毫不留情地甩晃著騎士;先晃屁股,力道從手臂傳到手腕,最後連踏板上的腳掌都會發麻。

這股震盪害得我好一陣子沒察覺手機響了,等到腰間一陣癢才知道有人來電,連忙把SR停在路邊,但當我將左腳踏在柏油路上時,電話已經掛斷,只好先確認來電的對象。

液晶螢幕顯示縣警本部(譯註:新潟縣警察本部的簡稱,為該縣警察機關的核心,目前下轄三十個警察署)搜查一課的號碼,我飆了句粗話,假日召回的案子肯定大到要成立搜查本部,我不喜歡有案子打擾我唯一的興趣,但想想這趟兜風只剩返抵新潟的路程,這才平復心情回撥電話。

「我是鳴澤。」

「喔,阿了,抱歉。」刑警學長新谷寬英接的電話。「記得你今天沒班吧?」

「寬英哥啊?不過放個假而已,小事。怎麼了?」

我催他有話快說。這個同事間暱稱「寬英哥」的新谷,說話常拖泥帶水,遲遲不說要事,如果不擋好他,他會扯起今年冬天的降雪預測、縣警本部內的人事八卦,甚至昨天整場職棒賽事,不過他今天倒是相當開門見山。

「命案。」

「哪裡?」

「湯澤,十分鐘前才聯絡過來。」

「被害人是?」

「快八十歲的阿婆,好像是獨居。」

我不由自主地低頭看了表。這原本是爺爺的奧米茄表,為了慶祝我就職,把它給了我。手表指針此時指著下午兩點半。

「鄰居覺得好一陣子沒見到阿婆,去看了才發現她死在玄關,嚇得軟腿。不好意思,你現在能不能去一趟現場?先遣組已經出發了。」

「可以啊。」好幾個月沒碰過命案了。或許是天寒地凍,又或許是過於興奮,只覺得從內到外噴發一股勁,渾身打顫:「這案子應該歸縣警本部吧?」

「應該是,總之目前什麼線索也沒有,到現場去看個仔細吧。你現在人在哪裡?」

「海岸線上。」

「哦,重機是吧。」新谷的口氣彷彿在揶揄我「一把年紀還搞這個?」但隨即又恢復嚴肅。

「多久可以回來?」

「三十分鐘吧。」

「那就先回一趟本部,跟我一起去。」

「好。」

「看來壞蛋還沒冬眠。」

「現在還是秋天啊?」

新潟冬天的犯罪率比較低,至少沒什麼需要我們搜查一課出馬的案子,罪犯們瑟縮在冷氣團之下,就像路邊覆滿白雪的垃圾場。

但距離那個季節現在還早了點,雪國秋季雖短,也需要些時間才會離去。

我加快速度,馳騁在四○二號線道上,最後進入新潟市區,在接到電話的二十五分鐘後,回到縣警本部附近的家裡,兩分鐘換好衣服,五分鐘打包行李。為了保險起見,從衣櫃深處拿出鋪棉的厚大衣,看今天的天色,湯澤一帶肯定比新潟冷得多。

出門前走到玄關的穿衣鏡看看自己,今天早上用剃刀刮鬍刮到臉皮發紅,鬍碴還沒能冒出來,除了頭髮有點長之外毫無問題。進搜查一課兩年,不規律的生活讓我胖了兩公斤,但對體力還是很有信心,我用手拍鬆臉頰,擠出溫和的笑容,畢竟要是擺著一整個刑警樣的臭臉,對方反而會提高戒心。

離開家門,向停車場角落的SR道了個歉,替它蓋上風雨罩。對不起,雪季開始前會把你寄去車庫喔。喃喃自語之後對著自己苦笑,這不過是堆鋼鐵零件,不是朋友,不是情人,更不是寵物啊。

快走五分鐘就抵達縣警本部,前往二樓的搜查一課,新谷已經作好出門的準備等著我。

「好,走吧。」

新谷說,我默默點頭。新谷背起破破爛爛的黑皮公事包,先離開一課的辦公室,我追出走廊從後面喊住他。

「大官們呢?」

「係長先趕去了。好久沒有命案,他繃得很緊。課長去參加轄區會議。」

「我是不是來得太晚?」

「沒那回事。」新谷頭也不回地說:「畢竟你今天放假,再說只要趕一點就能追上啦。」

新谷握緊方向盤,離湯澤有一個半小時車程,其中三十分中必須穿過壅塞的新潟市區;新潟的馬路之大完全不像地方縣市,但卻總是塞車,我到現在還是不清楚原因。

不過今天的車流比平時順暢得多,三菱Galant出了市區,從新潟中央交流道開上高速公路,暖氣才終於暖了起來。

「湯澤你熟不熟?」

新谷邊問邊大聲地嚼著口香糖,我進搜查一課兩年來,看他總是在嚼「戒菸口香糖」,菸看起來是戒了,但嘴巴成天忙個不停,不禁要想是不是換來了口香糖癮?

「湯澤……去都沒去過,寬英哥呢?」

新谷猛力點頭。

「交給我!我剛當上刑警的時候待過魚沼警署,那時候三十歲吧。好不容易當上朝思暮想的刑警,沒想到竟然在那堆雪裡熬了兩年。真是夠了!」

「所以才對那裡很熟啊。」

「還好,要找地方喝酒問我就對了。畢竟那裡也沒發生過什麼大事……」新谷用右手摀著嘴,將口香糖吐在包裝紙裡,然後扭著身子將口香糖渣連包裝紙扔進薄外套的口袋中。「就是麻煩了點。」

「哪裡麻煩?」

「該死的窮鄉僻壤,開始查訪了你就知道。」新谷沒有繼續解釋,突然改變話題:「對了,記得你老爸是魚沼的署長吧?」

「是啊。」

我沒有多說,不舒服的回憶湧上心頭,那地方確實很麻煩,只是與新谷所言是不一樣的麻煩。

魚沼警署位於六日町,這地方看不到地平線,下了高速公路便是一望無際的田園風光,但沒多遠就被連綿的縣境山峰阻斷。東有八海山,南有三國山,西邊以當間山與十日町為界,北邊擋著一座猿倉山,感覺連天空都比面海的新潟市小了一半。

 
閱讀筆記
小丑不流淚/以無聲面對有聲
聯合報/陳英哲
《小丑不流淚》書影。 圖/遠流提供
當我走進自己,世界有片刻的安靜——吳岱穎〈入厝〉

觀眾面前,演出進行中,默劇演員是安靜的。此時,觀看的人無不覬覦演出人的目的,甚至貪婪想要挖探他的內心世界,畢竟這是個大家都要求正義的時代,求僅有一個的正確答案至關重要。演出之外的演員改訴諸文字,書依舊不具聲響,其中最銳利的武器,竟然可以是詩。

默劇表演工作者姚尚德,參加「雲門流浪者計畫」面試時,被林懷民問到:「你今年三十五歲了,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往哪裡走嗎?」他搖頭。也許流浪的原因,不一定要為了印證某一個遠大的答案,而可以只是為了走下去。姚尚德留學法國學習戲劇,繁重課業與打工之外,意外進到默劇領域,學習默劇過程中,毅然決定只希望做好這件事。他用自己的經歷和雙腳,證明藝術能夠與傷痛對話。

夏宇、凌性傑、羅智成、吳岱穎的詩句,還有為理想革命的切.格瓦拉(Che Guevara)理所當然如詩的宣示為每一章開場,欲割破障礙的武器毫無聲響又銳利無比。

表演是否以追求最多的觀眾為目的?在上海巷弄間遊走,姚尚德找尋可以即興演出的地方,到了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外。在搜尋引擎鍵入上海逸夫舞台,會找到在京劇中有「不進天蟾不成名」的說法。對照著已經在台灣認真經營演出多年的姚尚德,「成名」的意義在他身上,隨著書中的流轉,不斷轉換。他就地模仿著出入逸夫舞台附近的老人家動作,畢竟是在京劇聖地,路人沒有反應。直到他聽到在角落靜靜觀察的老婆婆認出他在演默劇,讚嘆好看,「我都二十幾年沒在上海看到了。」浪漫的默劇出走,不在爭取群眾的目光,書中描述的即興演出,多在某些不為人知的角落,觀眾零星幾位,是用藝術在修行,只取最直接溝通的狀態。

更讓人入迷的故事線,發生在廣西的瑤族小山村,回答的是艱難的問題:「藝術可以改變什麼?」教育與營養皆困難的一群小孩,因為藝術,從姚尚德身上找到機會用不同的方式跟不幸對話,默劇是他們一起拉著的隱形繩索。年紀都該上高中,卻因不幸而還在念小學的男生說:「我都快忘了我爸爸媽媽的長相了。」畫上默劇的熊貓妝,他們走進自己,尋找片刻的安靜,也許。

 
蘋果VS.非蘋 正面對決!
面臨蘋果iPhone6S來勢洶洶,宏達電、索尼及華為、三星等非蘋品牌仍有意在9月及第4季期間推出新機款來迎戰iPhone6S的強勢登場,這樣的情形對整體科技產業將帶來哪些正面及負面影響。

散發令人自在的生活感,就是好物
走就像店名「Cut & Paste」一樣,店長Sylvie一年多前開了這家選物店,就是希望能把在國外旅途中有意思的事物「剪下」之後,回來「貼在」店裡,讓更多人即使不出遠門,也能感受其他地方生活的美好。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