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博物館重塑梵谷形象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世界講義 博物館重塑梵谷形象
青少年癌症患者的挑戰
2015/09/23 第850期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博物館重塑梵谷形象
文/Nina Siegal;節譯/呂玉嬋
一位博物館員工看著梵谷的「塞納河岸」(照片/紐約時報提供)
在明尼里(Vincente Minnelli)一九五六年電影《梵谷傳》的結尾,飾演梵谷的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佇立在麥田�堙A拿著畫筆在畫布上揮灑,四周群烏躁飛。

最後,梵谷在麥田中央終結自己的生命。

孤單的天才,透過畫筆抒發情感,為畢生熱情付出最高的代價─這個形象讓梵谷成了備受大眾喜愛的藝術家。

但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卻認為是修正世人對這位藝術家印象的時候了,希望後人多加關注梵谷認真的一面,而非著迷於梵谷的神話。

梵谷博物館是全球梵谷作品收藏最豐的博物館,藏有油畫兩百件、素描五千件、書信九百封。近十年來,館方重新整理館藏,並閉館整修七個月,於二○一三年五月才再開放參觀。

為了展現更為細膩的觀點,策展團隊重新規畫常設展的內容,挑出大約一百件油畫展出,包括名作「阿爾的臥室」、「向日葵」……等,梵谷的素描和信函也在展示之列。

館方捨棄傳統的白牆,把每一區牆壁塗成不同顏色,營造各個時期的「心境」。另外,於二○一四年起,陸續將影響梵谷美學觀的藝術家的作品加入常設展。

入館後,訪客先從大螢幕看見大眾媒體對梵谷的刻畫,譬如《梵谷傳》的劇照,再進入展示梵谷自畫像與唯一殘存的調色盤(向巴黎奧賽美術館借調)的展示廳。

接下來的展覽,大致按時間先後順序,展出梵谷的畫作,以及影響他創作手法之藝術家的作品,像是莫內、畢卡索等在巴黎結識的印象派畫家與高更等好友。

梵谷大多數書信是寫給弟弟西奧,從字�埵瘨'i一瞥他追求自我風格的努力及苦惱的生活細節,館方也製作圖表說明梵谷個人生活與藝術的關聯。

但要改變世人對梵谷的印象並不容易,許多人無法將梵谷充滿戲劇張力的私生活(割耳、自縊)與其藝術作品切割開來。上述的《梵谷傳》橋段企圖傳達梵谷在創作「麥田群鴉」時的情緒波動,但畫面太過震撼,不少人依然希望館方將該作品當做梵谷的絕筆之作展出,然而大多數學者卻認為梵谷的最後一幅油畫是同一年創作的「樹幹與樹根」。

不過,策展團隊相信目前的常設展可以更完整呈現梵谷的藝術。館方表示,舊展依循梵谷的神話,太著重細節,未能展現更寬闊的藝術觀點,也沒有顧及梵谷的意圖與野心。他們希望新展能讓民眾發現,梵谷不只是一位孤獨的天才,更是一位細膩井然的藝術家,他鑽研同輩藝術家的作品,找出一己的獨特藝術表現手法。

根據二十年的分析研究,以及從梵谷信件中爬梳出的蛛絲馬跡,策展團隊認為梵谷在精神錯亂期間,並沒有提筆創作,也並非我們過去以為的那樣孤獨。

有的梵谷專家不認同梵谷博物館的做法。曾經在該博物館任職十年、現為獨立策展人的利曼指出,梵谷的瘋狂性格及孤單生活可能正是他的作品歷久彌新的原因之一。

但亦有人持相反意見,學者艾斯娜支持讓梵谷「回歸正常」的主意,認為後人無須替藝術家增添浪漫色彩,將他們變成孤孑的天才。

 
青少年癌症患者的挑戰
文/Jane E. Brody;節譯/呂玉嬋
青少年原本就面對許多嚴峻的成長挑戰,若不幸罹癌,生活挑戰指數更是急遽攀升。

在治療風險與死亡恐懼的威迫下,年輕病患將面對種種情緒、教育與社交的擔憂,他們尤其害怕錯過活動、失去朋友。

在十五歲時,蘇菲罹患了惡性骨肉瘤。經歷「我怎麼會遇到這種事」的懷疑和挫折之後,她鼓起精神奮勇向前,繼續在首屈一指的紐約中學就學,順利與同學一起畢業。

她大多數的時候在醫院動手術、接受化療,但只要可以,便拄著枴杖上學,努力過著原本的生活。最後她以足以錄取康乃爾大學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

現在蘇菲二十歲了,正在就讀大三,主修生物和基因學,副修電腦。她準備繼續讀醫學院,所以這年夏天除了準備考試,還去醫院做志工。

眼前她最在乎的,是認識的人能否把她看成一個「正常的人」,而非癌症倖存者。她在訪談中強調,她現在相當健康,不希望旁人認為她需要特別的照顧。

她也補充,罹癌的經驗讓她開始關注其他事情,領悟自己必須盡力而為,努力享受人生,她不願虛擲一分一秒。

許多年輕癌症患者與蘇菲有類似的決心與領悟。

洛杉磯兒童醫院社工博士庫珀寶表示,罹癌青少年所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社交孤立,大部分十來歲的少年不懂如何從容面對病患,很多罹癌青少年感覺自己格格不入,最後主動拉開與朋友之間的距離。

即使面對家人,青少年可能也會感到孤獨。庫珀寶指出,病患與父母往往想要保護對方,佯裝成「一切都很好」,未能表達沮喪與焦慮的感受。

庫珀寶在醫院開設團體治療課程,歡迎小病人、家屬與手足一塊參加,讓小病人不再感到孤單,同時明白自身的感受是正常的。計畫的終極目的,是協助癌症小病患儘可能繼續過著正常的生活。

對很多患者而言,癌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結束之後,餘波會持續良久。病患往往出現情緒副作用,譬如脆弱感、恐懼復發與死亡、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也可能出現體能與認知方面的副作用。

但庫珀寶也提到,創傷後的成長往往會砥礪青少年,讓他們多了同理心與回饋他人的慾望。

拿蘇菲為例,在治療期間,她特別感謝放學後仍到醫院陪她的同學。因為這樣的經驗,她主動替一位因化療而喪失聽力的同學抄筆記。

另外,目前愈來愈多人關注癌症治療會損害年輕病患未來的生育能力。由於孩童癌症的存活率相當高,美國婦產科學會專家認為醫師應該盡力保護患者的生育能力,因而不少腫瘤科醫師在癌症治療開始前與產科醫師協商如何保留病患的生育能力,冷凍卵子和精子是可能的選項之一。

 
駁二藝術特區的《泳池天台》有抄襲嗎?
因為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的《泳池天台》事件,不少藝術家、藝評人都大力提出建言,在檢討泳池天台爭議的同時,也意外引發了藝術家們開始檢討、爭辯何人的藝術創作可能也涉嫌抄襲。

募集《一個好女人》謀殺犯罪小說結局!
英格麗特•諾爾55歲時才動筆寫作,寫出了一部轟動28國的暢銷謀殺小說。歡迎喜愛犯罪/推理/謀殺小說的讀者,上網試讀《一個好女人》後(試讀連結:《一個好女人》,佈好你的懸疑密碼,寫出自己鍾愛的結局。即可獲得《一個好女人》新書一本!
 
Copyright ©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