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文學相對論】簡媜VS.李惠綿(四之三)知我者謂我心憂 談傳承與困境

聯副電子報

【明潮娛樂•時尚電子報】包含藝人動態、名人時尚精彩內容,一次滿足你的「娛樂、時尚、人文、生活」品味! 【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8/21 第578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文學相對論】簡媜VS.李惠綿(四之三)知我者謂我心憂 談傳承與困境
【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27/詩人與詞人
李欣倫/媽媽來的時候
【小詩房】陳黎/用愛發電

  今日文選

【文學相對論】簡媜VS.李惠綿(四之三)知我者謂我心憂 談傳承與困境
簡媜、李惠綿/聯合報
1.心靈後裔

●李惠綿

方東美說:「學生是心靈的後裔」,這是我們共同閱讀齊邦媛老師《巨流河》的句子。沒想到,我也能擁有「心靈後裔」的喜悅。

1970年代,家姊和許多同學因家境清苦放棄明星高中,選擇公費師專。彼時師專院校不准身障生報考,我傻傻地讀書,無形中跨越師範體系的設限,這似乎也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寫照。

獲得正式教職,人生峰迴路轉。那年永義師為此「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啟蒙文學思想的柯慶明、樂蘅軍、陳修武老師等,視如門生,指點提攜。台大中文系破格聘任一位身障教師的膽識,堪為公私立學校、企業機構之典範。二十三年來,唯有以信仰的精神盡心教學,用以答報。唯文學院因列為市府三級古蹟,不准設置電梯,中文系辦公室和會議室在二樓,無能為系上做更多的服務,深感愧對!

傳授古典文學,時有機緣將作品當作生命教材,進行知性與感性的傳授。「心靈後裔」就從師生的對話誕生。有一年講授莊子對形體與心神「殘/全」的思維,莊子認為涵養生命之主,不在形全,而在神全。我問,覺得自己「形全神全」請舉手,寥寥無幾。我又問:「這個題目可以反問我自己嗎?」全班無言。當天晚上收到佳佳的郵件:「只要老師認定自己是形全神全,您就是。」再次相見,我說:「妳讓我哭了,得賠償我的眼淚。」佳佳說:「老師!寫信時我也是哭著的。」

某一天,畢業十五年的小雨突然來訪:「我昨晚夢到老師在哭,不放心,直接來了。」那段時日,我病痛纏身,萬念俱灰。小雨輕緩地說:「老師一路走來經歷種種奮鬥,對於那些您曾經幫助過的人,曾經發生影響力的人,不能一瞬間將他們借以生存的信念一舉瓦解了。」第一次看到理性的小雨流淚,也是第一次驚覺生命存在的意義已不僅止於個人。是怎樣的牽繫?當下的、過往的學子,如此心有靈犀?

做一個老師,我更看重學習態度與人品性靈。妳出版《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引發我在課堂上對美國小學充滿人文精神與意象的物品進行二度詮釋:不要自以為中文造詣不佳而自卑,我會發掘你的優點(牙籤)。即使語文較為薄弱,相信你仍是一個有創造力有價值的人(銅板)。每周帶著喜樂的心上課,書寫筆記(鉛筆)。雖然課程有壓力,修完一年必能成長(口香糖)。請具備抗壓的彈性(橡皮筋),接受學習的挑戰。我們將進行小組討論,請使用和善讚賞的語言(棉花球)。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即使用「橡皮擦」,仍有痕跡。心靈困頓請找我(救生圈)。如果你很悲傷,我給「面紙」,請吃「巧克力」,為你貼「OK繃」療傷止痛。共聚一堂研讀文學作品,因緣難得,請珍惜當下,永結善緣(金線)。往往多年後,收到學生來信:「老師!我在教書,也送給學生十二樣開學禮物。」妳的作品,我的解讀,有了洄瀾,何其欣慰!

有一年台大中文系邀請妳擔任「現代散文及習作」,是否也曾體會心靈後裔的悸動?妳經常受邀至各校演講,是否也看到一些動容的師生故事?

●簡媜

是的,妳永遠不知道妳的影子落在何方?我非常尊敬「老師」,從小到大,每階段成長得之於老師的提攜甚多,他們留給我的溫暖與鼓勵永生難忘。高中時,國文老師在課堂上朗誦我的作文,極具鼓舞,大學時曾陷於低潮鬱鬱難歡,某課老師當堂命題為文,題目中有一恨字。我交卷時老師低聲說︰「這個題目是為妳出的。」有哪一門行業擔得起「春風化雨」讚辭?

我去過不少校園,從富裕私校到偏鄉小校,我都會問︰學生人數與水準、家庭環境與低收比例、升學與就業。佐以演講互動、觀察所見,老實說,有時不忍拿那份鐘點費,回捐給校方急難救助基金。不久前,我去中部一所女子名校演講,熱情、認真的國文科老師推動校園書香計畫,每年選一位作家,舉辦班級共讀、徵文徵海報、演講,辦了幾屆,到我這一場經費縮水了,承辦的兩位老師自掏腰包五千元給得獎學生獎金且抵死不讓我分擔。唉!一所名校拿不出五千元。外面沸沸揚揚在推「前瞻」,這些老師在講台上不止掏心掏肺,還掏錢,我問她們這麼辛苦為什麼要辦?他們的回答是︰「我們的孩子可憐,如果不做,他們真的沒機會接觸到藝文。」

我曾寫過一段話︰「富人和貧家最大的差異在於,當黑暗降臨,富家之子手上有燈,而窮人家的孩子只剩老師。」我是流淚寫這段話的。固然校園裡有不適任者,但大多數都是對教學有熱情的老師,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無私」。砍年金之前,請不要砍掉對他們的尊敬啊!

惠綿,妳也是稀有品種的老師。妳未婚未育,對學生的關愛內含「母性」成分。學生跟父母爭執不回家,妳勸小的勸老的,為他們搭橋;畢業多年的學生遭到婚變,妳喊來家裡吃飯陪著哭;有學生健康、學業出問題欲重考得不到父母支持,妳盯他做規畫還代管存摺免得他把錢花光。妳的身體早已搖搖欲墜,眼睛坐骨腸胃筋脈都出問題,每周須針灸滑灌整復,但只有兩件事能讓妳「起死回生」,一是研究一是學生。相較之下,我欠缺妳的耐心,不適合在講台上久站。那年開設散文課留下頗美好記憶,學生優得不得了,十倍於我當年的才情。不過,備課過於耗費心血終究牴觸創作,黃埔一期同時也是最後一期。

2.難道就這麼

沉入泥漿之中?

●李惠綿

藝術本無國界,何況海峽兩岸同文同種,台灣作家作品不需要翻譯,可有更多的讀者群。妳的作品在兩岸出版,對學子之啟迪,自是不容小覷。我屢屢接受妳贈書,轉送學生當作嘉獎禮物。送書時,總有學生早已購買。無獨有偶,曾經收到來自大陸交換生懇託的郵件:「我帶來簡媜老師所有的作品,難得到台灣,非常渴望拜訪簡老師。」我欣然為他穿針引線。因此得知妳獲得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主辦「2017青年最愛作家」第一名,引以為榮之餘,一點也不驚訝。莘莘學子的「文學導師」,妳當之無愧。

我們共同期待江山代有才人出,然而不免憂心:新世代脫穎而出的創作才人,身處「月落烏啼霜滿天」的茫茫大海,前景在何處?台灣的「文學市場」是否可以讓他們兼顧現實生活與創作夢想?文學創作何止僅於新詩、散文、小說,六○至九○年代,風靡一時的電視歌仔戲、布袋戲、傳統戲曲,早已停播,有深度的台劇少之又少;有線電視亦已淪陷為日劇、韓劇、陸劇。演員流失、編劇缺少、製作萎縮、財力匱乏,加之進入網路世代,電視文化幾乎瓦解。傳統戲曲全盛時期、兩岸戲曲交流時期,三家電視台避開相同時段,每周播出戲曲節目。至於京劇、豫劇、崑劇、歌仔戲各劇團相互爭勝,也曾經是劇壇的風華歲月。唯崑劇團至今尚未納入國家編制,已出現推動危機。2001年崑曲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世界首批人類口述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面對台灣崑劇的困境,有心人士束手無策。

普及性的電視文化藝術日趨式微,傳統戲曲劇團欲振乏力,中文教育也逐漸縮減。小學生要分心學習母語與英文,中學、大學相繼減少國文授課時數。大學國文原是新生必修,一年六學分。聯考引導中學的教學與學習,大學國文則不再著重記問之學,而是培養閱讀文本的能力、訓練問題意識的能力、學習思辨表達的能力、提高問題寫作的能力、發揮想像創造的能力、增廣經典文學的視野,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各校大多減為必修四學分,甚至納入通識課程改為選修。老師憂心,學生的語文能力普遍下降;學生陶醉於小確幸,渾然不知他們正逐漸喪失競爭力。

台大中文系戲曲學門,自鄭騫、張敬先生傳授曾永義先生以來,恢弘戲曲為顯學,指導之博士、碩士研究生逾百七十餘人。如今研究戲曲人才出現斷層,響徹雲霄的交響曲,似乎即將進入尾聲。人文學科面臨的困境何止戲曲學門,近日得知教育部正在進行「學科標準分類調查」,擬將「中國文學系」歸屬於「華語文細學類」。中國文學系本屬「中國語文」學類,傳授經學、史學、子部、集部四大領域,兼顧現代文學。秦始皇焚書坑儒,尚且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而今竟以一時的政權,意圖扭曲世界認知的學術分類,令人髮指。簡媜!難道「文化.文學」不是維繫一個國家重要的命脈嗎?我們是否即將進入「文化沙漠」的世紀?台灣是否即將上演文化大革命的翻版?走筆至此,不禁潸然……

●簡媜

「台灣版文化大革命」怵目驚心!當今時勢,「去中國化」蔚為主流,「中國.古典.文學」令執政者厭惡,欲去之而後快,彷彿把「中國成分」去除乾淨,台灣就富強康樂。我揣度其規畫路徑︰文言文全面退出教科書,「中國文學系」列入外語學院(誠如妳戲言︰外國詩人李白。既如此,外國詩人屈原的死跟台灣有什麼關係?粽子也別吃。)另設「本國語文學院」下轄台文系、客語系、原住民語文系、新住民語文系。我在月光書末絮語首句就是「向中國古典文學致上最高禮敬」,原因在此,我已預見其衰亡。然而,惠綿,我們要不要讓它亡?我們要不要摀住眼睛任憑它亡得一乾二淨?

古典有難,當代豐饒嗎?先說一件小事。二十年前,我已出版九本書算是成熟「新生代」,擬了寫作計畫申請補助卻被刷下。可見資源多麼欠缺,競爭何等激烈。這件事促使我自問︰「能否在寂靜無聲之中,獨自一人長途跋涉?」自此遠離補助及獎項之競逐。二十年來,我近似文壇幽靈,在空氣稀薄的地方自成野生品種。

有朋友認為我是版稅充裕的「專業作家」,這是個誤解,在我們這一行,叫好不一定叫座。以2007年為分界(那一年因見面禮出版帶來變化),在這之前我已是筆耕二十二年、出版十七本書的「中生代」作者,然而每年「舊書再版」的版稅總額幾乎不超過一個大學教授「一個月」薪水(現在好些,可望達到二、三個月)。如果不是有一個死心塌地的護法當我的靠山,我也必須奔波謀生、多方競逐。可能受學術界造假抄襲事件影響(在創作者眼中,抄襲等同於精神強暴),我不免有憤怒情緒︰與創作相較,研究機構與學院裡的資源豐沛極了;有辦法的學者同時保留國內外兩份「正職」穿梭自如,即使像妳這樣做冷門研究的學者也長年有科技部補助可申請。而我們「搞創作」的,單兵作戰、自生自滅。我聽聞有盛年作家為了專心寫作向銀行信貸,有的參加文學獎獲取賞金以挹注生計。對矢志建立個人風格的作家而言,台灣「文學市場」小得可怕;過去二三十年出版界捧大把銀子買國外作品不看重本地作家,圖書館推動閱讀衝高借閱率無助於作家收益。現今3C潮浪下,捷運上已看不到拿書讀的人。一個嚴謹自律的作家花一兩年完成一本書,一般版稅行情︰定價乘以百分之十(或十二)乘以印量(兩、三千本甚至只有一千),這幾年出版產業以可怕速度萎縮,讀者不看到七九折不買,文學類作家每年能結算到的「再版版稅」更少甚至掛零。我知道說這些,會有父母拿給鬧著要念中文系、當作家的孩子看︰「給我看清楚,你要餓死啊?」說不定就此擋下一個曹雪芹。

我很悲觀,新生代作家怎麼辦?有能力用三五年執行「大計畫」挑戰自我極限、最需要奧援的盛年作家怎麼辦?當看到五花八門的前瞻計畫,看到種滿小花小草的城市美化計畫,實言之,我們比不上那堆廢土。無論哪一黨執政,漠視文學最上游作家卻是一致,因為我們最難收編、無法換算為選票。難道就這麼任憑政治黑幫(民粹就是政治版地下錢莊)撕裂分贓?難道就這麼集體沉入滾滾泥漿之中?難道我們爬出坎坷命運就是為了親眼見證毀滅?惠綿,妳甘心嗎?我不甘心。

我知道社會上有各種文學獎,大企業也重金舉辦「高中生」文學獎(首獎獎金相當於一個作家兩本書的初版版稅,如此豐厚令人動容!),政府相關部門也有新秀出版與文學創作補助,相信也成績斐然。我無意責備,他們已做了他們認為能做的一切,理應肯定。惠綿,我只是厭倦了小確幸,厭倦了關起門來自己鼓掌的鎖國自嗨感,我期待社會能脫胎換骨,有魄力有格局有遼闊的視野,展現無所不包無所不納的海洋性格。如果我有錢也有權,我不想再造腳踏車,我要主動去找幾個有能力升空的「火箭」直接給燃料,待作品完成,直接推中英日文版,發射洲際飛彈,而不是讓他們困在文學市場荒蕪角落忙著打零工。我們這一行不缺人才,缺一個霸氣孟嘗君。我不想看到有一天這個孟嘗君出現在別的地方,他什麼都不要求,唯一要求是先出簡體版並代理全球版權。擲筆一嘆,惠綿,知我者謂我心憂啊!

下周一《文學相對論》主題預告:簡媜VS.李惠綿 逍遙遊──談生死 敬請期待!


【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27/詩人與詞人
侯延卿 報導/聯合報
2012年姚謙的第一本小說《腳趾上的星光》以24封情書串連一段愛情故事;2017年林婉瑜的第四部詩集《愛的24則運算》,實驗各種形式、題材、詩語言。姚謙與林婉瑜的五篇「文學相對論」對談,是以電腦上傳訊筆談的方式進行,雖然2017年7月28日才是姚謙和林婉瑜第一次見面,但,數字「24」的巧合,彷彿他們的默契早在認識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這一夜的文學沙龍,有新詩、MV欣賞,還有對詩對歌的理性剖析、感性抵達。

主持人夏夏同時也是一位詩人,她首先介紹姚謙出場:每個年代都有一些膾炙人口的金曲,可以回應那個時代的思潮,成為大眾共同的記憶,曾和王菲、蔡健雅、王力宏、李玟、劉若英、蕭亞軒等諸多歌手合作,共寫了六、七百首歌詞的姚謙,正是一個擅長創造時代記憶的人物。這幾年他也幫大陸樂壇寫歌,並在豆瓣網站開設「寫詞課」專欄。

大陸有個網站「為你讀詩」,每次找一位明星、作家或名人來讀詩,姚謙參加的那次,就選讀了林婉瑜的詩,當時他們兩人並不相識,但林婉瑜也熟悉姚謙這個名字,因姚謙某些詞作中的詩意讓她深深記得,沒想到幾年後,兩人因為這次對談,有了更深入的交談和了解。姚謙是台南人,年輕時到台北闖天下,白天在唱片公司上班,利用工作餘暇寫詞,可謂八○、九○年代台灣的「北漂」青年。他記得,當他製作江美琪《戀人心中有一首詩》專輯時,每首歌詞,都曾經找人念過好幾遍,務求讀起來不肉麻、不矯情,而且還要讓聽眾共感共鳴。雖然主要寫歌詞,但收藏了數百件藝術品的姚謙喜歡藝術、喜歡文學,也總想著要讓文學、藝術與歌詞結合。他曾把常玉的畫放進江蕙的專輯裡,以常玉的畫風對照台語歌的文雅。

這次姚謙朗讀他的四首詩:〈未老〉是寫給初老之人的情詩,在五、六十歲的人心中,愛還未老去,情感也依然新鮮年輕;〈堅持很久的自由都投降〉假想中年男人愛上比自己年輕許多的女同事,過程中的雀躍、猶疑與掙扎,這首詩發表於前年中國Tiffany的情人節活動;〈我必須藏起我的尾巴〉是為卡夫卡的一張畫而寫,收錄於《卡夫卡的42個魔幻時刻》一書;〈My Dear Art〉則是紀錄片《一個人的收藏My Dear Art》主題曲。

姚謙從歌詞寫到詩,林婉瑜反向行之,寫詩已二十年的她,近年跨界寫詞。從一個詩人的角度出發,林婉瑜覺得詩和詞在創意的表現上是可以交集的,她同時分析詩和詞在某些體質上的差異:詞的文字可以較為依賴聽覺,因為一首歌的聆聽者並非時時刻刻都有字幕可讀,而讀者讀詩,除了聽以外,也倚重視覺上一遍遍地翻閱、研究;此外,詩要帶來「驚喜」,「驚」是詩裡的創意,必須新鮮、令人驚奇,「喜」是閱讀者對詩中情感思想的共鳴、迴盪、回應,對歌詞來說,「喜」的部分則更為重要,無論歌詞中的創意是不是新的、首見的,詞中的情懷若能引起廣泛認同、共鳴,那麼一首歌的傳唱度、普及性會迅速開展,這也是流行音樂終能成為「流行」的原因。

林婉瑜從《愛的24則運算》詩集中選出〈原狀〉、〈想好了〉、〈心理測驗〉、〈期末試題〉四首詩來朗讀,用她的詩帶給讀者驚與喜,她說,詩人經常用似是而非、錯置、似非而是……等技巧,去造成一種聽覺上的陌生,這種陌生會使讀者把思考的慣性停頓下來,而願意去重新理解語字、定義語字。


李欣倫/媽媽來的時候
李欣倫/聯合報
時光流逝,我再也不是坐在書桌前假裝認真做功課、

其實參考書底下藏小說的女兒,

她也不再是盯我幾點返家的母親。

當我開始抱怨孩子玩具沒收飯沒吃完,

她任由屏幕幽光照亮她興奮的眼眸。

我開始覺得老了,媽媽似乎才正展開後青春期……

父親問:「她說要去住妳家?有嗎?」妹妹補充:「她昨晚跟我在台北晚餐,之後好像開車載朋友到台中,聽說要上清境夜拍之類的。」當時接近中午,我正準備安頓兒子午睡,「她沒來。」我單手回Line,另一手胡亂握著牙刷探入兒子口中,他奮力揮手踢腿抵抗。沒多久,大門轟然被打開,斜掛著登山背包、手上提著相機袋、抓著平板和大大小小塑膠袋的她,摘下墨鏡咧開嘴笑,「嘿,我來了。」

她來了。她的車想必正胡亂停在樓下大門口紅線處,擋風玻璃上斑斑記錄了驕傲的夜衝泥塵,相機記憶卡裡全是昨晚征戰的美景。她脫去一身勁裝,換上居家服。一夜未眠的她將高麗菜、香菇、蘋果等塞進空蕩蕩的冰箱後,揚聲宣布:「我先去補眠。」

我在家庭群組上留言:「媽媽來了。」搬來台中後,媽媽大約一個月半左右會來訪一次,多半是她剛好來中部玩,結束後順便住進我家,幫我顧孩子兼打理三餐,幾天後又和朋友雲遊四處。

媽媽燒了一手好菜。自從我吃素之後,她特別研發幾道素菜,每回上餐館,她都仔細端詳特色料理,憑著過人的敏銳和老道的經驗,將眼前食物拆解成食譜,回家後如法炮製。媽媽的厲害之處,也在於將冰箱中看來絕望而難搞的食材,重新組合成鮮美料理,表面上是清冰箱,但吃的人絕不會有吃剩菜的委屈和厭膩,這絕對是媽媽的本事。

由於同時教書和帶孩子的緣故,我每日的生活如同打仗,平常都迅速在餐廳解決或打包外帶,只有周末得空為家人煮菜。我的廚房之所以保持乾淨明亮,絕非是勤於刷洗的緣故,大多是疏於使用。媽媽來的時候,整個廚具彷彿都知道真正的大廚要來那般,洋溢著尊榮而謹慎的氣氛,當媽媽站在轟轟作響的抽油煙機下舞動鍋鏟,彷彿指揮交響樂團般,充滿活力與氣勢。

也許是默契,媽媽總在我最疲累和脆弱時出現。有回從學校上完四小時的課,連開四小時的會議,拖著沉重步伐回家。推開門,先游進鼻腔的是濃郁的爆香菇味,熟悉氣味熱烈的伸出手擁抱我,不用探頭就知道是媽媽來了。媽媽總有辦法挖出冰箱角落被凍得面無表情的乾香菇、蒜頭或蔥薑,連同剛買來的新鮮蔬菜豆腐,火熱火熱的燒將起來,快節奏的整治出一桌孩子愛吃的料理。不但孩子開心,吃著媽媽快炒的高麗菜、紅燒豆腐、咖哩飯,我也彷彿回到了未嫁的女兒,開懷大吃,任性的享受不用收拾洗淨鍋碗瓢盆的美好時代,即使有時因罪惡感想插手幫忙,媽媽還會權威的阻止和命令:「妳動作慢吞吞,我來洗就好。」「廚房這麼小,幹嘛兩個人擠在一起?妳去陪小孩!」

即使我已為人母,這仍是媽媽對一個女兒說不出的體貼。

媽媽的體貼還包括為我準備私房菜。

自從有孩子之後,不知為何對辣椒上癮,大概是為了哺乳而戒斷咖啡之後,養成的新食癖。但是帶孩子出門,點菜絕對不能有辣,連加了丁點胡椒,孩子沾上就眼淚鼻涕直流,加上先生也不吃辣,多半時間我就忍著。偶爾會抓緊稀有的「獨食」時光,衝進小館,無論是熱騰騰的酸辣湯、麻辣麵、加辣的臭豆腐、撒了花椒的麵線糊,皆是太奢華的魔術時光,一個人默默的品嘗,默默的流汗,身心大舒暢。

極度嗜辣的媽媽都曉得,當孩子先生都下了桌,媽媽才端出私房菜:紅豔的辣椒配上油亮的豆乾和素火腿,食材簡單,心意十足,專屬我母女倆。兩個女人面對面,什麼也不必說,默默咀嚼,感受熱辣在各自的喉頭胃裡悄悄的燒。媽媽來的時候,除了填滿冰箱清空冰箱,還有專門的家事服務,不過通常伴隨大量的嘮叨,像是煮湯時加鹽也不忘添上一句:「日本昆布這麼貴也放到快過期。」在時間都被填滿的情況下,平常我只能以最低標準來應付家事,燒菜若兩個盤子就能解決,決不會占用到第三個;如果沒有必要,也不會將晾乾的衣服收納,要穿就直接從衣架上扯下來(這樣也不用擔心衣服有摺痕)。這在當了將近四十年的家庭主婦我媽眼中,是非常不合格的,她想不透已經當了媽的我,怎麼還繼續得過且過的生活。

在將洗衣籃裡的衣物倒入洗衣機前,她總記得將襪子和衣服分開(妳就是一起洗才皮膚過敏)。邊碎念邊動手洗我的貼身衣物(這不天天洗還得了)、洗孩子的圍兜(領口髒成這樣也不泡洗衣精刷一刷),刷洗廚房地板,邊挑剔但仍勤快的擦窗玻璃,做完所有想得到想不到的家事後,責怪我沒給孩子買更大的鞋子,抱怨冰箱的薑和檸檬放到乾掉等等,接著一臉寵溺的拉孩子去公園,買幾個紅藍綠的色素糖讓孩子閉嘴,當孩子興奮的跑出視線範圍外時,又會盡責的吼叫一番。

結婚前還跟媽媽住的時候,她無止盡的碎念往往令我火氣上飆,立刻用上最最苛薄字眼回嘴,把她氣得門一摔,撂下一句:「我不管妳了。」當然,她不可能不管我,過了幾天,事情又重演。一旁的父親早已學會不在場,繼續安然的吃飯看電視。即使如此,幾次還是把我爸給惹毛了,有一年小年夜,為了扭拖把的方式,我和我媽幾乎要扯對方的頭髮,我爸難得漲了臉大聲斥責:「去跟妳媽道歉。」

過去的火爆場景:憤怒、眼淚、委屈、抱怨變得不再真實,甚至因為過於誇張和戲劇性而好笑。現在,看著偶爾才見一面的媽媽,看她俐落的料理家事,聽她流暢的抱怨東抱怨西,熟練的從我的自滿和散漫中挑毛病——像從一盤色澤鮮美的炒芥藍中揀出一根頭髮——予我精準且致命的痛擊;除非太過分,否則我鮮少動怒回嘴,反而有一種「果然這就是媽媽啊」的懷舊感。

自己當了媽後,多少也承繼了嘮叨的母系傳統。自從媽媽迷上攝影和社群網站後,我找到一個可以充分念她的理由。偶爾的來訪,讓我了解網路已將她的生理時鐘徹底轉成青少女模式:夜衝,夜拍,夜歸。難得的家族聚餐,趁著未上菜的空檔拚命檢查臉書最新動態。深夜被孩子吵醒來餵奶,上廁所時發現客房還亮著,敲門進入,果然媽媽還在上傳旅遊照片,或是撐著眼皮有一搭沒一搭的和朋友們群聊。我提醒:「媽睡了喔。」媽媽頭也不回:「嗯。」

我耐住性子:「媽媽,太晚要睡了喔。」

沒回應。

「睡了吧。」

「好啦好啦一直念一直念。」

時光流逝,我再也不是坐在書桌前假裝認真做功課、其實參考書底下藏小說的女兒,她也不再是盯我幾點返家的母親。當我開始抱怨孩子玩具沒收飯沒吃完,她任由屏幕幽光照亮她興奮的眼眸。我開始覺得老了,媽媽似乎才正展開後青春期。

即使互相叨念,甚又開始動怒鬥嘴了起來,媽媽從不計較。晨起,發現媽媽邊刷牙邊進廚房開冰箱、熱鍋爐,沒多久,又是一桌奢華早餐。唯有媽媽來的時候,早餐像是綿延無盡的吃到飽:塗了果醬的吐司麵包、蔬菜炒麵、蒸地瓜、一盤淋上橄欖油的綠色蔬菜,加上堅果、各色水果和熱豆漿,中西式兼備,甚至有一次還有青醬松子炒飯(將昨晚的剩菜完美重製)。

看到這一桌豐盛,即使再多理由像是平常沒吃這麼多啦、急著出門啦、沒什麼食慾等,都說不出口了,只能乖順坐下來,端起碗。媽媽打開平板,上網播放尋找音樂。

「媽可以吃了。」

「你們先吃,我找一下音樂。妳家沒電視,太安靜,聽音樂比較習慣。」

「我等妳沒關係。」其實我希望她放下平板。

她點選了莫札特精選之類的。

恢弘的樂音流淌,在麵包與豆漿之上,在母親與女兒之上。在無傷大雅的話語擊刺與防備之間,在容忍、放肆、心照不宣之間。在我終於放鬆下來的時候,媽媽來的時候。


【小詩房】陳黎/用愛發電
陳黎/聯合報
愛島嶼午後雷陣雨

愛不強出頭简体龟


愛集合、統一它們:


  訊息公告
綠營的廢核神主牌 等不到綠能來守
「非核」牽涉民進黨的價值信仰,據聞林全在接任閣揆前,就與總統蔡英文做過價值澄清並達成共識。但八一五的全台大跳電,政院火速讓李世光下台平民怨,卻也凸顯小英政府的廢核神主牌扛得艱辛。

神乎其技!李希特彈奏蕭邦練習曲
被人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的俄國鋼琴家李希特,最近有珍貴的錄影記錄曝光。他演奏蕭邦練習曲 op.10 第4號時,在黑白琴鍵上飛舞的雙手令人看得眼花撩亂,影片中精湛的技巧讓大家印象深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