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將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業者寄予厚望,出版業希望能給台灣過小的市場一劑強心針;也有運輸、旅行業、電子商務業者對進軍大陸仍要評估。•醫療:
兩岸服貿協議打算開放陸資來台設立財團法人醫院。醫界認為,陸方意願應該不高。民間也擔心醫護人力不足問題會雪上加霜。
一位醫院高層表示,台灣醫院競爭已經飽和,在健保制度下,陸方來台投資的意願恐怕不高,反倒是希望我方到中國大陸投資,借重台灣醫療人才,及學習台灣醫療管理制度。
但他也表示,在雙方職業環境差異甚大,且中國大陸醫療暴力事件比台灣更嚴重的情況下,有意願赴陸的醫護人員應該不多。
壢新醫院院長張煥禎說,十二年前壢新在上海開設首家台資辰新醫院,陸續有湖南旺旺醫院、南京明�醫院、廈門長庚醫院、江蘇昆山的忠仁卿醫院,及禾新醫院等六家台資醫院在大陸開張,除了禾新為百分之百台資,其他五家都至少有三成的中資參與。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我方到中國大陸設立醫院,恐怕導致醫護人才外流,讓現在醫護工時與護病比的問題,雪上加霜。
•出版:
兩岸出版將「簡化審批程序,設立快速通道」,台灣出版業者相當振奮。華品文創總經理王承惠指出,此舉有助擴大台灣作家與市場版圖,對文創產業亦是一劑強心針;在兩岸皆受歡迎的作家如蔣勳、彎彎,大陸銷售量可以是台灣的兩倍,一旦簡化審批程序,銷量不只於此,可望解決台灣出版「市場過小」的困境。
王承惠指出,台灣繁體書圖書若要登「陸」,每進一省就得通過該省進口公司的審批,且每進一次就得審批一次,曠日費時。他估計目前一本台版圖書進大陸,得花逾兩個月時間才能到達書店;未來不須再審批,進貨時間可節省至兩周。
大陸的網路書店如當當網、亞馬遜中國,均曾來台洽談於大陸設台版書倉庫,卻卡在審批流程過久不符成本,宣告放棄。
•運輸:
交通部路政司長林國顯指出,台灣的物流運籌、宅急便、客運等業者的經營模式與服務品質,都領先大陸業者,若能到大陸發展,業者會有興趣。他指出,無論像是長榮國際儲運這種貨櫃運輸骨幹,還是新竹貨運、大榮貨運,乃至於物流末端的快遞業者,進軍大陸應該都有利基。但根據過去經驗,業者憂心,開放初期的優惠會逐漸變嚴苛。
對海運業者而言,到大陸投資碼頭,經營港口裝卸和貨櫃場,有利於產業的垂直整合;若能在大陸投資經營碼頭,既省下成本,也可保障船期不被碼頭作業耽擱,經營更有效率。
至於讓旅行社到大陸設點,業者則觀望,因為世界各國都沒有限制他國的旅行社設點,大陸這次並非「開放」,只是回歸正常作法而已;開放設點後,是否能進一步經營陸客來台,或在大陸旅遊,還是未知數,目前看來好處有限。
•電信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第二類電信的存轉網路、數據交換等業務,台灣電信業者表示,這波開放的業務,競爭也很激烈,陸資來台就算殺價也未必有好處。
台灣業者可在大陸獨資投資境外客服中心、客服中心、網路接入服務,但台灣電信業者紛紛表示「不感興趣」,因客服中心涉及客戶資料,沒有電信業者敢為了降低成本、冒著資料外洩的風險,到大陸設立境外客服中心,或將客服業務外包到大陸。
•電子商務
未來台灣電子商務業者營業的據點可望不僅限於福建,業務執行範圍可拓展至全中國大陸,業者表示,樂觀其成。商務龍頭網家表示,商品通關等細節問題待解決,會與政府相關單位交換意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