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紹文
「老闆,綠茶無糖少冰一杯。」無論夏天或冬天,若是想到要買飲料解渴,相信有不少人會先看看附近有沒有外賣飲料店,甚至願意多走幾步路也不會直接到旁邊的便利商店就近購買;或是辦公室同事約好一起買飲料,多半也會直接先考慮要訂那一家飲料店而不是要買哪一牌的包裝飲料,現搖外賣飲料的魅力可見一斑。
現搖外賣飲料店可說是台灣的特色產業,雖然已蓬勃發展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近年來新的連鎖品牌仍不斷出現在我們生活週遭,珍珠奶茶在國外大紅大紫的新聞也時常躍上媒體版面,甚至還有品牌登錄興櫃市場的消息傳出。這個產業究竟有多麼熱絡,也可以從2012年底某外賣飲料店店長領到了相當於74個月薪資的年終獎金看出些端倪。雖然外賣現搖外賣飲料在台灣絕不是新鮮事,但經過多年發展後似乎又引起了另一波的注目。
買的人變多,喝得次數也更多 從EICP近五年資料分析,市面較常見的飲料類型除了果汁/果菜汁在2011年受到塑化劑風波影響以外,現搖外賣飲料、包裝茶飲料、碳酸飲料都呈現持續而穩定的成長。而其中現搖外賣飲料與包裝茶飲料更是各種飲料類型的龍頭,在2010年紛紛突破7成的購買率。
在如此高的購買率下,要短時間內拉一波較大幅的成長其實並不容易,但現搖外賣飲料在2012年時,由原本的7成購買率快速提高至8成,而原本在伯仲之間的包裝茶飲料卻未反應出這樣的漲幅,五年來首度明顯落後。
現搖外賣飲料除了買的人變多,消費者的飲用率也愈來愈高,近三個月喝過的比例與買過的比例大致相同,並且同樣在2012年時領先包裝茶飲料。
若進一步觀察飲用習慣的深化現象,可以看出3天至少會喝一杯以上的人從2009年最低點34.7%起一路攀升到2012年的43.1%;包裝茶飲料在飲用頻率方面則是歷年都明顯落後現搖外賣飲料,除了2010年曾一度拉近之外,差不多維持在8%左右的落差;其他如碳酸飲料、果汁/果菜汁、包裝咖啡等飲料3天1次以上的飲用率則稍微衰退,且只有個位數比例。
台灣人愛喝茶,現搖的更好 從上面的歷年數據不難看出台灣人對於茶類飲料的偏好,雖然這幾年來現搖外賣飲料跟包裝飲料幾乎都是同步成長,但2012年開始兩者開始有分歧的現象出現,現搖外賣飲料在購買率及飲用率方面取得了些微的領先優勢。
一般來說現搖外賣飲料與包裝茶飲料主要都是販售茶類產品,就產品本身而言重疊性相當高,但現搖外賣飲料的特色在於花樣多、感覺較新鮮/好喝、客製化口味(甜度或額外加料等)、保冷度較佳(可添加冰塊,但冰塊同時是衛生疑慮的來源之一);而包裝茶飲料優勢在於便宜、易保存、較有品牌保障、購買方便、乾淨衛生。
從消費考慮因素的角度來看,兩種產品實際上是有不一樣的利基點與購買誘因,但近來這樣的局面稍微有些改變:
- 包裝茶飲料漲價:原先基本紅/綠茶口味的包裝茶飲料大約在20元左右,而現搖外賣飲料差不多容量大約20-25元而且還加了不少冰塊,主觀上包裝茶飲料較為划算。但2012年起部分品牌開始漲價至25元,除了直接衝擊價格優勢之外,也引起部分消費者情緒上的抵制進而改買現搖外賣飲料。
- 加盟現搖外賣飲料店正夯:台灣受薪階級薪水成長停滯,不少人開始思索自行創業的可能性,於是加盟門檻低的飲料業成為了熱門選項。根據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資料,飲料冰品業在近幾年的台北連鎖加盟大展中都是相當熱門的產業別,現搖外賣飲料店數量逐漸增加是可預期的結果。
- 現搖外賣飲料連鎖品牌商譽逐漸成形:現搖外賣飲料店面的裝潢設計日趨精緻,乾淨、明亮是大多數店面的主要調性;再加上部分品牌已經營多年,無論是從外觀或是熟悉度方面,對消費者來說都可以產生信賴感。
雖然包裝茶飲料的優勢縮小了,但便利性依舊是難以取代,例如便利商店的營業時間、密度,或是隨時在家中冰箱囤放等。即便如此,兩種飲料多年來的僵局已出現破口是正在發生的現象,加上現搖外賣飲料原本就擁有相對更為重度的飲用頻率,是否持續延燒值得保持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