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欣賞 | | 中堅的失落 新地平線柯適中 文/王素梅 個體的口語表達、行為模式通常包含一系列的慣用語言,並且經常重複。創作者擁有大量的藝術詞語資料庫,他們透過技法與色彩、媒材連結,以或多或少,或長或短,或大或小的形式於不同場景中表現出來,產生個人意義與記憶的獨特性,風格正是創作者體現世界觀的方式!所生產出的慣性組合的語彙標示承載著個體情緒、觀點、特定的認同和角色,亦即,藝術語彙組合成的結構鏈,傳達出個體經驗的世界,其中涵蓋了人、事與價值。不同藝術詞彙的聯結,都將產生大不相同的世界觀點,即使使用相同的詞語出現於不同的文化觀中,其構成之認識體系與意義亦有相當距離。又,創作者擁有許多藝術語彙的結構鏈,便同時擁有多種的世界觀感,於是,在創作中我們得以窺見其世界觀的片段,也唯有在如此多樣的世界觀裡,柯適中才能將理性與感性展現得更為充分。 藝術符號的表述 隨著時間隨著勤奮耕耘,柯適中的作品焠鍊得更加簡潔純粹,近年圖面上出現皴、擦、塗、抹、黏貼等新嘗試,可謂特色。這些新語彙並非唐突降臨,它加諸於大面積色彩塗抹分割堆疊的大特點之上;受到現代主義風潮的洗禮,色彩、線條間的無窮奧秘吸引國內外無數藝術家嘗試演練,形式美的追求無非是出自於人類的天性,它並非刻意,它來自於共同的集體的心理需求,這些純粹美的擁護者無可避免的有著極為相近的藝術語彙,然而這只能堪稱為作品的前奏曲,在不同創作者筆下,所激發展現出來的確是各自獨立且完整的生命力。我們可以觀察得到,個體與個體間存在的文化異質性,造就出色彩鋪陳線條空間布局等等的相異處。舉凡在西方現代大師作品前,可能會聽聞到人們習以概分稱呼的「冷抽象」、「熱抽象」表達方式,藝術家的作品有著各自表述的表情符號。 文化異質性的豐富內容 柯適中作品鋪陳得如同抽象繪畫表現,其內的形象依稀保留,半具體化的物件使得描繪對象保有一定程度的可辨識性。縱使西方主流思潮帶來全球性美學觀點的變動,然而文化地域性使得我們臣服於既有的認知與理解,用我們特定的認識建構世界,把一切事物納入這個虛構的世界,並賦予解釋。世界以及對象即是通過某種處境意識下折射出來的事物,意義為個人的、主觀的、內在的感知,亦即個體之經歷成就當前的自我。並且即使處於同一環境,仍具有相關性及多義性,所有的對象物,僅有在於我把它當為解釋的他者時才被我認識。個體是感知、理解世界過程中的能量泉源,知識源自於具有感知能力的個體,體現了個體背後的動機、活動以及習慣。帶有習慣性的認知之重要,在於個體傾向於保留那些他們認為有價值且滿意的世界秩序。這些共同的秩序,可以通過多樣化的理解和動機獲得意義,一旦不再被認為具有價值的時候,它便不存在,因而秩序同時也是短暫和可變的。
全文摘錄自《典藏今藝術》五月號•248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