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老北京的麵食就是炸醬麵、門釘肉餅、麵疙瘩,要不然就是大江南北常見的包子、饅頭。來自北京搞音樂的老趙對於我這個台灣人的以為深感不認同,他說:「總是些食物在菜單上讓你看到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於是老趙帶著我走進胡同深處的一家小店,進門坐下手指著菜單說:「這個"肉龍"你看到了這個名字,估計也弄不明白!」
說起這個肉龍,似乎佔據了北京人童年的重要記憶,但是當老奶奶不做了之後就成為所謂回憶中的食物。但是為什麼小時候特別喜歡吃肉龍呢?老趙說:「這是一款非常經典的食物,當大人開始蒸肉龍的時候,香味非常直接的噴涌出來,聞著就把我餓壞了。蒸好之後在視覺上非常直接,可以看到發好的麵裹著肉,或者說其實是肉裹著麵。」老趙吞了口口水繼續說:「小米粥搭配肉龍,或者肉龍搭配西紅柿雞蛋羹,那是絕配。」
當老闆把傳說中的「肉龍」端上桌的時候,我不禁用不屑的口氣說了出來:「這不就是帶肉的花捲嗎?」
老趙瞄了我一眼說:「你們南方人的花捲就是撒點蔥花捲起來的饅頭,這個肉龍是讓發起的麵在蒸的時候吸收了恰到好處的肉汁。」
對於北京人的美食你能說什麼呢?總是有他們的說法,讓你覺得好像真的不這樣就不是美食了。
「肉龍又被叫做"懶龍",二月二龍抬頭,要在這一天吃了懶龍才可以解除春懶。要說準確一點的話,就是在立春過後的下一個節氣"驚蟄"的這一天,在這一天吃了懶龍就當做過完年了,要為新的一年開始奔波了。」老趙繼續說著。
回到家之後,我嘗試自己做這個肉龍。心裡想著不就是當做包包子一樣嘛,只是包子包不好,就把它捲起來吧這樣的心情動手。準備500克的麵粉加入5克的發粉酵母,混著溫水開始攪拌,把拌勻的麵糰放在室溫靜置2個小時等麵糰發起了。
這個2個小時,我們開始準備肉餡,把瘦肉和肥肉以7比3的比例混和剁成碎末,加入薑末,然後你可以加入一些香菇切成的末,或者切一些胡瓜絲進去,看自己喜歡什麼口味就自由的往裡面放吧。在肉餡裡面撒一些白胡椒粉,加一些香油、料酒、花椒油,最後加一些醬油以及適當的鹽巴調味。
把發好的麵糰取適量擀成圓餅狀,然後把肉餡鋪一層在麵餅上,這個肉龍要是肉鋪的太少了就不夠香,但是肉鋪太多了湯汁四溢,肉龍蒸好了後軟趴趴的沒勁兒。然後開始從一端開始捲起來,然後把兩頭開口處折起來封住。然後放進蒸籠裡面(大同電鍋也是可以),大約蒸個20分鐘然後蓋緊鍋蓋的狀態下再悶個10到15分鐘。
打開鍋蓋的時候真的會嚇一跳,肥肥的一條花捲真的像隻肉龍,把肉龍取出蒸籠,就像是要展現斷面秀一樣的把它切成一段一段。我想這香噴噴的肉龍其實也不是什麼太困難的料理,拍了個照片發給老趙點評一下。老趙看了我發給他的照片之後說:「麵沒有發好,肉也太多。」
好吧好吧,北京人最會吃。我把我充滿肉的肉龍配著啤酒,就當成我私人的男子漢料理吧。
(Photo/唐正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