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記者會,敲響中國「兩會」的最後一記鑼聲。今次北京「兩會」,話題甚多,但會期從頭到尾,李克強從大會報告到記者會,有一個持續話題,就是中國經濟放緩。比較有意思的,是李克強的記者會,半數問題是有關中國經濟的,其中大部份與經濟增長態勢關連,李克強又特別要求記者對他的一段話,理解為「如果」。這段話的意思,那是「如果速度放緩影響了就業收入等,逼近合理區間的下限,我們會在穩定政策與穩定市場對中國長期預期的同時,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來穩定市場的當前信心。」
講完這段「如果」李克強說他不否認中國經濟面臨著下行壓力,有多重風險。這與他在人大會議上第一天報告說,「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相一致。
中國經濟學界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學者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預測,集中在6.6%至7.5%區間內,這與李克強報告預測增長指標的「7%左右」一致,因為經濟學界理解的左右,就是正負0.5個百分點。而6.6%至7.5%,也正是現在定義的中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量化指標。
而中國經濟仍有下行壓力,有數據支持。今年1、2月宏觀經濟數據表現大幅低於預期和前值,這些數據包括外貿進出口、投資增長、零售總額等等,而工業增加值、工業生產物價指數(PPI)等數據更是創下近期新低。表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僅沒有減緩,反而進一步加大。
既然「壓力還在增大」,人們就更應該關切,中國經濟到底有哪些已顯現或仍潛在的壓力。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李克強的記者會,因何把房地產問題放在第一個來應答。按經濟數據部門的分析,去年中國經濟放緩,主要受房地產投資回落影響,而今年房地產投資仍延續此前回落態勢,對經濟造成了很多下行壓力。
但不僅房地產還有下行壓力,中國的製造業投資也大幅下滑,加上此前PPI降幅擴大,證實目前中國的實體經濟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問題還在放大。
對房地產當局已經網開一面,對製造業則有「定向調控」,但因何製造業不能活起來呢?這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中國金融「定向調控」,實體經濟仍不能受惠,是因貨幣政策雖有放鬆,資金總量不缺,但資金供給由大型銀行操控,形成資金供給壟斷格局,令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渴人無水飲。
另一方面,壓力也來自外部,這包括李克強說的「輸入型通縮」,也包括「輸入型匯率壓力」,因為國際市場看貶人民幣,中國金融當局要以維持人民幣利率來來緩解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
雖然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超出預期,但中國經濟學界反而比去年樂觀起來,這是為什麼呢?一種解說,是認定GDP「保7」已不樂觀,而高層內定底線是「保7」。一旦宏觀經濟惡化,比較計畫經濟的「定向」調控,將轉向市場化的「全局寬鬆」,屆時可能壓力大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