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哈爾濱,多數人會想到每年隆冬登場的「冰雪節」,以及觀光客湧入冰城,打著哆嗦還猛嗑冰棍(冰棒)的有趣畫面。
我不是在冬季造訪哈爾濱,北方天寒地凍的奇景雖然錯過,卻沒忘記品嘗奶味十足的冰棍。從早到晚,百年老店「馬迭爾賓館」門前人頭攢動,在這裡,除了人手一支冰棒,還有遊客排隊等著買大列巴──俄式麵包和吃西餐。
進冰城遊東方莫斯科
哈爾濱曾在十九世紀末遭受沙皇俄國侵略,遺風流傳至今,吃西餐儼然成為旅遊哈爾濱的熱門選項。幾家名氣響亮的俄式西餐廳,就坐落在中國十大名街之一的「中央大街」上。
全長約1500公尺的「中央大街」,路面由石塊鋪成,街道兩旁除了綠樹成蔭,還匯集數十棟不同時期、不同派別的西洋建築。漫步在這樣一條充滿異國氛圍的道路上,品嘗口味百年不變的俄式大餐,其實還滿符合「東方莫斯科」的情境。
正宗的俄式餐廳,不論從建築外觀或內部陳設,皆看得出走過歷史的痕跡──有的店外牆爬滿藤蔓,屋內貼著泛黃照片,溫馨好似昔時民家;有的店大廳垂掛豪華水晶燈,氣派猶如俄羅斯豪宅。
雖然在食材處理和擺盤方面,哈爾濱的西餐不如法國、義大利等歐洲料理來得精緻,但口味上卻凸顯了北國豪邁粗獷、調味簡單的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罐燜羊肉」莫屬──罐燜羊肉菜如其名,就是將切塊羊肉與多款蔬菜入罐燜煮。上桌的罐燜羊肉,瓦罐黑黑油油,乍看並未激起食慾,但嘗一口濃稠湯汁沾著切片的大列巴,卻讓人驚嘆連連。
至於褒貶不一的奶油白菜捲,或許因為出菜溫度難以掌控,我吃到的是,涼涼的白菜淋上溫溫的奶油,與熱呼呼的關東煮式高麗菜捲落差很大;還有,稱得上東北特產的馬哈魚,由於先用鹽醃保鮮,口感也讓鍾情「現流」海魚的台客老饕評不出高分。
雖然中國物價翻了好幾倍,但哈爾濱的西餐消費尚稱合理。點一份主菜,搭配紅菜湯及土豆(馬鈴薯)沙拉,要價大約台幣四、五百元,如果不是大胃王,這一套吃下來就夠撐了。
吃飽喝足,遊客通常會帶上幾串紅腸和大列巴當伴手禮,然後向冰城揮手說拜拜;而我,遊完中央大街所在的道里區,還續攤到哈爾濱另一個城區──老道外,目的是探尋那些「穿洋裝的中國建築」。
中西合璧中華巴洛克
道里、道外和南崗,是哈爾濱開埠之初的三個城區,其中南崗和道里為外國人的聚集地,道外區則是從山東、河北「闖關東」的本土資本家,在哈爾濱投資做買賣的落腳處。這些外地人,一進入冰城便受到另外兩個城區的異國文化影響,很快的,酷似歐洲巴洛克式建築的商鋪、住家,就在道外地區接二連三的蓋了起來。殊不知畫虎不成,思鄉情猶在,這些「起家厝」看似全然洋化,屋裡卻打造成有天橋、迴廊等典型的中國式四合院。於是「中國式西洋建築」、「中華巴洛克」、「中國身、穿洋裝」等稱號,紛紛冠在這群中西合璧的建築上。
隨著近百年中國歷史的風雲變化,曾經繁華的道外區沒落了。當中國經濟再度崛起,大批消費者湧入道里區將中央大街塞爆,哈爾濱人開始回過頭來關注沉寂已久的道外區,尤其是那些殘破斑駁卻成為建築珍寶的巴洛克式危樓。
近幾年,當地政府大力整修道外的老建築,將該區打造成繼中央大街之後的第二個步行區。房子修好了,要引來人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喚起人們的美食記憶:早年道外吃喝玩樂無一不有,經典名吃如羊肉餡餅、牛肉蒸餃、排骨包子、缸爐燒餅……皆讓老道外人懷念不已。
目前南二道街和南三道街招回了部分傳統小吃老店。我走入一家酒館,彷彿進到電影《龍門客棧》,店裡酒香、滷肉味瀰漫,滿座的桌上都擺著小菜和白酒;還有一家店招標明「私廚」,賣的是當初祖先從山東帶來的「魯」菜……這些百年老店中,最有名氣、生意最好的,就屬一家哈爾濱無人不曉的包子店。
老字號包子鋪生意夯得有道理,因為點餐時不論斤兩,而是以偶數為單位,哪怕顧客只要兩個包子也可現點現做。我狼吞了好幾款,推薦給台客的是,內餡少見、口味清淡的豆腐包子,再搭配一碗不甜不膩的紅豆湯,更是滿嘴豆香滋味美妙。
哈爾濱是座遙遠的城市,千里迢迢走一趟就怕沒玩夠。事實上,冰城能給遊客的遠遠超出預期──我飽食了西餐又發現還有許多中式美食等著;巡禮歐式歷史建築,原以為和早年列強在各租借地打造的沒兩樣,哪知道,跨過洋樓門檻,整個人就「穿越」到另一個世界,至今,都還覺得有點失魂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