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今年要念大學了,太太和我就像台灣大多數的父母一樣,幫著寶貝女兒思索該選讀什麼科系會比較好,我們一開始也像大家一樣,嘗試鼓勵女兒按自己的興趣選擇,但後來還是免不了加入了自己的許多主觀意見,最後女兒基本上還是依照我們的「鼓勵」做決定了。
子女受父母的影響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小孩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或者是不清楚自己的興趣卻是很可惜的事情,照道理,父母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應當是發掘小孩的興趣,幫助小孩發揮天賦到極致。但是我們在子女成長過程中卻做得太少了,或者是做的方式不對,使得子女到了成年時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理想,嚴重影響了子女的一生。
我們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放任中小學仍舊停留在以學生考上好大學為唯一的教育目標。大學是達成人生理想的途徑,不是終點,小孩如果知道自己將來想對別人有什麼樣的貢獻,就能做適當的選擇,但是我們的高中教育極少探索式的內涵(例如畫一幅畫、作一首曲、編一個劇本、對某個行業做個研究報告、對某個文學家或者是科學家或者是歷史偉人深入探討、動手做科學實驗等等),小孩唯一被期望做的就是考高分,因為分數愈高選擇的機會愈多。但諷刺的是,獲得高分後不是不知所措,就是選擇按照分數能去的系所。如果父母持續地僅僅關心高中能否幫小孩獲得好分數,進入「好」大學,我們就會持續產出缺乏人生目標的年輕人,造成我們的下一代在廿一世紀中被別人迅速淘汰。
我們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讓大學延續高中的教學方式,重點在幫助學生獲得就業的技能,而非趁小孩大學畢業前能彌補高中教育的不足。大學教育的目的在幫助學生建立理想,發覺人生的興趣,培養貢獻別人的熱情,當學生在思索人生目標時,就會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習內涵,進而激發學習熱情。賈伯斯在二○○五年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中提到,他的養父母花了一生的積蓄,讓他念大學,為了畢業他必須拿許多「必修科目」,他讀了第一學期就決定放棄學位,之後反而海闊天空,繼續待在學校裡旁聽各種自己想學的課程。事後證明,這些自己組合的學習內容,對他的事業有極大的幫助,史丹佛大學的教師說不定是受了賈伯斯的啟發,才決定未來要讓學生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必修課可能成為歷史名詞,選修課才是王道。
我們犯的第三個錯誤就是沒有在受限的客觀環境中(例如自己無力改變的中小學及大學教育環境),主觀地為子女創造發掘自己理想的環境,我們花錢讓小孩學音樂、繪畫、科學等等,甚至買書給小孩、送他們出國,可以說竭盡所能地幫助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我們忘了自己才是子女最好的學習榜樣,如果我們自己也缺乏理想,不重視自己對別人的貢獻,如何期望小孩期許自己成為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偉大人物?當然,我們不需要過度苛責自己,不過必須經常提醒自己,成為子女的模範,我們的所作所為,子女看得仔仔細細,所以我們絕對有能力做為子女的典範,成為他們人生最重要的參考對象!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