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日前在官網上發布了一條簡短消息,稱2016年4月開始,人行同時發布以美元和SDR(特別提款權)做為報告貨幣的外匯儲備數據。看似輕描淡寫,實則中美兩強的世紀貨幣大博弈正式揭開序幕了。就像圍棋中的開局,第一手,下在了「四.四」的「星位」,中規中矩,出手平凡,但寓機無限。
人行當日在美元計價數據外,首次公布了以SDR為計價單位的外匯儲備數據。據人行折算,3月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21兆美元,或2.28兆SDR。依此換算,一個SDR約等於1.41美元,這是「當日」美元與SDR之間的匯率。中國此舉無異是提出了一個倡議,任何有關國際金融的數據,今後除了以美元計價的指標外,還將有一個「更具國際意義」的SDR指標了。
這即是中國在中美世紀大博弈中採取的迂迴戰略。要明白這個戰略的意義與作用,得從上個世紀以來的國際金融大背景談起。
在上世紀二戰快要結束之前,1944年,主要國家為了要建構一個和平時期有利於全球經濟發展、消弭衝突再起的機制,乃於美國的布列敦森林市舉行了一場長達20多天的會議,並就全球投資、貿易、經濟社會發展等形成了共識,進而決定設置WTO(世界貿易組織)、IMF(國際貨幣基金)及WB(世界銀行)等組織,但在是否應建立一個國際貨幣議題上,出現了分歧。
爭議發生在美國與英國對於應否建立一個全新國際貨幣的議題上。做為英國代表、上世紀最偉大經濟學家之一的凱因斯,亟力倡議他提出的國際貨幣概念「bancor」,這是一種與世界主要貨幣及主要商品緊密掛勾聯繫的新貨幣概念。但此議被美國全力封殺,美國堅持美元是最佳國際貨幣,且承諾若各國貨幣釘住美元,即以100%的黃金儲備做為美元的發行準備。最終美元贏了。
但此一承諾大約僅維持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二戰後,國際政經形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美元大量發行並外流;美國自忖,若美元持有者皆向美國金融當局要求兌換等值黃金,美國已無力兌現承諾,乃毅然在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與黃金脫勾。這一單方面的毀諾,無異使美國擁有了很不負責任地獨占性印鈔權;美國只要不斷開印鈔機,就可以拿這些紙鈔去套取他國的資源,占盡天下之便宜。當年美國財長康納利說得很坦誠:「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你們的麻煩。」這也許是20世紀最經典的話之一。
康納利沒有錯。自此之後,美國貿易,年年逆差,美國的國債也大銷特銷,美國一點問題也沒有,麻煩全在國際各國。
各國當然愈來愈不滿意,卻又無可奈何。曾有一些國家出來挑戰美國的美元霸權,但非失敗即和局。日本1980年代想推動日圓國際化是例子之一,結果並未成功,卻面對了一堆麻煩。2003年,伊拉克元首海珊宣布以歐元或其他方式計算石油買賣,結果是身滅國亡;勉強成功的是歐元,但歐元一路走來,也說不上是真正成功,最多是跟美元平分秋色,危機卻時隱時現。
接下來,就是中國了。中國被美國占便宜,尤其是中國持有大量以美元計價的美國國債;美元一貶,即叫苦不堪。中國又該如何面對呢?長期看,只有一個選擇,先讓人民幣國際化。但中國也很清楚明白,不宜直接挑戰,只能迂迴前進。中國的謀定後動表現在:
一、先讓人民幣通過與他國的互換協議,走上雙邊化。
二、2009年世紀金融海嘯之後,人行行長周小川主張國際社會應發展出一種國際貨幣。但在美國壓力下,這項倡議反應者寡。
三、於是,中國選擇了SDR。這個被IMF認可的SDR,沒有理由不被看成是國際貨幣。中國近來一連串動作,自是此一迂迴戰略的一部分。
所以,人民幣終於跟美元交鋒了,正式揭開了世紀貨幣大博弈的序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