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諸葛亮伐魏」學領導:情況再危急,主管都要說到做到! 當公司虧損時,員工難道不該共體時艱、犧牲幾個月的獎金?諸葛亮的領兵之道是,即使身陷危難,說過要讓士兵返鄉的承諾,絕不變更。「做你所說,說你所做」是誠信領導的關鍵。 某家公司為了激勵及獎賞員工,會按照員工的績效考核成績或業績,即對企業的貢獻度,發放年終績效獎金(該公司年終獎金是以若干個月的底薪來計算,按月提撥準備列支費用,不論公司是否有盈餘,年終獎金都已經編列準備。) 過去,該公司經營績效良好,員工年終績效獎金年年發放,只要員工績效考核成績好或業績達標,就可以領到績效獎金;直到去年底,公司結算後產生虧損,內部兩派人馬針對是否發放獎金一事產生激辯。 以人資副總為首的一派認為,員工年終績效獎金是按費用編列,與個人績效表現有關,無關乎公司績效(即盈餘)。 換句話說,績效獎勵制度是公司與員工所達成的一種「心理契約」,只要員工達到某種績效標準,即可獲得若干個月的獎金。 以財務副總為首的另一派則主張,覆巢底下無完卵,無論個人績效優劣,獎金發放都必須以公司是否賺錢為依歸,請大家共體時艱,公司一旦不賺錢,就必須犧牲個人的績效獎金。 最後,總經理裁示不發放年終績效獎金。農曆年過後,員工士氣盪到谷底,盛傳幾位大咖主管和工程師將在 5 月前另謀出路。 誠信領導:做你所說,說你所做 諸葛亮籌畫第四次北伐伐魏時,楊儀建言,「前幾次興兵,將士都已疲憊,而且糧草補給困難。如今不妨將 20 萬軍隊分成兩班,以 3 個月為一個周期,先派出 10 萬軍隊出祁山,駐紮 3 個月後,再將前線的 10 萬軍隊和後方漢中的 10 萬軍隊交替,如此循環交接,兵力不致疲乏,逐步往前推進,終可收復中原。」諸葛亮認為這確實是長久用兵之計,便下令兵分兩班,以 100 日為期限,循環輪班,違反限期的人一律按軍法處治。 百日過後,楊儀陳報,「丞相原訂兩班軍隊百日一換的期限已到,漢中將士已出發,前線現有 8 萬人,其中 4 萬人必須換班,公文已到,只等會兵交換。」諸葛亮說,「軍令已到,趕快準備交接。」大軍聞言,各自準備啟程。 不料風雲突變,魏將孫禮引雍州、涼州軍隊 20 萬突襲劍閣,司馬懿則領兵攻打滷城,蜀軍大為驚恐。包括楊儀在內的蜀軍將領,紛紛向諸葛亮進言,「魏軍來勢洶洶,丞相可以先留下準備換班的軍隊,擊退來犯的敵人,等戰事結束後再回漢中。」 諸葛亮說:「萬萬不可!我用兵遣將,以誠信為本,既然有令在先,豈可失信?況且士兵都已做好回家的準備,他們的父母妻女也都盼望他們回家鄉。即使大難臨頭,我也絕不會留下他們。」 此令一下,準備交接離去的將士極為感動,並表示,「丞相對待我們如此恩重,我們願意留下不回,捨棄性命,大殺魏兵,以報答丞相之恩。」儘管諸葛亮勸說士兵理當回家,但是所有士兵都想留下出戰,諸葛亮便說:「既然你們願意跟隨我出戰,可以出城駐紮,待魏兵一到,不要給他們喘息機會,立刻攻擊,這是以逸待勞的戰法。」眾將士接下命令後,歡喜出城,布下陣勢等待敵軍。 雍、涼兵馬遠途長征,抵達城外時已兵疲馬乏,蜀軍一擁而上,以一當十,逼使雍、涼兵和司馬懿引軍撤退。諸葛亮出城犒勞三軍,特別褒揚放棄回鄉、主動參戰的士兵,營中一片歡欣鼓舞。 在這個故事中,諸葛亮展現的就是「誠信 / 正直領導」(leadership with integrity),亦即「做你所說,說你所做」。在平日能夠展現誠信正直已屬難能可貴,何況在危難之際?...詳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