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第三代接班成年禮 蓄積未來20年競爭力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9/23 第25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第三代接班成年禮 蓄積未來20年競爭力
紅色供應鏈強勢崛起 台灣如何應變?
 
第三代接班成年禮 蓄積未來20年競爭力
文/李奕昀
「現在的大環境實在太不可預測了!我們很難像以前一下子預言到10年、20年之後的產業變化,所以商周學院比較希望建構未來的競爭力,而且是帶得走的能力。」商周學院院長孫秀惠指出,目前企業處在劇烈變動的環境,組織裡的工作者如果沒有辦法很自在面對改變,將會非常辛苦甚至有被淘汰的可能。

於是乎,看準了這群未來領導人的需求,2014年「商周學院」與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合作,開辦「商周黑馬創新課程」,以仿效德國教育家柯漢(Kurt Hahn)探索學習的理念,將探索課程從教室帶到室外,目的就是要培養領導人具備「思考沒有正確答案問題」的能力。

2014年開辦至今,雖一年僅在春秋2季開課,但已有近200人次受訓,且受訓者多為企業家二代、三代,或是企業未來的接班人。

「我觀察台灣企業快要進入第三代接班,或是已經進入第二代接班,這些新的企業領袖跟他們父執輩比起來,大環境更加嚴峻,他們很可能面臨到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驅動整個組織的創新與變革,因為他們要帶的人,多半是元老級的同仁。」孫秀惠回憶起上一次開課,就有許多前任董事長幫現任總經理,或是即將接班的總經理來報名上課。說是企業領導人正式交棒前的「成年禮」。一點也不為過。

走繩索塔 從恐懼中建立信任

「世界變化如此快速,領導人很難像過去一樣,在同一個專業上懂很多、領先技術,這種『超級英雄』的個人模式將會由『團隊力量』取代。」孫秀惠直言,面對不確定的風險,猶如站在繩索上,戰戰兢兢逆風前行。

黑馬創新課程就把這樣的情境交由「繩索課」讓學員體驗。繩索塔是一根像電線桿的高柱,原本這樣的活動是從部隊、山訓裡改良而來。當初,活動目的是為了培養個人冒險犯難的勇氣,所以課程設計是把安全繩掛在鋼索上,獨力安全著地就算完成任務。

1971年時,美國人則將課程改良為必須先把吊帶穿好掛上安全繩,再穿過上方的摩擦器拉到地面,繩索的另外一端是靠地面上的5個人幫忙拉住。簡單地說:爬上繩索塔要靠自己,移動要夥伴確保安全,任務是安全著地,因此除了原本要確認裝備之外,還要跟夥伴溝通。「這時候學員在高空中,就要懂得把恐懼說出來。因為力道控制在地上5個人的手上,當高度越來越高,再強悍的人,也會覺得恐懼;那你要不要求救?」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暨黑馬創新課程教練廖炳煌指出,學員必須明確地說出自己所需的協助;此時地面上的每一個人值不值得被信任,在上面的人,透過繩子的鬆緊就可以敏感地知道,「這當中是溝通和信任的表達,透過繩子不需要言語,用行動感受;有的人根本不需要在半空中驚慌失措,因為透過繩索的力道,就知道夥伴是很有誠意地在保護自己安全。」

廖炳煌又補充說道:「信任感在活動中會經歷過撕裂、恐懼之後仍是可以修補的,這和坊間激勵課程不太一樣。激勵課程多半在教室談溝通、互動、建立信任、彼此承諾、發誓、吶喊、冥想,信任感太早建立,課程設計比較屬於個人突破的範疇、是個人的意志力完成一切,如果沒有培養群我關係,組織裡的人很難體會:『我的成功是因為有夥伴支持我。』更遑論感謝夥伴。」

理解自己 別眷戀個人大成功

就因為未來大環境的種種變數,領導力不但囊括管理,還包含許多非技術性的能力,特別是現今已揮別過去個人大成功的時代,冒險犯難的性格需要退居幕後,理解他人的特質成了當務之急。「特別是我們擁有許多社群溝通工具,但對別人的理解卻流於表淺,這是因為大家急於在社群媒體表態;今天你收到一個讚,真的能知道按讚的臉友想要傳達什麼訊息嗎?」孫秀惠認為組織要往前走,勢必需要多重的內部協調。協調的前提,就是如何聽懂、並理解他人所想。

「反過來看,當外在聲音很多、變動很大的時候,要怎樣從中萃取出自己的決定;如果不是從聆聽、理解自己開始,很容易迷失其中。新一代的領導人更需要弄清楚領導使命是什麼,將來要如何回饋到組織,而不再想的是我自己能做到什麼,並以團體為優先。」

玩撲克牌 核心內外都當責

這也是為何台灣企業經常出現的決策盲點,該說都是「等待正確解答」惹的禍。

孫秀惠直言:「台灣管理者十分『當責』,只要員工提出問題,主管就習慣給答案,」這種「下問上答」在組織裡是一個很spontaneously(自發性)的反應,所以當企業面臨挑戰時,組織內部就很難有自發解決問題的能力。她再舉例說明,台灣電子製造業為推動國內產能的引擎,經濟發展也以OEM、ODM為主要策略,對於流程控管、細節掌握的能力在全球產業中有相對優勢,分工細密的結果,就是造成員工習慣仰視主管的指令,習慣「求正解」,所以組織容易僵化、對環境反應不足。

「團隊和領導力有關,只要有這種(僵化)結構的組織,都需要這樣的課程。」廖炳煌則認為課程不拘泥於任一特定產業;畢竟過去由主事者掌管全局、無所不知的時代已經結束了,21世紀的接班人也不見得非要展現剛強才顯得有領導力。因此,商周黑馬課程就用「道具少於參加人數」的方法促使團體動起來。例如,準備一副撲克牌,請學員按四個花色接龍,「其實越簡單的玩法,團體內部的意見就越多,這時候就可以很清楚看到組織分工的樣子。這時我會請他們等距暫停,讓他們自己看看在這個活動的同心圓中,自己是站在哪一圈?是不是對應到真實的工作和生活上?我也提醒站在最外圍的人,當你不在決策核心,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廖炳煌認為活動要談的是「相互責任」,外圍的人也許擔心自己添亂,所以自動邊緣化;而在決策核心的人,同樣需要反省自己是否有過度執著的習慣,沒考慮把訊息發散出去,讓外圍的人也有機會參與,這時候廖炳煌就會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學員反思目前所站的位置,對組織、個人到底有沒有好處。

廖炳煌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對於規則的說明,外國人和華人學員有著很不一樣的態度。「外國人弄清楚規則之後,就去執行;華人就會反覆確認規則,與其說要弄清楚,不如說想問出一個『解答』,他們常常會問這樣可不可以、那樣行不行、多一個人或少一個人執行算不算犯規⋯⋯最後產生兩類結果,一種是不再確認就衝動執行,另種就是『老子不玩了』;我想這是跟華人受到的教育有關。」

孫秀惠從旁補充:「聽起來很像華人容易服從權威,其實核心問題是執著於『產生一個人人都認可的規則或正確解答』來遵循,可是未來每一個人要面對、創造的遊戲規則很可能都不一樣!」

視野膽識 超越分數的價值

台灣企業培訓市場一直不缺技能教育,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 將解決問題的能力列為未來人才的重點能力,由於文化背景的關係,亞洲社會尤為需要這樣的「再教育」。

孫秀慧強調:「觀察很多大企業,特別是組織嚴密、指揮系統越清楚、越多成功模式的企業,他們更難丟掉舊有的想法。我們希望學院創造的價值是mindset(心態)的調整,要敢於接受變動,雖然勇氣是過程當中產生的,但mindset才是源頭,如果mindset沒有改變,永遠都不可能去擁抱這些新課題。」這也是商周黑馬課程強調的是:超越分數的競爭力。無論是規劃學生或成人的課程都將「視野、膽識、思考力」作為念茲在茲的核心價值。

可不是嗎!?倫敦商學院教授葛瑞騰(Lynda Gratton)在其著作中提到,由嬰兒潮到X世代、Y世代的領導風格,正急速改變,組織的創新不再是特定團體的專利,轉而變成需要高度合作的模式,不同的文化、觀點、技能,才能激盪出創新火花;黑馬創新課程,透過體驗讓領導者、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接班人,都能翻轉競爭力,打破過去「獨裁老闆、軟弱員工」的企業病,順利通過成年禮,為企業蓄積未來10年、未來20年的競爭力。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年9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紅色供應鏈強勢崛起 台灣如何應變?
文/馮震宇
時序進入略帶涼意的早秋,原本熱鬧的台灣股市卻因大陸股市暴漲暴跌,國家基金被迫進場護盤,讓與陸股連結的ETF成為當沖客的最愛。另一方面,紅色供應鏈崛起卻對台股電子產業造成衝擊,讓台灣電子股漲少跌多。與此同時,傳出清華紫光集團對美光提出高達230億美元(每股 21美元)收購要約,欲一次取得DRAM、Flash的技術、產能與客戶。若順利完成收購,將成為中國對美國企業的最大收購案。在此震撼消息影響下,美光股價聞訊大漲,但台股業者之股價則全部逆向收黑,成為紅色供應鏈興起後的另一批受害者。

其實清華紫光的此項收購要約,只是實現大陸透過併購「走出去」策略的其中一件案件而已,也是完成其「中國芯」戰略,及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智造」規劃的一塊拼圖。若拉長來看,並不是只有清華紫光在運用其從資本市場所取得的資金與政策支持,以併購掌控擁有智慧資產的國際企業,其他大陸國企與民企也紛紛加入此種併購行列,造成台海兩岸產業發展呈現主客易位的現象。

而若將本案與近二年陸資之國際併購案整體觀察,更凸顯陸資配合大陸政府政策,正運用蠶食吞鯨策略,透過併購掌控特定高科技領域中擁有智慧資產的上游業者,藉以直接掌控特定政策扶持產業(如綠能、半導體等)的產業鏈與價值鏈。

此等併購策略,除凸顯大陸政府及企業了解大陸廠車拼歐美大廠之罩門所在——也就是沒有核心的智慧財產權之外,更形成企圖以一次到位的方式,掌控產業核心智財、人才、客戶、通路的陽謀,還可配合大陸「中國製造2025」的政策目標。此等策略若能達成,其可能之影響將更甚於目前業界憂心的紅色供應鏈崛起之問題。更嚴重的,則是透過此兩種策略的整合,將會實質削弱台商競爭優勢與氣勢,在一消一長之間,可能動搖兩岸產業發展的未來。

大陸政府全力奧援紅色供應鏈

隨著大陸從「世界工廠」逐漸轉型為「世界市場」。在龐大內需市場支撐下,不但催生了大陸國內產業與品牌的快速成長,也吸納全球特定產業的技術與資金,促成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再加上大陸官方運用補貼、減稅、提供低廉土地以及財政收入支持等措施配合,雖然造成大陸在許多產業形成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是卻也強化紅色供應鏈的競爭優勢,更打趴了台商,此種情形在資訊電子、面板、綠能(包括LED、太陽能)等產業特別明顯,台灣目前僅還在半導體方面尚保有些許的領先優勢。

而此等政策的成效,也非常的明顯。例如:不僅是透過進口替代與要求聯想、華為、海爾等品牌大廠支持大陸本土紅色供應鏈,就讓台灣在2015年對大陸出口呈現節節敗退的情事。其中包括:LED、太陽能、部分資訊電子產品已逐漸被大陸本土供應鏈所取代;至於面板、半導體等產品也以現在進行式的模式發展。

隨著大陸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與紅色供應鏈逐漸形成氣候,連國際一線A咖例如:蘋果、英特爾、HP等為了掌握大陸市場,也開始培養紅色供應鏈作為第二來源(Second source),甚至有些業者還將紅色供應鏈地位提升,直接威脅或取代台商的地位。例如英特爾執行長在2014年大陸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上,就揭露該企業正與大陸供應鏈全面展開密切合作,除協助深圳供應鏈業者跨入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市場,還逐步拉高Ultrabook大陸供應鏈供貨比重,甚至在2015年投資15億美元取得清華紫光20%的股權,並將x86架構處理器的智慧財產權授權給展訊發展手機晶片。

陸企從比價格轉為性價比

讓國際大廠逐漸捨台商就陸廠的另一個原因就在於,大陸廠已逐漸改變過去低價低品質的形象,不再僅著重以低價搶單,反而強調「性價比」。一方面大手筆投資高階人才,並大量申請專利,使得大陸成為目前國際間最大的申請國,而華為更領先世界各國業者,在2014年成為第1家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案件超過3千件的業者。

更值得台商憂心的,就是若內部研發仍有不足,陸企就透過高薪挖角、合資、併購等方式,以取得所需的技術,進而向產業鏈與價值鏈的上游發展,使得紅色供應鏈的競爭力快速的提升,也將台商拋在後面。例如:雖然友訊、技嘉、仁寶等業者曾與聯想分別就網通、主機板以及筆電等產品合作,但是一旦聯想學會相關技術,台灣業者也沒有更好的技術時,此等合作也隨之歸於平淡。

而在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後,更改變了兩岸間產業發展的生態。就資訊電子業而言,大陸與台灣產業高度重疊,但隨著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使得兩岸業者的關係已經從最早的互補變成為當下的水平競爭;未來一旦陸資透過自行研發、合資、併購等管道,進而掌控價值鏈最上游的智慧財產權之後,甚至可能會扼住台商的咽喉。例如:聯想就透過併購IBM PC部門及併購其他智財權的機會,掌控對台灣PC業者攸關的專利,使得台商都必須向聯想取得授權,就是最好的例證。

銀彈攻勢強吹併購風

受到全球經濟環境轉佳及美國併購市場大幅成長及鉅額併購案件頻傳,2014年全球併購金額高達2.6兆美元,創下5年來的新高。而亞洲各國海外併購也是熱絡異常,併購金額與交易件數也屢創新高。

就以大陸海外併購為例,根據普華永道統計,2014年中國大陸企業的海外併購案達272件,較2013年的200件成長36%,海外併購金額則為569億美元,雖不如2012年的669億美元,但仍創下歷史次高紀錄。另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的研究,從2004到2014年的10年間,中國企業海外併購金額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5%,併購案件數的年複合成長率也有9.5%。

之所以造成陸資當下的併購風潮,可以從內部與外部環境加以觀察。就大陸內部環境而言,由於大陸主管機關放寬海外併購之管制,並採行「走出去」政策,再加上大陸資本市場漲幅驚人,使得企業有充裕銀彈作為併購之用。若從外部的國際環境觀察,由於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讓許多國際企業價格趨於合理,再加上大陸正由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消費,大陸內需市場發展迅速,配合著股市市值一年暴增一倍以上,使得大陸市場對許多國際業者構成致命的吸引力,也使得國際業者願意透過併購方式,以建立與中國企業合作的管道。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變化,就是大陸國際併購模式已經悄悄的從過去由國企主導、資源驅動型海外併購模式,逐步轉為市場驅動型和核心能力驅動型的併購模式,許多大陸企業更透過海外併購以尋求新的業務、搶占新市場、甚至希望一舉而成為全球相關產業的領導者。例如:大陸的安邦保險公司,就在歐美大舉併購,不止併購金融保險業者,還併購了知名的華爾道夫飯店與Clud Med等知名休閒產業品牌。而此等新一代的併購思維,更希望通過海外併購,獲取外國先進技術、品牌和管理經驗。此種發展趨勢也與BCG的調查和分析吻合。根據BCG的調查研究顯示,過去5年中以獲取能源礦產等戰略性資產的海外併購案件數,僅占大陸所有海外併購案件的20%,而希望利用併購而取得技術、品牌和市場的併購比率卻高達75%。

至於台灣,根據彭博資訊與資誠PwC於2015年所公布的海外併購白皮書之統計,2014年由於全球景氣回升及金管會推動金融業者打亞洲盃,使得台灣海外併購交易呈現突破性的發展,國際併購件數達18件,雖然未超過2012年的22件記錄,但是金額卻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高記錄,高達15.6億美元。縱使如此,相較於亞洲其它競爭對手國際併購案件動輒超過百億美金,台灣企業海外併購數量與規模都明顯不足,因此該報告也提出警告,若長期如此,恐不利台灣產業轉型與國際競爭。

陸企核心能力驅動型併購模式

模式1:聯想開創核心能力驅動型併購

陸企開始透過併購以取得企業競爭核心之智慧財產權的始作俑者,就是聯想。早在2004年,聯想就以總價17.5億美元收購當時排名第3、市場價值115億美元的IBM PC事業部門,讓聯想一舉躍升為全球第3大個人電腦生產商。而該併購案更重要的,就是讓聯想將品牌(ThinkPad)、產品(PC)、人才,以及專利(1,653件專利)一次購足,也讓聯想得以在金融海嘯後仍持續成長,成為目前全球PC的霸主。

而在IBM PC部門的併購案成功之後,聯想在2014年先以29.1億美元從Google買下Motorola Mobility,除取得Moto X、Moto G以及DROID系列品牌外,還獲得所有Motorola其他專利的授權,並從Google受讓2,000件移動通訊領域專利,使該公司成為全球第3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

緊接著在3月20日,聯想又以1億美元從Unwired Planet購買142件Ericsson的3G和LTE移動技術領域標準必要專利,在8月又向NEC購買3,800件3G與LTE專利。在2014年年底,更以21億美元買下IBM x86伺服器部門,除取得部分x86伺服器相關專利權與近萬名員工外,也使其在全球伺服器市場的排名從第5進到第3。

而聯想所開創的核心能力驅動型併購模式,在大陸股市推升大陸企業的市值以及政府的支持下,也為其他陸企所效法。例如大陸最大的汽車零組件製造商萬向集團在2012年以2.57億美元,從破產法院收購了美國磷酸鋰鐵電池大廠A123系統公司。這次併購,萬向不但取得磷酸鋰鐵電池的相關技術、專利授權、更取得通用、寶馬等國際客戶,也因此得以在兩年內將A123轉虧為盈。而在併購A123之前,萬向透過合資的方式,與美國電池製造商Ener1公司,建立3億美元的全自動化電池芯及電池系統合資公司;也與史密斯電動車公司成立1億美元的合資公司,更在2014年併購電動汽車製造商菲斯科公司,建立在電動車與電池方面的領先地位。

模式2:政府以政策引導半導體產業之併購

更值得注意的,則是在半導體與LED領域的併購發展,更凸顯陸企在政策指導下正快速的走向核心能力驅動型併購模式。首先在半導體領域,大陸由於半導體產業發展較晚,也因此成為半導體的進口大國,例如2014年大陸半導體晶片進口金額就高達2,865 億美元,甚至超過石油的進口額,也因此大陸政府決定大力扶持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首先在2014年6月,由六部委共同推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緊接著,工信部在2014年10月14日宣布成立規模1,200億人民幣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大力扶持境內的IC設計、晶圓代工等半導體產業。而在政策定調前後,就可很清楚的看到大陸業者配合政策的各項併購動作不斷,而且併購對象也都針對擁有核心智財的國外企業。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僅從2013年6月到2015年1月,中國企業參與半導體產業重大收購案件已有五件,涉及金額近50億美元,超過2005∼2012年8年間總和的60倍。

例如:清華紫光首先在2013年7月以17.8億美元收購在NASDAQ上市的IC設計公司展訊,接著又在2014年7月以9.1億美元收購在美國NASDAQ掛牌的IC設計公司銳迪科(RDA)。緊接著又在2015年7月14日釋出將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光的訊息。更在二天之後,宣布以1億美元入股開發HTML5技術H5OS作業系統Acedine,以幫助Acadine進軍PC和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市場。

除了清華紫光之外,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成立的晶片設計公司神州龍芯公司,也曾在2015年2月對超微(AMD)半導體提出收購意願,但考慮到美國政府批准問題後擱置該收購案,也傳出中國電子(CEC)企圖收購半導體網通晶片大廠邁威爾科技(Marvell)未成,但這並未影響其他陸企對國際半導體業者的收購。

例如:2014年11月,江蘇長電科技宣布計劃以7.8億美元收購全球第4大封測廠——新加坡星科金朋,使長電科技成為全球第3大封測廠;緊接著在2015年3月,上海武嶽峰資本結合北京清芯華創和華清基業等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在與Cypress多輪的競標之後,宣佈以 6.4 億美元購併在美國上市的儲存晶片設計公司芯成半導體(ISSI)。2015年4月30日北京清芯華創投公司又以每股29美元(總價16.8億美元)將知名iPhone 光學影像感測元件供應商豪威科技(OmniVision)納入囊中。

透過併購LED智財公司打破LED F4的專利壟斷

在LED領域,更凸顯陸企透過股市籌資與結合產業投資基金,透過併購擁有LED智財的公司壯大自己,甚至打破由LED F4(也就是日亞化、Cree、Osram以及LumiLed)所形成的LED全球專利壟斷。

以大陸LED龍頭三安光電的崛起為例,該公司透過收購和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成功布局產業鏈上中下游,並向上游與下游擴張。成立於2000年11月的三安光電,於2008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在大陸擁有7家全資子公司、1家控股子公司及3家參股子公司,主要從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晶片、太陽能電池、高倍聚光太陽能產品等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三安光電首先在2013年以2,200萬美元自有資金收購Luminus Devices(美國流明)100%股權,不但獲得該公司在全球擁有的151件LED專利,也取得其優質客戶與MIT的授權。其後於2013年8月以23.52億台幣取得燦圓19.99%的股權,並透過併購與投資等方式,建構其智財的布局。

目前三安光電來自美國、日本、台灣及大陸光電技術人才組成的研發團隊,已累計申請及擁有國內外專利650餘件,其中發明專利占76%以上。而在2015年4月,三安光電利用與首爾半導體合資成立安徽三首光電之機會,取得首爾半導體關鍵技術專利的授權。

更值得注意的,就是大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在2015年以45億人民幣入股三安集團,取得該集團9.07%股權,成為三安光電第2大股東。為此,雙方並簽訂《關於投資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之戰略合作協定》,不但將設立25億美元的III—V族化合物集成電路發展基金,並將由國開行以最優惠利率提供200億元人民幣融資。此外,大基金管理人華芯投資也承諾支援三安光電或其關聯企業開展境內外併購、新技術研發與新建生產線。

除了三安光電之外,2015年3月金沙江創投也以28億美元,收購飛利浦旗下LED零組件與汽車照明Lumileds公司80.1%的股權。陸廠高價併購LumiLeds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飛利浦將600件LED重要專利作為該次收購核心資產的一部分。也因此LumiLeds在併購後,不但可以藉由專利授權來提升公司營運,更可以讓大陸LED業者打破過去由國際大廠F4所形成的專利壟斷局面,解決陸廠專利侵權的罩門,為未來跨足海外市場預作準備。

不是台商沒進步是陸企太快

藉由一家家的併購蠶食鯨吞,中國正快速累積在政策扶植產業的實力,不論是在綠能(如LED、太陽能、鋰電池)產業、或是最新的半導體產業,透過併購進行整個產業的拼圖,也透過併購取得產能、客戶、智財與人才。

從陸企這幾年的發展趨勢觀察,陸企運用走出去策略所併購的價值鏈上游企業,並不僅只限於擁有專利的企業,也擁有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的公司。透過專利與品牌的併購,改變大陸業者原本屈居於弱勢的產品來源國效應問題,更讓陸企不再居於台商之後,反而來快速升級,讓台商瞠乎其後,必須慎重考慮透過併購,取得智財、銷售通路、技術能力,或是跨國人才,以加快轉型升級,才能擺脫紅色供應鏈的魔咒。(本文作者為政大法律系教授)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5年9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