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班艾佛列克憑「亞果出任務」一路風光拿獎之際,他的好友麥特戴蒙則是重拾劇本寫作,並與當年「心靈捕手」導演葛斯范桑再度合作拍出「心靈勇氣」(Promised Land),挑中了「能源開發vs.自然生態」這種不是太討喜的議題性電影。 麥特戴蒙飾演一個天然氣公司的業務金童,平常到各地說服開發任務,幾乎無往不利。偏偏在他剛升官後,來到眼前這個小鎮,開發案頻頻受阻,學科學的老教授出面呼籲鎮民三思;而且又來了個年輕有為的環保人士直接宣揚反對意見,讓他這一回的任務更加困難重重。
在這部號稱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裡,其實導演將觀眾的觀點引導在麥特戴蒙身上,他強調自己從農家背景出走到大都市討生活,最明白這些窮鄉僻壤的弱點:大家都想擺脫口袋空空的日子,最好可以一夕致富。但同時,他也在這些人身上看見自己過去的影子,也明白眼前所做的事情,並非完全純潔無瑕的。觀眾隨著他從篤定到自我質疑的過程,其實已點出了這個議題沒有對錯的兩難。
我特別喜歡麥特戴蒙在酒吧孤單買醉的戲,正巧碰上3個當地農民來挑釁。順著酒意,麥特戴蒙理直氣壯地大鳴大放,道出了其實土地開發真正能為鎮民帶來迅速致富的殘酷現實。編導處理這一場戲,並不代表他們一定認同這個觀點,但一旦選擇改變,尤其是改變帶來金錢,背後勢必得換取應有的犧牲,卻也是血淋淋的不爭事實。一體兩面之間,酒後吐真言的男主角,訴說的也並非只是市儈的眼光。
看著「心靈勇氣」所提出來的辯證,身為台灣人應該都很難不聯想到核四存廢的議題做為對照。雖然編導在影片最後還是給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翻轉,走向好萊塢式的結局,塑造出一個道德上的瑕疵,讓主角不得不做出決定;但其實做與不做、選擇與不選擇之間的複雜性,並沒有因為這個結局而被粉飾太平。葛斯范桑不是不會拍通俗劇的人,「心靈勇氣」絕對有機會被拍成變成某一派意見的煽動式電影,不過葛斯范桑最終還是選擇了不加文飾的低調手法,其來有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