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六天下來總參展人數不到五十萬,雖說官方主辦單位都不願正面承認,然而,出版業界的先進們應當都了解,除了和書展檔期在國年前有關之外(農曆年後的檔期會比較好),更重要的是,台灣日系動漫八大廠商集體退展,直接衝擊民眾出席意願。 書展主辦單位與出版人必須認清的現實是,自從動漫和文字分開,自成一館後,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來逛書展,是先逛完了二館的動漫館之後,再順道前來一館,與早年台北國際書展全都在同一展館,且參觀民眾以文字圖書為主要項目已經大不相同。 其中的閱讀發展趨勢之變遷與好壞,姑且不做評價,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此一真實存在的現實(更多民眾參加書展是為了前往動漫館),以及動漫與文字圖書正式在台北國際書展上分家之後,可能造成的衝擊。 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之冷清,就連身邊一些不熟出版業的朋友,在逛書展時都感覺到了。參展攤位少,人潮也不若過去擁擠。 出版業不願意參與國際書展的理由,不外乎成本太高,收益則連打平支出都很困難。舉個例子,有個國內大型經銷商年參加書展擺攤,六天下來的營收還不足以支付場地費用。試想,看過今年書展的人潮與提袋率後,來年還有多少廠商願意參展? 找來電子書、佛教圖書文物、考用書或桌游廠商參展,推出一大堆主題展館,以掩蓋紙本圖書廠商參展數量急遽下滑的做法,已經到了無法繼續再用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台北國際書展的定位,文字與動漫圖書在書展上的主次關係,能否以其他方法重振國際書展,讓消費者回流? 以下是一些建議: 一、補貼基本參展單位,鼓勵小型出版社回流參展 近十年來,小而美的出版社陸續推出台北國際書展是不爭的事實。相較於過往台北書展的百花齊放,許多平日在零售通路不易見到的小出版社紛紛來到書展,大開讀者之眼界。 小出版社不願來的原因,也不外乎成本太高而收效太差。 成本高的問題是可以克服的。 例如:書展基金會可以補貼願意來參加台北國際書展的小型出版社一個基本的參展攤位(記得早年唐山還參展時,經常只租一到兩個書展單位面積)。降低小出版社的參展成本,讓小出版社願意回流。 甚至由書展主辦單位協同文化部相關部會,共擬一份邀請參展的出版社名單,讓更多出版人願意回到台北國際書展。 二、展館空間使用的再調整,克服動漫與文字分家的問題 光是讓動漫廠商區居於世貿二館,顯然場地已經不敷使用。 不妨考慮將二館與三館全都撥給動漫廠商使用。例如:日系八大廠商專用二館,其他動漫廠商前進三館,甚至有必要部分廠商也可以挪來一館(開闢動漫專區)。三館的童書館也重新搬回一館來。 上述當然是非常粗略的建議。 總之,無論如何,現今的台北國際書展參展廠商空間配置方式已經不敷使用,必須得大刀闊斧的改革,否則當本土動漫廠商也決定從國際書展分家出去,恐怕未來數年台北國際書展會的人流、集客力快速下滑。 三、主題館規劃規模的再擴大 最近幾年,偶爾在台北國際書展能看到令人眼光為之一亮的主題館。例如:幾家獨立出版社合作的「讀字」系列、「軍事聯展」等等。 書展主辦單位或許可依據出版類型來畫分空間。並且鼓勵性質相近的出版社群一起租賃展場,設計展場空間,推出活動,吸引人流。 簡單說,就是仿效動漫館的經營模式。以群聚的方式,讓規模經濟的效益出來,讓讀者來到台北國際書展可以挖寶、嘗鮮,邂逅意想不到的美麗經驗,與出版人或作家或文化人或其他與書有關的人(例如:印務、紙廠、印刷廠、經銷商)直接面對面互動,更多地將圖書的每一種面向呈現在讀者面前。 也不要只是在國際書展上販售新書,古書、二手書也可以販售或展出(近幾年香港的國際古書大展便辦得有聲有色)。 台北國際書展除了是版權交易的商展之外,也還是介紹圖書閱讀文化的媒介,更是圖書賣場,卻不該只是新書的圖書賣場,我們應該先放開對台北國際書展的既定思考框架,天馬行空地去想像一個國際級國際書展的可能性(不少出版先進走逛過很多外國的大型國際書展),再根據台灣本地的狀況、需求規劃出一個真正能貼近台灣在地讀者需求的書展(或許可以公開向民眾徵求你心目中的好書展的點子)。 屆時,我相信台北國際書展一定能夠再度綻放耀眼的光芒,吸引無數愛書人前來造訪!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