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安排全為兩岸留名 監察、考試兩院人事安排預留伏筆,國安系統更是可以讓馬金上下其手的萬能單位,「維權」、「維穩」捍衛可能流失的權力。兩岸議題是馬歷史留名的唯一機會,而唯一的選擇還是放手一搏。
任期還有兩年,「馬金江體制」卻好像走入權力的幽暗谷底,一片黑霧。手上只剩下「人事權」,但馬英九才不願就此謝幕,留下「無能總統」標籤。太陽花學運讓中國改變對馬的態度,馬依然有強烈意志,準備在「兩岸議題」放手一搏。
馬當了六年總統一路跌跌撞撞,總是學不會怎樣揮舞手中的權力,每次都是改革呼聲震天,最後打到自己,最高領導傷痕累累,至今一事無成。
掌握情資,提防權力遭威脅
前年開始,馬英九的權力基礎大幅崩落,從林益世、賴素如等親信涉貪,核四公投案、年金改革案、九月政爭,一直到今年的反服貿學運,一連串的誤判、一再地一意孤行,不只改革招牌蒙塵,對「馬金江體制」來說,眼前最惡劣的景況,就是剩下的兩年,已經沒有議題可以再推下去了。
馬英九已經成為「權力的寡人」。國民黨人表面上支持他,實際上都在觀望,朱立倫、郝龍斌等中生代蠢蠢欲動,準備隨時取而代之,這是他權力的危機時刻。金溥聰年初回國接任國安會秘書長,只有一個任務,就是鞏固馬英九的權力,卸任前力拚「兩岸成果」。
這項任務至今沒有改變。最近馬金大幅調整人事,包括任命三位黨副主席、國安系統、考監委員提名、府黨發言系統等,運用手中僅剩的「人事權」,就是先搞「維權」、「維穩」,再推「兩岸議題」。
黨政人士透露,馬英九算是歷來最不重視「情資」的總統。過去,情治調查等系統提供各式各樣的情資,總統府的馬團隊成員還會先「過濾」,再呈報給馬英九,但他都不屑一顧。沒多久,就要求今後除了與馬有關的情資,其他一律不上報。馬英九只在意「自己」,讓情治系統私下感到錯愕與不解。
台灣的情治系統受過嚴密的訓練,有外界難以想像的能力。曾經,有情治系統監控某位黨國老大的行蹤,詳細記錄這位大老近期與哪些人餐敘,地點與時間鉅細靡遺。對一般權力者來說的「重要情資」,一向眼睛只看著自己的馬英九,絲毫不重視,矇著眼睛行使權力;黨政人士就形容,難怪每次都誤判情勢,這不是沒有原因。
從九月政爭以來,加上今年的太陽花學運,馬英九深陷危機,黨內夠分量的人,竟然沒一個肯出面力挺,終於讓馬體認到「權力維穩」的重要性。馬金這次重用「調查系統」出身的人,還破格提拔,拉抬自己人,用意很清楚,就是要借用調查系統的「情資能力」,全面掌握黨內、黨外所有的風吹草動,手上的權力一旦遭遇威脅,絕對要事先查覺,掌握制敵契機。
國安系統,充斥大中國思想
這次國安系統人事大搬風,起用的人都有相當鮮明的「意識形態」,也是一絕。黨政人士分析,這些獲得重用的人,全都是外省籍,腦袋裡也幾乎都是「老國民黨」思維,甚至可以說是接近「新黨」的意識形態;而馬金就是「老國民黨」的意識形態,令人納悶的是,現在這些人同質性更高,究竟是基於什麼考量?
調查局系統裡面,設有「國安偵防」單位,簡單說就是查「共諜」,直屬上級就是國安局與國安會。知情人士透露,馬主政期間,調查系統的國安偵防雖未被裁撤,其實已形同虛設;曾經,在國安高層的「指導」下,調查系統被要求不要只辦「共諜案」,不要破壞兩岸目前難得的和諧,也應該查一查有沒有「美諜」、「日諜」。
馬金與這些大中國意識形態鮮明的人,全面掌握國安系統,未來在兩岸關係上是否出現「一面倒」與失衡的現象,黨政人士都持負面解讀。此外,這次李翔宙以國防部副部長身分,轉任國安局長,馬英九嫡系出頭天的說法,再次獲得印證。
知情人士指出,李翔宙在軍中的評價不低,確實是優秀的軍人,但很少人知道,李翔宙曾經受命研究「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可行性,未來國安局是否在金溥聰底下,成為主導兩岸政策的核心單位,值得高度關注。知情人士也指出,中國十八大時,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是習近平提出的具體主張,現階段因為「美國因素」阻礙重重,未來是否有突破性發展,應可仔細觀察。
歷史留名,不顧一切要達陣
至於日前馬英九提出的下屆考、監委員名單,「馬家軍」充斥其中,各界評價可說是慘不忍睹。其實道理很簡單,馬在施政上頻頻受挫,依馬的個性,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他、不支持他;尤其在鹿茸事件、馬蘇會之後,外界對馬的表現,沒有一句好話。
熟悉馬的藍營人士指出,在這種情況下,馬英九絕對會走向「更加封閉」,當然是進一步起用自己人,尤其王建煊的經驗,更讓馬覺得,不要再聽別人的推薦與建議,繼續用自己人,才能讓他感到安心、放心。
此外,下屆考、監委員任期直到二○二○年,在高度「權力孤立」的情況下,馬非常擔心二○一六卸任之後,會遭到「政治算帳」的命運,尤其黃世銘彈劾案的例子,證明只有自己人才是最安全的。馬不顧外界的評價,不為國舉才,堅持提名「自己人」,因為他一直以來都是把自己放在最優先,國家體制只是服務他的工具。
未來,馬金江體制可說是舉步維艱,權力流失的強烈恐慌之下,只能選擇「維權」、「維穩」,以激烈的手段捍衛權力可能的流失。兩岸議題仍然是馬政權想要歷史留名的唯一機會,雖然情勢不再,唯一的選擇還是放手一搏。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19期;訂閱新新聞電子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