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引燃感官世界 體驗豐富創作靈魂

聯副電子報

【美麗佳人時尚電子報】不僅告訴你最新流行服飾與美容訊息,更要讓女人看見自己,發現世界!! 【文學點心屋】歡迎父母、老師鼓勵小朋友投稿,不管作文練習或心情日記都歡迎,讓小朋友有創作的成就感!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5/17 第464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引燃感官世界 體驗豐富創作靈魂
人文薈萃 散文書評/情眷眷而懷歸
古典文學書評/徘徊在天光雲影之間

  今日文選

引燃感官世界 體驗豐富創作靈魂
靜雯記錄整理/聯合報

〈2014作家巡迴校園講座〉第二場•台中女中

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台中女中

時間:2014年4月25日

主持人:路寒袖

主講人:陳義芝、鍾文音

第11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作家巡迴校園講座列車,來到一片綠意的台中女中。都與台中有所淵源的三位作家陳義芝、鍾文音及路寒袖帶領台中女中的學生走進詩人與小說家的感官世界。

主持人路寒袖簡短的介紹兩位與談人,陳義芝曾任《聯合報》副刊主編,提拔了許多台灣作家,為台灣重要的詩人和文學領航者。提到鍾文音,路寒袖則笑說「這個人比較複雜」,不知道該如何介紹。鍾文音是「真正靠寫作維生」的作家,她集小說散文創作、繪畫、攝影專長於一身,路寒袖開玩笑說,從鍾文音身上,我們知道專業的作家,起碼要有十八般武藝,不然在台灣很容易會餓死。

路寒袖接著以自己的經驗,引出此次的演講主題,他高中時在台中市念書,後來上台北工作,只要一回到台中,一定要到育才街(台中一中)買一杯豐仁冰,如果沒有吃到,就像沒有回到台中,豐仁冰是他文學的鄉愁、文學的奶嘴,因為味覺感官,啟動了一種創作者對於故鄉的聯結。

神與物遊 心靈的觸發與安頓

陳義芝接棒,首先點出,感官世界最重要的即是「神與物遊」,神是心靈、物是外在之物,創作即是一種內心與外境的接觸。他認為,寫作需要外在的刺激,要有記憶,例如出去旅行,是因為有一股召喚,如果對於外物無所感,則無法寫作。他舉例說明,前一陣子前往安徽敬亭山參與三月三日詩會,想起了傳說中李白與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一段情,傳說玉真公主到敬亭山找李白,沒有找到,因此長住敬亭山終老。陳義芝就此寫了一首〈迷路──寄玉真公主〉,寫感情之路的折磨,相隔一千三百多年的緬懷,旨在表達愛情中的錯過。

其次,陳義芝點出「獨處」的重要性,擁有孤獨,才能進到內心深層思索,得到一些細膩的哲思,體悟生命的本質。他表示,這個時代太熱鬧了,或許大家擁有比我們時代更多的資訊,但也可能因此距離文學更遠了,因為沒有了獨處的時間和獨處的心靈。陳義芝認為,我們的一生太過平庸,但人生的層次可以靠心靈來達成,如果能夠為外物觸發而動容,心靈便能視通萬里,而寫作就是一種心靈的安頓。

從idea到image 感官是寫作最真實的部分

陳義芝認為,感官體驗中的訓練,必須從idea轉化為image,屏除邏輯思維,習慣形象思維。

他的詩作〈雨水台灣〉將泡在水中、露出脊背和頭的水牛,與台灣結合,水牛是眼前的景物,台灣是思想意念捕抓。而在〈作夢的房屋──想念父親時〉中,寫與出生地花蓮老屋的聯結,陳義芝生於花蓮,三歲即搬離,此趟尋根之旅,將父親與老屋聯結,「房屋會生長嗎/你看禿了頂駝了背,灰白著眼目/彎下腰,老得拄了根拐杖」,不僅是形象上的重疊,也是情感的聯結。

提到情慾書寫,陳義芝笑說沒有人可以比鍾文音厲害,他將情慾與愛情簡化區分,情慾是有禁忌的,愛情則無。詩作〈雅座七O年代〉寫七O年代對於情慾的禁忌,與當時的政治高壓年代互相對應,語帶雙關。

陳義芝認為,沒有感官、沒有體驗、沒有好奇,就沒有寫作。呼應國光石化議題,他實際去摸濕地的泥巴、體驗海水、觀看濕地生物,寫了〈海岸溼地〉;到日本海嘯過後的福島,看著地下留著尋人的電話號碼,油漆寫著的名字,讓人彷彿覺得,夜半還有幽魂在敲門。感官體驗,是寫作最真實的部分。

引燃感官 「你屬於我所熱愛的世界」

鍾文音不改小說家本色,一開場即帶來了一個小故事。她先緬懷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馬奎斯,提到法國總統致贈他的一句話「你屬於我所熱愛的世界」,這也是自己年輕時的名言,她直言「我熱愛這個世界,所以不論這個世界給我什麼樣的報酬,我都如此的熱愛它」,而這個世界即是寫作。

鍾文音提到,以前常去舊光華商場的二手書店,光華商場對她而言是一種青春的象徵,而就在舊光華商場熄燈的當天,她去弔唁了青春遊盪記憶的抹滅。當時她接到了一通電話,一個陌生人打來,表明自己在二手書店中看到鍾文音的《從今而後》一書,在扉頁上找到她的電話。鍾文音說,電話那頭除了聲音好聽外,他說了一句「你屬於我所熱愛的世界」引燃了她的感官世界……。二手書店可以仲介一樁愛情,而在現實生活中,無限的感官也正串連著下一個情節的發生,小說家面對每一天的日常,都有可能成為生命中某一個關鍵畫面。後來這段情節被轉化在她的長篇小說《豔歌行》裡。

想像啟航 體驗成就寫作

鍾文音接著提到了童年的召喚與凝視,她說年輕的時候都在奔赴他鄉,去看世界、去談戀愛,近年來回到島嶼,在一次次親友的葬禮中,聽到許多失落的故事。關於母親為什麼要來回移動的做生意?父親、祖父在哪裡?當凝聽他人敘事時,慢慢的拼湊出無數令人動容的故事。鍾文音認為,很多人不喜歡閱讀、無法寫作,那是因為在閱讀的時候、在聆聽他人的故事時、在旅行時,腦袋是停頓的,要能夠寫作,必須讓想像力啟航。

鍾文音認為日常和非日常的許多經驗,提供寫作非常多的可能性,但重要的是這些經驗如何被打撈起來,轉化成寫作的材料和可能,這需要培養感官、觸發想像。鍾文音笑說自己需要生活在市井,因為大街小巷的常民生活,對小說家的聲色建構有很大的幫助。

鍾文音鼓勵在座的學生「不要讓你的藉口阻礙你的前進」,在人生的經歷裡頭,如果可以專注於某個面向,而不折損自己的理想,其實生命最後都會回饋給你。她大學的時候因為生活所需,也曾充當檳榔西施到親戚在台中省道旁開的檳榔攤打工,她戲說這是她與台中的淵源。但她從來不吝於投資自己,她到處旅遊、到美國學畫、學電影,把自己活得像一個藝術家,而這些都成就她如路寒袖口中的擁有「十八般武藝的作家」,這些經歷豐富了她的寫作,也在物質上帶來回收,這都是當初所想不到的回饋。閱讀再閱讀,經歷再經歷,這就是鍾文音在寫作上感官養分的訓練來源。


  人文薈萃

散文書評/情眷眷而懷歸
石曉楓/聯合報

推薦書:吳鈞堯散文集《熱地圖》(九歌出版)

吳鈞堯《熱地圖》散文集別為二輯,篇幅長短殊異。輯二「別•念36」應是專欄文字結集,共卅六篇,多寫創作/生命最初的萌動,形式上彷彿一場短文實驗,題目大量濃縮文意,有時彼此對舉,如〈溺溺藍海中〉、〈雷雷響午後〉之類。內容則多採取以引(作家)文導入自身經驗與場景的重塑模式,事件敘述的節奏明快,最後短促作結、戛然而止,以收餘響不絕之效。這是寫作者技藝的自我磨練與創造,有些文字後來且發展為長篇散文,然而偶爾省略太多,行文亦難免跳躍不清。輯一「離•思30」則收卅篇較長的文字,其中多篇曾入選各年度散文,展現出作者十年創作成果斐然的功力。

既以「離思別念」命輯,作者念茲在茲的意念便相當顯豁,全書多寫故鄉金門,原由何在?吳鈞堯自言「我沒有長大,是因為當年,沒有好好分別。」十二歲離鄉,飄泊於台北三重,故鄉遂成為其記憶與現實生活裡必須不斷回返的所在,金門不僅是地圖上標示自我位置的座標、是自我定錨的所在,更可能是贖回自己的唯一方式。成年之後的作家乘航線,往返找線頭,而思緒紛雜多方,又當如何尋繹?如何收拾?在金門烈亮的夏日裡,「熱地圖」是一張各自取徑的藏寶圖,而吳鈞堯所拉出的線頭,則繫在形而下的「酒食」與形而上的「鬼神」之上。

書中寫家鄉的美酒與飲食,頗有以個人史映照戰地史的記史、存史意味。吳鈞堯筆下的金門美食,實則皆是「不夠大器」的小吃,所謂麵線糊、蚵煎、鍋貼、廣東粥之屬。而與其牽連更緊密的,則是標誌著村落特色的花生、玉米和烤蟬,因為那裡頭含藏了昔果山的童年回憶,吃食間一動念,「於是就有天、地、人,就有往昔、現在跟未來,就有情、有念」。此外,童年裡關於飢餓的深刻記憶,實則也表徵了思鄉之情不得滿足的匱乏,作者既以吃食寫對鄉情的孺慕,也以此承載歲月人情之廣袤。

吳鈞堯且擅寫鬼神,〈身後〉記載民間種種騙神的習俗,無非為求幼子順利成長,舉凡穿女兒服、謊報生日種種舉措,正為躲過惡神的覬覦。又寫長者拜神、拜祖先,每每立於子輩、孫輩身後為之捻香祝禱,所求亦無非浮生裡平安健康的願望,「身後」於此乃兼有了故去與傳承的雙重意涵。此一傳承概念貫串全書,以回憶為橋梁,排隊、接龍種種意象反覆出現,成為吟唱的主旋律。中年父者寫父輩、寫子輩,前途後路,上下求索,無非因為唯有經過歷史,才能看到現在、想像未來。

在吳鈞堯的地圖裡,多神的金門向來敬天畏神,而在虔敬的儀式裡則包含了物質的滿足、精神的依託與信仰的建立。祖先、家族、鬼神的傳承與生死思索,是凝聚故鄉圖象的方式,尋根溯源,沿圖索驥,作家乃有了「我來自暗處,但知道,暗處亦自生輝」的自足與自信。


古典文學書評/徘徊在天光雲影之間
卓清芬/聯合報

推薦書:葉嘉瑩《嘉陵說詞講稿•名篇詞例選說》《中國古典詩歌的美感特質與吟誦•嘉陵詩詞稿》(大塊文化出版)

數十年來,葉嘉瑩先生的講課風格在台大中文系一直是則傳奇。

師長們總以悠然神往的口吻說起葉先生授課時總是滿座,晚來的同學得到隔壁教室搬椅子。椅子排不下了,或倚坐窗台,或站著聽課,所有人都沉浸在葉先生構築出來的詩詞意境之中,如癡如醉,直到夕陽西下,鐘聲響起,才恍然回到現實,意猶未盡的收拾書包離去。

而我總是感嘆著「余生也晚」,不及親炙葉先生的風範,直到碩一才有機會在清大月涵堂聆聽葉嘉瑩老師講授唐宋詞。那是一種直達心靈深處的震撼,以為無人理解、冰封在深谷幽壑中的情感,卻不經意的被一句詩詞所引動,霎時冰融雪解,由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強烈震顫和感動,讓人不自主的熱淚盈眶。一轉頭,身邊的同學正悄悄的拭去滑落眼角的淚水。

於是我開始大量閱讀葉先生的詩詞解析。葉先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古典詩詞,生動細膩的剖析字裡行間所隱藏的情感和深意。她旁徵博引的「跑野馬」講課風格,也如實的反映在文字之中:時而引用前人的詩詞比較異同,時而以國外的文學理論迴映古典詩詞,時而穿插生活情境,引發讀者共鳴。葉先生以敏銳善感的靈心和睿智獨到的眼光發掘出詩詞背後的深層意蘊,遂能穿透表象,直探本原,宛如一匹又一匹文采斑斕的織錦,在古雅的文飾中閃耀著現代的輝光。從後主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看到宇宙永恆運轉和人生短暫無常的對比;從溫庭筠詞「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看到即使無人賞愛,也要堅守自我修持的美好情操。大塊文化出版葉嘉瑩先生的「迦陵說詩」系列,從漢魏六朝詩到唐詩,包括陶淵明和杜甫;「迦陵論詞」系列,從唐五代詞到清詞,包括葉先生個人的詩詞學習心得和詩詞創作集,以及葉先生近幾年來著力甚深的清詞和女性詞的探討,堪稱是葉先生出版文集之全璧。

葉嘉瑩先生說過:「詩詞的研讀,並不是我追求的目標,而是支持我走過憂患的一種力量」、「真正偉大的詩人是用自己的生命來寫作自己的詩篇的,是用自己的生活來實踐自己的詩篇的,在他們的詩篇中,蓄積了古代偉大詩人的所有的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而我們講詩的人所要做的,就正是透過詩人的作品,使這些詩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機會。而且在這個再生的活動中,將會帶著一種強大的感發作用,使我們這些講者與聽者或作者與讀者,都得到一種生生不已的力量。在這種以生命相融會相感發的活動中,自有一種極大的樂趣。而這種樂趣與是否成為一個學者,是否獲得什麼學術成就,可以說沒有任何關係。這其實就是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正因為葉先生經歷半生憂患,以詩詞淬礪出堅忍不拔的意志,同時又保有柔軟易感的心靈,所以能將用生命傾注融會的感發傳遞給每一位讀者,使讀者在葉先生指引的詩詞情境中鑑照自己的內心,折射出美好的天光雲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