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在教室裡的學習,無法為學生贏得真正的競爭力。 學生眼神最發亮的一堂課,不在學校,不在教室裡!
內容簡介:
這是一所最無邊際的教室。
透過校外教學,學生將「課本」和「真實生活」緊密連結。
他教給學生在課堂上學不到,卻在未來與世界競爭最需要的能力。
課堂上的教學,往往只能教出抽象的思考能力,但抽象的思考能力,並不等於應變力、解決力。
張道榮老師看見我們教育的不足,所以,10 年來,他以一己之力,從默默地信守「教育,應該是以學生的需求為最大考量點」,他不斷帶學生到山之巔、海之涯,讓學生將課堂上的知識,藉由「體驗」轉化為真實的能力。到今日,10年有成,每月一次的校外教學,至今已130次。他的校外教學十分聞名,不但學校百分百支持,家長更是讚譽有加。
他讓名列前茅的資優生,懂得謙虛;讓課業不出色的學生,擁有自信;總受父母保護的學生,學會更多生活能力;甚至感化桀驁不馴的學生等。他的校外教學所產生的巨大能量與力量,超越所有人想像。
作者介紹:
張道榮老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士,任教於臺北市信義區博愛國小,喜歡當導師,並且當過三個班級的「後母」。
小時候不太會讀書的他,成為老師之後將心比心,一次又一次的帶學生出門冒險、認識世界。在他班上,校外教學不是曇花一現的節目,不是上百人集體出遊的套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靜態參觀,而是每個月至少走出校門一次的班級經營主菜。他的成果曾獲得《國語日報》與《親子天下》專文報導。
他是國內第一個帶國小學生搭高鐵、去松山運動中心划獨木舟、去臺北小巨蛋滑冰、去賽車場開卡丁車、去鼎泰豐體驗行行出狀元的老師。他帶著學生上山下海,真實經歷許多人生中的第一次,如:浮潛、漆彈、攀岩、騎單車、放天燈、看沙雕、打壘球、打高爾夫、打空氣槍、製作西點、參加馬拉松路跑等。他還帶著學生家庭去露營,扭轉都市孩子與家長的休閒型態。歷年來,他獨力自辦的校外教學已經超過了130次,目前還在持續增加。
他用多元的校外教學凝聚學生感情、培養學生面臨環境的適應力、訓練學生利用各種交通工具的移動能力,更在自由氣氛中開啟學生主動求知的動力。在開朗的校外場域,孩子的信心一一建立,態度與視野因此成功被改變。他希望不只在教室讀萬卷書,更實際走出戶外的行萬里路,可以影響學生的未來與生命。
除了多所小學,他曾受邀至國家教育研究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進行分享。
獎項:98年臺灣遊學創意協會創意遊學獎優等、99年臺北市教師會國小組Special教師獎
部落格:勞倫斯的校外教學實驗室
搶先試閱:
【單車】培養走出自己世界的能力
若沒有真實發生過或親身經歷,那些寶貴的價值是沒辦法內化在孩子心中的。
拿掉了「道德與健康」一科,有人說,九年一貫成了「缺德的教育」。為了彌補這一點,綜合課硬是塞入每週三堂。
那薄薄的課本,有不少學生日常相處會遭遇的情況,有可供學習的好例,也有值得反省的惡例,但總讓我覺得有些「紙上談兵」。若沒有真實發生過或親身經歷,那些寶貴的價值是沒辦法內化在孩子心中的。
比坐在教室裡更「有感」的教學
我真的覺得,帶學生出去玩一天,彷彿就是在上一整天的綜合課或個人輔導課。雖然沒有課本裡清楚的範例與文字建議可以依循,但徜徉在室外的空間,跳脫了原本的「舒適圈」,讓他們自由去產生碰撞與遇到狀況,老師再適時的補上一些必要引導,那絕對比坐在教室裡讀經、解經還來得有效。
而那樣的機會教育,是會沉浸到孩子的生命裡,給他們深層的省思、扭轉的契機。
萱萱是班上的資優生,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做許多事都能自動自發,除了偶爾跟男生有些拌嘴,品格方面向來沒什麼問題,唯一讓我「看不順眼」的地方,就是她近視已經五百多度了,下課還不出去跟同學互動,讓眼睛好好放鬆。
下課鐘響後,她總是繼續沉坐在位子上,安靜的看著她心愛的英文小說。萱萱的媽媽其實也不希望萱萱這樣,但鞭長莫及,她希望我能使些影響力。
好幾次,我在下課時空蕩蕩的教室注意到萱萱的媽媽,提醒與勸告她可以暫時放下課本,把注意力轉到同學身上,到最後可能次數多了,她有些不耐煩。
有一次,我又提醒萱萱,她仍然頭也不抬的繼續看書,當我加強語氣,對她說:「再這樣下去,我要告訴媽媽囉!」
我期望藉由家長那一端的強力約束,索性不讓她帶書來學校。
沒想到這小妮子居然回嗆我:「你去講啊!」
我當下忍住。我知道下課時間是屬於她的,而一個愛看書,又不會惹到誰的孩子,不需要被過分苛求。但教育不該是放任的,在她以為自己只需要這項閱讀滿足的同時,也不自覺的失去其他寶貴的經驗。如果要等她多年以後才終於醒悟,為時已晚。
我希望在畢業前,能帶她走出自己的世界。
一次又一次摔倒、再開始
在我們班到大佳河濱公園騎單車那天,除了她,還有兩位女生不會騎,而且一開始就跟我編好的三大隊「分家」了。還好有其他家長支援,他們看我根本走不開,便帶著三隊學生往前騎。
另外兩位女同學稍有基礎,也不太害怕,磨個五分鐘之後,不用我多擔心,漸漸得越踩越穩,越騎越遠了。
但完全沒摸過單車的萱萱,辛苦的踩著踏板,每騎個三、五公尺,龍頭一歪,雙腳便踉蹌著地,還有兩次摔到單車道旁的草地。
她扶起單車,重新坐穩,右腳再度高高的放在踏板上,喘口氣、調勻呼吸,一次又一次的再出發。
這一段約有五公里的單車道,我們用數不完的短距離銜接起來。
那天的白雲都躲了起來,豔陽下,鋪上柏油的單車道影像模糊,車隊的距離早已遠到看不見。
我別無選擇,不能拋下她,也不能發洩任何情緒,只能雙腳划著地,陪著她緩緩前進,用我腦袋裡所能想到的所有詞彙,鼓勵她堅持下去,並一再重複需要注意的技巧。
我希望平常領悟力極佳的她,能記住一點點訣竅。我更希望平常領先慣了的她,千萬別在此時放棄。
終於,感覺像是花了一世紀那麼久的時間,我們這對既孤單又曬到發燙的身影,追上了車隊(其實是全班騎到麥帥二橋的終點)。
同學的鼓勵與打氣
這不但是萱萱第一次騎單車,也超乎想像的一騎就來回騎了十公里。
回程,她雖然沒有立即變成老手,卻可以偶爾和同學有說有笑的,雖然眼睛仍緊盯路面的騎個幾十公尺,再不得不煞車,然後繼續下一段更長距離的嘗試。這情形,連同學都不由自主的替她打氣。
我刻意騎開,讓同學的力量適時接手。我期待她能感受同學的友誼與鼓勵。
偶爾不放心的回頭看,她臉上掛著既羞怯又滿足的笑容。
完全是從零開始,我想,那天,她的成就感應該是全班最大的吧!
融化妳心
或許是我那一趟自始至終沒有語帶不耐或表情不悅,而且對她「不離不棄」吧,返校之後,萱萱對我的態度友善許多,簡直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當我再因為一些「看不順眼的小細節」,小心翼翼找她來約談時。她一反以往不理不睬的態度,聽進我的規勸,而且有所行動。
這樣的翻轉,是當初不得不在一旁陪伴的我所始料未及的。我不但感到欣慰,也覺得再帶學生出遊又多了些動力。
教室與校園裡的許多角落,當然可以建立起師生關係,但那個互動與情感交流未必深刻,而且隱含著不對等的權威地位。
肅靜的教室,學生坐得直挺有如雕像,你很難感動他們。走出校園,處在多元的環境,並做了新奇體驗時,他們才真正活過來。雖然情緒激昂,卻更容易被老師給「融化」了。
怎麼做?
一、部分河濱公園單車租借可在行前一週,透過「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預約,享有更多團體優惠。
二、學生與家長所騎車型車價皆不同,逐筆計算費神,我通常統一收一百,餘款撥入班費。租借須押上老師證件,可提醒學生記住自己的單車編號。
三、有的租借站中午休息兩小時,上午十點前開始騎乘,便來得及在中午前還車。
四、透過行前或現場的簡易測驗,可知學生的個別技能,不會騎的建議優先選擇雙腳皆可安然著地的小車,並委託其家長在附近陪同練習。
五、若學校無單車教具,可讓幾位住得近的學生經家長同意後「牽來」,全班在校內或沿著學校圍牆練習,可使日後單車校外教學更加順利。
六、只要不是故意犯錯,學生在校外做不好的地方應該得到包容。他感受被師長和同學無條件的接納,才會越做越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