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世上有人靠著進出股市就可以賺大錢,聽起來就很誘人,然而事實上積極的投資人每年的表現通常不如大盤。積極交易不會改善績效──這是你贏不了的遊戲。最好的結果是你會贏個 1、2 年,接著連輸好幾年,遠遠超過你當初贏的時間。
這樣想吧,在 2014 年左右,美國公開上市交易的股票大約有 4000 種,然而這 4000 種股票以以下這些方式進行買賣:
.超過 3700 種共同基金。
.超過 7000 種對沖基金。
.無數的指數股票型基金。
.成千上萬的帳戶經理人、券商、理專。
所有的市場參與人都在彼此之間交易來、交易去。然而市場交易不是免費的──永遠都有交易成本。此外,如果你很幸運,在單次交易中獲利,接著你得繳稅。手續費和稅加在一起,最後都只是讓積極交易變成一場蠢人的遊戲。
如果你看數據的話,你會發現積極交易永遠都輸給指數化投資──亦即購買構成整體市場每支股票的一小塊。
說得更仔細一點:
■指數交易的表現超越積極投資經理人──因為沒有人能從不出錯,每年都正確預測市場動向。即使是最受歡迎的市場擇時電視節目主持人吉姆.克萊默,不論是短期或長期,他們的績效都不如大盤。
■指數化投資的績效超越投資情報誌──因為遲早它們會猜錯,每個人都會。
■指數化投資的績效,超越積極型的共同基金──投資報酬就是永遠無法抵消它們收取的管理費。殘酷的事實是長期來說(例如 20 年),超過 8 成的積極管理共同基金表現不如大盤。然而那並不是說你可以從剩下的 2 成中挑出贏家,因為 1 年或 2 年績效良好的基金,幾乎在接下來的 2 年或 3 年,一定會表現不如大盤。領先的贏家永遠在變。
■指數化投資的績效永遠超越對沖基金──那些試圖靠衍生性金融商品、選擇權、槓桿操作打敗大盤的私人聯合投資。對沖基金是糟糕的投資工具,因為它們增加投資人的稅務負擔,還收取高到離譜的管理費,而且存在密不通風的世界,因為它們不需要揭露自己擁有什麼,也不需要揭露投資策略。唯一能靠著對沖基金致富的人,就是操作它們的人。
■就連捐贈基金的表現都不如大盤──它們不會比對沖基金或積極型的共同基金好。的確,前 10 大捐贈基金(耶魯、哈佛等)每一個都管理超過 10 億以上美元,它們每年打敗大盤幾個百分點,但那是因為它們直接購買投資,擁有強勢的購買力。剩下的 820 個以上的捐贈基金,試圖靠著對沖基金等項目獲得報酬,效果卻不怎麼好,因此每年都賠錢。
■創投聽起來前途無量──但殘酷的事實是大部分的創投基金,績效都大幅落後小型股指數。創投基金風險大,流動性低或完全沒有,永遠都會碰上高風險。此外,它們不太透明。創投基金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或許會碰上即將大發利市的東西,然而成功機率卻出奇地低。
事情永遠是這樣,共同基金、對沖基金,以及其他積極型交易人談論自己的報酬時,總是不小心忘了提那是稅前報酬。你把要繳的稅也算進去後,整體績效甚至比你預期還糟。 真相是採取愈積極的管理,相對於指數的基金績效就會愈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