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再論草率主義:一個台灣,兩種境界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9/25 第334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的一致性
聯合報社論 再論草率主義:一個台灣,兩種境界
經濟日報社論 保三有餘、望四不足的台灣經濟
聯合晚報社論 每家企業都應該是社會企業
季底 期現貨會不會提前結帳?
民意論壇 餿油風暴/原料不潔 精煉後還是壞油
餿油風暴/廢油去哪 快提升生質柴油
沙灘一夕消失… 全民因應氣候變遷
開放、多元連結 社企順風吹火
聯合筆記/用消費挺社企
有B型公司 盼有S型醫院
救護車沒有迷路的時間
電玩變劇本 錯亂人生
殺警嫌犯 靠黑道交人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的一致性
黑白集/聯合報
蔡英文的中國政策又有新說法。她說,民進黨與中國交往,「將會是具一致性、負責任、可預測的。」

有沒有聽錯?若一不小心,會以為是蔡英文在宣揚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正是no surprise、負責任、可預測。但再仔細一看,原來蔡說的只是「將會是」,弦外之音是「現在還不是」。

蔡英文主張保留《台獨黨綱》,反對「九二共識」。這是過去的「一致性」,但這是不是未來的「一致性」?若是,倘再執政時將如何能夠維持這個「一致性」?

蔡英文說,她主張參加TPP及RCEP,但民進黨卻在立院焦土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看來亦將杯葛《兩岸貨貿協議》。但兩岸經貿的自由開放,與TPP及RCEP有其精神上及實務上的一致性;尤其RCEP由中國大陸主導,且北京亦不無可能參與TPP,則二者的「一致性」可說根本是一回事。然而,蔡英文反兩岸ECFA卻主張加入RCEP及TPP,其「一致性」何在?又如何對此自相矛盾的政策「負責任」?

再談「可預測性」。民進黨曾拚死反對陸生健保,據說現在又傾向贊成;正如二○○八年拚死反對ECFA,二○一二「概括承受」,今天卻又焦土杯葛ECFA後續協議。這是什麼「一致性」?什麼「負責任」,又是什麼「可預測」?足證蔡英文連自己都不能「預測」自己幾年內翻天覆地的變化,又如何教他人「預測」民進黨?

蔡英文及民進黨確實必須建立起「一致性」的政策立場,但這就必須從《台獨黨綱》、「九二共識」、「全球化自由開放政策」的根本談起。如果不能重建一個「一致性」的核心基準,則民進黨及蔡英文仍將陷於「矛盾」、「不負責任」及「不可預測」的困境,這不是只耍嘴皮子可以搪塞的。

   
聯合報社論
再論草率主義:一個台灣,兩種境界
社論/聯合報
本報廿三日社論「致命的草率:台灣無法進步的一大癥結」,對近期民間廠商和行政部門在一連串事件中的草率及敷衍提出檢討,引起許多讀者及網友關注。有人認為應更深入探討其成因,有人則舉台積電等科技業為例,認為台灣不少產業之精準與效率獨步全球,可見「草率主義」不能一概而論。今日社論將就此再加申論。

誠如讀者所言,草率主義不能一概而論。在科技產業,台灣企業卓越的精準和效率讓世界刮目;在這個充滿競爭的領域,業者只要稍一懈怠,即可能遭到淘汰。其實,在傳統的食品產業中,也有像義美這樣追求完美、不放過任何細節的企業,絲毫無懼餿水油風暴侵襲。包括在行政體系,敷衍了事、只求官樣文章的公務員比比皆是,但在幾個案子中,我們看到孜孜矻矻盡忠職守者亦不乏其人。

整體而言,容易流於草率作風或隨便心態的民間或政府部門,多半具有幾個特色:第一,處於比較封閉的地帶,因為外在的競爭不明顯,因此缺乏內在的自我鞭策力量,僅憑低標準作業即能應付了事。第二,屬於比較傳統的結構,因為遵循的是古老的營利模式或權力法則,運作時藉助的不是新知或技能,只需靠取巧或因循即可滿足所需。第三,領導者指令不明或另懷私心,使部屬缺乏明確的任務認知,所以只求形式或格式的應付,而不問內容和品質。

上述特徵,如果與最近一連串事件的相關廠商和部門作一對照,即不難發現,除了榮化之外,這些粗疏、草率的業者絕大多數屬於以「內銷市場」為導向的部門;業者躲在國內較低標準的規範及較鬆散的行政管理底下,因而能逍遙度日。試想,什麼國家的瓦斯業者,可以僅憑「用鼻子聞」,來研判天然氣有沒有外洩?又有什麼樣的食品業者,看到地下工廠內遍地發臭的餿水油,竟還能像強冠那樣可以大桶大桶買進充當原料?

「內銷」或「外銷」當然不是判斷企業品質或表現的唯一判準。但在實務上,外銷產業除必須接受上下游廠商的品管,同時必須通過出口國的行政規範;也因此,廠商必須力求精準,才能確保品質銷售無虞。相對而言,僅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產業,所需通過的檢驗標準往往低於國際規範,若再加上行政部門有意無意的放水,其產品或服務品質低落即勢所難免。

回顧台灣過去廿年的發展,資訊及通訊產業之所以一枝獨秀,因為這個部門不斷追求精準與進步,為全球科技廠商源源不斷開發技術與零件,台灣的工程師每天飛往世界各地,為客戶解決技術問題。亦即,當業者放眼以世界為舞台時,他們慣於、也樂於接受更高標準的檢驗,亦因此使自己變得更強大、無可取代。然而,當台灣經濟在這個部分變成了世界的先行者,但整體體質上卻仍有很大一部分在原地踏步,許多產業跟二、三十年前沒有兩樣,便形成了鬆散、落後的部門。

以服務業為例,由於多數企業是以國內市場為主,這一直是台灣相對落後、沒效率的部門,包括規模不小的金融業亦然。服務業產值雖占了國內生產毛額的七成,雇用人數占了就業人口近六成,但由於創新程度不足,服務規模有限,所能吸引的只是低薪、低技術的人才。這點,正是近年台灣經濟發展無力、青年受困低薪的主要原因。要提升服務業的品質和效率,原應開放市場引入競爭,以期導入更新的經營理念,刺激既有產業的發展。但遺憾的是,近年社會上卻反而有更多聲音要求保護,包括太陽花學運的反全球化訴求,乃至《服貿協議》因此卡關,恐怕都開錯了解方。

事實上,以同一標尺檢驗,政治也是屬於內銷、封閉、競爭不足的產業,也淪為「不進步」部門。儘管台灣有藍綠的競爭,但近年國、民兩黨都已經無力再就國家走向提出新的訴求,雙方只能互扯後腿,或清算歷史的舊帳。如此一來,就算民眾還能透過選舉製造政黨輪替,對台灣的民主而言,其實已失去解決公共議題的能力,遑論提升行政部門的效能。從這次餿水油事件,地方政府與中央的茫然無策,已一目了然。

克服草率主義之路有二,一是開放市場引進更多競爭,一是透過制度設計及行政監督來防範劣行。但如果既拒絕開放,又無法提升監督管理能力,粗疏草率就是必然,社會只能一次次承受不確定的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
保三有餘、望四不足的台灣經濟
社論/經濟日報
今年應是2012年以來台灣經濟成長最快的一年,第1、2季成長率達3.24%及3.74%,7、8月出口明顯較第2季增溫,因而國內外機構皆預測今年經濟成長「保三」不成問題;至於明年,雖然變數極多,但多數預測並不悲觀。

首先,儘管今年前三季全球經濟走勢顛簸,加以地緣衝突風險劇升,主要機構屢屢下修成長預測,但也認為復甦趨勢未變。9月15日OECD公布的最新經濟預測即顯示,今、明兩年包含美國與歐元區等八個經濟體的成長率,都比前一年快速。

其次,由於台灣電子廠商多為位處供應鏈中游的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原始設計製造商(ODM)、電子製造服務(EMS)及零組件供應商,當終端需求增加時,下游品牌廠對未來需求產生樂觀預期,為避免日後顧客需求突然大增時無貨可售,會預先準備多於市場需求的貨品數量以因應,進而向中游業者釋出較市場需求稍多的訂單量;同樣的,這些業者承接訂單後,也會產生市況轉佳預期,向上游零組件供應商叫貨時,將額外儲備生產所需零組件以做準備,形成愈是供應鏈中、上游的廠商,增產數量也愈多的現象,此即長鞭效果。倘若今、明兩年全球經濟趨勢如預期般好轉,透過長鞭效果,將有助延續台灣出口的穩定成長。

第三,為因應重度使用者觀賞影音與上網閱覽需求,美國蘋果公司推出螢幕尺寸較前代加大的iPhone 6,可望誘發更換智慧型手機的旺盛需求。另方面,4月時微軟公司終止支援Windows XP作業系統,在安全性考量下,也將帶領一波電腦換機潮。藉由兩項電子產品規格改變引發的新需求,年底前台灣出口動能看來無虞。即使這兩項因素對明年出口推升的力道可能鈍化,但隨著物聯網、穿戴式裝置的發酵,加以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感知互動需求提高,電子零組件仍可望維持熱度,維繫出口動能。

第四,7月零售銷售成長5.45%,高於前二季的2.17%及4.33%,反映台灣消費成長逐季升溫之勢。究其原因,每人實質薪資雖無增長,但失業率下滑且就業人數增加,讓今年以來實質總薪資成長呈現趨勢向上;另外,具領先指標特性的受僱員工淨進入率提高,就業市場可望維持改善動能。只是,台股在接近萬點的情況下,期待明年維持今年漲幅並不切實。不過,今年企業獲利良好,上市公司盈餘預計成長30%,將推升明年第1季年終獎金發放金額,並增加股利發放。因此,在所得與財富效果支撐下,明年民間消費仍可適度成長。

第五,民間投資是今、明兩年台灣經濟較不穩定的一環,今年第2季成長率為6.38%,惟近半來自於航空公司擴充機隊的貢獻,若扣除運輸設備後僅成長3.09%。

即使明年企業獲利預估增加,加以機隊擴充將持續,但民間投資要加快的難度頗大。理由有三,一是今年第2季企業獲利雖大增,上市公司資本支出卻減少,反映經營態度保守;二是經濟部調查資料顯示,明年重大投資案件預計完工金額將較今年減少,投資能見度不高;三是隨著電信業者4G-LTE基地台建置完成,明年電信業者的資本支出可能下滑。

綜合上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台灣經濟正、負面因素並存,出口與民間消費可望維持溫和成長,民間投資較不穩定,但在企業獲利提高下,可望維持正成長。

隱憂因子則包含: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從互補走向競爭;與韓國的出口競爭缺口擴大;電腦產業出現典範轉移,難以恢復持續成長;手持行動裝置滲透率高,產業競爭激烈;明年起中韓FTA可能開始生效等。

換句話說,今、明兩年台灣經濟成長保三有餘,但望四不足,如欲回復至海嘯前的平均成長水準,各界仍須加把勁。

   
聯合晚報社論
每家企業都應該是社會企業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近年餿水油、塑化劑等重大食安風暴,都有大型業者或知名老店捲入,金錢損失事小,商譽受創事大;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說,落實企業社會責任(CSR)不會增加企業利潤,但這是一種企業精神,擁抱利他主義,企業才有利潤。

資本主義發展竭澤而漁,一味追求獲利,卻付出環境汙染、剝削勞工和人民健康等代價,社會分配不公平,年輕一代的相對剝奪感與日俱增,社會對企業擁抱社會責任和發展社會企業的呼聲顯著升溫。

近年政府開始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如全球首創的「台灣高薪100指數」,鼓勵企業與員工分享獲利果實;金管會宣布明年起強制食品業、金融業、化工業和資本額逾百億等四大類上市櫃公司編制CSR報告書。

近年台灣食安問題連環爆後,企業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而CSR報告書中的公司治理一節,即是企業自我檢視的好機會。

徐重仁近年推廣企業高階主管帶頭打掃廁所的運動,他表示這個運動除了可以讓企業高層彎腰學會謙卑,更重要的是讓企業理解做事不能只做表面,若連廁所都可以打掃乾淨,企業更能實踐每一個細節都要徹底落實專業與用心。

台灣社會企業的種子已經萌芽,有社企關注身心不便者的權益,改善捷運或餐廳等公共場所的進出便利性,不僅開發相關App應用程式能創造商機,同時幫助了身心不便者,一般民眾也能間接受惠,凸顯社企能助人,也能自助。

香港社企好單位(The Good Lab)創辦人黃英琦曾說,發展社會企業不是要推翻資本主義,而是走向較溫和的資本主義,賺錢的同時,幫助社會改變;20年後不該再有社會企業,而是每家企業都是社會企業。

   
季底 期現貨會不會提前結帳?
記者邱智慧整理/聯合晚報
9月來台股成為外資提款機,從10日開始外資呈現連續10個交易日賣超,金額達540億元。隨著外資撤離台股,加權指數也一蹶不振,現在已失守半年線,指數在9000到9100點間徘徊。下周一(29日)為摩台指結算,台股是否提前結帳?

今年初外資就對台股持續買超,今年來買超亞股前2名,印度排第一、台灣排第二。目前外資手上持有台股約2000多億元,持股水位偏高,我認為,沒有什麼有利的條件能再大量買超。尤其,最近一次聯準會利率會議後,市場對美國提前升息看法升溫,導致美元指數大幅飆升,美元強勢造成外資減碼新興市場,台灣和韓國就成為撤資目標之一。

另一方面,市場對電子股第四季的展望,普遍較第三季差;除了蘋果概念股以外,半導體、面板、DRAM類股表現都出現疲態,而外資又持有大量電子股,當電子股展望開始走弱,外資也選擇賣出。金融股也難逃被賣出命運,今年來獲利亮眼的金融股,第三季來股價表現相對抗跌,但未來有補跌可能。

我認為下周的摩台指結算,壓低結算可能性高;從近期外資連續賣超動作可發現,對台股採取偏空操作,而且指數本周還會持續反應弱勢,需要特別留意。預估外資近日的賣壓,只是剛開始,外資從台股8000點,一路買到最高9600點,現階段可能透過布空期貨來避險,之後期貨和現貨不排除賣壓再現,出現現貨、期貨提前季底結帳。

對台股投資人來說,現階段的操作難度大幅提高,在今年5~6月前有獲利的投資人,最好現在可以先鎖利;若沒有賺到錢的人,也不需要在目前的指數位置來回操作,風險相對增加。

(群益投顧副總裁曾炎裕口述)

   
民意論壇
餿油風暴/原料不潔 精煉後還是壞油
朱燕華/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聯合報
日前爆發的劣質豬油事件,主角是業務用豬油產品,因廣泛使用在加工食品及餐飲業,造成許多商品須強制下架。

在這次事件中,檢警單位查到的關鍵生產單位是動物油脂的煉製廠。但為何動物油脂須精製加工?主要是因為動物油脂來自各動物體,來源較為複雜,加上所取得的原料新鮮度及清潔度不易掌控,原料端處理條件的變數也較多,要讓成品控制在油脂標準範圍內的確較為困難。所以這類的粗製原料油,包括植物油在內,都需經過精製製程。

一般來說,各類粗製原油是否需進入精製加工製程,主要依酸價高低而定;若酸價過高,表示原料粗油不新鮮、游離脂肪酸含量偏高,需精製加工如脫酸(膠)、脫色及脫臭等,讓油脂淨化。

目前台灣的食品原物料大多是進口,像大豆油,絕大部分是進口大豆後,經提油取得粗製油後,再精製加工成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用油;動物油脂也一樣,即無論是在國內提煉或國外進口的原料油,若潔淨安全且符合衛生標準,當然可以直接食用,然而,如前面所提到,動物油原料油來源較複雜,當以酸價為指標時,確實不易達到衛生標準或國家標準,就算不含汙染物、重金屬,也僅能用於飼料添加,若要供人食用就一定要經過精製、完成油脂淨化。

以此次劣質豬油事件,其原料端的油脂已是違法,經過精製後雖然符合一般衛生標準的檢測標準,但這些數值並不代表此油品是合格的。

因為原料的不潔淨,其產出的油品品質必定與來自新鮮原料製成的油品絕對有所差異。也就是說,不良原料或劣質豬油製成的成品油,安定性上必定較差,若添加在食品,很快會產生油脂氧化劣敗情形,易產生油耗味,也會讓成品的保存期變短;另外,長期食用這類易油耗的食品,會讓體內累積有害健康的油脂氧化物。

這次的食安事件讓台灣國際形象和食品產業都付出慘痛代價,期望以後台灣所有的食品業者都能本著道德良心經營事業,製造安全且美味的食品,才能挽回台灣食品在國際間的正面形象。

   
餿油風暴/廢油去哪 快提升生質柴油
黃婉琳/家庭主婦(台北市)/聯合報
餿油回收混充食用油的暴利一日不除,日後相關問題恐將持續延燒。

要杜絕類似問題,首要建立廢油回收及處理的合法管道,繼而必須發展生質柴油的製造技術並扶植相關廠商,必要時由國家統一收購並設立專責機構以處理相關油品之煉製及銷售。由於生質柴油會造成油管堵塞,經濟部能源局已暫停推動生質柴油政策;因此解決生質柴油問題,發展相關技術實為當務之急。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建議政府不妨學習英國設立廢油垃圾桶,在垃圾車的廚餘桶旁再放置廢油垃圾桶,讓家庭及小攤商的廢油可以直接回收。而餐廳管理則可效法美國—餐廳在獲得政府頒發的餐館營業執照前,必須與廢油回收公司簽訂合約,也必須有符合標準的廢油存儲設備。另外,再輔以稅負抵減的方式,鼓勵生質柴油之製造及相關技術之研發。

如此多管齊下,改善廢油管理流程,加上不定時抽檢和加重罰則,相信可將相關危機發生的機率減到最低。

   
沙灘一夕消失… 全民因應氣候變遷
林俊全/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報
上周,台大地理系主辦國際地理學會地形與社會委員會會議。國際地理學會為因應氣候變遷,回應國際科學總會推動的未來的地球大計畫,引領科學團體一起面對未來,瞭解星球變遷、全球如何永續發展,特別成立地形與社會委員會,並由台大地理系擔綱。

會中來自十個國家的專家探討氣候變遷與社會發展的課題中,反映出過去多年來科學研究的分工與專業,但如何跨領域整合這些自然環境的作用與人類環境發展的因應,成了當務之急。

與會學者都同意,各國都應積極參與氣候變遷的工作,誰應該協調各國差異,並讓各國動起來,是一個重點。與會代表在會前參訪東部海岸與會後馬祖地區的考察後,大家有一些心得,值得提出來與國人分享。

台灣可以在國際社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從許多因應天然災害的防災與預警的經驗,台灣在有限資源環境下,如何協助社會的發展,地景保育成果的推動,以及島嶼作為地質公園發展基礎的規畫成果等,台灣的努力應能與國際社會分享,同時應該更積極走出去讓國際社會看到,尤其重要的國際組織與相關的計畫推動,台灣應積極參與。

問題是誰走出去、誰參與?筆者認為,在台灣對外管道並非很暢通的情況下,我們的政務官應該盡可能帶頭走出去。畢竟政務官代表國家機器,一般學者無法替代。國人對政務官能代表國家走出去,仍應該給予肯定。

台灣是非常好的地球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實驗與驗證場所。過去有許多為這塊土地努力過的前輩,我們如何整合過去的研究成果,經理我們的環境,是我們要繼續接棒的。

國際地理學會第一副會長就以沙灘為例,說明過去自然環境學者看到的可能是沙粒的特性、組成、生成年代。但沙灘可能面臨氣候變遷下,一夕消失,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的花蓮磯崎海岸正是一例。許多國家甚至還要去別國買沙,回去製造海灘、回填海灘,做為海水浴場等用途,新加坡就是現成例子。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沙灘,也要了解這些地形對整個社會的意義,從而如何面對保育、開發與永續利用的課題。

面對氣候變遷議題,如何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也是台灣特別要面對的。有許多地方可以靠修築堤防達成,但是有更多的地方,必須透過國土規畫的手段達成。過去人定勝天的口號,或許是爭取建設經費的手法。但如果不能更前瞻與更有高度的思維,避免不必要的開發與建設,面對越來越極端的氣候變遷,又如何奢談永續發展?

台灣如何參與呢?誰應該參與呢?其實環境教育的推動,就是全民運動的具體案例。台北市推動公用自行車得到全世界的肯定之餘,我們也看到與會學者對台灣的肯定。但我們是否真的落實環境教育的立法精神呢?我們應該如何讓環境教育、地景與生態的保育、文化資產的保存精神,都能落實在我們的社會,尤其是下一代身上,我們每人都有責任。

面對未來地球計畫的推動,環保署、教育部、文化部、農委會都需要有更多的投資與著力。期待政府與學校、相關團體都能對環境變遷議題,有更多的努力。

   
開放、多元連結 社企順風吹火
巫瑩慧/社會服務(台北市)/聯合報
許多人對社會企業(SE)與企業的社會責任(CSR),常常誤為是雷同。廿三日在聯合報系和企業所合辦的社會企業高峰論壇中得到了很好的釐清。

SE是公司在致力於改善社會問題時,也需朝向管理和獲利的提升,並將部分盈餘重新再投入當初所設定的願景。在對理想使命執著的同時,更需面對營運上的直接壓力。而CSR則是上市櫃公司拿出一些資金來從事社會相關議題的協助,或公關項目,不會影響本業。

當天參與分享的社企業者,一路走來都是跌跌撞撞,卻仍堅守初衷和品質管控。就因為有這樣的特質,感動了不同或相關的企業、專業和政府相繼投入。如身障者交通服務與科技業、部落自救產業與專業經營者、農業耕耘者與食品企業等的結合,讓這些社會企業,能夠透過合作或結盟,逐步地讓社會更美好。

此次大會特別請來英國著名奧利佛食物基金會執行長尼爾,分享他們營運社企的挑戰與成功策略,同場次的與談人,剛好是致力於災區部落梅產業的簡添旭董事長,所以與會的來賓就提出梅子、梅醋等當成料理食材和美味創新等建議,嘗試兩個社企做跨國界與跨文化的合作,這也是走出台灣邁向國際的好管道。

相較於英國、美國或韓國,我們的社會企業還只是在起步,行政院在九月四日通過行動方案,經濟部、勞動部、衛福部等都加入團隊。

不過,現階段仍以科技產業比較活絡,高齡化社會中,需求迫切的社會服務產業需要有更多人的投入。

以下為個人對社會企業政策與法令的建議:一、社會企業都以微型或小型起步,不能以一般公司法約定或管控。二、如果其營業利潤的百分之三十,是要再回撥投資,稅務的減免或優惠均須列入考量。三、人力是長照服務的核心也是困境,提升居家服務員、照顧服務員、個案管理師等相關重要人員的薪資結構、訓練、升遷、認證及職業自尊,是跨部會須先解決的問題,讓照顧成為一種專業與產業,而不是只限於服務。四、社企的國際合作是未來全球的新趨勢,也是台灣向前的必要資產。法規的彈性或鬆綁,也都需及早參考國外,以為推動的助力。

期待社會企業在產官學和有理想抱負的人一起努力之下,台灣可以從開放的政策和多元的結合中,找出另一條開創經濟與人文社會關懷並重的大道。

   
聯合筆記/用消費挺社企
梁玉芳/聯合報
九月十三日,對全英國來說,這天是個特別的周末:這是英國首次的全國「社會購買日(Buy Social Day)」,也有人稱它是「社會周六(Social Saturday)」,邀請民眾在這天都向社會企業購買商品或服務。

不斷重複出現的「社會」一詞,正說明這個活動的公共性:以消費支持社會企業,用購買撐公益,商業模式的盈餘讓社會整體得利。

在這天之前,全英國熱熱鬧鬧,將「社會購買日」當個喜事來辦。政府機構、地區商店各自串連、號召粉絲;宣傳網頁有可愛動畫,將全英叫得出名號的社會企業都細數一遍:名廚傑米奧利佛的「十五餐廳」、迦納可可農共同成立的潮牌巧克力「Divine Chocolate」、將盈餘百分百捐給淨水計畫的「Belu」瓶裝水、以廢棄消防水管製成的托特包、筆袋、皮件,收入再回捐消防員福利基金…。

奧利佛贊助動畫製作經費,動畫的口白者正是「大誌」雜誌辦人約翰•柏德,用感性語氣邀請:「用購買來加入革命吧!」你想要有的社會改變,教育、就業、文化保存、搶救剩食,透過社企的商業模式,都能找到解答。

近十年來,員工少於十人的微型社企幾乎成為英國新創事業的新寵,每七家新創事業就有一家是社企。數以萬計的社會企業,挽救了不斷飆高的青年失業率。在「大社會」政策之下,政府全力扶植社企,因為深知社企是政府解決社會難題的夥伴。

以投資報酬率來看,政府與其拿預算補助障礙者、失業者,錢用完問題仍在;不如拿這筆錢投資於構築社會企業生態體系,降低創業門檻、備好資金、以採購支持解決社會問題的社企,經由商業模式的槓桿力量,就能產生加乘及更為永續的效果。

於是,首屆「社會購買日」是由英國內閣辦公室層級出資協助,也就不足為奇。

對正全力摸索、發展社企的台灣來說,英國像是個生趣盎然的社企展示場,這給社企類型集中福利服務、小農產銷的台灣社企,有更多的啟發與想像。由綠色家具、良心時尚(有機材質、非血汗勞工縫製、不殺生的服飾)、清淨能源,甚至戲院、咖啡館及銀行,都能在不同領域滋養社區。

去年七月,英格蘭偏遠小鎮Alston Moor經認證成為第一個「社企小鎮」,人口僅兩千多人,每五十五戶就有一家社會企業,正因傳統財團棄守,鐵路廢站、郵局撤出、連網路也不來;讓社區居民決定自辦企業,集資買下郵局,開辦小店兼代郵務、引入寬頻網路業務,已廢棄的窄軌鐵路車站也被改造為特色景點。小鎮復活。

我們或許不需要這樣的小鎮傳奇,人人都成社企創業家;但我們手中確實握有力量,每一張鈔票、每一次消費,「Buy Social」吧,都可以是改變的力量。

   
有B型公司 盼有S型醫院
李允中/中國醫藥大學專案助理教授/聯合報
近日聯合報刊載的「社企,讓青年圓夢」系列專題報導,提供讀者許多國內外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有關懷與創意的年輕人,如何聰明地運用各種商業邏輯,籌組公司,致力於社會問題的改善,既作善事又獲利。

其中,由「擁抱」團隊創發的「低價保溫袋」,至今已拯救十一個國家,八萬七千多名早產兒。發想人陳姿諭因投入大陸河南愛滋孤兒非營利組織的服務工作,進而得到創發「低價保溫袋」的靈感,堪稱社會企業典範。

「擁抱」的創業過程,令筆者想到中國醫藥大學於二○一○至一二連續三年,組織師生赴非洲加彭共和國蘭巴倫市「史懷哲紀念醫院」進行國際醫療服務。雖然這樣的「情境教學」(讓學員體驗重返史懷哲醫師赴非洲的行醫之路)每次都只有短短十幾天,但從學生們返國後的心得分享,充滿啟發與感動。

我們期待在未來能夠看到更多的「小史懷哲」(充滿人道關懷的醫生),甚至「陳姿諭們」(成功社會企業家)誕生!筆者甚至認為,回顧史懷哲醫師創建蘭巴倫醫院的過程,得過諾貝爾和平獎,有著「非洲之父」美譽的史懷哲醫師,可謂成功社會企業家的先驅!

史懷哲最為人所知的小故事是,小時候他跟一位朋友打架,史懷哲意外打贏了。朋友卻說:「如果我每星期也可以吃到有肉的湯,我一定會贏你。」就這麼一句話,史懷哲再也不肯碰肉湯一下。史懷哲早在廿一歲時即有「全球公民」的理想主義觀念,他曾許下一個願望:「卅歲以前要把生命獻給傳教、教書與音樂…卅歲以後,把個人奉獻給全人類。」

於是,卅六歲那年,當史懷哲花了七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後,便前進蠻荒非洲,建立「叢林醫院」,醫療工作前後長達卅五年。如同「TOMS鞋」的創辦人布雷克(首創「賣一捐一」的銷售模式,賣一雙鞋即可捐贈落後國家小朋友一雙鞋,協助小朋友避免腳底染病),剛開始從六坪大的帆船為基地,史懷哲將破雞舍充當傳教辦事處與義診的醫療所,醫治土人的各式疾病。

除了醫療之外,史懷哲更充分運用他個人在音樂、哲學與神學上「跨領域」的學有所成來建設醫院。在「資金」方面,沒有現今大企業「天使投資人」的贊助,史懷哲前後進出非洲十三次籌辦募款演奏會,除了開演奏會,他也設計、改造、挽救毀壞的管風琴,將所得用來擴充設備,重建醫院,以便照顧更多的病人。在叢林中,類似英國「十五餐廳」的名廚奧利佛,以「師徒制」的訓練方式,培養未就學、未就業的「尼特族」成為廚師,史懷哲親自和土人一起建醫院,自製磚頭、配藥方、墾荒地拓農場。

史懷哲的「叢林醫院」與現代社會企業不同之處是沒有計算「獲利」,但其所樹立的人道奉獻典範與啟發世界各國愛心人士的回響,堪稱無價!生在後世現代的我們,在緬懷史懷哲醫師的同時,也期待醫療體系能出現類似社會企業「B型公司」(在美國經認證在公共利益的促進上達一定標準者)的「S型醫院」(具有史懷哲服務精神),對病人的愛,不存偏見,真心尊重。

   
救護車沒有迷路的時間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聯合報
昨天民意論壇,台東鄭醫師提到GPS對救護車把握黃金搶救時間的重要性,不僅對偏鄉是如此,在街道巷弄複雜的都會亦如此。但若仔細看我們的法規對救護車該有配備之規定,卻發現衛福部發布的「救護車裝備標準及管理辦法」中,疏漏了這項分秒必爭的考慮!

法令對救護車該有的配備分成「一般救護車」與「加護救護車」來制訂規範,卻僅在加護救護車裝備標準中見到需要有「無線電對講機或行動電話」的規定,其它條文就再也沒有對道路指引等裝備作進一步的規範了。試想,如果今天的救護車駕駛是一位新手或是臨時支援到外縣市的駕駛,萬一無線電對講機或行動電話收訊不好時,豈不是會變成迷路的車輛,錯失救援時間!(「一般救護車」還沒有規定說非要有無線電對講機或行動電話呢!)

今天GPS幾已成車輛基本配備,科技進步,法規也要跟上時代,增加一個合理又迫切的規定,就能減少許多遺憾!請衛福部快處理,守住那救命的五分鐘!

   
電玩變劇本 錯亂人生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聯合報
一個有著優良學歷工作、良好文筆,同時也有著網路與電玩宅現象的抓狂男子,殺人如著魔地侵害前女友,讓人感嘆愛情觀的偏差,竟像電玩中規格化的步驟。

虛擬流動轉移到真實運作,數位世代的人們日常生活被媒體科技滲透,媒介呈現仿真的情境,小孩在App遊戲中長大,電玩角色在生活中滋養。

以漫畫、災難、末日為題材的影視元素,螢幕中的九一一帝國大廈倒塌、南亞海嘯、日本三一一地震,虛假與真實建構在媒體的世界裡;而世界在影視題材中,幾乎被壞人摧毀殆盡,蜘蛛人、蝙蝠俠、鋼鐵人等漫畫文本結合復仇者聯盟人物的基因,或壞人造成滿目瘡痍的末日世界,好人與虛擬機器人聯手對抗地球的浩劫電影,大量出現在螢幕世代的眼球活動。

太多媒介所涵化的影視氛圍,將武器、炸彈、暴力破壞的場面,真實傳遞在觀眾的眼前,因為「再現」情景過於逼真頻繁,現代人似乎在互相交錯的媒體涉入過程中,產生自然而然的麻痺或停頓,也讓「壞人」與心態失衡的恐怖因子,有著模仿的劇本。

法國哲學家維希留曾探討過,現代科技與新媒介,常具有「虛擬流動」的特殊型態,過去我們在電視頻道轉台尋找吸引畫面,當前網路中瀏覽網頁超連結漫遊,年輕人電玩遊戲虛擬實境裡打殺敵人,到上班族臉書與Line中的社交監視行為。

科技輕便與匯流化,將許多媒體建構的假設、態度、價值,崁入到我們的身體思維中。這個張姓殺手,在他的數位臉書日記中,有著完整與不隱藏的私密告白,真真假假的照片、文字,卻轉化最邪惡失格的謀殺。

這些失格的分裂人生,若不能迅速移轉虛擬到真實的生活,以為簡單按下一鍵即解除危機,那就充滿危險;而誤將虛擬流動轉移到真實運作的恐怖行為,屢屢出現,衝擊到真實社會,製造更極端虛擬世界的價值觀與運作原則。

若沒有資訊、影像與性別的基本素養,推陳出新超炫的影視電玩,只會更加惡性循環。

   
殺警嫌犯 靠黑道交人
賴世彬/退休警察(投縣草屯)/聯合報
殺警事件,檯面上是案件偵辦進度顯現,檯面下卻是黑道圍事利益衝突爭奪戰。

黑道圍事有沒有違法,暫且擱置不論,但是警察在黑道圍事的場所聚會,基本上一定違反警紀;又如果是警察涉入,就算無利益交換,都已經違法了,因為警察已經是在幫黑道圍事的場所圍事。

黑道圍事有無違法,不能以本案下定論,警察維護合法開設的營利場所治安環境是相對的;但是不全然合法開設的營利場所,由黑道去維護治安,且常有刑案發生,就目前黑道圍事情形論斷,違法無慮。

警界高層指黑道圍事沒有違法,可能係民代套問的結果。如今在媒體追問下,更可能將本案倒因為果,模糊了警察於公共場所被圍毆致死的嚴重性,對社會治安影響甚鉅,轉而會使年輕黑道莽撞坐大。

何況黑道圍事由來已久,黑白兩道已無界線,本案相關涉嫌人等,均由警察施壓黑道協助到案,無一係由警察緝獲到案,由此觀之本案偵辦過程黑道著力多多;由於黑道圍事利益龐大,黑道急於交出相關涉嫌人等,是想維持既有的圍事利益。

警察維護治安是天職,但連本案都無法由警察緝獲嫌犯,還要施壓黑道策動到案,再加上媒體或名嘴渲染警察勾結黑道的情形,甚至警察幫黑道圍事、喬事、調解等「故」事,就是本人擔心的地方。

警察被公然圍毆致死,絕不能再發生,台灣警察已經很弱勢了,而且警界高層的無知及當官心態,如果本案無法讓黑道及涉嫌人得到法律制裁,那黑道圍事沒違法,黑道治國反倒讓人以為真有點道理了。

   
我想加入一起玩,可是同學拒絕我…
學校就是小社會,是孩子遭遇各種人際練習題的第一個場域。被排擠、被同學罵該怎麼辦?我想加入同學的小圈圈,該怎麼做?這些人際課題在課表裡看不到,在人生路上卻比任何一門認知學科都重要。

台灣人真的在意食安嗎?別鬧了。
全國人民難得同聲大罵:「這黑心廠商怎麼讓『人』去吃『餿水』所提煉而成的油?是把我們當x嗎?分明不把人當人看啊!」先別那麼氣,請回答這個問題:「台灣人真的在意食安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