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最近幾天到處都是蘋果iPhone 6與6 Plus上市搶購和開箱分享的訊息,蘋果在iPad後推出的第一款全新形態產品、堪稱是發表會最大主角的Apple Watch,似乎被冷落了,主要是上市日期在明年初,且現場嚴格限制媒體試用,相關新聞自然較少、熱度當然不如很快上市的新iPhone。
蘋果幾乎是把現階段可運用的先端技術全運用在Apple Watch小小機身裡,盡可能為其創造出報時之外的價值。所以我們看到它有著多樣的感測器、有新型態溝通方式、可以查看多種資訊、遙控iPhone和Apple TV、用Apple Pay付費,甚至問Siri各種問題,就像用iPhone那樣。問題是,我們手邊已有了這麼多的電子產品,還需要一支稱為智慧手表、售價又不便宜的裝置嗎?
現在很多人的包包裡已經有台iPad和iPhone(搞不好還帶台MacBook Air或看書用的Kindle),需要看網頁、編輯文件或回mail就用iPad;拍照分享和隨手使用時用iPhone,已經帶了這麼多東西,現在又多了個很多功能需配合iPhone運作的Apple Watch。時間固定就這麼多,裝置買愈多,代表平均使用時間更少,效益也就愈低,更何況很多功能都是重複的,既然已經花大錢買了大螢幕的iPhone 6,為什麼還要在手表上的小螢幕看LINE傳訊息?如果就為了省下那幾秒從包包裡取出手機的時間,應該不少人寧願把錢省下來,畢竟對低頭族來說手機幾乎是不離手的。
用成本花費來看蘋果的產品或許有點可笑,因為蘋果代表著品味和風格,預算允許下當然蘋果出什麼都要入手,但就算是所謂的果粉,也是要先看看存款,評估是否划算才會購買。最近加拿大一則消費者調查,僅有11%的受訪者打算明年初購買Apple Watch,而未下決定的也只有24%,這代表著儘管在發表會花了很多時間來介紹Apple Watch的強大功能和時尚設計,但上萬新台幣的售價,還是讓消費者多所猶豫。
當然蘋果的產品一直有種魔力,就是實機總是比宣傳照片好看許多,讓人想要眼見為憑,而體驗過實機後才會發現好用之處。就像第一代iPod定價399美元,讓大家質疑誰會花那麼多錢去買隨身聽;而第一代iPad發表時,很多消費者都不清楚有了電腦和智慧手機還要一台iPad做什麼,但是當實機上市、大家體會到真的好用後,銷量就打開了。或許等到明年初Apple Watch上市後,實際把玩到實機、有更多的App可使用,也有更多款不同風格的副廠表能選擇,消費者認同它是款必須擁有的產品,Apple Watch才能在死忠蘋果迷外,打動一般消費者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