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一個週末傍晚在岡山區中山公園旁的壽天宮廣場,一陣鑼鼓喧天,掀開了「2014地政藝術饗宴—九霄岡山、天下無雙」的序幕,為岡山地區民眾帶來一個美好的夜晚,也共享了縣市合併以來,岡山地區土地開發伴隨著公共建設的提升所創造出來的成果。 2010年底高雄縣市合併,土地面積大幅增加,為了替不同區域發展找到新的定位,市府積極透過市地重劃或區段徵收,伴隨優質的基礎建設和公共設施,屢屢為地區發展創造出全新的價值,深獲民眾的信賴。 鳳山翻轉 土地開發亮點多 縣市合併打破了過去行政區的藩籬,也為過去各項建設最難執行的縣市交界地區帶來翻轉的機會。這當中包括了前鎮、楠梓、鳳山、鳥松、仁武、大寮、岡山等人口密集的地區,這些外圍的區域多半還交雜著許多未能開發利用的農業用地和公共設施不足等問題,形成地方發展的瓶頸。 鳳山區是高雄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也是縣市合併以來變化最快速的地區,市府近年來先後在鳳山區完成了「205兵工廠區段徵收」、「鳳青市地重劃」及五甲前鎮河畔的「第75期」重劃區,更持續推動南成市地重劃、鳳山車站專用區及鳳山五甲路東側農業區區段徵收等開發案,如繁星般的土地開發案,已在鳳山造成區域翻轉的效果。 鳳山北區的鳳青市地重劃區,是縣市合併後第一個推動的土地開發區,鄰近澄清湖風景區與飽和度相當高的文山特區,橫跨赤山、牛稠埔,東西延伸達3公里的地帶,經過重劃後,地貌煥然一新,連重劃區外的北祥街、鎮北街及鳳北路108巷T字型等多條聯外道路也一併開闢,總投入經費高達32億元,將鳳山、鳥松及大寮區,連接成便捷的交通網絡,更把鳳青打造成東高雄新亮點。 如果說北鳳山的亮點在鳳青重劃區,那麼南鳳山的焦點就是伴隨著五甲公園改造推動的「205兵工廠區段徵收區」及第75期重劃區,連同即將推動的南成重劃區三處基地,橫跨鳳山及前鎮區兩區,不但鄰近捷運前鎮高中站,整合出來的公園綠地就有5公頃,目前已開闢五甲公園,設立多功能民眾活動中心,包括周邊福誠一街拓寬、五甲三路164巷等計畫道路的開闢也以盈餘款支援,市府陸續在五甲地區推動重大建設,成功帶動鳳山五甲地區的發展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楠梓更新 展現溫柔的力量 過去位於縣市交界的楠梓,擁有楠梓加工區的就業市場和優質的高雄都會公園,是高雄市目前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區域,涵蓋了右昌、楠梓舊部落以及後勁三大聚落,是開發相當早的地區,但都同時面臨區內有公墓、納骨塔座落,地方發展長期停滯不前,就算公告徵收,也因為上述問題而延宕,遲遲無法開發 陳菊市長上任之後認為納骨塔無水、無電,不適安放往生祖先骨骸,要求地政局發揮「溫柔的力量」持續說明、溝通,在市府鍥而不捨下,社區居民的態度也從拒絕遷離、抗爭到協調同意,尤其在右昌第三公墓遷移後,現址改闢建為右昌森林公園,對市地重劃起了很大示範作用,也讓「海專東側農業區區段徵收」區內的納骨塔順利遷葬,為當地的開發注入新的契機。 受公墓所在影響地方發展的還有第82期重劃區內2000餘座的東寧公墓,為解決當地環境衛生與治安的問題,市府地政局決定依平均地權條例進行開發,並在2013年底完成公墓及地上物查估補償及工程規劃設計,重劃後可無償取得公共設施用地3.53公頃,並提供7.14公頃地籍方正之可建築的土地,也重新擦亮了舊部落的價值。 運用土地開發的方式將楠梓區三大聚落既有墓園遷移,不僅讓往生者有一個較為舒適的安置空間,亦可避免窳陋混亂之土地使用影響都市景觀與安全,增加公共設施用地,再加上楠梓區境內有捷運紅線、楠梓火車站等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經過,還有2所大學座落於此,優良的區位成為建商獵地標的。 旗山、美濃重劃 重塑旗美意象 旗山、美濃是高雄兩大觀光熱點,也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為了平衡城鄉,展現旗美風情,市府在旗美地區辦理重劃作業,包括利用旗山溪畔良好景觀重新塑造旗山入口意象的「第76期市地重劃區」及縣市合併後唯一的「吉安農地重劃」,都帶來極高的評價。 美濃區吉安農地的重劃歷時三年,西臨美濃區中正路三段,另三邊則以當地獅子頭圳3個支線為界,重劃面積約109公頃,為徹底改善重劃區內水路,逾400位地主的土地位置要重新定位,2014年市府地政局完成了土地重分配,重劃區地主的負擔也從早先說明會預估的15%降至12.5%,對地主來說就是比預期領回更多的土地,也創造了農地重劃的典範。過去美濃吉安地區耕地散碎,不利於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或應用機械耕作,市府藉由農地重劃的方式,改善農路、水路,並新闢灌溉、排水系統,使耕地成整齊劃一的坵塊,讓當地農民更便於耕作及發展現代化農業,更重要的是一舉解決了早期土地權屬複雜、糾紛頻傳的困擾 近年來市府在旗美地區的建設還包括美濃學園教育藝文館、中正湖擴區環湖環境設施工程,旗山高92線溪洲大橋改建工程、旗尾山自行車道、旗山地景橋及旗山橋夜間照明等建設,都在民眾的期待中陸續完工,除了有效改善農產運輸交通,更縮短了城鄉差距。 善用策略 突破市區發展瓶頸 市地重劃是替城市加值最好的方式,透過市地的開發,可以讓土地增值「磚塊變黃金」,即使是在被稱為「蛋黃區」的市中心區,也必須運善用各種土地開發的策略才能加速都市更新的腳步。 凹子底是高雄市生活機能非常方便的地區,也是住商的熱點,但長期以來仍有局部區塊無法開發,過去幾年市府打通了左營6條通,先後完成周邊59期及64期重劃,讓凹子底的土地利用更加完整,還為市府省下3億元的建設經費,寫下市民、地主、市府三贏的完美結果。 另一處「磚塊變黃金」的例子是涵蓋了42、68期重劃區的開發成果的中都地區,除了原本的閒置工業用地變身為兼具河岸、濕地公園的美樂地外,唐榮公司所屬磚窯場周邊土地原本屬於「開發許可」區塊,也於今年5月納入第69期的市地重劃,預計開發特定商業專用區用地約6.40公頃,包括公園、學校、園道等用地面積約3.32公頃,帶動中都地區的蛻變。 亞洲新灣區 經濟效益大爆發 近年來高雄市都市發展的腳步隨公共建設的投入與日俱進,土地開發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2013年底市府公布高雄市最新土地公告現值,高雄市「地王」由三多、中山路口的大遠百奪冠,明顯受到亞洲新灣區建設投資及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都市計劃通盤檢討2014年第一季啟動的加持影響,市府地政局更以多項公辦市地重劃方式開發,複製港灣60期重劃的成功經驗,加速亞洲新灣區的建設與開發時程,同時藉由重劃,強化區內水岸機能,發揮了多功能經貿園區的開發效益。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七月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