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李清志/火葬場的省思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名人堂電子報
2014/09/26 第50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李清志/火葬場的省思
聯合報╱李清志
暑假到德奧旅行,氣候涼爽,有如台灣秋冬季節的天氣,舒服的不得了!在柏林停留的幾天裡,我們幾乎沒有去逛街購物,反倒是去了柏林的火葬場(BAUMSCHULENWEG CREMATORIUM),我之所以喜歡去觀察不同城市的葬儀空間或墓園,是因為關於城市生死空間的觀察,可以解讀出一座城市居民的生活哲學,以及對於人生的看法。

柏林這座火葬場位於一座古老墓園內,入口處的古典建築透露出這座墓園的歷史久遠,但是入園後,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十分現代簡潔的方形建築,連植栽樹木都整齊劃一,透露出德國人的理性與務實。打開沉重的金屬大門,走進火葬場室內,馬上被充滿詩意的空間所魅惑,整個大廳有如一座森林,混凝土的圓柱不規則的散布在大廳內,圓柱頂的圓洞透入光線,有如森林樹梢葉縫洩下的光線,所有人一進入火葬場大廳,頓時被一種靜謐的氛圍所籠罩,心思意念整個安靜下來。

混凝土圓柱所構成的森林中央有一座水池,水池上方懸掛著一顆蛋型物體,讓人聯想到生命的起源與衍生,具有某種哲學性的象徵意義。最特別的是,來到這座森林般的火葬場,沒有人感到恐怖或懼怕,只是覺得莊嚴與寧靜!

森林大廳周遭有三座大小不同的禮拜堂,是讓家屬舉行追思禮拜的空間,火葬場並不在大廳,而是位於地下室,禮拜堂正前方有一方空間,專門擺放棺木,當追思儀式結束後,棺木便緩緩下降至地下室,直接送去火化,如此棺木不必在大廳穿梭運送,所有儀式也都在安靜莊嚴的次序下完成,更重要的是,遺族與未亡人的心被安慰與沉澱,可以重新去面對人生。

回到台北後,幾位市長候選人正在爭論第一殯儀館的遷建議題,在討論中可以發現,國人基本上是把葬儀空間視為是所謂的「嫌惡設施」,因此殯儀館、火葬場,基本上就是房地產市場上的票房毒藥。國人會有這樣的心態也是十分正常的,畢竟我們的葬儀空間並沒有莊嚴與寧靜的氛圍,沒有撫慰人心的空間設計,有的只是混亂喧囂的陣仗,以及電影「父後七日」裡的那種荒謬與虛無。

葬儀空間之所以會被視為嫌惡設施,最主要是因為國人對於死亡的畏懼與無知,只要是關於死亡的議題,便忌諱去討論或思考,以至於關於葬儀空間或儀式從未好好被討論與設計,只是一味地盲從民間道士與風水師的要求與指揮,創造出一個個令人厭惡的城市空間。因此許多人認為,最好是眼不見為淨,只要將殯葬空間遷走就沒事了,事實上,殯葬空間不管遷到哪裡,都會讓人嫌惡,真正需要改革的是「殯葬文化」。

日本這幾年的殯葬空間文化也有很大的變革,例如建築師伊東豊雄所設計的「瞑想之森」齋場,或是槙文彥所設計的「風之丘」齋場等,都是十分進步的現代火葬場與殯葬空間,不僅名稱富詩意,現場空間也充滿詩意及莊嚴寧靜的氛圍,完全看不見各種宗教道士的大聲念經喧囂,或是焚燒紙錢符咒等混亂場面,有的只是安祥與靜默,讓人心可以真正沉靜下來。

進步的城市需要好好規畫生者的空間,同時也應該好好設計死者的空間;殯葬空間文化的改革,需要市政單位、宗教界,以及建築師們共同來努力!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要social 就不要so-so
多數人談話的時候,都期待"strong opinion",要嘛很好,要嘛不好;或者喜歡,或者不喜歡。接下來才有話題繼續聊下去。像"So-so"這樣的回答,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言語無味」。

煩躁、敏感多愁,更年期提前來了嗎?
女性更年期不適症狀百百種,每個人症狀不盡相同,但遇到失眠、筋骨痠痛、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且影響到生活品質時,就應及早求助治療,而不是默默隱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