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廣告多以兩種方式計費,一種是出現 (Impression) 的次數,一種是點擊廣告的連結。打開網頁看見一幅廣告,不論點擊與否都算出現一次,通常以出現一千次為計費單位,也就是大家熟知 CPM(Cost per Mille, Mille 是拉丁文 1000)。另一種點擊廣告的連結,轉到廣告內容相關的網頁,每次依預設的價格計費,簡稱 CTR (Click Through Rate)。至於兩者之間的關連,那一種效用最大、最花得來,其中變數太多,複雜的程度只有專家才能掌握。但倫敦的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網站,卻在月前增加了另一種廣告計費方式:時間。 (圖片取自網路) 電視、廣播的廣告是計時收費的,報紙的網站怎麼會計時收費,怎麼計時?金融時報說以一小時為計算單位是為「貨幣」(Currency) ,廣告在網頁每次至少要停留 5 秒鐘,如果是 5 秒鐘,那一小時的「貨幣」就會讓廣告出現 720 次,廣告客戶可以自訂每次停留時間,停留時間越多出現的次數越少。 這個創新的收費方式,是金融時報與 Chartbeat 公司合作的,Chartbeat 可以即時監視訪客在網站的行為,給廣告多一點展示時間,也就是給訪客多一點投入時間,對訪客的行為就多一份瞭解。以這個觀點作為計價基礎,比僅計算出現的數量更有意義。 事實上業界早就有這個概念,用「投入時間」(Engaged Time) 作為評估網站的表現,無奈於技術不夠,沒有準確的方法來計量投入的時間,無法執行,現在有了可行的技術,金融時報開始打頭陣,試圖改變網路運作的概念。金融時報對自己的網站非常自豪,說他們的訪客比其餘財經網站高達六倍之多,也證明網站的優良品質,正因為如此,希望讓廣告客戶重新設計,用加長的時間同步來展現他們的優良品質。 Chartbeat 執行長 Tony Haile 說,名牌 Tiffany's 在網上刊登廣告,他們不會期望有訪客點擊進入網站就買一隻鑽戒,廣告僅是一種接近顧客的方法,現在的新技術可以把這件事做的更好。Tony Haile 說他們的新工具可以秒為單位來 Ping(電腦網路工具)網站的活動,清楚的看見誰在那一網頁,正在閱讀什麼內容,以及最近五秒鐘的點擊、捲動、互動,這些測量「投入」的工具,無疑會激發網站重新設計,走向更教人投入的高品質,這才是網站、包括廣告的真正目的,而不是簡單的數人頭、數網頁。 金融時報數位廣告主管 Chris Slade 說,他現在可以告訴廣告客戶,他的 1000 個廣告當中,有 500 個訪客僅停留 1 秒鐘,有 250 個被訪客瀏覽了 10 秒鐘,有 250 個被閱讀了半分鐘。這個機制本身就是答案,明顯的確定以時間替代次數的優勢,而且運用方便,比如可以賣一千個「貨幣」給企業老闆,或是贈送五百個「貨幣」給財務主管。 金融時報目前還在實驗階段,CPM 與 CTR 的傳統計費方式仍然存在,由顧客選擇。實驗的另一方向,是與廣告客戶共同評估廣告停留的適當時間,以及與傳統方式在效果上的比較。 Tony Haile 在時代雜誌撰文,說二十年來我們的網上活動只有不停的點擊,點擊成為網上的貨幣,設計必然朝向訪客的人數與網頁流量的增加,但這是錯的,因為忽略了對內容的關注與投入,相對的忽略了品質。他用軟體在一個月內監看了 2000 個網站的 58 萬篇文稿,瀏覽了 20 億網頁,結果發現 55% 的人在網頁停留時間少於 15 秒鐘,也是說大多數人瀏覽但不投入。另外一個實驗是社群網路的分享,雖然增加網路流量,收到的人也大部分不去閱讀,證實分享與閱讀沒有關連。 網站出售廣告時間,需要雙方平衡,金融時報網站有高閱讀率,訪客停留時間長,所以有資格要求廣告計時,如果網站訪客停留時間太短,先天的不足,廣告計時就失去意義。線上出版協會執行長 Jason Kint 認為,這一轉變對有意投資高品質網站的報紙最有益處,越簡單易懂的標準,越能展現真正的價值,對大家越有好處,時間是一種正規的衡量單位,可以運用到包括手機的各種平台,而且不會造假。 金融時報網站的計時收費剛啟動不久,成效如何為時尚早,也勢必須經一段時日謀合。這雖然是一家報紙的嘗試,對網站與廣告品質的同時提升,有驅動作用,網上活動的生態也可能因此提升到另一階層。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