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法水如露淹欲塵


【跟我學日語—中級報】以插圖搭配句型文法說明,讓你不僅瞭解文法,更可輕鬆、愉悅地學會實用的生活日語。 【心靈小憩電子報】讓上網不再只是自我疏離,更期待對文學、藝術、音樂、電影...等的真誠書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4/04 第11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556期封面
編輯小語 為闇室引入微光,照亮迷途者的歸路
證嚴上人專區 無盡藏/法水如露淹欲塵
慈濟脈動 主題報導/屏東監獄讀書會 掌握心方向
焦點專欄 社論/生命牽繫的紐帶
活動快遞 靜思晨語/培善
為闇室引入微光,照亮迷途者的歸路
「如果一切能再重來,我會做不一樣的選擇,例如談戀愛、用功讀書、四處旅行。所謂沒有遺憾的人生,或許是在每個階段做該做的事,不著急也不落後。年輕時曾經以為偉大的東西,追求到了才發現不過如此;反倒是當時不願一顧的零碎事,會在之後日夜啃蝕我的心。」
三十歲的阿俊,在監獄待了快七年,提前兩年假釋;笑起來時,臉頰有個小酒窩的他,態度平易近人,令人難以想像年少時荒唐、暴戾的過去。歷經情緒起伏與習氣未除等等障礙,出獄當天,阿俊第一時間前往慈濟屏東分會和志工會合;當他穿上徐雲彩與蔡美惠為他添購的禦寒衣物,他感動的笑著:「身體跟心都好溫暖。」
本期主題報導「走出心牢 相信的力量」,刻畫屏東當地志工每周五前往屏東監獄舉辦讀書會,期待一位位「受刑菩薩」,重新找回被相信、被尊重、被同理的感受,讓他們再次相信自我──或許還無法回去高牆外的家,但已找到回家的方向。

無盡藏/法水如露淹欲塵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陸素華
〔講於二○一三年三月一日至二十日〕

引法水入心,不使欲塵飛揚,
在五濁惡世能看清方向。
還要法髓入心,滋潤菩提種子根深茁壯,
庇蔭熱惱眾生。

入春以來,臺灣雨量不足,桃園、林口等地展開第一階段夜間限水措施,中南部不只農作灌溉受影響,民生用水也開始吃緊。

位於古坑山區的樟湖國小,日常生活仰賴山泉水,然雲林近兩個月幾無降雨,師生除了省水、向附近住家借水,老師還要走下陡峭山谷找水、抽水,日日憂心水源枯竭。

不只在臺灣,印度出現四十年來最嚴重乾旱,湖泊乾涸見底,百萬人缺水,動用近兩千輛車運水。紐西蘭也遭受七十年來罕見旱災,原本綠意盎然的牧場豢養著牛羊,如今乾枯一片,農作、畜牧業受災,甚至影響國家經濟。

人沒水喝,更不用說牲畜;大地乾裂,寸草不生,遑論生產五穀雜糧。同樣生活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水源乾枯,所產生的問題會波及周邊國家,無人可以置身其外。

地球人口愈來愈多,水脈愈來愈乾枯,人類的未來該如何?即使再富有,住家金碧輝煌,如果沒有水,食衣住行苦不堪言。

古人說,「晴天要積雨時糧」;現在「有水當思無水之苦」──轉開水龍頭,要想到乾旱地區的人們承受飢渴之苦,自我警惕節約用水。

除了惜水,培養節水習慣,更要保持水土,愛護水脈。為了開路、建設而炸山,為了畜牧砍伐山林,都可能破壞水脈,也對生態造成很大傷害。人類欲望無盡,但大地資源有限,期待人人莫為眼前短利造苦果;降低欲望、培養愛心,地球才有生機。

心靈躁鬱,傷己傷人。
以愛滋潤乾涸心田,
使善種萌芽、枝繁葉茂,
為人間帶來溫暖。

二十一年前,馬來西亞慈濟人走進馬六甲的馬接峇汝敬老院關懷。院友長年苦於老病,不相信外人會來關懷,一位八十多歲老婆婆甚至拿著掃把要打人,認為這群陌生人一定別有企圖。

但志工沒有退縮,溫柔走進他們的心,慢慢發揮愛的能量──為老人家整理環境、沐浴,聘僱專人煮飯、邀請醫師志工義診。持續付出讓戴娘歲阿公深受感動,決定學習慈濟人的精神,二○○○年開始在院內做資源回收;往生後,由丘亞岸阿公接棒,但因為行動不便,賴譚清阿公會騎腳踏車到外面收報紙回來給他整理。

看到敬老院資源回收的成果,政府單位主動為他們蓋了一間環保屋。附近村民感受老人家的付出,會將資源簡單分類後送來,每月環保日更攜家帶眷來幫忙整理回收物;這一天,敬老院總是很熱鬧。

老人們原來的日子很沈悶,慈濟人不畏辛苦投入關懷,就像帶來了溫暖的春陽,更用愛滋潤了乾涸心田。老人家抱著回饋的心,一棒接著一棒做環保,愛人、愛大地,也使得這個村莊的人們想要來親近老人家。

一切唯心造,憂鬱成疾或是法喜充滿,也只在一念間。如今這群長者不只生活喜樂,還能造福人間,愛的效應很感人。

全球天災人禍頻繁,瞬間可能奪去人們身邊所有,不知今天、明天或未來會如何。有些人壓力很大,心境灰茫茫的,所以不斷向外追求;心靈無法知足、躁鬱不平衡,傷己也傷人。

人心五毒熾盛,隨著欲風一起,貪、瞋、癡、慢、疑就如塵沙漫天飛揚,使人看不清前路。《無量義經》經文:「微渧先墮,以淹欲塵。」晨曦草尖露珠雖然微小,但覆護著大地、潤澤萬物生長;「法水如露淹欲塵」,法譬如水,能洗滌心靈,滋潤心田的菩提種子,若能日日以法水滋潤心田,「微渧先墮」則塵不揚。

佛法能幫助我們在五濁惡世中看清方向,所以要殷勤培育心田的菩提種,使之萌芽茁壯,更要根深葉茂,庇蔭熱惱眾生,予人清涼。

三月十五日起,大愛電視臺「靜思晨語」節目播出「靜思妙蓮華」,臺灣有五十八個會所志工在清晨共修《法華經》,海外各地也有三十一處會所同時上線聞法。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靈鷲山宣講《法華經》,靈山法會上諸佛菩薩匯聚聆法。而今,「晨鐘起,薰法香」,大家端坐認真聽講,這念虔誠與法喜,是心靈的靈山會,很溫馨也很貼心。

期待大家發心如初,恆常引法水入心,心中有佛、行中有法,用佛法開解人間事;法髓入心,再移植給別人,人人慧命增長,就能帶動家庭、社會祥和。

時時處處皆道場,
謹慎自處不懈怠;
誠心誠意動人心,
廣傳善法度眾生。

無論在文明、富有的社會,或在貧窮、困難的國度,慈濟人法入心,把握因緣,身在任何空間、時間、人與人之間,都能開啟道場,傳法度人。貧困國度如辛巴威,曠野中的學校沒有教室,他們仍然用心推動教育;席地而坐,本土志工們相互分享訪視的感動,當下就是菩薩精進的道場。

心存善念,生活中所見一切都是好的,即使是短短分秒,也能與人結善緣;遇到不好的聲色、人事,以法善解,應事應物圓融一切,就是修行,就能增長慧命。

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無處不是覺悟的契機,無處不含藏深妙的法;生活中時時、處處皆道場,所以要謹慎每分每秒,精進、虔誠、恭敬的心念不能稍有鬆懈。反之,讓時間、空間空過,沒有固守身心威儀、六根放逸,就是懈怠,慧命也無法增長。

佛滅度後,世人鑄造佛像,建寺、建塔供奉佛骨舍利,彰顯佛陀德行;但更重要的,是用清淨的道心來「廣嚴飾」。真正能莊嚴道場的就是「人」,發心修行、去除習氣,志為典範,如此「誠意方殷」,就能「諸佛現全身」。

誠意是最大的供養。《法華經》經文:「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這在《阿育王傳》中有一段很有名的故事──

一日,世尊和阿難外出托缽,在村落小巷見兩個孩童遊戲,堆土為城,在城中造舍倉儲,以土為糧。孩子抬頭見法相莊嚴的佛陀經過,生起敬仰心,其中名為德勝的孩子,就從「倉庫」捧起一把土,虔誠奉上說:「這是上等的麵,供養佛陀!」

孩子以天真無染心念供養,接著說:「我發願,未來世若為國王統理大眾,將弘揚佛的教法度眾生。又願我的身相莊嚴,福德能夠利益眾生。」

佛陀微笑接受,為孩子祝福;並告訴阿難:「我滅度百年後,這個孩子將為轉輪聖王,統領人民,轉佛法輪,饒益眾生,具足人間無上福德。」

終其一生懷抱虔誠心的德勝往生後,轉生在皇宮,繼位後用正法治世,造舍利塔八萬四千,開創孔雀王朝,為印度史上賢能君王阿育王。

人人本具佛性,只是被無明掩蓋而深藏;只要依循修行步驟,信根堅固心願深,菩提大直道步步踏實,就能回歸清純本性。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不離正法,心胸開闊付出愛的能量,隨時隨地傳播善法,誠心誠意就能感動人心、廣度眾生。

物無貴賤,
實用最寶貴;
有一顆滿足的心,
知足常樂就是福。

敘利亞內戰屆滿兩年,政府軍與反抗軍砲火相對,造成七萬人喪生,近百萬人逃往其他國家避難;看到他們走在坎坷的逃難路上,親人流離、物資匱乏、無所安身,實在很不忍心。美伊戰爭迄今也十年了,造成六十萬伊拉克人傷亡,美軍也有九千多人喪生,戰爭更耗費了六百億美金。

期待人人珍惜平安的每一天、珍惜周圍每個人、珍惜生活中所有物資,用感恩心面對一切。人人的雙手都可以造福,自我耕耘心田,再將善種子播撒在人人心田,就能為人間造就亮麗歷史。

在慈濟環保站中,環保志工用心整理二手物品,再現良能與大眾結緣。去年行腳走進臺北、苗栗環保站惜福屋,看到滿室物品中吊著許多嶄新衣服;一位環保菩薩說,有些禮服原本價值一、二十萬元,物主不要了,志工回收整理後,民眾有喜事時便可租或借。

有些人隨心所欲購買昂貴衣物,不喜歡或退流行了就丟棄。然而有福人懂得珍惜,你丟我撿之間,一次次回收惜福,不斷延長物命、增加其價值。

還有人收藏昂貴物品,只為擺設供欣賞,或炫耀一己財力。這種裝飾物可有可無,何貴之有?其實,物無貴賤,有用最尊貴。肚子餓時,一碗白飯就是最好的;若整天應酬,觥籌交錯,再豐盛的餐食也不知味,轉眼就成為一堆廚餘。

人們擁有物資,喜歡和人相比、追求流行,欲望無盡,工商業就不斷消耗資源製造產品,惡性循環,大地受傷最深。實用的東西最寶貴,有一顆滿足的心,知足常樂就是福。人與人之間能關懷互愛,安分守己、知足常樂,人間就是天堂、就是淨土。

請大家多用心!

主題報導/屏東監獄讀書會 掌握心方向
◎撰文•鄭雅嬬 攝影•顏霖沼
每週五上午,屏東監獄舉辦讀書會,在這堂課,他們聆聽靜思語的智慧;在這課堂,他們不再是一組編號,而被志工稱為「受刑菩薩」。
被相信、被尊重、被同理的感受,讓他們再次相信了自己;
或許還無法回去高牆外的家,但已找到回家的方向。

「每個人一生,至少要有一次被相信的機會,因為被相信的力量很大、很美妙……」在獄中參與《靜思語》讀書會,如今假釋出獄的阿俊,曾經寫信感謝指導老師蔡美惠,願意相信一個壞事做盡的浪子,會迷途知返。

蔡美惠對這句話印象很深,她想起自己也是被充分信任,才有因緣進入監獄帶動讀書會。

一年多前,她接到慈濟教師聯誼會志工徐雲彩的電話:「美惠,你願不願意一起進屏東監獄帶讀書會?」聽聞邀約讓蔡美惠受寵若驚,沒做多想就答應承擔,「我的學歷不高也不是老師,她卻很看重我,使我生起了信心。」

徐雲彩今年七十二歲,小學教師退休,加入教聯會逾二十年,與蔡美惠同是屏東內埔的慈濟志工;她從高雄志工陳武忠手中接棒帶動屏東監獄讀書會,腦海馬上浮現最佳人選──蔡美惠。

「她做事勤快、笑容可掬,佛法入心,又擅長使用電腦蒐集資料和製作簡報。」徐雲彩細數蔡美惠平日擔任大愛媽媽、讀書會法繹等等的表現,語氣充滿讚歎。

最後,自稱帶著「憨膽」的徐雲彩和蔡美惠,就這樣相偕進入屏東監獄。

此刻不只是一個「編號」

《靜思語》讀書會從二○一一年十一月展開,採取自由報名,每週一次一小時,四個月期滿就換新的一批「學生」。

進監獄以前,蔡美惠向獄中教化科的教誨師了解班上學生的個性和狀況,想為他們量身訂做合適的靜思語教學;才知道學生多是吸毒、慣竊等多次進出監獄的常客。

「我聽到以後,內心五味雜陳。」蔡美惠說,載浮載沈的人生很苦,今生有緣和他們相聚,她在內心發願:「要讓每位上過課的學生,明白佛法的真實義,把握時間利益眾生,出獄之後不再回來。」

屏東監獄周圍綠意盎然,走進門卻隨處可見冰冷的鐵門與鐵窗。徐雲彩與蔡美惠先是經過儀器檢測,走過一道道戒備森嚴的大門,然後在教誨師的帶領下,左彎右拐地上樓穿廊,才抵達教室。沿途擦身而過、正在勞動的受刑人,帶著好奇的眼光打量她們。

第一堂課相見歡,她們才見識到這些「學生」的「特別」。他們一致頂著平頭,身穿白色圓領衫、灰藍色外套、藍褲和藍白拖鞋,偶爾露出的皮膚看得見各種刺青,左胸口的名牌透露了他們的刑期和罪愆。年齡層分布很廣,有年輕力壯的青年,也有頭髮花白的長者,一雙雙別有心思的眼神背後,都是一個故事。

「剛開始上課,他們有的在發呆、聊天,也有人托腮、抱胸,有時發出竊笑。」徐雲彩看到各式各樣的姿勢和反應,不禁開始思考,未來的日子�,「要怎麼引導他們﹃與法相會﹄?」

她們回去後商討,如何讓這群外表不可愛卻又需要愛的學生,回歸自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皆有佛性,只是被習氣障蔽而已。他們也是本性良善,只是曾經做錯事。」蔡美惠說,所以她們有共識,不把學生當「受刑人」,人人都是「菩薩」。

有別於在獄中用「數字」稱呼受刑人,或是課堂上以「同學」作代稱,徐雲彩想讓他們感受慈濟人文,「我們畫了座位表,稱呼每個人的名字再加上菩薩,讓他們覺得受尊重。」她運用在小學多年的教學經驗,提供了不少方法,「上下課也安排彼此鞠躬,互道感恩。」

「當他們第一次聽到我們以『菩薩』稱呼的時候,武裝消失了,顯得有些害羞。」蔡美惠說,她們透過端正自身言行,取代直接糾正對方,慢慢地發現他們也會學習修正自己的言行。「後來聆聽上人開示的時候,有些受刑菩薩甚至從頭到尾恭敬的雙手合十。」

看見受刑人的轉變,讓她們有信心,以感恩、尊重、愛化解暴戾之氣的力量可以很大,也開啟了與他們交心、談佛法的機會。

學佛,先學會付出

蔡美惠鼓勵受刑人寫信給她,每次看到他們在信紙上述說過往,都讓她既感動又心酸,「阿濱、阿國、阿俊……這些受刑菩薩很年輕,因為成長過程有波折,又缺乏善的力量引導,所以就走偏。」

於是她用心構思每一封回信,「我很珍惜他們願意寫信來,希望可以回應貼切而且言之有物的內容。所以我下筆寫信前,會先在筆記本上打草稿。」

她在信中引導從小缺愛的阿俊,用心感受身邊的愛;提醒阿濱不論扶養他長大的爺爺奶奶識字與否,都要勤寫信給他們;肯定缺乏自信的阿國,要學習茁壯,分擔母親的煩憂。

因為感受到受刑人內心的愛恨糾葛,蔡美惠有一次以「什麼是愛」為旨,在課堂上請大家寫下最愛的人、是否還想遇到對方、希望對方過得好嗎?拋出一連串問題以後,她開始說自己的故事。

「我和先生自由戀愛結婚,婚後兩年,他開始對我拳打腳踢。」蔡美惠曾遭受家暴十四年,那段噩夢如今回顧,依舊心有餘悸,「兩人明明相愛,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她長年擔心受怕,縱使有再深的愛,也不禁由愛生恨。

「但是我真心希望他好,不想延續這樣的惡緣,我選擇原諒,將恨轉成愛。」她試圖用靜思語「普天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來解開心結,但是需要時間。「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先生和我才能沒有暴力、和平相處。」

那天在課堂上,蔡美惠說完自己的故事,跟受刑人提起「普天三無」,並且分享許多與原諒相關的靜思語。「他們可能會以為,我是人生順遂才能站在這�上課。其實『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我希望他們也能化解心中的恨。」

寢具店老闆娘開「心鎖」

曾有一位受刑人每次上課都戴著口罩,座椅拉得離桌子很遠,「我原以為是旁邊同學的身上有異味,他坐得不舒服。他說不是,不需要換座位,卻還是一直戴著口罩。」蔡美惠留心到這個狀況,依舊不動聲色地繼續上課。

幾週過去,這位受刑人主動跟她懺悔:「我學佛很久,原本是帶著貢高的心態來上課,後來聽久了,開始喜歡上您的課,您有一種吸引人想聽課的魅力。」

也有學生積極發言,展現佛學底子。蔡美惠說:「我會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說完,然後先肯定,再引導他們將佛法入心、入行。」

在一旁聽課的徐雲彩,會活潑直爽地適時加入,和受刑人開開玩笑,「其實他們有回應就是建立情感的時候,我們一老一少搭配,一個說法一個耍寶,剛好互補。」

上課狀況百百種,也因此蔡美惠督促自己要與時俱進,才能和他們分享更多生活化的佛法。在她打草稿的筆記本上,她寫了一段座右銘:「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她家�開寢具店,時間較為彈性,做生意的空檔,她就準備教材或是研讀上人的著作。

她將平時蒐集到的故事和影片分類存放,再定期更新內容;每週進監獄上課只有一小時,所以要求自己把課程準備得簡潔、平易,更要說得流暢。「前一天晚上,我一定會再把內容演練到熟悉,如果到現場器材故障沒辦法播放簡報,我還是可以講課。」

這樣的自我要求,使得蔡美惠時常備課到三更半夜;卻也因為準備充足,當她接到「戰帖」的時候,也能處之泰然。她笑說:「其實上課的過程中,不只我在觀察他們,我也在被觀察!」

心疼那張尷尬的笑臉

隨著上課的次數漸多,蔡美惠逐漸能體會受刑人的心境,她自省:「一開始上課,我只有慈悲心沒有同理心。」她曾經勉勵大家,雖然身在監獄不自由,但一切都是好因緣,只要轉個念,這時候就是閱讀自修、儲備資糧的好機會。

「我後來想到,他們有些人刑期超過十年,那種無法跟親人團聚的心情多無奈?我才知道自己並沒有同理他們的苦。」

試著用同理心去看受刑人,蔡美惠發現他們笑起來的感覺很尷尬。「身在監獄,他們遇到開心的事,該笑還是不笑?如果笑了,會不會很諷刺?但是他們其實也有快樂的權利。」

她看出他們表情的兩難,所以在準備「談孝道」的課程時,除了引述古今中外的人物故事、佛典故事,還花了很多時間找影片教材,「《父母恩重難報經》以外,我又播了電影﹃錢不夠用﹄第二集,它也在談孝順,帶了一些幽默,嚴肅中有輕鬆。因為很想讓他們笑。」

那一天上課的效果很好,受刑人個個開懷大笑,遇到情節動人的地方也若有感觸。「我站在教室後面陪著,聽到他們發自內心的笑聲,很感動,用意總算有達到。」

入經藏演繹真實人生

《靜思語》讀書會實行兩期以後,進入第三期《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讀書會,徐雲彩與蔡美惠除了招募新生,也向前兩期的學員招生,希望帶領他們以「經藏演繹」的方式深入經典。

獲得獄方同意增加讀書會時數,蔡美惠將課程濃縮在一小時內,再由志工協助手語教學,「課程很緊湊,受刑菩薩需要聚精會神的學習,因為下課後,他們的房舍沒有辦法播送音樂,僅能憑著記憶練習手語、背入經藏的歌詞,很不容易。」

然而四個月後,去年十一月八日經藏演繹當天,三十位受刑人動作一致的跟著音樂比出手語,不僅讓徐雲彩和蔡美惠深受感動,也讓臺下受邀的獄方長官和四百多名受刑人十分震撼。

演繹當天,蔡美惠特意邀請阿國的母親參加。當他聽到媽媽的聲音、看到媽媽真的從臺前走出來,激動地哭著走上前擁抱她;阿國奉茶的時候,媽媽接過茶湯,還沒喝就已聲淚俱下。

蔡美惠說,三十歲的阿國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每每都在信中懺悔過錯,惦記著辛勞的母親,「我跟阿國的媽媽保持聯絡,鼓勵她要相信兒子的轉變、照顧自己的身體。」

「今年三月中旬,阿國服滿刑期順利出獄。他和媽媽發願要一起做慈濟。」蔡美惠說,去年底入經藏的三十位受刑人中,有三位已經出獄。阿濱在經藏演繹後的第四天就提前一年假釋,「當時他已經茹素並發願做志工,還請我們到家�向爺爺奶奶介紹慈濟,希望他們能支持他做慈濟。」

阿俊在九個月的讀書會期間,寫給蔡美惠將近百封的書信、文章,「我們從他的文字、與他的互動中,看到他的進步和改變。他在演繹結束兩個多月後也出獄,發願當慈濟志工。」

經藏演繹當天,屏東監獄教化科科長看到受刑人氣質改變和當眾懺悔,主動邀請志工每週增開一堂《靜思語》讀書會。還有教化團體向志工節錄經藏演繹的片段,到屏東看守所分享感動,也間接促成看守所邀約志工開設《靜思語》讀書會的因緣。

與志工互動頻繁的屏東監獄教誨師梅英強說:「志工帶領讀書會的成效有目共睹,所以在不影響同學生活作息為前提,我們給予協助,現在有兩小時的上課時間。」

蔡美惠很感恩屏東監獄給予志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受刑人對佛法的領會和感動才能恆溫,「因為過去一年半的耕耘,而有現在新增兩堂課的機會,我會好好把握因緣,分享佛法給更多的受刑人。」

如今,讀書會已經進入第五期了。自稱進屏東監獄只是陪伴的徐雲彩,看到蔡美惠持續精進,欣慰表示:「年輕人就是要給機會,因為天下事一個人做不完的。」

喜歡「說文解字」的蔡美惠,為自己的法號「慈募」做了有趣的解釋:「募字拆開,是草日大力。意思是早上要用盡全力播種新芽。」

她擔任大愛媽媽多年,每天早晨都是充滿孩子朝氣的笑容,如今走進屏東監獄帶讀書會,許多善種也因此開始萌芽,她笑說:「為了播種新芽,寢具行開店的時間還真的順延到中午十二點了。」

《華嚴經》:「譬如一燈入於闇室,百千年闇悉能破盡。」徐雲彩與蔡美惠這兩盞微光,幫助屏東監獄的受刑菩薩引佛法入心、為自己照明了正確的道路。

社論/生命牽繫的紐帶
櫻之國度日本,暮春三月櫻花盛開,飛紅爛漫。花訊延伸到兩年前受震災襲擊的東北,並沒有帶給猶棲居在臨時住屋,失業無依的三十一萬受災民眾喜悅。日本首相說,只要東北的春天不來,日本真正的春天也無法降臨。

三一一殤痛的周年夜晚,著名的地標「東京塔」燈光熄滅,打出了「新的絆」字樣。日文「絆」具有生命共同體的意涵,提醒國人在漫漫重建路上找回人與人間的聯繫與關懷,也願世人在災難中學習如何「與大地眾生共生息」。

這場複合式災難帶給全球震撼的是,福島第一核電廠因天災導致核災,周遭二十公里被列為管制區,附近的城鎮即使未受損壞,也因輻射污染而無法再居住,約有十萬人被迫離鄉背井至今。

依賴核能發展經濟的國家必須因此剎車,省思核能對無數生命和世代的威脅,尋找永續生存之道。開拓其他可以替代的能源,並節約用電是不二法門。

常言「事在人為」,一個人力量雖小如水滴,但若百人、千人、萬人改變觀念、身體力行,將如漣漪般擴散影響力。慈濟推動二十年的資源回收,至今環保站林立,帶動儉樸的生活方式,即是明證。

我們須再次相互提醒,在全球已成生命共同體的時代,個人於理於情均當覺醒,不能再認為遠方災難與己無關。溫室效應造成天災頻仍,連號稱人間天堂的澳洲都飽受旱災和水災交替之苦,在寶島臺灣的我們也須戒慎因應可能之變。

敘利亞的內戰動亂已滿兩年,葬送七萬條生命,逃出境外的難民達百萬人,不分社會菁英與草根階層同落難在境外,命運未卜。戰爭何以一再重演?無不源於人心無明,貪、瞋、癡之星火燎原,小則在人際或家庭間造成衝突動盪,大則導致舉國生靈塗炭。

凡此顯示,要確保生命福祉無虞,每一個人都有對自己與他人的責任。「生之絆」其實與生俱來,人人皆有不忍人受苦之心,生命的連綿不絕繫於相互照顧與愛護。因為現代社會高度分化,人際關係疏離,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反省,更新生命間牽繫的紐帶。

當今這個紐帶不只需要更新,更需強化,願人人皆成有慈悲願力的志工,使其在人間滋長不息。

靜思晨語/培善
生活中時時修行──
小善,盡力圓滿,
小惡,用心防範。
善解心看周遭,事事歡喜,
清淨心去煩惱,增長智慧。

親近善知識,聚積福德資糧,
接受善引導,遠離障礙禍患,
造福同時修慧,
精進邁向成佛之道。

【似水年華】攝影/蕭耀華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56期

人民幣保單 後收型來了
人民幣保單火紅上路,業者不約而同瞄準投資型保單。保險公司在一片「前收型」浪潮中,逆勢推出「後收型」保單,讓要保人有更多錢可用於投資。

溫昇豪 都會男聲
溫昇豪在第二屆men's uno模特兒大賽時就嶄露頭角,轉戰銀幕演出眾多戲劇作品後,這次在偶像劇《金大花的華麗冒險》中的插曲〈何苦〉,終於圓了他想唱歌的夢。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