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6日起,國內外匯指定銀行開始辦理人民幣存款,壽險公司也開賣人民幣保單。民眾面對人民幣保單問世,須自問是否「需要」購買人民幣保單?或只是跟著別人一窩蜂趕流行而「想要」人民幣保單?再去檢驗這些商品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無法滿足,則此購買的決策,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購買保險商品,首重保障,如果民眾沒有保障型的保單,應優先購買保障型的保單,因這些保單保險費率相對較低,可以較少的保費買到較高的保險金額。有了基本的保險保障,再來考慮購買其他種類的保險商品,才是正確的作法。
目前各壽險公司所推出的人民幣保單,均屬投資型商品的變額年金與變額萬能壽險,如果民眾買保險是為了「保障」,而非著重「投資」,人民幣保單不會是合適的選擇。投資型保險的保戶須自負投資盈虧,將來所能領到的保險給付會與投資績效成正比。以變額年金為例,年金購買人將來每期可以領到的年金金額,會隨著投資績效的波動而有所不同。
由於目前國內投信尚未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共同基金,保險業者所發行的人民幣保單所連結的投資標的,都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以人民幣計價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機構(RQFII)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此基金漲跌與中國股市指數漲跌有密切連動,雖說中國經濟相對其他國家來得好,不保證投資中國股市一定會有好績效。
想要購買人民幣保單的民眾,其最重要的動機之一是:看好未來人民幣的升值潛力與空間。必須注意的是:人民幣是一個管制貨幣,其幣值的升貶,有相當大的程度取決於中國人民銀行的態度。中國目前仍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維持相對比較低的幣值,有助於維持其出口優勢,再加上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為打破日本的經濟停滯的僵局,迫使日本央行進行貨幣寬鬆的相關措施,以引導日幣大幅貶值。人民幣從2010年6月起至去年11月止,對美元已升值約10%,升值幅度不算小,短期內其幣值已在相對高檔,未來即使會升值,其升值的速度必定趨緩,幅度也必然縮小。
再者,人民幣保單的保險費與保險金,均以人民幣計價,當要將新台幣轉成人民幣來付給保險公司保險費,或將保險公司給付的人民幣保險金,換成新台幣在國內使用,都有「匯率風險」。保險公司通常會有幾家合作的銀行,在這些銀行開設外幣帳戶約定轉帳保險費可以免手續費,由於買匯時銀行的牌告匯率會有所謂的買價與賣價,民眾應盡可能選擇牌告人民幣的賣價比較低且轉帳保險費可以免手續費的銀行來開戶。還有,目前民眾兌換人民幣,每人每日的限額為人民幣2萬元,此點也須加以考慮。
由於人民幣保單是投資型保單,有意購買的民眾,須額外付出的費用包括:保費(前置)費用、投資標的申購/轉換與贖回費用、保單管理費、投資標的管理費、解約費用、部分提領費用及匯款費用等。
如果民眾購買人民幣保單的目的不是為了「投資」,則可再等等,未來保險公司應會陸續推出保障型、儲蓄型與還本型的人民幣保單。由於人民幣利率比新台幣利率高,人民幣保單的預定利率也會新台幣保單高,保費也會相對便宜,如果民眾有人民幣的需求,且希望未來的保險金以人民幣給付,屆時可考慮購買相關的保險商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