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蔡英文寧見島內鴻溝比兩岸還深?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明周娛樂•時尚報】包含藝人動態、名人時尚等精彩內容,一次滿足你的「娛樂、時尚、人文、生活」品味!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1/09 第361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聯合報社論 聯合/蔡英文寧見島內鴻溝比兩岸還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台灣加入區域整合 有具體突破
民意論壇 馬習會/兩岸重新向前開步
馬習會/和陸生看馬習會…最真的文化交流
聯合筆記/習近平奇襲有餘 震撼不足
馬習會/讓九二共識 效益最大化
馬習會/習主席,請用文明博取台灣民意
馬習會/誰在妒射潁考叔
馬習會/首投族一票 給有保障的未來
大選結束 緬甸民主考驗才開始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一名在台中留學的外籍學生,看不慣當地傳統市場裡機車橫行,險象環生,遂拍了一支短片呼籲「拜託,用走的」。此事竟成議會質詢話題,雖然很多網友響應,認為市場髒亂、危險景象早該改善;但也有人或出於「民族自尊心」,反譏老外不懂台灣民情。連市府官員都稱,「不能因一個外國人的看法」就改變,要有長遠規畫云云。

傳統市場,堪稱庶民生活中「台式風情」的重要表徵之一,髒亂有之,溫暖人情亦有之。有些菜籃族至今不愛去超市,堅持傳統市場的討價還價、買菜送蔥、活魚溫體肉俱備,才是生活滋味所在。但是,「傳統」並不表示沒有與時俱進的空間。在現代都會觀感及公共衛生考量下,以往市場裡活雞現宰等景象漸漸消除改進,可見「傳統」、「民情」等因素並不是鐵板一塊。

在地民眾逛市場不時必須閃躲摩托車時,心裡沒有喊過「拜託,用走的」嗎?這是一個現代市民對安全、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就像行人走斑馬線希望車輛禮讓,以往也只歸類為「想像」而已,但在台北等大都市廣為宣傳並嚴格執法後,也漸漸確立成為新的交通文化景象。

進步的社會,要讓老百姓對美好生活保持想像,願意追求,並看得見進步和實現的可能。最新一則新聞:台中市有株樹齡千年的「茄苳王」,附近居民和市府聯手護樹,不但讓原已預售一空的二十八層大樓新建案叫停,市府還把老樹所在土地變更為公園用地。在各地不時可聞「護樹行動」者和開發案業者衝突對峙的氣氛中,這創下了以往幾乎不敢期望的成功先例。與其聞政客空洞口號,不如讓老百姓維持住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聯合報社論
聯合/蔡英文寧見島內鴻溝比兩岸還深?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正當舉世樂見「馬習會」為兩岸翻開和平新頁之際,蔡英文卻痛批,馬習會唯一的效果,是企圖用政治框架框限人民在兩岸關係上的選擇;她並指責馬總統未做到對等尊嚴原則,沒有捍衛台灣的權利。蔡英文的氣急敗壞,顯示綠營一向操作「反中」來「打馬」的策略,已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

多年來,民進黨利用「反中」來「打馬」,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到了太陽花學運更是一場空前豐收。然而,仔細分析其間的質變和量變,「反中」漸漸由目的變成了手段,「反馬」則成為其主要目的。換句話說,民進黨藉著毫無成本、不須接觸的「反中」,達到了醜化馬政府的目的;但如果質問蔡英文有何處理兩岸關係卻不傷及台灣利益的更佳策略,民進黨恐怕回答不出來。如果未來真有「蔡習會」,蔡英文是否比馬英九更能捍衛台灣人的權利,答案恐怕你我皆心中有數。

必須注意綠營「反中」與「打馬」策略運用的主客易位,主要是這已造成了一種矛盾的自傷局面:它在台灣內部造成的撕裂,已遠大於海峽兩岸對立的裂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令人憂慮的現象。試想,中共政權是構成台灣生存威脅的主要敵人,而民進黨長期以來的策略,不僅傷不到對手任何皮毛,卻弄到島內藍綠政黨與民眾互相厭憎、毫無寧日;這對台灣而言,難道不是可怕的自殘與內耗?

進一步看,馬政府處理兩岸關係,是在兩岸國際地位不對等的現實中,極力運用迂迴借力使力的平衡技巧,追求台灣的權利與尊嚴。馬習會之所以能在舉世矚目下舉行,即是基於這樣的和平思維,企圖降低兩岸潛在的敵意因素,從而維持台灣更大可能的安定,那也符合多數台灣民眾的期待。

反觀民進黨的戰略,卻利用台灣民眾「反中」的心理,把兩岸關係扭曲成一個三角關係,將這個三角關係描繪成主張獨立的綠營獨力對抗主張統一的中國和主張兩岸和平共存的藍營。從政黨競爭的角度看,這種敵我關係的塑造,或有助於選民的認同識別;但從國家整體利益的角度看,把執政黨抹黑成中共的「同路人」,則不僅是惡劣的醜化手法,且完全不利於台灣國家利益的追求。更嚴重的是,這在國內製造出嚴重的政治歧見,鴻溝之深遠甚於兩岸的分歧。這或許不是民進黨的初衷,但島內人民因此而分化對立至此,它絕不能無動於衷。

以這次「馬習會」為例,各界皆樂見兩岸領導人握手言和、互釋善意,馬習雙方也都能就各種議題暢談交換意見,這就是鞏固兩岸和平的莫大收獲。但唯獨民進黨的態度幾番轉折,突而聲稱願意比照辦理「蔡習會」,又突而將「馬習會」說得一文不值,只是徒然自曝心虛;彷彿非要如此強烈貶抑,不足以平衡其心中之焦慮。觀察馬習會後的民調,有四成六民眾贊成馬習會,有四成八認為有助兩岸和平,這不是很清楚淺顯的民情嗎?

更矛盾的是,馬總統原本願在「馬習會」後赴立法院報告,此舉也可創下總統尊重國會之先例;不料在朝野協商中,民進黨堅持馬總統必須「即問即答」,故意踰越憲法分際,最後當然只能宣告破局。如果馬總統答應在國會的「國情報告」接受立委質詢,他就破壞了憲法體制;反過來看,民進黨指控馬政府「黑箱作業」,卻又自甘放棄聽取報告的機會,其言行難道不是南轅北轍?

無論民進黨如何貶抑,經過這次馬習會,一般民眾認為「國民黨更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應已是確定的評價。事實上,蔡英文在大選中一再強調要「維持現狀」,就是一項自我矛盾的敘述:她一再否定馬政府執政七年多所推動的兩岸和平交流成果,卻又堅稱要維持現狀,那到底是誰想像的現狀?她難道能把兩岸關係帶回陳水扁時代的緊繃和混亂?

對一般人民而言,大家期待的不過是能過一個安樂的人生,免於戰亂與人禍的紛擾。如果蔡英文理解這樣的期待,她就應該清楚其兩岸政策不能有「驅民於淵」的冒進選項,而民進黨目前利用「反中打馬」作為其獲利模式的戰略也必須調整。理由很清楚:讓台灣內部的鴻溝深於兩岸間的歧見,完全是不道德的操作。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台灣加入區域整合 有具體突破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馬習會翻開了兩岸互動的新頁,這一頁對於台灣經貿發展而言,我們認為雖然有美中不足之處,仍具有相當的正面意義,尤其在台灣加入區域整合方面,有具體突破,更期待未來能以此為基礎繼續擴大效果。

馬習會的重點,當然是以和平共處、九二共識等政治議題為主角,雙方似乎都認為藉此場合說了該說的話,釐清了想表達的概念。距離台灣大選只剩60多天之際,不同黨派對於馬習會的政治成效一定是各有解讀;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在這次平等、尊嚴的條件下,兩岸最高領導人能夠當面溝通,說出各自的關切,對強化溝通、降低猜忌有正面意義。

要知道,兩岸領導人的世紀會面,不是大選辯論,因此沒有要用言語相互撞擊比個輸贏;也不是談判會議,故不能期待對方當場承諾的清單。其目的在於藉此當面讓對方清楚了解我方最關切的優先事項,以及奠定未來繼續會面的空間與基礎。從這個性質觀察,馬習會確實已經達到目的。

然而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如此重大議題宣布時間過晚,且在民主程序上未能跨越黨派給予不同陣營表達意見的機會,而成為被質疑的瑕疵。所幸,馬習會不應是兩岸領導人的最後晚餐,未來還要靠「蔡習會」或「朱習會」來修正補強。

經貿議題也是這次會面的主軸之一。馬習會涉及的經貿議題主要是我國拋出加入區域整合的訴求,以及陸方提出參加亞投行及一帶一路等二方面,各有不同的成果。

對於加入亞投行、一帶一路等幾項由中國大陸主動提出的承諾,雖然可以感受到其善意,但事實上這些組織或機制都是由陸方主導或控制,支持台灣加入易如反掌,不能算是大禮。同時加入亞投行國內還有爭議,而最終是否會申請加入,從時間來看將會由新政府決定;至於參與一帶一路多半是民間業者的機會,我官方似乎也沒有太多的介入空間。因此陸方的善意是否能化成實際果實,有待觀察。

至於加入區域整合的問題,可謂是這次較大的突破。馬總統明確地對習主席談到TPP、RCEP等幾個區域經濟整合的關鍵字,也提出兩岸可以一起參加,「不應有誰先誰後的問題」的主張。拋出這個議題有好幾重意義:首先在歷史性的馬習會提出,意味著這是台灣關切的重中之重;其次明確指出TPP及RCEP,而不是用區域經濟整合這個抽象的名詞代替,使得我方的主張明確、具體,有了特定的對話範圍;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分先後」的訴求。

兩岸不分先後的關鍵意義,主要在於降低台灣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的潛在阻力。上周四美國已正式公布TPP的內容草案,洋洋灑灑30章,包含很多先進的貿易規則。台灣還在評估其落差,中國則是很明顯的還需要相當長的改革調整,才可能滿足協定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大陸要阻礙台灣加入TPP的理由可以很簡單,就是請各國尊重過去在國際經貿組織上的「先中後台」或「兩岸一起」的慣例,因為如此形式上並未拒絕台灣加入,但實質上等於斷了生路。若陸方可以不要分先後,則可讓台灣早於對岸加入TPP,這件事不再是讓TPP成員國為難猶豫的難題。

對此,陸方的回應也有新意,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說,「只要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雙方可透過務實協商做合情合理的安排。解釋上,就是說只要台灣參與經貿組織不是要搞政治承認,都好談。這個答案比過去的回應具體明確,是一個突破;但仍堅持要兩岸協商再說,則只能算半個答案,因加入沒有中國的TPP,竟然也要兩岸先協商,台灣大概不會接受這種安排。無論如何,馬習會已跨出了嘗試化解這些經貿變數的第一步,未來能否繼續收割還是更加難以預測,是新政府的關鍵測驗。

   
民意論壇
馬習會/兩岸重新向前開步
星雲/南華大學創辦人(高雄市)/聯合報
大陸和台灣相隔六、七十年,終於在十一月七日,兩岸領導人八十一秒鐘的握手,一笑泯恩仇。海內外十幾億的中華兒女看到這一幕,許多人應該都會感動欣喜,甚至熱淚盈眶吧,我自己也不禁有這種感覺。六、七十年來的恩恩怨怨,今後雙方要重新估計、重新思考:未來共同的幸福、光明、和平在哪裡?

這一次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我們可以看到習近平先生對台灣的友好。例如他說:「不管兩岸同胞經歷多少風雨,有過多長時間隔絕,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因為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我們也看到馬英九先生說,他與習近平「握著過去與未來,也握著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他強調兩岸同是炎黃子孫,「正大聲向全世界宣示鞏固台海和平的決心,以及促進區域和平的訊息。」

看起來,中國人到底是中國人,如過去一直強調的,兩岸有歷史的關係,有文化的關係,有血源的關係,更有生活習慣、語言和信仰的關係,確實,中國人會有智慧解決兩岸自家的問題。

對此,我們希望雙方都要想到:儘管還沒有能做到水乳交融,至少加強彼此尊重,相互來往,等到感情進展到相當的時候,更要深化彼此的關係,思考共同的榮辱、共同的未來。

現在台灣所希望的,大陸既有心愛台灣,就一本初衷,繼續在經濟上給予台灣優惠。好比大陸人口多、市場大,在釋出這樣的美意下,讓台灣的農產品可以完全供應大陸,這也是好事。

也希望大陸讓台灣在國際上有更多的空間,例如不要再發生台灣同胞不被允許進入聯合國參觀的遺憾。在九二共識下,甚至兩岸可以聯合組隊成立一個代表團,參加世界性的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等交流活動。乃至台灣弘揚人間佛教的經驗可以提供給大陸,以促進人心的安定、社會的和諧,增進道德的維護、次序的重建。

我們也期望,民進黨不必老是把大陸當作仇敵,所謂「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經過這次馬習會,假如以後有機緣,民進黨的重要人物一樣可以兩岸相會;甚至,蔡英文女士可以現在就用主席的身分到大陸訪問。因為兩岸都是中國人,不是仇人啊!

你看,東、西德圍牆不是已經倒下二而合一了嗎?英國的蘇格蘭鬧著要獨立,公投前夕,首相卡麥隆與民眾一起深情喊話:「蘇格蘭,我們愛你,別走!」「請不要分裂英國這個民族家庭……」最後,人民公投不是沒有通過嗎?

所以,民進黨的「台獨主張」實在沒有必要。仇恨,哪一個時代沒有?八年抗日戰爭,二千餘萬軍民犧牲,蔣介石對日本還是以德報怨,難道兩岸同根、同源的同胞不能?今天我們台灣同胞大多受過高等教育,都有民主、文化的認知,應該要用和平、自由、民主去影響大陸,不必仇視,因為沒有什麼比兩岸和平更重要的事了。

希望台灣兩黨的政治人物,要表現政治家的風度,朝遠處看、往大處看,不要斤斤計較於過去嚴峻的往事。更希望民進黨看遠一點,台灣未來的利益、前途、幸福在哪裡?在我們認為,與大陸有著臍帶相連的關係,不能憑著情緒衝動,為反對而反對,那是全民受害啊!

這一會,加深了歷史文化的兩岸緣,增進了血肉相連的一家親,期盼兩位領導人不是握過手就算了,這還只是一個起步;未來向前開步的,大家同胞兄弟團聚也可以,在利害關係上共同呵護也可以,共同創造新的中國社會也是可以,聰明的兩岸同胞們都應瞭解,開放、尊重、寬容、往來,才是和平生存之道,全體人民要有對未來國家的共識,做到生命共同體,才是中華民族的希望。

   
馬習會/和陸生看馬習會…最真的文化交流
趙哲聖/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助理教/聯合報
就在馬習會前兩天,馬總統召開國際記者會,正好碰到世新大學新聞系「電視新聞實作」上課,六十多名陸生專班學生坐在台下,許多人低頭看著手機中的網路轉播,因為課程正在教不同型式的訪問,於是我便將教室投影機轉為Youtube中的記者會直播。

陸生高興盯著螢幕,這群新聞本科系學生,好奇Youtube網站鄉民的意見。當有記者以「中共」為內容提問時,台下有人笑出。尤以有媒體以「紫光動作頻頻,是否為中國大陸從政經包圍台灣」,更是笑聲一片。

大陸學生說每次有這類兩岸政治議題時,雙方定名的頭銜都會不一樣,大陸會說「習馬會」、「汪辜會談」。這與中國人將客人列在前方的尊重規則不太一樣。如果在台灣稱「習馬會」,在大陸稱「馬習會」,會不會更為「型式上的尊重」?學生微笑點頭。

而談到大陸經濟躍進如紫光集團的氣焰,中國現在想購買的哪只有小小台灣的產業,整個世界似乎都變成中國灑錢標的物,陸生眼中與口中有著「經濟力崛起」的光榮,卻也有只靠金錢外交或商業收購單向的反思。學生中有一兩位來自香港,我正好也以香港的例子告訴學生,香港是多麼歡迎大陸的資產投入,但卻對狹小腹地湧入不規則的生育和旅遊髒亂,造成極大困擾。這也是崛起中國下一個層次的細緻思考。

透過這場直播記者會,正好實踐許多新聞場景中記者該如何問問題?主辦單位如何安排發問的規則性,我也向陸生說明,兩岸對記者會的鋪陳與安排有差距。果真馬習會後馬總統親自面對媒體,與記者會盡量安排各類屬性單位記者發言,就比張志軍以念稿與安排「代表性」記者發問,來得真實。

因為兩岸交流,大陸經濟起飛,才有這樣多的陸生能跨海在台灣教育環境中觀察,新世代數位化無形橋梁學習,這是一個超越教育獲利後面最真實的文化交流。

   
聯合筆記/習近平奇襲有餘 震撼不足
郭崇倫/聯合報
習近平是中國幾十年來罕見的領袖,舉凡政治鬥爭、國際爭霸,都有大開大闔的氣度,台灣問題上,亦復如是,突然同意舉行馬習會,就是他的政治風格。

習近平的用心,與其說他是要影響選舉結果,還不如說,是他已經確認了勢必政黨輪替,既然大陸對此無計可施,不如引導選後新總統的政策,馬習會就是著眼於此的長遠政治設計。

但這僅是習單方主觀期待,離真正做到還有一段距離,尤其是大陸要給又不敢給,更讓效果打折。

之前大陸擺出惡狠狠的一幅面孔,說如果你不如何,我就要如何,從切斷協商溝通管道,到縮減台灣國際空間、中止目前兩岸經貿往來,都說得出口;但現在則是慈眉善目的呈現出另外一面。

由於經濟讓利已不再吸引台灣人,習近平拋出來的是政治讓利,接受台灣方面提議,兩岸領導人在第三國見面,習近平當然知道會給外界「兩個總統見面」的想像,甚至許多人引申為未來一國兩府的模式。

就在大家猜測將來可否進展到,APEC領袖會議,兩岸領導人一同出席,國際組織是否可能一國兩席的安排之際,美好的想像,馬上就被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嚴正聲明所打斷: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不是一中一台,這等於封死住國際空間的屋頂,言明台灣最多能有的,就是如此了。

又譬如大陸對台軍事威脅,北京涉台官員曾說,習近平對此會有史無前例的正面回應,包括就減少或調整對台軍事部署表態可進行研究,但也會提及美國對台軍售。但在會上,馬英九得到習近平的回覆卻是,軍事部署是整體性的,不是針對台灣,這樣四兩撥千金的說法,與外界的期待有很大的落差。

據了解在會前磋商時,這個議題的確是在議程內,但是大陸提出交換軍售的條件,讓台灣卻步,而且大陸內部認為部署飛彈,不是用來對付台灣,而是用來阻止美軍航母介入台海,但如果這樣思考,就完全低估了飛彈對台灣民眾象徵性的意義,也錯失了爭取台灣民心的機會。

最後,張志軍記者會中強調,兩岸有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兩岸對世界與地區和平穩定,可以做出更好的貢獻,言下之意,要排除美國與國際因素在兩岸中間扮演的角色,甚至暗示兩岸在南海合作,這不僅無法拉台灣過來,反而警醒了美國與台灣,大陸的企圖。

對美國在兩岸間的角色,中共早年認定兩岸問題是只有由中國人自己決定,不容第三國介入,每次中美會議上,都強烈抗議美國介入台海;但十年前,另一種看法得勢,希望能夠運用美國促統反獨,當時美中共管台灣,約制阿扁,頗有成效,大陸也開始國台辦主任定期與國務院溝通。

但是現在則是另一種態度,在「歐習會」記者會上,習對台灣問題隻字未提,一個多月後我們恍然大悟,習近平不在乎美國,他要自己操作對台政策,而且中國目前的實力與對台灣的影響,已非之前可比,他自認不用理會美國。

這是很不實際的看法,低估了美國,對台灣放不開,都讓這次高峰會效果打折,軍事術語講「shock & awe」,就是在奇襲之後,繼之以震撼,馬習會絕對是突襲無誤,但是震撼不足,終有功虧一簣的遺憾。

   
馬習會/讓九二共識 效益最大化
李英明/中原大學副校長(桃園市)/聯合報
今年十一月七日以後的兩岸關係史,將銘刻馬英九及習近平的名字。未來階段的兩岸關係,既是以九二共識為底蘊,打上九二共識烙印,也是打上馬習名號的兩岸關係。是否符合或背離馬習會所確立的九二共識的精神方向,將制約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良窳。

馬習會的實現,讓兩岸關係正式進入後冷戰的階段,並且宣告:九二共識的效益是可以不斷邁向最大化,化解兩岸間敏感的問題,重建兩岸對等互尊互重的情境,創造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更大的可能性。九二共識本身兼容現代與後現代雙重意涵,一方面既體現兩岸間存在共識,另一方面又允許兩岸針對共識,賦予各自的意涵。這樣既可讓兩岸各自不失立場,又可為彼此間互動保留彈性轉圜空間,這就是九二共識在一九九二年被開始形塑以來,之所以能夠歷經滄桑而最終被確立下來的關鍵所在。

就因為九二共識兼具現代主義(追求一致及共識)及後現代主義(允許並尊重差異)雙重內涵,從而也就使得九二共識具有可以不斷創造效益最大化的巨大生命力,兩岸間二十三項協議的簽署,兩會及兩岸事務首長的定期會面,甚至馬習會的實現,都是九二共識生命力的具體表現。九二共識的生命力在馬習會達到一個高峰,只要兩岸願意,就可以依托九二共識,創造另一個兩岸關係的高峰。兩岸關係未來能夠不斷往前穩定發展的生命力所在,就在於九二共識效益能否不斷最大化。九二共識已經和兩岸關係形成一體兩面的關係,一中和各表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往前良性發展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否則兩岸關係隨時都有可能翻倒。

這次馬習會讓兩岸關係的發展突破了瓶頸,它不只具有形式意義,也具有實質意義,因為它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創造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既可以包括兩岸共同面對區域經濟整合,台灣進一步參與攸關民生經濟的國際組織以及共同負起全球生態責任等,也有可能可以包括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參酌此次新加坡模式,台灣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會面。

北京/華盛頓間,通過對台灣關係法及三公報,建構管控陸美分歧維護陸美台關係的機制;迄今兩岸通過確立九二共識,終於建構了屬於兩岸自己的管控分歧維護兩岸關係的機制,未來九二共識及陸美之間的一法三公報,將成為維繫台北/北京/華盛頓三方關係,使其不至於陷入動盪的重要機制,這是馬習會對於區域和平穩定發展的重大貢獻,這應該也是華府對馬習會正式表示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馬習會將會牽動兩岸與華盛頓之間關係的微妙發展,我們或許可以從美方如何安排朱立倫訪美行程,看出一些端倪。兩岸如果可以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讓九二共識效益最大化,兩岸關係對區域和平穩定發展助益的效益也將不斷突破,甚至最大化,屆時九二共識就不只是兩岸的共識,也將是受到區域重視及尊重,甚至可被當典範的共識。

   
馬習會/習主席,請用文明博取台灣民意
葛傳宇/台灣透明組織副執行長(台/聯合報
馬習會上習近平的感性談話具有歷史高度與民族情懷,不愧是精心傑作,對於老一輩來台的人們,的確有高度號召力。但六十六年的時光,自然淘汰的結果,台灣已進入後國共期,國民黨已無法充分代表主流民意,大部分的民眾對於祖國的概念已經日趨模糊遙遠。如何正確掌握台灣主流民意,做出相應有說服力的號召才是重點。

血緣上,兩岸一家親的說法是信而可徵的,但是一家人再和諧也有分家的時候。英美澳、德奧皆是同文同種分家之後和平共處之例。單一民族國家已經不是國際關係的唯一選項,住民自決才是主流共識。北京如果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大框架也不是不可行,用文明用軟實力吸引台灣主流民意向中國靠攏才是王道。

中國對於台灣參加國際NGO的打壓不遺餘力,二○一三年一月廿九日台灣承辦國際透明組織發布之全球政府國防廉潔指數,台灣透明組織事前三個月曾在巴西開會時,當面邀請中國透明組織代表並獲其回應不反對在台灣舉辦該活動。結果中國透明組織不但未派員來台,還發出抗議信認為在台灣舉辦是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純民間的國際交流,善意的事前打招呼,沒想到事後卻被捅一刀。習主席您可曾體會台灣人民這種痛心疾首的感覺?這就是兩岸一家親的實踐落差嗎?連不涉及主權爭議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活動都橫遭打壓,如何說服台灣人民信賴對岸領導人的承諾?

   
馬習會/誰在妒射潁考叔
劉邦師/勞工(台北市)/聯合報
昨「既搭橋也過橋 馬超越潁考叔」一文說,馬習會的馬總統角色像潁考叔。其實潁考叔孝感莊公是佳話,而「潁考叔事件」則是令人浩歎的悲劇。

魯隱公十一年五月,鄭莊公要攻打許國前,召集眾將在皇宮前廣場分配車馬,子都爭不過潁考叔,心生忿恨。同年七月,魯隱公約了齊、鄭兩國共打許國,三國聯軍圍住許城,潁考叔背著莊公旗子率先登上了城牆,子都望見,忿忌交加,一箭射死了潁考叔,再先登城的又是鄭國大夫瑕叔盈。

若說,馬總統「馬習會」角色喻為潁考叔,倒也傳神。有一夥「子都之徒」處心積慮,非把「現代潁考叔」射殺於歷史長河中不可,因為他在眾目睽睽下拔得頭籌,有如子都在皇宮廣場輸了車馬。同時又有一夥「瑕叔盈之輩」,奮勇爭先,即所謂不拒絕「X習會」,樂蹈潁考叔步塵,旋繞於習近平先生身影左右。古謂:「不慚己之無功,反不容人之有功」,子都、莊公復生,必感古今同哂了!

   
馬習會/首投族一票 給有保障的未來
戴正群/大學生(桃園市)/聯合報
轉開電視,皆是馬習會的報導。我相信台灣有許多人民不樂見馬習會的發生。

姑且不論馬習會舉行的敏感時機,是否是馬總統為國民黨選戰最後的奮力一搏?我想說的,是馬習會後引起的效應,特別是對於首投族的衝擊。許多人,包括我在內,明年將是我們投下人生第一張總統選票的時刻,但我對於自己投下選票後,台灣的未來將會是如何,茫然不知。

雖然許多人批評馬習會,但不管台灣未來的總統是誰,我相信「X習會」將是一個勢在必行、必定將再次發生的會面。台灣不能永遠拒絕與中國面對面的對談,也不能忽視中國在全球經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不能不看到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日漸低落。倘若我們始終不願跟中國對話,最後被孤立的恐怕是我們自己。

明年總統大選,將會是許多首投族從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時候,我們想要的是一個有保障的未來。若朱立倫想單靠「馬習會」鹹魚翻生,我想是有難度的;但另一方面,始終對於「九二共識」沒有表態的蔡英文,只說「維持現狀」,對我來說,也是一個不能保障我們未來的參選人。「馬習會」後,蔡主席所謂的「現狀」已經變了。馬習會後,我們這些首投族希望看到的是,總統參選人與其不斷抨擊對方的意識形態,不如正視兩岸的議題,給我們具體的政見,不要只是空泛言論和無謂的攻擊、抹黑。

能夠具體提出方針,在不矮化台灣的前提下,與中國正面的交流對談,並正視老百姓所想要的生活環境,讓台灣的經濟再度起飛,才是我們要的總統。

馬習會後,更該考慮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總統參選人的具體作為和面對未來的態度是什麼,才是大家要關心的,才是我們首投族願意投下那神聖一票的關鍵。

   
大選結束 緬甸民主考驗才開始
戴萬平/正修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副/聯合報
相較於其他威權國家的轉型模式,緬甸的轉型相當特殊而緩慢。

自軍政府拒絕承認一九九○選舉結果、軟禁翁山蘇姬後,緬甸的民主便停滯不前。二○○三年緬甸軍政府曾經提出所謂的民主七步路徑圖,包括:重新召開國民大會;探索建立有章可循的民主制度;起草新憲法;全民公投通過;舉行公平的大選組成議會;按照新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由議會選舉產生國家領導建立民主。當時,這樣的路線圖被認為是軍閥延續統治的藉口,沒有一位學者或觀察家相信當時的緬甸軍政府會確切實現這些步驟:事隔十多年,緬甸出現驚奇的轉變,卻似乎照著這樣的路徑安排。

此次大選對緬甸具有幾個意義:一、二○一○選舉雖是緬甸新憲法實施後的第一次選舉,但這次大選才是真正開放所有政黨競爭、至少形式上是公平的大選。選舉結果意味緬甸政治即將走向下一個階段。

二、因為多年未進行有意義的選舉,民眾對民主陌生。根據友人傳來仰光街頭的訊息:秘密警察變少,選舉成為治安假期;街頭教選民如何蓋手印投票;上街參加活動的人多了;十一月六日後不能穿特殊旗幟上街(投票前冷靜期)。這是緬甸民主政治社會化的教育。

三、除執政黨(鞏發黨)與翁山蘇姬領導的全民聯,有超過九十個政黨,特別是少數族群的政黨參與選舉。這些族群政黨不是以取得政權為目的,但代表少數族群願以體制內參與方式表達自己的利益。不論哪一政黨獲勝,都須與這些緬族以外族群政黨結盟,是為觀察緬甸政局兩大黨以外不可忽視的角色。

下一階段緬甸的民主化還有幾個關卡。首先,歷史的殷鑑顯示:如果反對黨獲勝,執政黨或軍方是否承認選舉結果。軍方是否會重蹈一九八八年的覆轍?第二,獲勝一方如何協調國會軍方的四分之一指定議席,結合少數族群政黨,推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總統人選?如果全民聯獲勝,翁山蘇姬所說的「高於總統的地位」將如何實踐?第三,執政黨在八月才發生黨內的軍事政變,新產生的總統人選能否順利度過政權輪替交接期接任大位?

就一般民主標準,緬甸尚有許多議題尚未達標。但眼前最重要的是新領導人的產生與政權輪替:現今階段,建立穩定制度化的憲政結構,是緬甸走向真正民主化的基石。

選舉結束雖是一個里程碑,但也不會是「童話般的結局」。從選舉結束到到新任總統就任前,才是檢驗緬甸政治發展的真正關鍵期。

   
「i產業」崛起,你準備好了嗎?
i產業崛起,我們正面臨一場無聲且未知的網路產業革命,你準備好了嗎?面對台灣產業的關鍵轉折點,想要站在下一個10年的經濟浪潮上,或許成為i人才,是一種選項。

重點不是工作或旅行,而是態度
再壯麗的旅行都會結束,但這不是件哀傷的事。因為經歷過的事不會消失,一切,才剛要開始。面對人生,重點不是工作或旅行,而是態度。藍白拖想對讀者說:「你其實沒什麼好失去的,所以,要全力以赴的活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