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光保全榮譽董事長黃其光就任國際扶輪總會長,是台灣人在大型國際非政府組織擔任最高職務的第一人。(莊坤儒攝) | | 國際扶輪今年6月在澳洲雪梨舉辦年會,黃其光正式接任總會長,並在演說中特別介紹台灣。 | | 終結全球小兒麻痺,是黃其光就任後最重大的任務。去年12月他與夫人姚世蕾特別到印度,參與新生兒口服沙賓疫苗服務。 | | 不管在哪開會,黃其光的手提箱裡一定帶著中華民國的國旗。圖為6月他在國際扶輪年會介紹來自台灣的社友。 | | 6月初,南半球澳洲雪梨正值初冬,天氣涼爽舒適。2014年國際扶輪年會在此召開,交接典禮是重頭戲,被扶輪社友稱呼為Gary Huang的黃其光,正式接任全球總社長。 黃其光現年70歲,他的父親黃秉心有「台灣保險之父」的美譽,他自己也是產險界名人,曾經擔任華僑產物保險公司(現為蘇黎世產物保險公司)總經理。 身為擁有38年資歷的資深扶輪社員,黃其光屢為台灣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簡稱「RI」的國際扶輪是全球扶輪組織的最高決策核心,2001年他成為第一位來自台灣的RI副社長;今年更上一層,寫下扶輪史上第一位華人RI總社長的紀錄。 雖然7月1日才走馬上任,但他不讓腳步停下,去年8月選上2014∼2015年度RI社長後便多次提到,「工作,在上任之前就已開始。」於是今年以來,他行程滿檔,全球走透透,飛行哩程足以繞行地球4圈。 貫徹小兒麻痺全球根除 黃其光強調,國際扶輪總社長必須「為世界服務」,因此他任內的首要目標,就是與世界衛生組織密切合作,推動2018年根除全球小兒麻痺。 扶輪社在1905年成立,明年創社110年,是全球最老牌的服務性非政府組織,由美國律師保羅•哈里斯在芝加哥發起,目前在168個國家,已有三萬四千多個扶輪社、共一百二十多萬名社員。社員聚會除了聯誼之外,更多時候是在討論可在國內、國外推行哪些社會服務。 1945年,49位扶輪社社員出席《聯合國憲章》會議,提供建議;自此,扶輪社成為聯合國倚重的非政府團體,甚至引領國際議題的倡議。 例如,扶輪社首先在1985年提出小兒麻痺根除計畫,聯合國所屬的世界衛生組織繼而在1988年予以呼應,並與扶輪社一起推動。響應者還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和妻子共同成立的比爾與梅林達•蓋茲基金會。 至2012年年底,國際扶輪已捐款超過8億5,000萬美元投入該行動;比爾與梅林達•蓋茲基金會捐贈的金額也已超過3億5,000萬美元。去年6月,雙方再次簽署合作協定,共同新增的捐款將在2018年達到5億2,500萬美元。 「除了捐款購買疫苗之外,全球扶輪社社員都是志工,可以協助疫苗施打,」黃其光說。 全球目前尚有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和阿富汗還有小兒麻痺疫情。根據世衛組織的規定,當一個國家的最後一個小兒麻痺疫情消失,並在3年內確認沒有新病例,才能稱為「根除」。因此,黃其光心裡很明白,在他擔任總會長任內的2015年,將是全球根除計畫成功與否的關鍵。 推動中文成為官方語言 身為國際扶輪第一位華人總社長,推動中文成為國際扶輪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黃其光在任內的優先工作。 國際扶輪目前的官方語言包括英、法、西、德、義、葡、韓、日語共8種語言,所有RI文件都需有這8種語言的譯本。欲成為官方語言,取決於使用該種語言的社員數多寡。 中國大陸目前只有上海扶輪社與北京扶輪社,且只允許外籍人士加入,因此使用中文的社員數有限。黃其光認為,先把台灣的扶輪社社員數增加到3萬5,000人以上,讓使用中文的會員達到一定人數,會是比較務實的作法。「幫社會服務的人越多越好。」他說。 因此,他建議扶輪社友邀請配偶、兄弟姊妹一起入社,壯大台灣扶輪社的力量,這也是他在總會長任內打出「Light up Rotary (照亮扶輪)」口號、鼓勵全球扶輪社友的行動方針之一。 事實上,台灣扶輪社社友的捐款額度,令人刮目相看,二十多年來,捐款超過5,300萬美元,排名全球第6位;超過25萬美元的捐款人數僅次於美國,高居世界第二,顯見台灣的扶輪社社員捐款助人,居領先地位。 時間回到38年前,就是這種「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促使黃其光申請加入扶輪社,且堅決之心,打死不退。 入會申請3度被拒,不服輸、不放棄 細數黃其光加入扶輪社的機緣,時間得回到高中時代。 黃其光個頭不高,但頗有運動天賦,是成功高中籃球校隊的一員。有一次,台北扶輪社舉辦高中生「愛心服務獎」表揚,積極參加校內、外活動且表現優異的他,被學校推派為受獎代表。 在頒獎前的餐會上,與會的扶輪社員風度翩翩,而且用流利的英語交談,給了他深刻的印象。 1975年,他從美國取得碩士學位回台灣進入華僑產險公司工作,經一位外籍客戶的介紹參加扶輪社的活動,喚起了他高中時代的憧憬。 於是,他申請入社。當時他只有30歲,在公司擔任總經理特助,論年齡跟職位,在被戲稱為「 Rich old men's club(有錢老頭俱樂部)」,而且社員以外商居多、平均年齡65歲的台北扶輪社裡,特別突兀。 再加上社裡從事保險業的社員人數早已爆滿,因此黃其光的入會申請,連續被打了3次回票。 「憑什麼我不可以?」他感到不服氣,於是決定打死不退,依然每周自己繳費參加扶輪社的聚會。 連續碰壁9個月後,黃其光終於被扶輪社接納,而他在公司裡也升任副總經理的職位,參加扶輪社的活動,也更抬頭挺胸。 在社裡,他熱心團體活動,而且跟每個國籍的社員都保持熱絡,因此大夥越來越信任這個年輕小伙子。後來,他選上台北扶輪社社長,是該社自1948年成立以來最年輕的一位,那年他只有37歲。 等待機會,也創造機會 44歲那年,黃其光出席國際扶輪在新加坡召開的立法會議,慢慢地,也開始把視野和服務範圍,延展到台灣以外的扶輪團體。 55歲那年,他當選國際扶輪理事,正式進入全球扶輪組織的最高決策圈。隔年,他被推舉為國際扶輪第一位華人副社長。 當年申請加入扶輪社3度遭到拒絕,因此黃其光格外珍惜扶輪社員的身分,也更積極參加國內、外的扶輪社活動。這些歷練,讓他的國際人脈更加廣闊。 在事業上,他應高中老同學、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之邀,創立新光保全公司並擔任董事長,雖與保險業有別,但也是做得有聲有色。 「放棄」兩個字,似乎不曾出現在他的人生字典裡。他說,經營企業或參與扶輪社,「有回饋之心,就不會輕易放棄。」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4年07月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