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IT部門與華碩雲端合作,用華碩雲端平臺(Asus Cloud Platform)與開源Solr技術來分析大量Log資料,採用Log蒐集儲存和解析的Logstash、企業級分析引擎Solr、視覺化報表Kibana,且以開源記憶體式資料庫Redis做為緩衝。(圖片提供╱華碩) 華碩IT部門與華碩雲端合作,用華碩雲端平臺(Asus Cloud Platform)與開源Solr技術來分析大量Log資料。華碩在2014年4月,採用Log蒐集儲存和解析的Logstash、企業級分析引擎Solr,以及提供視覺化報表功能的Kibana,還有用開源記憶體式資料庫Redis做為緩衝,來解決大量的Log資料處理與分析。
華碩IT部門專員李健志表示,因為目前僅是測試Logstash、Solr和Kibana,在這樣的架構下執行的效果,所以目前用3臺伺服器,且3臺伺服器同時兼任Logstash和SolrCloud的工作。不過,李健志建議,如果要提升效能和穩定性,最好把Logstash和SolrCloud的服務拆解至不同的伺服器執行。另外,華碩Solr目前1個月的資料大約500GB,平均每分鐘有30萬個事件,而每天約1億筆資料。
大量資料要能即時分析,才能即時搶救問題 李健志表示,在大量Log資料分析的議題中,面臨一個挑戰,分析Log的工具可以協助用戶執行一個簡單的查詢,但經過11分鐘36秒,還沒有執行結束,執行20多分鐘才結束查詢,且他常聽到華碩負責分析Log的工程師說,通常為了看複雜的Log分析,可能還得安裝別的工具或軟體,才能看到結果。
以往工程師知道防火牆出現問題,若是1小時候再處理,問題可能已經發展得非常嚴重,而處理Log的過程中也曾嘗試使用Hadoop,但Hadoop是批次處理,無法即時處理,遇到需要即時的Log分析時,不可能要負責的員工明天再來看分析結果。
另外,通常判斷Log記錄的情況都是電腦或系統出問題的時候,但Log記錄是一行行的文字,難以閱讀,且當資料量越來越大時,坊間處理Log資料的工具開始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處理Log資料的問題開始慢慢浮現在日常生活中,並且越來越重要。
李健志表示,如果沒有蒐集Log資料,並且解析,就不會發現一些無形的攻擊,尤其是在防火牆和各裝置的Log分析,對華碩而言,Log資料的分析和處理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坊間工具太昂貴,採用開源軟體自行開發Log分析工具 坊間也有一些不錯的工具,如Splunk提供資料監控功能,例如伺服器、Log的監控等,但是這些都不是免費的工具,且非常昂貴,成本是以千萬臺幣為單位的資料分析軟體,對企業而言要投入重大的成本購買,只為了分析以往會被大家忽略的Log資料,這樣真的值得嗎?
而在2014年4月,國外媒體有一則報導關於Splunk殺手(Splunk Killer),由企業搜尋軟體供應商LucidWorks採用開源軟體搭配,包含Logstash、Solr、Kibana等,開發出一套Splunk Killer,光是價格就比Splunk來得便宜。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