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博士賣雞排vs.吳寶春念不成EMBA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英語購物、旅遊、辦公室對話...【空中英語教室電子報】收錄新知、時尚、全方位生活資訊,讓你說一口漂亮英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3/22 第 2965 期
 
 
  聯合報黑白集 雲端戰爭
  聯合報社論 博士賣雞排vs.吳寶春念不成EMBA
  經濟日報社論 對張副市長解決都更問題的期許
  聯合晚報社論 誰把公僕變公敵?
  民意論壇 吳寶春求學/適度把關 別成EasyMBA
缺水危機/春雨不足 環保好例子
日聯美防中 軍事正常化?
偵查不公開 不是擋箭牌!
 
雲端戰爭
黑白集/聯合報
南韓三家電視台及五家金融機構的電腦網路在周三下午遭到駭客攻擊,全部掛點,受害規模全球罕見。

掛點後,電視台網路全部癱瘓,銀行自動櫃員機相繼當機,星巴克要顧客以現金付款,情況在二至七小時後始陸續回復正常。

首爾方面有人懷疑,這場「網災」是北韓在搞鬼,雖駭客的IP源自中國大陸;然而,就在前幾天,北韓才指控南韓與美國發動網路攻擊。

無獨有偶,三月十七日,北京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首場國際記者會,美聯社記者所提的問題居然是:「中國會否停止對美國的駭客攻擊?」李克強妙答說:「我怎麼覺得你是『有罪推定』?」並稱:「兩國多做一些維護網路的實事。」

與此同時,台灣也不寂寞。國安局長蔡得勝表示,大陸網軍對台攻勢相當嚴重,僅以國安局網路為例,去年一年就被侵擾三百三十四萬次,平均每天一萬次。他並透露,國安會與行政院皆成立了「資訊安全辦公室」。

人稱「網路」為「虛擬世界」,但這個「虛擬世界」已然改變了「實體世界」,並凌駕了「實體世界」。在實體世界,住宅是個人的城堡;但在網路世界,不必穿牆攀壁即可登堂入室。在實體世界,戰爭由制服軍人部隊執行,但「網路戰爭」則可能由單操一人的高中生「網軍」啟動。在實體世界,人肉炸彈攻擊要賠上自己的性命,但網路的「恐怖分子」不必將自己綑上炸藥。實體戰爭要「扣扳機」,網路攻擊則只要「動滑鼠」……。

於是,「網路版珍珠港事件」或「網路版九一一」皆非不可想像。然則,網路仍然是一個「虛擬」世界嗎?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博士賣雞排vs.吳寶春念不成EMBA
社論/聯合報
吳寶春被台灣的大學拒於EMBA學程之外,同時傳出新加坡大學積極跨海搶人,這下子又炒熱了「新加坡能,為什麼台灣不能?」的題目。據說教育部考慮修改有關EMBA的入學規則,如果真的從此多一個「吳寶春條款」,未嘗不好,但這仍是頭痛醫頭。

國中畢業的吳寶春想念EMBA,但另一端也有迥然相反的例子。最近有一則博士賣雞排的新聞,有人罵有人誇,郭台銘說應課「浪費教育資源稅」,但據說近來此攤的雞排大賣,想必不少民眾願意給這個「博士老闆」加油打氣。

吳寶春不靠學歷而拿了世界冠軍,但也有人頂著博士學歷擺攤賣雞排。這兩個例子以極端的對照,好像同在演繹「學歷無用論」。但吳寶春終究想回到知識的殿堂多學一點,他掌管著年營業額兩億的事業,時時鼓勵員工進修、學外語,還說過最怕外界拿他的例子去強調「學歷無用」,看來他寧可用自身事例示範「書到用時方恨少」。

其實,今天這些故事的核心,不是學歷有沒有用,而是「學歷的價碼」與「知識的價值」的比較;而在此思辨之間,也正凸顯了台灣教育體制的形式主義,對於「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傳統概念也該有一番檢驗。

博士貶值,或曰學歷的「通貨膨脹」,全球皆然,不必獨責台灣。博士去擺攤賣雞排,當然是極端的例子;但高學歷者只能打零工、教補習班、兼差賺鐘點費,則比比皆是。從某個角度看,全民多念點書,總不會是壞事。但從國家資源使用效率的角度評量,政府花大錢補貼公立大學,還要補貼研究生的種種津貼,甚至照顧就業的二十二K,卻如果畢業生不能學以致用,確實是極大的浪費。所以經濟學家多會主張政府減少這種無效益的補貼。

歸根究柢,家長和學生如果堅持要把念書當成一種「投資」,則應該認清楚文憑的「價錢」和「價值」,重新審慎估量。資訊快速變遷的時代,講究創新的時代,「有知識不如有常識」,且各路英雄不怕學歷低。蔡沛然固然可以一面讀哈佛一面當男模,而大學生搶著拜吳寶春為師的亦不乏其人,可見一技在身,確實強過「文憑當壁紙」太多了!

而在當今這種快速變遷的背景下,一方面社會的價值觀應跟著變化,另方面制度的框架更是早該調整了。近年來隨著吳寶春、吳季剛,乃至於體育領域的各個「台灣之光」的示範,年輕人的價值觀確實已在慢慢改變之中,學烘焙,學設計,學木工,學餐飲管理,學汽車修理當黑手……,各有「路是無限的寬廣」的出路。這種氣氛下,需要修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陳腐觀念者,反而多是父母師長那一輩,應該重新學習尊重年輕人如繁星般的各種夢想追求,也要對「行行出狀元」有一點信心。

不過,要使行行出狀元,也不全是個人的信心問題,而要從制度上給予彈性,鼓勵突破,製造「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有利環境。近年從嚴長壽到科技界領袖,都一再呼籲應強化技職訓練和證照專業的機制,讓台灣快速擴張出一百五十多所大學反而造成技職教育的斷層能補足起來。

但是,既有這些「超額大學」存在,卻又並排出現了吳寶春想念EMBA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例子;可見,教育部從制度面應規畫如何使大學回歸「知識的殿堂」,而不只是「文憑販賣所」。許多無文憑的技職達人能到大學當老師,但麵包達人想作學生卻被拒。想回大學念書的不是只有吳寶春;已退休的台達電榮譽董事長鄭崇華日前表白,最想回大學去念天文,但在目前體制下談何容易?傳授系統性知識的任務,光靠目前的「社區大學」是不夠的。教育部如果能在「推動現有大學施行終身教育」的目標上作出彈性設計和改革,則受惠者即不只吳寶春一人!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對張副市長解決都更問題的期許
社論/經濟日報
政大教授張金鶚決定接受台北市長郝龍斌的邀請,出任台北市副市長一職,引起各界熱烈討論。台北市面臨嚴重都市更新與房價高漲的問題,而張教授長期以來對於這些問題有深厚的研究與實務經驗,如果能在短期之內解決這兩個問題,必然會讓台北市政成效大大的加分。

一般來說,都市更新同時具有高度的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從公共利益來說,當一棟建築老舊之後,會形成危樓,有公共安全的疑慮;另外,進行都更之後,可以將老舊建築與地區重新整頓到煥然一新,對於改善市容也會有很大的助益。在私人利益方面,由於老舊建築的建蔽率較低,因此在新建大樓較高建蔽率的利基下,即使扣除改建的成本支出之後,仍然有可能得到「一坪換一坪」的結果,也就是說,原住戶可以在不用支出任何費用的情況下,得到居住品質的大幅改善。

但是,都市更新的過程中,會遇到兩個最大的問題,第一個是,由於台灣的土地大都是由所有住戶共同擁有,進行都更的第一步就是必須得到所有住戶的同意。此一遊說過程會非常辛苦,而這通常也是造成都更計畫胎死腹中的最主要理由。因此,為了讓都更可以順利進行,許多建商的介入就成為必需,因為只有讓建商有利益可圖,他們才有足夠的誘因去進行大規模的遊說行動。

另外一個困難是,在建商進行都更的過程中,利益的分配該如何做到公平。一般人的直覺是,建商要進行都更,一定是有利可圖,那麼我的利益在那裡?或是,也有人擔心,我如果先同意了,建商會不會給最後幾位類似釘子戶的人更多的利益,讓都更可以進行下去。這時候,就需要公平的第三者來就都更利益進行公平分配的協商,政府部門就可以擔任重要的角色。

雖然都市更新可以帶給參加者(住戶與建商)很大的私人利益,及地方政府與市民的許多公共利益,但是如果萬一不幸都更案出現問題,其實很容易造成所有參加者滿盤皆輸的情況。比方說,現在台北市所面臨的文林苑都更案,就是一個找不到任何贏家的情況,包括王家的房子被拆除、原住戶不知何時才能有新屋可住、建商不知何時才能動工、台北市政府的信用受到重大打擊、文林苑附近住家無法得到一個良好的環境,以至於台北市許多其他都更案幾乎都因為文林苑的案例而停擺。

針對文林苑的個案,台北市政府協調的方向應考慮:第一,解鈴還需繫鈴人,此一問題主要是出在建商過於急切,致溝通過程產生問題,因此建商應該誠懇向王家道歉。其次,協調王家的人也能夠為了大眾的公共利益著想,顧全大局參與都更。第三,由於王家在都更的過程中精神上的損失很重,台北市政府不妨可以考慮用特例的方式,略為增加文林苑建案的容積率,然後再把這些增加出來的容積坪數給予王家,做為他們精神損失的補償。

此外,我們仍希望政府及建商從這次個案得到一些教訓:第一,在都更推動的開始,建商與所有參與的民眾就必須有充分的溝通和互動,這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由於土地是住戶共同持有的,而且都更有很重要的公共利益意涵在內,因此大家對於都更應該更為積極的參與,而不應該漠不關心讓自己置身事外。最後,政府部門責無旁貸的應出面擔任公平第三者的角色,以確保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受到公平的對待,如此才能讓都市更新順利的推動。

張金鶚教授是房地產及都更方面的權威,對大台北的都市發展早有規劃藍圖,如果能幫助市府從文林苑的案例中解套,必能發揮所長,建制周延的法令及執行程序,讓停擺多時的都更案順暢進行,美化市容,造福市民。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誰把公僕變公敵?
社論/聯合晚報
關於年金改革,最近傳出銓敘部大讓步,據說由於公務員反彈激烈,只好把退撫基金提撥比例,由原先規畫的政府和公務員各負擔一半,下修為公務員40%、政府60%。如此一來,政府負擔加重,又是納稅人買單,與勞工退休制的差距更大了。消息一出,勞工憤憤不平,公務員再次成為箭靶。孰令致之?

在此同時,對公務員形象不利的新聞一件又一件傳出。政府的新辦公大樓據說將成蚊子館,因有部會拒絕進駐,嫌空間小又嫌上班遠;公務員的帶薪病假優渥到不合情理;甚至連故宮都傳出員工福利「自肥」的新聞。突然之間,公務員好像變成了坐享其成的既得利益者,變成了拖垮國家財政的罪人。

從去年下半年的勞保破產危機開始,社會上出現了「公/勞對立」的思考習慣。公務員的待遇拿來和景氣不佳情況下的勞工待遇相比較,當然容易引起社會的不平之鳴;再加以政府稍欲改革,就見公務員反彈,動輒以「鐵票生鏽」相要脅,退休將領一度的「造反說」堪稱代表性心態。這種種現象,當然會使勞工與普遍民意更升高了對公務員的不滿。

公務員儼然變成全民公敵,與其全怪社會氣氛不友善,難道公務員本身的表現不該負起責任嗎?雖說現今處境具有歷史因素,但長年以來公務員「死水一灘」的景象,欲從制度上稍加改革都困難重重,考試院推動的考績法丙等制度變革一再妥協,這給社會大眾帶來什麼樣的印象?而所謂「公務員反彈激烈」的說法更令人不解,砍福利當然沒有人會高興;但勞工的怒火和輿論批評的「不正義」,難道不必計入「民意反彈」嗎?政府改革處處受牽制,以「公務員反彈」為擋箭牌,但改革怠惰看在民眾眼裡,執政者不擔心付出更大代價嗎?

社會對公務員失去信任,甚至對改革失去期待,絕對是不健康的現象。現在即使是政務官有遠見有魄力,想要有所突破建樹,但凡欲進行一點制度改革,往往在還沒走出公務體系統就先大打折扣,還有什麼事做得成?重建公務員自尊,就從少一點「公務員反彈」做起吧!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吳寶春求學/適度把關 別成EasyMBA
梁定澎、翁御棋/聯合報

梁定澎/政大及中山大學國家講座教授

最近吳寶春因學歷限制無法報考國內EMBA,凸顯國內教育制度的缺乏彈性。

昨天馬總統指示教育部應修法,留下人才。相關單位也願意檢討證照入學機制,讓專業人才有機會在國內受到更好的教育,讓國內的管理教育有更高彈性,值得肯定。但是以證照入學,也應該有必要的配套措施,才能夠讓EMBA教育發揮更好的效果。

首先,證照代表某領域的專業能力,但是否適合入學EMBA成為專業經理人,仍要有適當把關機制。國外入學制度通常會有些彈性,但也不是全面放鬆。過去,中山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的亞太EMBA,便有證照申請的途徑,但是無大學學歷或要以證照通過該校的入學許可,必須在全校的招生委員會上提案討論通過,並不是EMBA委員會可以決定的,以確保學生品質。

其次,EMBA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未來的企業領導人,教學內容雖然比較實務導向,但是也必須要有必要的基礎,才能夠順利學習。目前國內EMBA入學,已經幾乎沒有筆試,如何確保進來的學生,能夠有足夠的基礎,在校期間有效的學習,是在設定入學制度時,必須考慮的。例如,對基礎學科的先修要求,或是基本學科能力的筆試,仍然有其必要,否則可能讓進來的學生跟不上進度,程度參差不齊也可能造成老師教學的困擾。

我希望EMBA,是Executive MBA,不要變成Easy MBA,或是Everybody's MBA。

翁御棋/日本北海道大學工學研究院助理教授(新北市)

吳寶春固然有值得尊敬的專長技能,但或許不宜硬要正規學術教育去配合他。

如果他選擇報考的,是餐飲烹飪技術相關學門,就可用他的獎項做為申請利器;但如是EMBA,可能還是不太適合,遇到統計學、經濟學、管理數學等必要科目,對他將是非常大的挑戰。

他的案例,或許和國內EMBA太氾濫有關,EMBA的設立,應避免該學程變成社會人提升自己地位和人脈的工具。大學固然不能是學術象牙塔,但也不宜太市場化、商業化。

EMBA爭議,教育主管單位應該檢討的是,學校缺乏經費或人脈,該有其他好的做法,以避免EMBA成為部分人士做為學位漂白的工具。大學提供真心想進修人士學習機會,當然是美事,但在各階段也該嚴格把關,以保障所有學生的權益。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缺水危機/春雨不足 環保好例子
丁庭芬/教(台東市)/聯合報
整理舊資料時,發現數年前為孩子們蒐集下來的報章,有環保、有感恩、有品德等等資料。

看著那些因人類的作為,而讓地球出現巨大改變的照片;有的是孩子絕望的看著全家賴以維生,因為沒水而乾涸的農田,導致爸爸無法耕田,少了收入;有的是孩子要到很遠的地方,拿著瓶子挑水回來;還有憑票領取飲水;還有的是因沙塵飛揚,造成空氣汙染引起一些疾病等等。

當我把照片展示給孩子們看時,他們很嚴肅的看待這些事,也覺得照片中的人很可憐。

當然,我也會讓孩子們知道,乾旱、沙塵暴等種種環保的事情;而這些缺水、濕地消失等林林總總的問題,也剛好呼應我們的生活領域課。

一切發生的事情,並不只是別人家的事情,只要沒有出現在我身邊,就跟我無關;而是要讓孩子們能知道,我們住在一個地球村裡,其實這些現象絕對會影響我們生活的方便性;最近台灣面臨的春雨不足或限水,不就正是最好的例子。

日前利用早上上課時間,把環保概念,藉由一些小小話題延伸帶入課程,也請孩子們思考、發表自己的想法,對的事情做就對了,由小處做起,並且不應該忽視其對我們的影響。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日聯美防中 軍事正常化?
蔡增家/政大國關中心亞太所所長/聯合報
日本經濟新聞社報導,為了防止中國大陸武力奪取釣魚台,美日將協商擬定共同作戰計畫。報導若屬實,不但打破去年以來中日的「恐怖平衡」關係,也瓦解美國再平衡政策下的「雙重嚇阻」戰略,這雖只是美日同盟的一小步,但卻是日本軍事正常化的一大步。

中日釣魚台領土爭議後,中日陷入恐怖平衡僵局;而美國也對釣魚台爭議採取雙重嚇阻的策略,它一方面不支持日本升高軍事衝突舉動,另一方面也強化美日同盟以嚇阻中國進一步動武,雙重嚇阻似成為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的重要一環。

日本雖想將美國捲入釣魚台主權爭議,打破中日對峙僵局,但美國仍然以不介入、不表態,來維持雙重嚇阻戰略。

可是近期中日恐怖平衡僵局,逐漸被打破,美國雙重嚇阻策略也隨之瓦解。今年一月,當中國海軍艦艇以火控雷達鎖定日本自衛隊護衛艦,打破中日原本非軍事對峙局面,武力奪取釣魚台似成為中共解放軍作戰守則的一部分,這讓美國擔心。對此,美國只能強化美日同盟,將過去的「預防性嚇阻」轉變為「針對性嚇阻」。

這次美日針對釣魚台,擬定共同作戰計畫,具有以下兩項軍事意涵:

首先是美日同盟的防禦範圍,從日本周邊有事提升為日本本土有事:過去共同作戰計畫,大多是針對朝鮮半島及台灣海峽等周邊地區,但這次卻是首次直接針對日本本土特定地區遭攻擊,所採取的作戰計畫。一旦中日在釣魚台海域發生軍事衝突,美國將被迫與日本進行共同作戰。

其次是日本自衛隊角色,從後勤支援轉變為武力行使:過去自衛隊在美日同盟架構下,大多扮演後勤支援角色,但這次卻是日本自衛隊將配合美軍,採取共同作戰行動。

日本安倍首相上台時,極力鼓吹修改憲法第九條的集體自衛權,其主要理由便是日本對於潛在的威脅,並沒有實施第一擊的反擊能力,假若本土遭受外來的攻擊,美軍將被迫加入作戰。但從這次共同作戰計畫看來,在日本還未修憲前,其實美國早就被日本綁架了。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偵查不公開 不是擋箭牌!
高源流/資深媒體工作者(澎縣馬公/聯合報
八里雙屍案和醃頭案發生後產生的媒體報導亂象,又讓很多人提到「偵查不公開」。在我的經驗裡,這些亂象和偵查不公開,搭不上關係,應該是辦案人員辦案不專業,媒體報導行為偏差的問題。

台灣許多人只知道有偵查不公開這個詞,但絕大多數的人,包括媒體記者,少有人真正了解偵查不公開的法律內涵;導致社會許多人濫用偵查不公開,甚至用偵查不公開這個詞,當成是自己醜行的遮羞布,或者做為一手遮天的工具。尤其是立這個法的立委們。

立委諸公是最喜歡拿偵查中的案子爆料,或者加料指控他人。馬英九被爆特別費時,許多立委或者政客,每天開記者會公開新的案情或弊端。這時,有誰講偵查不公開?

但是,當阿扁總統和他的幕僚被特偵組查辦時,就有立委、政客急得跳出來,指控檢調未嚴守偵查不公開。甚至那些被偵辦的對象或被告,也理直氣壯的拿偵查不公開,當擋箭牌。

其實,偵查不公開絕非如此。刑事訴訟法當中的偵查不公開規定,規範的是有參與偵查之檢、警、調人員及辯護人員。偵查案件中的被告,絕對有權可以對媒體記者談及,或透露他所知道的案情,而這也是被告的「自我辯護權」。因此,被告如果不願談案情,可以躲,或者用其他理由推托,但請不要用偵查不公開這個詞。

另一個沒資格說三道四的,就是媒體。最近因八里雙屍案和醃頭案,不少媒體跳出來要求辦案單位嚴守偵查不公開,讓我有點不太適應。依我過去的經驗,只要採訪到重大獨家新聞,就有其他媒體朋友會找辦案單位抗議,指辦案人員未嚴守偵查不公開,要求查辦誰把新聞透露給我。這是酸葡萄,無關偵查不公開。

更何況,有能力的記者,可以不必讓辦案人員違反偵查不公開,就能弄到新聞。夠專業的記者,不會為了交差,或者爭取收視率,就瞎編故事。今天媒體亂象,是記者專業及採訪能力不足問題,而刑案新聞綜藝化,則是社會的閱聽大眾,口味過重所導致的現象。

本質上,媒體記者採訪刑案新聞的每一個作為,都跟偵查不公開產生關係。如果辦案單位能善用刑訴法偵查不公開法條內,「依法令或為維護公共利益或保護合法權益有必要者」的除外規定,多與媒體互動,適時提供案件偵查的進展,導正媒體瞎折騰的內容,或許就能解決媒體胡亂報導的現象。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吃什麼食物,才會有好心情?
你是壓力太大,就會找食物慰藉的人嗎?事實上,選擇某些食物,的確能適時地舒緩壓力,到底哪些食物有抗壓魔力,讓人充滿活力?

在秋紅谷遇見藝術天堂
近年來,原本為一片荒蕪的七期處女地,隨著公部門的開發與私人建商在公共藝術上的投入,不但改變了七期的天際線,民眾穿梭在秋紅谷的公共藝術間,更找到了幸福的居所。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