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寫新移民血淚 女老師走入小吃部


英語購物、旅遊、辦公室對話...【空中英語教室電子報】收錄新知、時尚、全方位生活資訊,讓你說一口漂亮英語! 公正客觀的精神、以歐洲米其林為目標,【英卓美食報】網羅最有趣、實用、專業、新鮮的第一手美食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5/03 第88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今日教育新聞
寫新移民血淚 女老師走入小吃部
官員退任私校 補助審查惹議
苑裡風車鬧大 業者上火線說明
鼓舞民心 巴國上演藝術抗爭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寫新移民血淚 女老師走入小吃部

■陳怡樺

她們,矛盾地掙扎在兩個世界之中……

新移民為何逃離婚姻家庭,從事特種行業? 

其實,她們都是平凡的女人,渴望被愛、被接納、被尊重…

 

「有些越南女子,為了賺錢,拋家棄子出來坐檯,有的則是取得身分證後,吵著離婚或翹家,以坐檯為業……雖然生了孩子,越娘仍一心一意要到外面坐檯賺錢。」每每讀到這類報導,以「跨國婚姻婦女從事特種行業歷程之研究」為論文研究主題的陳家慧就忿忿不平。她說,新聞媒體習慣以「她們就是愛錢!」作為標準答案,涵蓋所有外籍女子從事特種行業的動機,卻忽略她們選擇從婚姻中逃離,走入特種行業謀生的掙扎。

將心比心 感受差異

畢業於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的陳家慧,目前在一所農村小學任教,某次與村中耆老閒聊時問及「村子裡的外籍配偶平常大多在哪裡呢?」該長輩忽然眼露曖昧半開玩笑地回答:「在小吃部啊!那裡有很多越南新娘,像學校某學生的媽媽就在哪裡上班啊…」自從聽到這樣的說法後,陳家慧每每行經鄉間小路時,看著那些與恬靜的村子不太搭調,由鐵皮搭建、閃爍的招牌,且刻意以「月」、「悅」等諧音為店名的小吃部,總不免心懷好奇多看幾眼。

尋求新生活或改善原生家庭經濟,是多數新移民女性來台灣的夢想。但她們遠從異國嫁到台灣,究竟過著什麼樣的婚姻生活?又為何離開婚姻生活,進入特種行業謀生?帶著種種疑問,陳家慧歷經二個月個案難尋的辛苦,展開長達10個月的田野調查,訪談了10位於小吃部工作的新移民女性。

「這些姐妹對台灣人不信任。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擔心身分曝光,拒絕受訪。」田野初期,陳家慧每晚待3、4小時,田野後期,則每天停留7、8小時,逐步打破受訪者的心防,與受訪者培養感情,拉近距離。


■ 陳家慧在田野調查中,訪談10位於小吃部工作的新移民女性。(圖/陳怡樺)

本以為進入田野後,可近身觀察她們的談話,但是陳家慧回想,剛開始姐妹們對自己不理不睬,視如空氣;姐妹們以母語交談,有時一個晚上根本聽不到一句中文,只能從她們講話的神情和肢體動作揣測談話內容。但也正因為語言不通無法融入團體,這種失落和無趣,反而讓陳家慧體會到這些姐妹初到台灣時,在夫家的孤單無助。

雖然慢慢與姐妹們累積了信任感,但是每當陳家慧拿出錄音筆、筆記本等工具試圖記錄,卻仍立即讓受訪者的態度轉為冷淡。

幾次之後,陳家慧終於領悟,「不再抱定要有什麼收穫。改以一顆真摯的心進入田野,不是找個案,而是找朋友,不是去訪談,而是去聊天。」研究如此,在現實生活中更是如此。

與姐妹相處一段時間後,陳家慧得到「妳是我第一個台灣女性朋友」的回應,讓她感受更深。她笑說:「與台灣女孩的喜好不同,越南的姐妹們怕胖不愛吃甜食,愛吃生的青芒果沾鹽,自己還曾陪著姐妹去偷摘芒果,被姐妹們開玩笑說:『為人師表還跟我們一起偷水果。』」文化習慣上的差異,總要細細相處才能體會其一。

媒體成幫兇 污名新移民女性

「東南亞國家多由女性負責養家活口,她們嫁來台灣後,也改不了根深蒂固的觀念,婚後就立即開始賺錢,而且是什麼錢都賺…」報導中以少數個案強化新住民「愛錢」的負面形象,甚至強調新住民為了外出賺錢不擇手段,動輒拋夫棄子離家出走。面對這類說法,陳家慧無奈地說,這種報導角度與內容,嚴重影響台灣人對於新移民女性的印象,甚至加深各界對於她們的歧視。 

換個角度想,她們為何選擇逃離婚姻?又是被逼迫到何種境地,才作出如此決定?陳家慧指出,姐妹們大多來自不幸福的婚姻生活,商品化婚姻的本質,夫家恣意要求、限制與歧視。姐妹們不僅面臨家庭問題,還得背負龐大的養家壓力,再加上求職條件受限,只能從事高勞動卻低所得的工作。種種枷鎖,加上少了母國社會輿論的約束力,她們變得容易放棄婚姻,選擇以主流社會所不認同的方式來掙脫這天羅地網。但時下主流媒體用「她們就是愛錢」以偏概全,根本是「倒因為果」,反倒成了污名新移民女性的最大幫兇。

新移民女性所受到的歧視,絕不僅是從事特種行業的緣故,早在她們踏入臺灣那一刻起,赤裸裸的歧視和排斥就存在了。陳家慧提及:「不論是媒體、路人、同事、鄰居,甚至朝夕相處的家人,都經常以有色眼光、刻板印象來看待新移民。姐妹們本以為可透過婚姻移民向上流動,但移動後,弱勢並未消失,性別、階級、種族歧視反而重新組合排列,滲透在她們的婚姻生活、兩性關係、就業條件與職場環境裡,使她們更加邊緣與弱勢。」

回饋娘家 享受尊榮與成就感

跨國婚姻看似是個人的選擇,實則背負家人的高度期待,承受來自母國社會的輿論壓力,如果嫁來台灣,娘家經濟沒起色或婚姻生活不美滿,都會淪為親戚友人茶餘飯後的笑柄。陳家慧說︰「她們即使回到越南,個個都偽裝出婚姻幸福的假象,絕口不提在台生活的辛酸,就怕父母擔心,也怕家人蒙羞……。」


■ 改變心態後再進入田野,陳家慧成功與新移民姐妹們打成一片。(圖/陳怡樺)

 

於是,新移民女性矛盾地穿梭在兩個矛盾又互斥的世界:在台灣為著家族經濟而忍氣吞聲,在越南則享受衣錦榮歸的成就感;在台灣是被污名化的邊緣人,在越南卻成為傳統社會讚揚的好女兒。過去,她們是被夫家嫌棄輕視的媳婦、不受先生疼愛憐惜的妻子,但現在是令家人臉上添光、將老舊矮房改建成現代樓房的最大功臣。對這些姐妹而言,以個人的幸福來換取整個家族的幸福,一切的犧牲都值得。

如平凡女子 渴望家庭渴望愛 

姐妹們敞開心房對陳家慧說,相較於離家前在夫家做牛做馬,備受歧視,現在是被男友捧在手心疼愛,更讓姐妹們傾心。她們從一個受壓迫者釋放出來,那些在婚姻生活無法被滿足的經濟與情感需求,在男友身上一一實現。

「其實,她們只是平凡女人,渴望被愛被尊重以及被了解,有的姐妹依然憧憬家庭幸福,仍盼著和孩子住在一起。有的姐妹則企盼未來和男友共組家庭、為其生男育女。」陳家慧淡淡地說。她回想剛開始和小姐們互動時,跑腿打雜是她最常做的事,互信基礎也在幫忙傳簡訊、找工作、教台語、買東西、臨時接送上下班等日常點滴中累績,而這些瑣事,平時多由男友一手照顧打理。

外部資源僵化 外配無援

新移民女性到警察局報案時,常遭到警察一句「這是家務事」而消極處理,求助無門。陳家慧指出,警察要懂得轉介,新移民女性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求助對象通常是警察,若村里的警察能適時伸出援手或給予適當的轉介,對於姐妹們將會是最大的幫助。

看電視是姐妹們學習語言的最佳工具,有些姐妹出門不易、有些姐妹則是看電視打發時間。相較於紙本傳單,電視和廣播是新移民女性最常接觸的媒體,陳家慧建議,未來有任何政策宣導,可以於電視或廣播中播放,增加姐妹的接受的管道。

台灣 欠姐妹們一個公道

回到教學現場,陳家慧目前任教的學校是典型的農村小學,村子裡的新移民人口比例相當高,而班上的「新台灣之子」將近一半。孩子原本不懂,也不會歧視,「歧視」往往來自於大人的身教或言教。陳家慧談到,經過這一番的深度訪談,讓她深深感受到「平等對待、真誠接納、尊重多元」的重要;而這些感受不是教條,她一定會落實於自己的教學。

「妳寫的作業對我們有幫助嗎?我們以後的生活會好一點嗎?」田野調查的尾聲,一位姐妹這樣問著,陳家慧哽咽地答不上來,心中只能企盼為她們跳脫「媒體所建構的污名形象與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陳家慧不斷說,新聞媒體的滲透力強,記者應正視自己的社會責任,而社會大眾也要捫心自問,在新移民女性的輔導工作逐受重視之際,台灣人的價值觀改變了多少?而我們何時才會發現,自己並不是故事中的讀者,乃是壓迫她們的共犯之一?

 
官員退任私校 補助審查惹議

【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立委陳亭妃、李桐豪等人2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指出,不少教育部官員退休後轉任私校「當門神」,好讓私校獲得教育部補助款,黃榮村、楊朝祥等9名教育部退休高官都被點名。對此,教育部長蔣偉寧回應,私校獲教學卓越補助與否,由委員會討論決定,經費補助審查絕對公平嚴謹。


▲教育部部長蔣偉寧2日到立法院備詢表示,12年國教並沒有延期上路的考量與延期的條件;而今日重點聚焦於退休教師轉任私校的雙薪問題,他回應,行政院全面考量軍、公、教公平原則才先刪除教育部提案,但是教育部大方向沒有改變,會再繼續研擬提案。(圖文/姜林佑)


陳亭妃質疑,多位前任教育部長、次長、司長退休後轉任私校,這些私校幾年內都獲得教育部補助,例如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卸任後自民國98年轉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98年至99年該校領取補助金1.2億,往後依序每年領取1.2億補助金,而102年則領取9千萬補助金;前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今年1月開始轉任南華大學校長,該校於今年2月就首次獲補助3千萬。 

立委李桐豪提醒,教育部退休官員擔任私校校長後,跟教育部的互動恐涉及「遊說」,應該利益迴避,否則退休官員的行為即使內心無私,但引起疑慮,導致社會觀感不佳。

教育部長蔣偉寧強調,大專競爭性經費都經過公平、公開審核,退休官員轉任私校,沒有違法,社會觀感不佳,確實值得思考,經費審核過程都相當嚴謹,不能因為是退休同仁的學校就矯枉過正,排除學校的努力。

對於立委質疑前教育部長楊朝祥99年轉任佛光大學校長,該校100年度就首次獲補助3千萬元。蔣偉寧反駁,佛光大學102年度沒拿到教學卓越補助,立委推論不成立,補助經費與退休官員服務與否無關。

不少國立大學教授退休後轉任私校教書,同時領取月退俸和私校薪水,教育部日前提出「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條例草案」,規定轉任私校者最多只能領4成的月退俸,送進行政院後遭刪除。

蔣偉寧說,行政院基於軍公教衡平一致原則,才刪除教育部提案,教育部大方向沒變,規劃月退俸中屬於政府「恩給」部分「作一些折扣」,會根據行政院決議,研擬提案。

教育部統計,目前共有2,548名退休軍公教人員在私校任職,同時支領月退俸和現職薪水,其中教育人員1,268人、軍人982人、公務員298人,政府每月支付他們的月退俸超過1億元。

 
苑裡風車鬧大 業者上火線說明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苗栗縣苑裡風車案越演越烈,鎮民質疑當地興建風車密度太高,距離民宅太近,有健康和安全疑慮,多次陳情抗議,要求立即停工。風車業者英華威公司2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副總王雲怡強調,苑裡風車一案分3期,總共規劃14座,皆已通過環評,目前興建中的是第一期6座中的4座。倘若苑裡鎮民不歡迎的話,「在苑裡的規劃,最多就是第一期6座風力發電機組,不會再增加了。」

風車噪音比冷氣聲低

記者會外頭,出現10多名學生高舉「挺合理綠能,反不當瘋車」標語。苑裡鎮民陳薈茗受訪時指出,苗栗通宵15公里海岸線蓋15座風車,後龍則是21公里蓋21座風車,1公里才蓋1座風車,然而苑裡海岸線短短2公里,蓋14座風車,密度太高了,她聽聞台中大甲、後龍民眾受到風車低頻噪音影響,無法睡覺,憂慮日後風車運轉後,也有同樣的問題。


▲英華威公司也讓反對的學生進場表達意見,並針對學生的問題做出回應。(圖文/楊萬雲)


王雲怡澄清,事實上,苑裡海岸線長達3.5公里,沒有如外界所說,將興建14座之多,而現在動工僅4座,包含編號為18-1、24、25、26,從空照圖來看,沒有如外傳接近民宅60公尺的問題,至於剩下2座,編號22、23,待找到合適的地點之後,才會動工。

外傳風車運作後,恐會造成淤泥。王雲怡表示,國外沒有類似的案例,況且「風機」不是「電風扇」,風機具有防風、穩定風沙的效果,如果未來真的發生淤沙狀況,英華威也願意切結承諾,定期對漁港進行淤沙清除的工作。


▲英華威公司2日召開記者會,澄清苑裡居民對興建風機的諸多質疑,圖為英華威副總經理王雲怡。(圖文/楊萬雲)


記者會上,一名「反瘋車」清大生,根據一篇國外研究指出,低頻噪音超過30分貝,將產生「風車症候群」,影響健康。王雲怡回應,英華威曾在距離風車150公尺的地方做24小時測量,結果分貝數在20分貝,相當於冷氣運轉的聲音,倘若仍有疑慮,英華威願意在他們指定的時間、地點量測,「讓數據來說話。」

英華威承諾 最多完成6座

面對強烈的民意反彈,王雲怡表示,倘若鄉親不歡迎,英華威頂多完成第一期6座風車的工程。陳薈茗強調:「不是蓋幾座的問題」,而是顧慮到風車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尤其是編號18-1,接近漁港,一旦倒塌,勢必影響漁民的生計和安全。陳薈茗也提出,她願意接受的範圍是,風車必須距離民宅至少1公里,否則她仍會有安全和健康的顧慮,希望英華威拿出誠意,和居民們好好溝通協調。


▲苑裡反瘋車自救會代表陳薈茗(左)到場向英華威副總經理王雲怡(右)表達意見,但雙方各持己見,最後不歡而散。(圖文/楊萬雲)

 
鼓舞民心 巴國上演藝術抗爭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寒冷的星期二晚上,一群巴勒斯坦人和外國人聚集在雷馬拉文化廣場,一同欣賞法國瑪姬 瑪漢(Maguy Marin)的現代舞。

據《半島新聞網》報導,這是雷馬拉當代舞蹈節(Ramallah Contemporary Dance Festival, RCDF)的表演節目之一。過去7年,RCDF共吸引110個國際舞蹈團、超過1,200名藝術家參與。RCDF內容多元,包括工作坊、影片欣賞論壇與遍及全市區的表演活動。

RCDF是巴勒斯坦政府11月在聯合國大會爭取到非成員觀察員國的地位後,首次舉行的大型國際藝術盛事。

舉辦完,巴勒斯坦經歷巨大震動,以色列當月底向加薩走廊發動攻擊,同時揚言要在西岸拓大屯墾區,特別是在具有重要意義的E1區域,當地有草根運動的崛起。

生活苦難躍上舞台

「對加薩開戰,以及屯墾區的增加,這些都激發我們的危機意識。」經驗豐富的巴勒斯坦演員麥薩唯(Sami Metsawi)告訴記者:「當你看到不公不義,而又跟自己相關時,你就會受不了。」他同時也是作家和音樂家。

傑寧自由劇院(Freedom Theatre of Jenin)推動「自由巴士」(Freedom Bus)計畫,在西岸村落巡演,採用「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的方式,將真實生活的事件用戲劇呈現,達到傳播與推廣的目的。

劇團的運作按流程進行,先聽取觀眾分享在軍隊監控壓力之下的生活故事,接著以即興的方式,透過戲劇來展演觀眾的故事。這種表演的目的是為了重振居民低迷的生活。

「與犧牲和抗拒有關的故事是為了喚醒沉浸在健忘、絕望和冷漠中的觀眾。」負責統籌自由巴士的瑞維斯(Ben Rivers)表示:「分享個人的故事具有療效,藉由釋放累積的傷痛負擔。民眾說,他們會因此獲得更大的能量,準備好進行奮鬥。」

被占領的巴勒斯坦人,生活中最困苦的部分是經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簽署的協議,對巴勒斯坦人造成限制。

麥薩唯說:「一般來說,和劇院合作可以有許多機會磨練,了解一個人的強項與弱點,你會知道怎麼放鬆,你知道怎麼活在當下,自發地享受。在戲劇裡,你能擺脫創傷,或至少理解他們。」

經費銳減 藝文發展不能停

巴勒斯坦的經濟大量仰賴國際捐助,然而,捐助國的援助款正在減少。國際貨幣基金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西岸的失業率上升至23%,加薩為32%。

西岸的文化中心也遇到經濟困境。規劃承辦RCDF的組織是第一雷馬拉集團(First Ramallah Group),執行長伊萊雅(Khaled Elayyan)表示:「今年,藝術節的經費很少,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運作,我們遇到經濟困頓,不能因為局勢不好,就停止藝術發展,我們必須要繼續下去。」

伊萊雅強調,舞蹈與戲劇對因經濟重創而受影響的年輕人有其重要性,西岸青年失業率是28%,加薩是49%。

「我們透過教育幫助社區,我們鼓舞青年去工作,當一個舞者,這是他們表達自己的方式。」他說。

不分老中青 共同面對歷史

透過舞蹈和戲劇的表達,成為沮喪的巴勒斯坦社會一道藝術的出口,並提供他們建立伙伴關係的機會。舞蹈和戲劇的藝術形式,需要群體共同參與。

群體合作的形式更成為巴基斯坦當地劇院的模式,提供各種年紀的人聚會參與。以艾爾卡薩巴劇院和電影中心(Al-Kasaba Theatre and Cinematheque)為例,是雷馬拉唯一有大螢幕可放映電影的場所。

此外,該中心亦有適合青少年和成人等不同年齡層的表演活動,「中心提供人們能夠分享、討論的場所,也希望可以不同角度觀察事物。」中心執行長亞伯拉罕(George Ibrahim)說。

成人可以欣賞紀錄片,兒童作品有童話故事,而某些國外作品則適合特定族群。亞伯拉罕說,作品中的現象會告訴巴勒斯坦人某些問題是世界普遍的狀況,讓人們有屬於全球村的歸屬感。

亞伯拉罕的作品則大量以巴基斯坦為背景,主題包括因以色列的隔離牆,巴勒斯坦人離鄉背井的痛苦,或是巴勒斯坦囚犯被以色列釋放後面臨的心理與社會適應困難。亞伯拉罕說,這些作品把我們的歷史呈現在舞台上。

巴勒斯坦藝術家留下許多文化藍本,現在隨處看見。走在伯利恆或雷馬拉的街頭,經常可見街頭塗鴉或巴勒斯坦作家或詩人的名言,鼓舞經過的民眾。

瑞維斯說:「詩人、劇作家、音樂家和其他表演者總是巴勒斯坦抗爭中扮演重要角色,沒有人注意到這種不持武器的抗爭在巴勒斯坦已經超過130年。」

伊萊雅說:「這是我們的認同感,透過藝術,我們能告訴你的故事比透過政治演說更容易懂。」

巴勒斯坦人的創造力,尤其在西岸的運作,猶如一種被宰制時的解藥。「在極度暴力和壓迫下,無止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很特別的能力,那是人類精神的真正勝利。」瑞維斯說。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