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致力達成與叛軍和解的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但諷刺地是他與叛軍領袖簽署的和平協議,在不到一個星期前,才遭該國人民在公投中予以否決。前者早有人預測,後者則是出乎意料之外。民意如流水,難以捉摸與掌握,英國脫歐前的民調,讓留歐派信心滿滿,但讓專家跌破眼鏡。與日前哥倫比亞的和平協議公投相比,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雖然不如預期,但至少還代表的是選民對英國在歐盟內是否有利的一項選擇;但哥國公投卻是否定政府與叛軍—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簽署的和平協議,難道哥倫比亞人民要捨棄和平,迫使雙方回到交戰的狀態?究竟這個拒絕和平的決定該如何解讀?
首先,這次公投的投票率僅有三成七,遠遠低於預期,而最終的結果是百分之五十點二對百分之四十九點八的些微差距。支持和平協議者或許過於樂觀,沒有出來投票,也可能因為當天許多地方傾盆大雨的氣候因素,以至於有此令人驚訝的結果。哥倫比亞小說家馬奎斯《百年孤寂》最後一場大雨讓小說中的城鎮崩毀,不知投票日的大雨是否也會摧毀好不容易達成的和平協議?
即使哥倫比亞總統在投票前向選民多次重申,事實上除了該國政府與叛軍的協議外,並沒有其他的備胎計畫,但還是在這次的公投中大意失荊州。這個和平協議在公投前受到國際社會一致的肯定,有點類似英國脫歐公投前,歐巴馬總統及各國政府領導人都希望英國選民做出留歐的決定,但英國人卻選擇脫歐。這次哥倫比亞人民同樣是否定了國際政治領袖及國內精英的看法。
其次,如果從其他國家內戰的經驗來看,在達成停火協議後,將會進行D&D及R&R的工作,第一個D就是解除武裝,原先和平協議中已談好由聯合國進行監督,且已展開。第二個D是解除動員,也就是復員的意思,叛軍可在達成和平協議後解甲歸田,政府軍也能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裁減軍力。第一個R是讓因受到戰爭波及而流離失所的難民,可以平安返回家鄉;第二個R則是重新融入社會,不僅是難民也包括叛軍。
叛軍要融入社會,回歸正常生活。他們需要教育或職業訓練,也希望能夠獲得創業基金。如果和平協議破局,這些初期工作不能開展,難道哥國人民希望政府與叛軍重啟對抗嗎?
當然不是,顯然對叛軍的處理過於寬厚,是哥倫比亞民眾拒絕和平協議的主因。
許多過去為FARC與政府軍衝突的受難者,無法接受在經過五十二年及廿二萬人喪生後,FARC可以轉型成為政黨,並且在該國未來兩次的國會選舉中至少有十席的保障席次。此外,若是叛軍承認罪行,將不會被送入監獄服刑,而是從事對社會的彌補工作,如清除地雷、維修基礎建設及協助受害者。從轉型正義的角度來看,加害者若認罪悔改卻不被接受,只會造成更多的冤冤相報,真相與和解才是重點。
好在哥倫比亞政府與FARC都沒有捨棄和平,選擇再戰,而是願意回到古巴,再度展開談判。或許哥倫比亞人民所期待的和平,不會像《百年孤寂》的結局一樣,在雨水中消失,因為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桑托斯,似乎讓和平協議又露出一線曙光。(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