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先有好民,才有好國 楊宗澧與他的好民文化行動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臺中好生活電子報
2016/10/12 第29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封面故事
先有好民,才有好國
楊宗澧與他的好民文化行動
微型社區教育的實驗場
張睿銓與他的想想人文空間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楊宗澧

先有好民,才有好國
楊宗澧與他的好民文化行動

文/李政青;攝影/澄攝影;圖片提供/廖家瑞

進入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批評時政,表達自己的聲音。但要解決社會問題,得先瞭解,才能行動。楊宗澧為故鄉台中引進「哲學星期五」,透過咖啡館裡的免費公民論壇,幫助社會大眾瞭解公共議題,進而願意參與改變社會。現在他還要推出一連串「好民文化行動」,因為他相信,先有好民,才有好國。

打開電視,政論節目裡的名嘴你來我往,高潮迭起;打開電腦,網路討論區不時戰火四射,捉對廝殺。熱鬧滾滾的景象,看在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楊宗澧的眼裡,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這個社會很多事情都流於表面,網路帶動了大量資訊的開放,更多聲音可以表達出來,但仍缺乏進一步的深化討論。」

非營利組織歷練豐富

除了剛退伍時到中央研究院擔任研究助理,楊宗澧長期在非營利組織工作,先後任職於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以及國際特赦組織。為什麼選擇跳脫一般人眼中較為穩定的學術圈?他解釋:「我很喜歡學術工作,但後來覺得學了這麼多,更關心到底要怎麼做。」司改會推動許多專業立法遊說,他負責寫法案,也進行個案救援,幾個重大冤獄案件如蘇建和案、江國慶案,他都參與其中,學到許多非營利組織的專業工作方法及法律實務操作。在國際特赦組織服務時,他更體悟到一項重要精神──好的研究才能帶來好的行動。

楊宗澧說,社會運動並不是新聞畫面裡頭的三十秒或一分鐘的示威抗議,那只是社會運動的冰山一角,真正冰山底下的社會運動,是投入大量人力研究這個問題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應該要採取什麼解決方式?這才是社會運動。

 
《好民報》是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發行的刊物。

引進哲學星期五帶動台中公共論壇

在這樣的思惟下,2013年底楊宗澧留英返台後,為故鄉台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短短兩個月之內,於2014年1月引進「哲學星期五」(簡稱哲五)。台灣最早的哲五,是2010年開始於台北慕哲咖啡館的公民論壇,每個星期五晚上固定邀請講者就特定主題進行簡短演說,然後再由主持人帶領聽眾一同討論。

8月底最後一個週五的台中哲五在想想人文空間舉行,這天他們討論的主題是「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汙染案」,請來越南籍阮文雄神父解說汙染事件對當地的影響及越南人民的心聲,讓大家看到媒體報導外的事件全貌。這些討論像火種般深埋聽眾內心,往後若遇到相關團體需要聯署、志工或募款時,這些聽眾更有可能響應。

其實楊宗澧想透過哲五帶動的,是一種審議式的民主討論,也就是提供充分資訊給大眾參考後,大家再來選擇自己的價值、立場和觀念。「哲五為社會提供一個平台和管道,讓大家準備和發想,這當中可能會有人採取行動實踐社會理想,我們只是幫忙抬轎,讓這些不被看見的人或團體,可以被看到。」他說。

近三年來,台中哲五週週無休,辦了一百三十多場。每場聽眾有一半到三分之一是第一次出現。為了讓這裡成為人人都可進入的知識殿堂,活動不收費,完全靠募款維持營運。

 
哲學星期五(Cafe Philo)是每週固定舉辦的免費公民論壇。

好民文化行動深入社區

2016年,楊宗澧又創辦了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希望更深化哲五的形式。他形容哲五是一個科普的免費學堂,現在要推出進階版。協會透過推出系列課程,要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動學員獨立思考及邏輯思辨的能力。如目前剛舉辦完的「推理文學講堂」,除了請來推理文學小說家上課,還有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老師及冤獄平反協會律師講解科學鑑識及司法實務,讓學員透過小說了解社會脈絡,再從現實中發展出合乎邏輯的故事架構,反覆咀嚼,產生更細膩的思惟架構。

課堂之外,現實社會是「好民」一定會接觸的場域。早在協會於今年7月31日正式成立前,楊宗澧已經在3月份招募志工培訓,深入東協廣場(原第一廣場)採訪調查。開幕茶會當天也是《好民報》創刊號的發刊日,四頁版面刊載了志工們數月來完成的八篇報導。為了監督議會,「好民」還舉辦議會小旅行,帶領民眾到議會旁聽、瞭解地方政治運作。未來他還將持續挑選特定議題做公民草根論壇,未來可能和里民大會合作,藉由討論跳脫以往大會報告般的模式。

「好民」的名字,來自台灣民主先鋒鄭南榕先生的一句話:「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在這個理想中,楊宗澧顯然相信:先有好民,才有好國。

楊宗澧小檔案

出生年:1976年
學歷:東海大學社工系、英國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社會學碩士
經歷: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公民組合發起人、哲學星期五@台中創辦人、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委員、台灣自由緬甸網絡執行委員兼發言人、台灣圖博之友會理事、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副祕書長、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祕書
目前正在努力的事:公共論壇、議會監督、審議式民主

TOP

 
 
 
 
張睿銓與他的想想人文空間

微型社區教育的實驗場
張睿銓與他的想想人文空間

文/李政青;攝影/澄攝影;圖片提供/張睿銓

誰說學習一定要在教室裡上課?咖啡館也是個學習的好地方!在台北的國立大學教書多年,又是關注社會議題的音樂創作者,張睿銓選擇回台中開咖啡館,從事微型社區的教育實驗,請不同領域的專家來當老師。因為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教」和「學」。

要是能在咖啡館上課,多數學生一定興奮不已,位於台中市中區的「想想人文空間」,就是集教室與咖啡館於一身的地方。而且不止於此,一進咖啡館,還可以看見整面書牆和各種農產品,看起來也像家書店和小農市集。

生涯既正統又另類

想想人文空間總監張睿銓本人跟這個空間一樣多元。一方面,他是個傳統的好青年,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學成歸國後在政大英語系任教多年;另一方面,他又個有叛逆性格的音樂人,從事非主流的hip hop(嘻哈)音樂創作,以台語、英語演唱rap(饒舌)歌詞,內容大量關注社會議題。

外人看似兩全其美的生活,張睿銓卻覺得有所欠缺。高中畢業上台北,一待十八年,別人早就「他鄉變故鄉」了,但他始終有種異鄉遊子的感覺,「對家鄉好像沒有任何貢獻,再怎麼努力,都是把自己的生命貢獻給台北人。」他和周遭同樣旅居台北的同事提起,發現許多人都有相同的感受,這讓他更覺得應該返鄉打拚。

2013年,他先投石問路,確認在中興及暨南大學找到兼職講師工作後,便搬到台中定居。他是彰化員林人,高中念台中一中,台中可說是他成長的第二故鄉。

 
「想想」經常舉辦各種講座和工作坊。圖為女棒球主審劉柏君來此分享個人經驗,並與聽眾合影。

返鄉從事微型社區教育實驗

教育是張睿銓最想做的事情。他和另一半黎映辰都是老師,兩人都希望可以將學習帶到校園之外,深入社區。剛開始他們曾想過要開補習班,但想到把招牌掛上去的感覺好像不太對,並不是他們想要的形象。如同他在音樂中所呈現的社會意識一樣,張睿銓希望能做很多不一樣的事,例如辦講座、開工作坊、放映電影等,讓這裡不但是個微型社區學習場所,也是孕育社會關懷的據點。於是他在台中拜訪了許多不同行業的朋友後,他發現咖啡館是彈性最大的選項,「想想」的雛形於是定案。

「想想」有三層樓,一樓是咖啡館,吸引外人走進來一探究竟的地方。整面書牆除了販售新書,還有朋友們提供的二手書供客人取閱;店裡的農產品則是與推廣友善農耕的朋友合作,引進許多無毒的小農產品,菜單上不少品項都有此特色,如配合花季採收的野薑花咖啡、純乳冬瓜、紅心土芭樂茶、有機檸檬汁等。

 
想想人文空間是一個集咖啡館、書店、小農市集和教室的複合式空間。

豐富討論激發思辨能力

上了二樓,一整面的黑板牆加上可做各種排列組合的桌椅,可以進行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這裡是「想想」最初概念的源起。目前「想想」在各個領域都有龐大的師資團隊可以教授課程,像語言課程,從英文寫作、中文寫作、日語、台語、客語都有。

張睿銓教的是英文寫作,這是他在美國念碩士主修的領域。「我本來是個很害羞的人,想說學寫作可以不用講話,才念第一個禮拜就知道錯了。」課堂上你一言我一語,師生之間雄辯滔滔,辯論還牽涉到眾多哲學思潮,儘管當下不太習慣,回國後卻深深影響了他的教學。寫作前,張睿銓會鼓勵學生,先用說的耙梳自己的思想、邏輯,把想法整理過後再下筆。他在修改時,不會直接提出對錯,而是了解原因後,以諮詢者的角度提出建議。雖然現在上英文寫作的學生,多半以準備考試的國高中生為主,張睿銓仍堅持這樣的做法,「當你的思考能力、邏輯能力到一個程度之後,不可能沒辦法應付考試。」

三樓是專業舞蹈教室,瑜珈、表演課都在這裡上課。另外還有不定期舉辦的講座和工作坊,內容涵蓋音樂、理財、表演、創作、動漫、醫藥、運動各領域。未來他還打算和方舟音樂藝文展演空間合作,在「想想」開辦「搖滾教室」,邀請獨立樂團的樂手教吉他、貝斯和搖滾樂的歷史。

活動多元,精神倒一致──希望能夠打破師生角色,在指導者和學習者之間營造出更熱絡的互動,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教」和「學」,從中帶動參與者的自我成長。「來『想想』參加活動、課程,甚至喝杯咖啡也好,可以幫助你對自己有多一點的了解。」張睿銓這麼期待著。

張睿銓小檔案

出生年:1977年
學歷: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外文系、美國帝波(DePaul)大學寫作理論與教學法碩士
經歷:想想人文空間總監、中興、暨南大學外文系兼任講師、遠流出版集團資深編輯、政治大學英文系講師
創作專輯《創世記》、《創世記第二章:重生》、《出走》,曾獲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單曲、新聞局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河洛語組佳作、金音創作獎「最佳數位嘻哈單曲獎」
目前正在努力的事:結合生活、美感和社會關懷,營造新型態的社區學習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十月號NO.20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