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上海自貿區預計29日掛牌,可望為大陸帶來十年改革紅利,反觀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迄今卻還未能啟動。當上海的自貿區遇上台灣的示範區,無異宣告兩岸經貿競合進入新回合,雙方不只比開放程度,更要比速度。因此,本報特製作此一專題,剖析上海自貿區的內涵及對台灣的影響。
被視為「李克強經濟學」重要突破口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上海自貿區」),預計將在9月29日揭牌。這幾天,浦東一些主要道路已經陸續換上通往自貿區的各式路標。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內的二號大門,工人們也在被紅布遮住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字牌前加緊施工。
這一切都預示著,上海自貿區就將正式上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昨(26)日在看到上海自貿區的路標後,在個人微博上寫道:「上海自貿區的路牌已掛出來了。自貿區是近年來少有的實質性改革措施。」
上海自貿區之所以受到外界高度重視,甚至期待,是因為上海自貿區將推動的諸多實驗性措施,將關係到中國大陸下一階段更深層次的改革。香港南華早報就形容,上海自貿區的建設,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推動,堪比約30年前由鄧小平成立的深圳經濟特區。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日前在中共上海市委舉行的常委學習會上聽取相關報告時指出,試驗區有許多內容涉及改革「深水區」,改革難度大、考驗多。上海應力爭在試驗區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更好地服務全大陸。
關於上海自貿區的內容,外界多將焦點放在金融領域,包括:利率自由化、人民幣自由兌換等。但據中國證券報報導,上海自貿區總體細則多達98項政策試點,29日掛牌當日將公布首批的55項,其餘43項預計年底前公布,首批公布細則的重點主要是關於境外投資管理制度。
浦東(上海)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說,由於金融開放事涉敏感,首批55項有關金融的開放不會太多,頂多會放寬貸款、資金進出自由化。
花旗(中國)投資與研究部主管邱思甥也稱,金融自由化是試驗重點,但開放初期不會「一步到位」,是一個「循序漸近」的過程。
為順利推動各種自由貿易的試驗,8月中旬,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全國人大申請,在試驗區內,三資企業(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條例暫停三年。
上海市人大昨天已通過,10月1日起,停止實施「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審批條例」三年,未來上海相關地方性法規也將配合上海自貿區進行相應調整。
「『三年』是個點,暗示時間的緊迫。」盛九元說,大陸將利用短短三年,在區內進行各種測試。若成功,就複製、擴散到其它更多地區、甚至修法;若不如預期,自貿區就像個保護閥,不影響大陸其它地方。
但更重要的是,李克強企圖藉由對外資開放的過程,要完成包括資本項自由兌換、利率自由化、匯率自由化等一系列「金融開放」。
「是『制度創新』不是『特殊政策』;是『投資』不只是『貿易』;是『服務』不只是『製造』。」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幼文三點總結了上海自貿區的精髓。
張幼文說,藉自貿區試驗,大陸要完成政府職能調整、行政體制改革、對外經濟關係改革、服務業市場開放、金融創新等目標。
富蘭德林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芳榮認為,做為「世界工廠」,大陸已懂得要善用製造業的長處,提升自身金融競爭力。而金融改革的威力不亞於政治改革。
如何評斷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與否?劉芳榮分析,關鍵要看「三條腿」:資本項下的開放、離岸金融(即OBU業務)的開放步伐、匯率自由化。
據稱,李克強提出上海自貿區計劃時,一度遭到金融監管部門公開反對,逼得李克強在一次國務院閉門會議上拍桌發飆,上海自貿區的規劃最終才得以過關。
上海自貿區就將揭牌營運,李克強的改革試驗藍圖能否在自貿區內順利推展?上海自貿區又將引領大陸經濟走向何方?甚至將給改區域經濟帶來什麼影響?都將持續吸引各界的目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