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梁藍波「聚合大系」畫述


【men's uno電子報】提供流行穿搭、單品介紹等內容,讓你輕鬆掌握流行時尚訊息,成為最具魅力的時尚質男! 【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典藏藝術網_首頁 典藏藝術網_今藝術
2013/09/27 569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 藝術欣賞/梁藍波「聚合大系」畫述

在他「聚合大系」這個最新的命題裡,看似描述作品的視覺形態,實則飽含著對東西方文化在並非偶然邂逅、遇合的過程中被激發的生命機制及多重可能性的探索,這也許正是引導他不斷演繹宇宙人生的玄奧及神祕性的內在原因。

□ 悅讀便利貼/日本藝術維新運動與其美學建立
日本美學的對外擴張,造成另一種日殖美學。曾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在其20世紀百年藝術發展中,便出現了日本美學在台灣在地化的過程。

□ 熱賣好書/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
立足於2000年代和2012年代,以子午線為地理上的越界,以域外與域內文化的衝擊為人文上的越境,試圖重探亞洲區域美學的同質性與異質性,並針對區域內的菁英美學與庶民美學之文化路線,提出藝術本質上的探討。

□ 《小典藏》九月號/菜市場大尋寶
菜市場對於孩子們來說,應當是一個充滿了許多神奇事物的場所,對於一個充滿好奇的小小心靈而言,一定也有許多小朋友,把陪爸媽去菜市場當成一趟充滿驚喜的旅程。


《典藏新書講座》

風火林泉:
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


日 期/2013.10.5(三)
時 間/下午4:00
講 師/主持人/與談人:謝佩霓(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講者:高千惠
重探當代亞洲視覺文化景觀~

 
 
藝術欣賞
梁藍波|交響I 壓克力顏料、畫布、複合媒材 116.8x177.5cm 2012
梁藍波「聚合大系」畫述
文/李偉銘(中國著名美術批評家)

像梁藍波這樣的藝術家,來自外部世界挑戰的力度可能更為強烈,文化的認同也可能更加複雜。在他「聚合大系」這個最新的命題裡,看似描述作品的視覺形態,實則飽含著對東西方文化在並非偶然邂逅、遇合的過程中被激發的生命機制及多重可能性的探索,這也許正是引導他不斷演繹宇宙人生的玄奧及神祕性的內在原因。

在繪畫語言的探索中,梁藍波是一個具有清醒的實驗意識和具體實驗方案的藝術家,他認為:「水墨畫的精妙是筆墨和水與藝術家的心手在宣紙上碰撞所形成的不可重複性效果,而西洋畫的所長則是肌理的構成和層次的多重交錯複合。」他並強調,他所選擇的切入點是「保留和提純中西傳統的精妙之處並將它們做為最基本的元素去解構、擴大,在世界藝術的大氛圍上去呈現一種嶄新的序列結構,達到博大輝煌的視覺景觀。」

儘管梁藍波曾提到,他力圖以西方現代藝術的概念反觀中國畫的內在精神和筆墨結構,但是,我們很容易發現,支撐梁藍波所營造的視覺世界的骨力構架是他的華夏書法意識。在實際操作中他規避了書法的語義意詣,以耗散形態而非書法結體將書法「法道」的精義融入了水墨與色彩的視像幻覺之中。因此,無論是《大象無形》、《裂變.構成》或是《蒼穹》、《重覆的主題》,其所呈現的生命景觀皆是難預測衡的虛擬狀態以及合若天成的原性力量。正是在這種探尋中,他超越了俗見的對東西方文化捉襟見肘的庸解,並在成功地完成了視覺語言結構重建的同時,昭示了某種對宇宙、人生境界的憧憬。

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的中西文化之衝突、折衷與調和,在漢文化圈內,甚麼是中國畫,迄今仍然是一個必爭之題。梁藍波對這種文化「身份」歸屬的問題如何視之,我並不知道,但透過他那毫無顧忌地使用宣紙、彩墨、壓克力、帆布、沙石、拼貼、甚至電腦噴塗等多種技法和複合媒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勢態,足見其興緻之淡然;而對文化元素、符號和圖式的處理及重組則沉迷與執著。從他的《熔煉》、《交響》等所匯集的「聚合大系」中可見,梁藍波在藝術家的人文情結與所處的文化斷面的交匯與演進中尋求自身的精神屬性及形象圖式的軌跡。

全文摘錄自《典藏今藝術》九月號•252期

top
 
悅讀便利貼
日本當代藝術的時尚文化。圖為女藝術家森萬里子(Mariko Mori),1996年的〈明星的誕生〉。2010年於芝加哥當代館展出。
【美學 v.s 文化】
日本藝術維新運動與其美學建立
top
文/高千惠

「日本美學在台化」的流變

日本美學的對外擴張,造成另一種日殖美學。曾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在其20世紀百年藝術發展中,便出現了日本美學在台灣在地化的過程。

第一波的日殖時代藝術家的印象派或野獸派等現代主義的表現,因為日本師資的啟迪,對區域生活景觀的本土色彩興趣,大於巴黎印象派或野獸派對於光和色的研究與趣,以至於留下具有台灣區域景觀的視覺檔案。這些作品經過戰後1950年代第一波現代美術運動的論戰而沉寂一時;直到1970年代後期的鄉土主義與起,一些藝術家們如李梅樹、楊三郎等,對民間生活文化圖像產生更大的紀錄與保存,使日殖時代的作品與鄉土意識作了文化架構上的聯結。

1990年代後期,台灣當代藝術在消費文化、流行文化、次文化等廣義的大眾文化影響下,再度受到日本新世代文化的吸引。……從2000年開始,台灣當代藝壇的「哈日潮」進入高峰期。日本生活文化、甚至語言的使用或挪用,更是在台灣產生自發性的迎合風潮。視覺藝術界,2004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的「虛擬的愛」,曾以亞洲新-普普藝術類型的新世代作品為訴求,吸引許多年輕觀眾的注意。隨著台灣文化政策對創意文化產業的推廣,與設計、卡漫、動漫有關的藝術形式成為藝術與經濟結合的一條生產路線。所謂的「村上隆現象」便是在這種氛圍下崛起。村上隆之外,一些日本新-普普藝術家們在2000年代後期,多成為台灣當代藝壇的追星報導方向。

基於2000年代後期藝術新聞因網路訊息的通便,「國際現場」由歐美轉為亞洲地區,而在來台活動的亞洲藝術家,日本藝術家尤其受歡迎。超扁平普普族群之外,台灣藝壇對荒木經惟、杉本博司、蜷川實花等人的影像都不陌生。2011年夏,以北美館的「超酷東京」一展,針對這個已在亞洲其他地區巡迴過的東京現代美術館典藏精選展,便有將近十場的座談會、賞析會、論壇演溝。同時間,台北還有手塚治虫的漫畫展。日本大眾文化對台灣新世代至今仍有相當影響,造成台灣新世代藝術美學,深具日本卡漫色彩。台灣新世代的「頓挫藝術論」和「弱藝術概念」,在現象之外,多少亦反映出文化美學在「承先啟後」上的匱乏。

(摘錄自2013年9月上市的《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一書,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熱賣好書
 
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 top

作者:高千惠

重探亞洲區域美學的同質性與異質性

立足於2000年代和2012年代,以子午線為地理上的越界,以域外與域內文化的衝擊為人文上的越境,試圖重探亞洲區域美學的同質性與異質性,並針對區域內的菁英美學與庶民美學之文化路線,提出藝術本質上的探討。 read more

 

全球第一本中文兒童藝術月刊,榮獲金鼎獎肯定!!

新鮮有趣的文化新聞 淺顯易懂的藝術鑑賞
互動式的藝術導覽 博學的博物館介紹
好玩有趣的藝術遊戲 最詳盡解說的藝文知識

小典藏 Artco Kids
top
 
訊息公告
東京風格咖啡店
隱身於巷弄內的懷舊老店,在光鮮亮麗的銀座反而更顯得突出,讓街道多了一種新舊並存的魅力,創業於1948年的老舖「琥珀咖啡(Cafe de L'ambre)」便是這樣的存在。

鄉愁熬煮,成了寶島味
關於牛肉麵的起源,認知不外是:牛肉麵是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老兵的傑作。他們憑著中國人天生好吃、好做菜的本領,絕地逢生地賣起牛肉麵,一來可以謀生,二來還可聊解鄉愁。
 

其他相關新聞請見典藏藝術網  聯絡e-mail:service@artouch.com 廣告刊登:02-2560-2220 ext.310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