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王盛弘──他與他的記憶標本


【men's uno電子報】提供流行穿搭、單品介紹等內容,讓你輕鬆掌握流行時尚訊息,成為最具魅力的時尚質男! 【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9/26 第24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聯合文學官方網站聯合文學udn Blog
雜誌文摘 王盛弘──他與他的記憶標本
【新人Style】跳舞的Kuma
【小說家意見】不忍名之的新資料夾
藝文動態 蘭陽舞蹈團2013創新製作《逆天行》舞劇

王盛弘──他與他的記憶標本
周紘立/採訪
童年是作家的養分,譬若植栽,便是沃土。散文作為一種誠實的文類,它無法欺瞞曾經的記憶,哪怕流水拭淨,時間的鑿痕已成水面下的暗流與漩渦,你必須溯溪過河,現在的我必須拾拼過往的碎片,使之成為一棟樓,樓裡有人人中有我。甜美與暴烈並存,無疑是散文家的大難題。而作為《慢慢走》、《關鍵字:台北》「三稜鏡」最終曲的《大風吹:台灣童年》,王盛弘將自己歸零,以清澄的童心帶領讀者重回事件的最初、最開始……

Q.《大風吹:台灣童年》你題獻給六叔、六嬸;而在〈壞人壞事代表〉一文中寫道,國中時驗血,得知自己是B型,問醫生如果父母都是O型,可能生出B型的小孩嗎?醫生說不太可能,你立即騎腳踏車奔回家查找戶口名簿。成長過程裡你隱約有對身世的焦慮。願意談談這件事嗎?

A.六叔、六嬸,是我們三兄弟對父親、母親的稱呼。台灣民俗裡,孩子難飼育,會讓他們認義父義母,而稱自己的父母叔叔、嬸嬸,我稱父母六叔六嬸不知是否基於這個理由,從來沒人對我說明;不明不白地不稱自己的父母「爸爸、媽媽」,對小孩是苦惱、不願對人提及的大事,同儕也常拿來笑話。孩子的純真往往一跨界,就踏進殘忍的領地,傷害了人而不自知。但當年擺在心中煎熬的這件大事,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地變得雲淡風輕。靠在中年的邊上回顧,明白了「愛」只有一個字,卻以無數形式體現在人間,有時甚至演變為傷害。但不管稱謂如何,父母所給予我的,核心都是無可置疑的愛。〈台灣童年〉引詩出自以色列詩人阿多尼斯──「愛與夢是括弧的兩端,我把我的身體置於中間,以此,我認識世界」,帶著夢我十八歲出門遠行,行囊裡最珍貴而當時並不完全清楚的,無疑就是六叔、六嬸的愛了。

Q.《大風吹:台灣童年》裡,〈廁所的故事〉、〈故鄉的野菜〉分別是阿盛和周作人的代表作,是否有向其致敬的意思?

A.為了演講時方便言說,我曾歸納出四個推動我創作的動力,一是文字的療癒力量,二是藝術創造的衝動,三是遊戲的本能,四是服役於社會的抱負。其中第二點是散文的核心價值。書寫散文名作同名篇章則多半出於遊戲本能。2010年我的老師阿盛六十大壽,思量著該送他什麼別出心裁的禮物,最後寫了老師成名作〈廁所的故事〉同題散文向他致敬,隔兩年又以周作人名作〈故鄉的野菜〉為題發表文章。想寫的還有琦君〈下雨天,真好〉等題目。我在青少年時期初讀這些作品,日後一再反芻,想以這個方式表達對他們所曾帶給我美好閱讀經驗的感謝。同時,身為一名寫作者,這也寓有自我挑戰的意思,如何在前輩名家耀眼光環下另闢蹊徑,以自己的筆法、語感,寫出我所身處時代的氛圍。雖然我明白這終將是一趟徒勞的旅程,但既然驅動我的是遊戲本能,則過程的樂趣勝過其他。

且不說寫作本身即是一場浩大的嚴肅遊戲,我還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自得其樂小把戲,比如說吧,有時下筆前我給自己某個規定或限制,嗯,這篇文章完全不用「我」,或這篇文章的基調是蘋果綠;又比如說,拿莫文蔚的歌當題目寫了〈天天鍛鍊〉和〈盛夏的果實〉,還想繼續寫下去;或在〈廁所的故事〉一篇裡,有「……更頻繁的卻是印證與求證,使長久以來在腦海搬演的聯翩浮想有一個落實的舞台,四國的森林之於大江健三郎,京都有溝口健二的殘影,至於谷崎潤一郎,要凝縮到他的屋宅,因為《陰翳禮讚》」,幾個句子嵌入了5、4、3、2、1、0。我太寂寞了,這是我一個人的堆積木遊戲。創作並不使人寂寞,創作拯救了我。

Q.這本散文集裡台語俯拾即是,你為何如此大量使用?在「有音無字」的「困境」下,如何找出貼切的文字表達閩南語的精髓?

A.我的散文都扎根於生活,在生活的沃壤裡作品逐漸長成自己的姿態,以語言文字為例,書寫都會日常用的是普通話,東瀛紀遊夾雜日文漢字,凝視童少點滴時,很自然地便大量援引台語。台語是我的母語。台語文的尚未標準化,讓我應用時既辛苦,卻又充滿彈性與創造樂趣。語言理該「混血」,混血以豐富資料庫、生動表達方式。〈台灣童年〉這篇文章,希望營造樸素、簡單、直白而略帶幽默的風貌,因此出現菝拉(芭樂)、拿基歐(收音機),甚至斗宅(肚臍)等諧音字;至於啟首小品題為「枵鬼」,則帶有矯正時俗用「飫鬼」的意思──「飫」是飽食、吃太多,不恰與「餓鬼」相反嗎?我的選擇是枵腹從公的「枵」,義為肚餒腸飢,音也接近,音義兩全其美。

書裡多半文章,台語文扮演的是提神、點睛的角色,但〈種花〉是為榮耀母親而寫,母親不諳普通話,自然有大量使用台語文的必要。如果我的個性裡有稱之為耐心的美德,那就全給創作了。做法是土法煉鋼,先以普通話寫下,再譯成典雅台語文,但因成長環境的生活用語更帶幾分野與俗,又將典雅台語文改寫成口語,卻流於瑣碎、喪失文字美感。總之就是這樣的翻來覆去,定稿為四五本台語辭典,一個字一個字斟酌的結果,希望就算不懂台語的讀者,閱讀時稍加思索也能夠領會。〈種花〉發表後,很快有專家全文改寫成台語文版本。台語我雖不陌生,台語文卻是一門尚未能窺其堂奧的學問。

Q.「三稜鏡」三本書,文字各有不同,《大風吹:台灣童年》似乎較《慢慢走》、《關鍵字:台北》簡單明朗些,這是有意的營造、區隔嗎?

A.《中華民國筆會季刊》英譯了我〈盛夏的果實〉、〈味蕾炎涼〉兩篇散文同一期刊出,主編梁欣榮教授事後對我說,出刊前他總覽全書,問祕書,作者名字有無誤植?他懷疑兩篇文章不是同一位作者寫的。常有讀者喜歡我的某本著作,寫信告訴我,打算去找其他出版品來看,我告訴他們,別急,這一本和那一本,不管題材、文字風格、整體面貌都不盡相同。這自然是有意為之。於我而言,寫什麼在前、怎麼寫在後,但決定一篇文章好壞的是怎麼寫而不是寫什麼;當然,兩者無法一分為二,多半是因應內容而有量身打造的表現形式,《慢慢走》寫2001年歐洲一百日不結伴旅行,《關鍵字:台北》寫立足於台北都會的期望與失望,《大風吹:台灣童年》寫台灣鄉下童少經驗,每本書都是自我的一個碎片,組合成相對完整的我。

影響表現形式的,除了題材,還有「時間」在我這個寫作者身上大踏步踩過的痕跡,《大風吹》裡的作品,完成時間跨度長達十餘年,一方面寫作技法日益上手、美學偏好逐漸位移,二方面近年感覺逼近中年,看待同一記憶細節遂與十多年前有了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態度,自然要出之以不同的文字風格,〈台灣童年〉31則小品是書裡最遲完成的,我琢磨著把筆放鬆、放從容,選擇最簡單直白清澈透明的文字和結構,這也是我現在看待童年記憶的態度。常常我以為我患有強迫症,是文字控制狂,其實背後更有一隻大手在左右著我對文字的操控。

Q.散文家通常從「我」出發,你的「三稜鏡」計畫也圍繞著你自己,同心圓一般自外圍而核心寫海外旅行、都會生活,最後回歸到童年故鄉,但我想你的終極目標絕非只關注己身,應該有更大的企圖吧?

A.人海茫茫,有時候還真不容易說清楚這個人和那個人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書寫時從「我」出發,首先是為了標誌「個人」的存在,以及「我」所身處的時代;同時人有共相,對個體的挖掘只要夠深入、描寫夠深刻,便能夠抵達普遍的人性、記錄下某個時代斷片,喚醒集體記憶,引發共鳴。創作者拿著筆,有時傷害了人而不自知,有時明明知道將傷害人,卻抵擋不住誘惑。但是沒人應該為你的文學事業而犧牲,面對旁人的人生,寫作理應退到第二線。「我」不同,創作者把自己送上祭壇,也許心裡還有幾分悲壯與慷慨激昂?

也有人不讀散文的,常聽到的理由是:「他的人生和我有什麼關係?」我倒是對優秀散文家展示在作品裡的生活細節充滿興趣,從這些細節裡我看到一個3D列印一般的人物形象,看到他的堅強與軟弱、果決與遲疑、運籌帷幄與力有未逮。不要給我結論,請給我細節,更不要給我道德教誨,只要讓我看到人性,讓我自己去品味與感受,讓我自己下判斷。愛啊恨啊寬容啊嫉妒啊感謝啊自私啊等等人性都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存在,它們化為日常生活的蛛絲馬跡,寫作者捕捉住了,也暗示了自己的立場,他將故事送到讀者眼前,邀請讀者為這些人性命名。所以我常覺得,讀者不該光等著被作者餵以標準答案。

Q.蘇軾曾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尤其身為一名散文家,在「誠實」的傳統制約下,往往必須自我暴露靈魂最深處,你是否曾被文字反過頭傷害呢?

A.人生並不會因為少認得幾個字就容易點。人生實難,這不是文字加諸創作者的懲罰。我對「人」充滿好奇心,出門時像個「小耳朵」接收四面八方發出的訊息,在街頭、在捷運車廂、在食肆……發現過了某個年紀,快樂的人很少,壓力、挫折、失望、病痛、憂患如影隨形,抱怨成了全民運動,使我幾乎以為抱怨是維持日常生活正常運作的心理排泄。無疑地,這是個昏天黑地的小時代,臨到創作者身上,有人以揭露黑暗為己任,但我更願以我的筆在暗黑的隧道裡捕捉自遠遠的洞口滲透進來的光,試著讓光引領著我往前。

文字對我展示的,首先是它的療癒力量,這個力量早於有藝術創造自覺之前,它陪著我走過慘淡青春期、陪著我走過愛情風暴、陪著我度過人生許多艱難與低潮,也陪著我面對我對父親的心結,藉著不斷書寫,終於在《大風吹》裡與他和解,不再凝視那少數一兩件不能諒解的事件,而能看見可愛的、幽默的、慈祥的整體形象。我不斷地寫,像做著「擦拭」的動作,不愉快的記憶是汙漬要擦拭乾淨,愉快的記憶是印記要擦得閃閃發亮。我到學校演講,總是特別對年輕學生強調文字的這一重力量,寫部落格、寫推特、寫臉書、寫微博,寫字不是為了當作家,而是像《花樣年華》裡周慕雲把話說給樹洞聽,藉著書寫,整理、抒發、排遣那些莫名所以的心緒,讓生命更容易一些。

Q.周芬伶說:「散文一直在作配角,不知什麼時候好好作一回主角?」明確指出文類區分中,詩為貴族、小說為暢銷夯品,詩人、小說家跨界散文稀鬆平常,使散文家的位置顯得尷尬。這一年來,關於散文的真實與虛構的話題甚囂塵上,可以談談你的見解嗎?

A.身為散文愛好者,我總感覺到,我們都太小看散文了,若能正視散文的藝術性與創造性,才有機會在文學殿堂裡,讓散文與小說、新詩分庭抗禮。書寫技巧上,更要以「加法」來看待,寫作者不要作繭自縛。至於散文的辨體與破體,我想就留給學者去定義,我所能分享的,無非是自己的思索與實踐,我的散文偏見。既然是創作嘛,你愛怎麼寫就怎麼寫;至於我自己,也曾經歷隨手虛構的階段,目前則儘量貼合著現實寫真實,沒有兩三個父母四五個籍貫六七個職業八九種死去活來。當然,有時散文作者宣稱自己的作品真假交纏,也可能是拿虛構當護身符,規避讀者或親友的探詢與質疑。

不過,我深切感覺到,傳統的寫實主義已經無法處理現代人繁複多樣宛如沼澤或熱帶雨林的一顆心,我借來小說寫作基本技法的超寫實進行大規模修辭練習,以映襯複雜的現代生活。是艾倫.狄波頓說的,梵谷「願意放棄天真的寫實主義,以達到更深刻的寫實」。在〈夜遊神〉裡讓燈籠對話、馬賽克鑲嵌白鴿飛翔、老茄苳樹現身,在〈大規模的盛開〉裡讓百花歌唱,在〈開往菲格雷斯的列車〉裡讓有著達利兩撇翹鬍子的列車長載一名上班族飛往天際,在〈奈良有鹿〉裡讓純真美麗的鹿男孩為我領路,〈淺野川物語〉裡有紫陽花少女、鷹少年,〈幻之華〉是一次更大的實驗。這些作品成績如何?留給讀者去評斷,但是我在書寫時真是感到興致盎然。真實與虛構的問題難以三言兩語說清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發表在今年元月分《聯合文學》的〈散文的紀實與虛構〉。

(訪問從下午兩點半持續至六點,笑稱自己已經四十三歲的王盛弘,仍像個裝金頂電池的「孩子」──那半天他只吃了一小塊提拉米蘇、笑聲爽朗、綴黑點白底襯衫、不出油的鼻子上還挺著粗框眼鏡──對每個問題停頓幾秒,深怕遺漏細節似的,努力作答。日暮將至,他仍仔細填補我的提問。如果人生是張紙,那麼上頭是絕對的空白,命運的這條與那條路成為記憶,王盛弘以文字作為回去的路標,遂有了《大風吹:台灣童年》。這是讀者抵達一個作家靈魂深處的捷徑,他,卻花了極長時間為讀者也為自己鑿山開路,帶領眼睛們抵達目的地:一個彰化竹圍仔囝仔的童年。)

◎受訪作家簡介

王盛弘

寫散文,編報紙,市井裡生活,曾獲台北文學寫作年金、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金鼎獎等,著有《關鍵字:台北》、《慢慢走》、《一隻男人》、《十三座城市》等散文集。最新作品為散文集《大風吹:台灣童年》。

◎本文作者簡介

周紘立

1985年生,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現就讀台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亦獲國藝會創作補助。出版散文集《壞狗命》,舞台劇劇本《私劇本》、《粘家好日子》、《明天會是好天氣嗎?》(合著)。

【新人Style】跳舞的Kuma
林新惠
Kuma一夕竄紅,如同那些公共場合裡各種不堪或奇詭的大事小事,始於一份不知掌鏡者為誰,上傳至YouTube的粗糙錄影。

影片中Kuma隨著遊樂園裡播放的音樂跳舞。雖然,不過就是一隻裝著人的巨型吉祥物所能誇張動作的最大值。但負責帶Kuma遊園的馬尾女,在一旁又尖又嗲地對著擴音器:「哇∼Kuma會跳舞耶!Kuma好棒!Kuma最可愛了!」圍觀小孩一起鬨,無名的掌鏡者上傳影片時下個標題,「跳舞的Kuma」就成了這城市最關心的事了。

有人分析Kuma的舞步;有人製作Kuma小檔案,詳列其生日、血型、身高體重、喜惡和心情;每個人進遊樂園至少都搧著Kuma臉型的扇子出來;手機打卡最多人次的地標是「Kuma」,勝過遊樂園的名字和其他設施。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自己無端喜歡起一個和其他吉祥物大同小異的Kuma,但也沒有人不歡歡鬧鬧地說笑一場,無聊而熱切,又滿又空的愉悅。

不是這樣的,他想。翻完以Kuma為頭版的捷運小報,一掌將報紙壓上桌,一手撐起下巴,無奈而困惑,瞟向右,Kuma的大頭,安靜微仰,圓亮塑膠眼映著倉庫裡的黯光,咧開半圓形的笑。沒有裝人的身體癱擠成一坨無以名狀的小丘。

那時候是他開始這工作的第二個月。時進溽暑,每天都有一層比昨天更厚的烈陽刷新高溫紀錄,一刷一疊,他覺得每天撐起Kuma時都更吃力一點。

偏偏那天碰上一群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見龐然Kuma頓傻走來,便攀上附下,尋找埋伏在恆久笑臉後面,那雙真正的眼。而他在裡面,從Kuma的鼻孔往外窺,小圓洞裡擠壓太多殘忍的好奇,扯晃得他有些失衡,尖笑喧鬧在大頭內迴旋成迷幻的耳鳴。他又慌又怒,激動起來便揮拳向那群拍打Kuma面龐的小孩──其實是右手牽連的巨大右掌──誰也沒被打中,倒是看見Kuma將手往自己頭臉一抹,更覺有趣。一陣羞惱,接著又是左拳,Kuma左手一擺。平衡力道的同時他亦踉蹌,一左一右,一蹞一步。誰,在他鼻孔圓洞看不到的這裡那裡,按鍵錄影。

於是一場荒唐就成了每次遊園的不得不,從此每天他卸下Kuma之後都更委靡一點。

「喂,還不換衣服?」刺冷聲線,將他的恍惚縫進現實。是馬尾女。

如果能換一個人生,該誰的好?

自從YouTube的影片開始流傳,至今兩個多禮拜。遊園時間一到,他進入Kuma窒悶的身體,紊亂擺動,體溫灼燙自己。神智昏沉如柏油路上被蒸得歪扭的熱氣,曲折成此一問句,浮現心底。

也許是他弟?「學學你弟弟吧」,他們說。弟弟不過就是前幾名的高中大學,大企業裡一個基層位子,隔壁處室的太太。沒什麼驚天動地的成就。然而能這樣老實走在期待鋪成的路又何嘗容易?畢竟他身為哥哥,卻連一塊路磚都沒搆著:升學制度推擠著往前,到二十二歲便四顧茫然,用一份份打工偷度時光,如今將近三十歲,每個月刷簿子卻沒有此時應然的,薄薄的闊綽。上禮拜父親轉寄一張產檢超音波的照片,仍然不忘附句「學學你弟弟吧」,他關掉手機,黑闃螢幕裡愣視離期待又更遠一些的自己。

那麼應該是高中認識的大哥吧?他不在期待之內,卻也從不庸凡,依憑優渥家勢和發育過早的魁梧身體,輕易將班級整肅為其私人組織:有人負責多寫一份作業,有人幫忙在考試時作弊;而沒有任何專長的他,似乎從那時就注定了出賣勞力的命運,每天為大哥跑腿,偷菸藏酒,送禮獻殷勤,往返著也就竊竊喜歡起每個大哥看上的女孩。據說直至今日大哥仍在地下社會活躍,不過那些都離他太遠了。

然而哪一個他活不成的人生不是這般似近若遠。

就算遊園此時,這近在身旁的馬尾女,如他一般高不成低不就,一臉恍惚滿身倦怠。但至少她才大學夜間部二年級,面龐可驕,肉身可恃,馬尾盪起見背頸骨節嶙峋剔透,時間和外貌都為她備足了餘地轉圜。他則矮短微胖,路人臉,新近勾起三十歲的淺紋,時常膩著一層油汗,人見不足生厭,卻也不曾多瞥一眼。但就是欠這麼一眼。行於世,如果招不來注視,腳下便少一片立足地。

「Kuma今天還是一樣元氣滿滿呢!」馬尾女的聲音,人後冷冽,眾前熱沸。他在一旁有點羨慕。至少她不必透過扮演一隻吉祥物討好世界。

而他在吉祥物內,躍動揮擺,只碰觸Kuma身體內緣的生硬塑膠,還有溽濕的高溫。隔著非己的身體,忖度他者的人生。

他踱回房間,將身上浸過汗又乾的衣物褪去,按開電腦,一女性浮上桌面,眼朝上望,正好接上他看電腦的視線。海邊,她的上衣,遇水貼出身體隱約。他直愣盯著,偶爾瞇細雙眼,時又前俯凝視。直到十分鐘後電腦待機至螢幕暗去,她潛離桌面,他才恍然醒覺。

風扇轉來,細風拂得他發涼。還是不行。他有些沮喪。

那是大哥高中時最後一個看上的女孩。畢業典禮前大哥買了高中生最愛的潮牌皮夾囑他送去,他偷偷塞進一張紙條寫上姓名電話。那不是他第一次喜歡上誰,卻是第一次有所行動。結果只挨來一通「你好噁心」的電話,以及大哥一頓揍,畢業典禮當天只敢怯縮家裡。

他沒死心。後來他就一直關注她,從網誌到Facebook,從大學到外商公司,每張相片都下載儲存,按年份整理進桌面右上角,擺很久的「新資料夾」。桌面的照片通常是她最新上傳的自拍照。他再也沒認識別的女人,僅對著電腦裡永恆望著自己的她,一次次沉入白濁黏稠的慾望。

但自從遊園必須加入大家所謂「跳舞」的活動後,就再也不行了。他頹地呼出一息,人又駝癟了些,癱上床。想是太累了吧,這陣子。

意識消散之前,他淺淺地發現,穿過他的睡眠,今天會複製貼上成明天,而明天亦然。他發現自己可以從今天結束之前的隙縫瞇視明天的模糊面龐,如同他從Kuma的鼻孔裡望出去的笑臉擁擠堆疊。日子的樣貌不會變,他無夢的夜也不會。

他以為一切就會這樣繼續,對著一樣的人耍著一樣的痴,榨乾自己連同那份闇入電腦桌面的慾望。但在小市民圍觀性的一次消費之下,他沒有發現的是,每天圈著他的人都不一樣。

於是他也沒預期到,這天,層層裹住他的小孩散去之後,驚見她就坐在他前方不遠的長椅上。

他不會認錯的。那個坐在他電腦桌面裡的女人,那個多年面龐積攢於「新資料夾」的女人。他倆的距離正好讓他透過Kuma的鼻孔和她相望。於焉他更確信的是,她認出來了。

她看見Kuma裡頭的自己,並且對他笑,他確信。見狀,便恍恍將自己連著Kuma拖拉過去。馬尾女的聲音,遊樂園的音樂,另一批正朝他走來的喧嘩,一切一切,都落後遠處。

他唯感覺到熱。不尋常卻熟悉的熱。

他揮手。鼻孔小洞如針孔攝影機的視野,四周糊焦,依稀見她從長椅站起,也朝他揮手。

他加緊腳步。同時發覺這熱來自自己,有什麼在蒸煮他的血脈。相較之下,行動之間碰觸到的Kuma內部塑膠反而冷涼。

Kuma的身體很輕,像自己的。

也許真是自己吧,她不都認出我了嗎。想著腳步更雀躍起來。

他疾行,近於跑。是他平常趕綠燈的速度。真的是自己的身體。

她在他面前了。他雙手前伸,猛力抱住她。她仰著頭對他笑,一如這麼久以來,她在電腦裡對電腦外的他笑,不曾抗拒他煢然的慾望。

她沒拒絕我!驚喜膨滿得他脹痛,並燒來更多熱。這才猛然發現自己終於,這麼久來,終於能了。他喜地擁她跳上踞下,又不失下流地將腰向前頂。他要她羞,想起高中那通電話,想起這麼多年垂首電腦向她,帶著近於報復的猥褻。

她卻只管嬉笑。

他開始有些疲累,動作趨緩。

「Kuma你真的好可愛喔!」她雙手環上Kuma的頭,身體貼上,正好遮住Kuma的鼻孔。

他眼前一黑。

「唉唷∼Kuma愛漂亮姐姐啦∼」馬尾女的聲音從後頭追上來。

又周身一冷。怔怔佇立,不知是想起了自己,或是想起了Kuma。

如果能換個人生,該誰的好?

遊園結束,他回到倉庫,卸下Kuma,蹲著與之相對。圓亮塑膠眼,半月型笑靨。

世界退得很遠,很多聲音透過來,是他一直聽慣的話語。「學學你弟弟吧」、大哥的吩咐及揍他時和著拳頭的髒字、「你好噁心」。馬尾女見他還不走,把倉庫鑰匙丟在桌上,順帶一句「我男朋友來接我了」。這些都微小而渾糊,頻率扭曲,抑揚失衡。像他在Kuma裡聽見的,眾聲迷幻為耳鳴。

那些他沒能活得起,太遠的人生。

Kuma卻離他很近。女人那句「Kuma你真的好可愛喔」也特別清晰。不知是他湊向Kuma或是Kuma貼向他,這麼近他發現其實從外面根本不會發現那兩個藏在鼻孔裡的小圓洞。

他從Kuma的鼻孔窺看眾人,眾人回望向Kuma的塑膠眼。兩造皆徒然。

這麼近,他看見Kuma的眼裡映著自己。

又更近,他看見自己的面龐在凸透的鏡面裡變形。

如果能換個人生,該誰的好?

隔天Kuma再度占據媒體各大版面。遊樂園倉庫裡遍尋不著Kuma,城市裡每個角落卻都閃現其身影。有人在捷運車廂內看見Kuma,有人說早在Kuma進捷運前就在站外的全家瞧見了。甚且有人驕其友朋,聲稱自己牽著Kuma過馬路;於是更有人競相炫耀Kuma走進某一公寓的照片,備感榮耀地說自己是Kuma的鄰居。

電視新聞翻拍同一份YouTube影片。影片集結所有廣為轉貼的,Kuma出沒於城市大街小巷的錄影或照片。

無名的製作者上傳影片時下了個標題,十分庸俗也十足正確:「Kuma就在你我身邊」。

◎本文作者簡介

林新惠

諢名「懶三歪」,且似乎比本名較為外人所知。東吳大學音樂系畢業,即將入學政治大學台文所。2011年開始寫作,零星拿過幾次校內舉辦的雙溪文學獎,覺得已經從此用盡了生手的好運,因此現階段無論求學或寫作,都處於「一個結束」與「另個開始」之間,生命更迭時的模糊地帶。

【小說家意見】不忍名之的新資料夾
江凌青
讀畢〈跳舞的Kuma〉,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當年同樣出現在《聯合文學》的另一篇以遊樂園為主題的故事,李佳穎的〈遊 樂園〉(1999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首獎作品)。兩篇小說都以遊樂園為背景,寫出在奇觀式的、與日常生活脫鉤的場景之下,那些近乎隱形的小人物。兩位作者都寫出了在樂園奇觀之下那輾轉難耐的平凡,以及對於岔出那庸碌軌道的灼熱慾望。

〈跳舞的Kuma〉的主角是個在遊樂園內穿上可愛動物戲服、取悅遊客的孤獨男子,然而這篇小說的高明之處,是作者不僅把這名角色的心聲寫得深刻,更寫出了一座專屬於當下文化脈絡的這種「奇觀之下的慾望」模式。作者巧妙地結合了在YouTube上一夕竄紅吸引萬人點閱的素人自拍、在社群網站上瀏覽他人頁面以滿足偷窺慾等眾網路平台交織如一個巨大的蜘蛛網、而人人皆是其中動彈不得的獵物的媒體現象,並且將這些現象的源頭指向人人內心不甘於平凡、想好好被愛的慾望。

以書寫的技藝來說,這篇小說最讓我佩服的是作者在某些細節上的節制。Kuma的電腦桌面上有個他一直沒有命名的「新資料夾」,在我看來,那個作者不忍名之的無名資料夾,其實正是人人胸中不時滾動著的、不甘於平凡並且想好好被愛的慾望的最佳譬喻。

只要理解這種慾望的人,大概都會讀出〈跳舞的Kuma〉的精采之處。

◎本文評論者簡介

江凌青

教育部公費留學英國萊斯特(Leicester)大學美術與電影史系,目前為博士候選人。曾獲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世安美學論文獎、數位藝術評論獎、國藝會藝評台徵選首獎等,以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97、98年度文學創作補助,目前擔任《聯合文學》與《藝術家》雜誌之英國特約撰述。出版短篇小說圖文集《男孩公寓》。

蘭陽舞蹈團2013創新製作《逆天行》舞劇
《逆天行》是孫悟空在成為西遊記的孫悟空之前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那時候的 他在逆天之戰的第五重天中,被香神帶進了迷心幻境裡,在那裡,他遇見了美猴王,在下一世裡渡海尋仙的他......

西遊記的前傳故事,

孫悟空的前世傳說,

封神之前天地的秩序重整,

逆天,需要勇氣!!

請看《逆天行》!!

┤蘭陽舞蹈團2013年度全新舞劇《逆天行》├

編導:王立安

編舞:陳慧如

服裝:林秉豪

舞台:黃日俊

燈光:李忠貞

音樂:李哲藝

多媒體:劉邦耀

劇照拍攝:歐陽珊

時間:2013/09/07 - 2013/09/28

地點:宜蘭演藝廳 / 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台北 新舞臺

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ppt.cc/ersY

   
花博公園夢想再出發 未來漫漫遊
新一代夢想館有別於花博時期夢想館的科技創意,這次你將可化身故事主角,展開一場屬於你自己的旅程,然後藉由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找到實踐夢想的能量。

訂報贈獎》訂閱華人健康生活報,隨時掌握健康資訊
氣色差、沒精神、怎麼減還是肥?【華人健康生活報】為忙碌現代人提供飲食保健、疾病預防、減重、運動健身等醫療保健相關知識,現在訂報還可參加抽獎哦!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