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兩年前,Google曾經提出一個新的行銷概念叫做「The Zero Moment of Truth」(簡稱為「ZMOT」,我們翻成「第0關鍵時刻」)的新概念, 什麼是「ZMOT」? 此字源自於六年前,2005年9月,寶僑(P&G)內部在做研究,如果要讓一個消費者到大賣場選了他們家生產的洗髮精,「決勝點」應該是何時? 寶僑認為,決勝點就在── 就在當這位消費者來到大賣場,來到洗髮精的專區,來到一大堆洗髮精的前面。這時候,他/她,會瞪著架上琳瑯滿目的、各個品牌的洗髮精,讓這些洗髮精的外觀、名稱…一一流入腦子裡,在腦子裡翻滾個大約3~7秒鐘── 這個關鍵的3~7秒鐘,寶僑特地作了研究,還給它一個名字:「The First Moment of Truth」,簡稱為「FMOT」,發音為「F-mot」,在百度有人翻作「關鍵時刻」,我暫翻為「第1關鍵時刻」。 這「第1關鍵時刻」就發生在賣場的陳列架前面,你和其他產品排一排,寶僑認為,「FMOT」不只是產品外觀包裝的美觀,更重要的是該包裝所引發消費者心中的「觀感」(Senses)、「價值觀」(Value)、「情感」(Emotions),意思是說,以後寶僑會想辦法在他們在媒體上鋪天蓋地的各式各樣的廣告上面,拚命的專注在培養消費者的上述三種感覺,但最後的決戰場會放在「陳列架前」,這個概念,在六年前當時據說曾引發行銷專家與部落格的廣泛討論! 不過,來到線上購物的世界,一切不同了── 消費者不必再到任何實體的「架上」,所謂的陳列架,指的就是「購買頁」。現在Google推出「ZMOT」,從FMOT的「first」變成ZMOT的「zero」,從「第1」變成「第0」,是希望和行銷人員強調,在網路的世界裡,大家已經不會到最後一頁(最後一分鐘)才盯著那些商品作出最後決定,他們其實會先上「搜尋引擎」(也就是Google啦)逛逛之後,才作出最後的決定。 FMOT注重最後陳列架上和其他競品PK,而ZMOT更早一步,在搜尋的階段就PK。你問,為什麼行銷人員要這樣做呢?Google說,因為,據2011年最新研究指出,消費者在購買一樣東西前,平均會參考高達10.7個資訊源,而且,這些資訊源絕非圖書館的書,或是昨日的報紙,而是「搜索引擎」,不過,高達10.7個資訊源,企業主顯然視而不見,因為在2010年仍只有15%的廣告預花在網路上,完全低估這10.7個資訊源的力量,完全低估了ZMOT的重要性。 寶僑的FMOT認為重點在他們抵達陳列架的3~7秒,但Google的ZMOT認為,在消費者姍姍抵達的時候,消費者早就已經作出決定了! 但,今天來看這篇文章,我認為,Google總是很強調消費者會「先去搜尋」這件事,但,真的嗎? 舉例來說,我們每週末在大買場買了一整袋東西,有吃的、有用的,絕大多數都沒有經過搜尋引擎去找過。 我們外食的餐館,大概也有三分之二,沒有經過搜尋引擎去找過。 Google以自身的角度出發,永遠總是過度強調搜尋這個動作,或許,其實漠視了絕大多數消費者實際的動作。 ZMOT的概念的確重要,但這個「第0關鍵時刻」,消費者不一定是在搜尋的,那麼,請問,他在做什麼? 以2013年來說,他可能可以做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影響了後續在賣場的決定,導致了他行為上的改變? ZMOT提出後兩年,卻留下更大的謎團,從廣播、電視、到網路時代,這是行銷人員可以繼續去探索的。 從下星期開始,我們將準備連續兩堂給行銷人員的「行銷成功案例」課程,不少強調的是巧妙的「潛意識」,或所謂「第0關鍵時刻」。案例特別多、特別精彩,和大家分享: 其中一堂是《NET-MBA網路行銷150個案例課程》,會是一堂3個小時的密集分享,只要一個下午的時間,你會吸收到超過150個最新案例和傳統的雋永的行銷案例,且範圍不限於現在最流行的Facebook、微電影、其他網路管道,更多的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網路行銷以及其他方式的最新型態行銷,個個都是爆紅、印象深刻的行銷案例,有的帶來銷售,有的帶來人潮,有的帶來粉絲,有的帶來engagement,帶來金流,帶來抹滅不了的印象………。若有興趣,歡迎儘快點擊此連結報名。 另外,我們最受粉絲團小編歡迎的「Facebook粉絲頁小編100個國外成功案例分享」課程又要回來了!此課程原價為$2500元,降為$1800特惠價,總共三小時期間,學員將會收到高達100個國外粉絲團經營的「手法」,注意這是小編的寫法、圖片用法……這可能是第一次,臉書小編一次看到這麼多「國外案例」(國外案例向來是小編極度缺乏的),並且參考這些案例的「經營手法」,立刻,在當天課程結束以後,就可以運用到自己的粉絲團上面: PO文還有什麼策略? 粉絲團的用圖、用封面照,還有什麼策略? 粉絲團的操作技巧還有什麼方法? 我們收集了高達100個各具特色的國外粉絲團經營案例,與大家當場分享、分析。 一、「高粉絲數、高互動數」的粉絲團:從各大知名排行榜挑選出來,加以解析,為何這些粉絲團會有這麼高的互動、粉絲總數。 二、「高質感」粉絲團:從行銷的角度來看,粉絲團不只是粉絲數高就好,它的經營,有沒有行銷效益?這些「高質感粉絲團」的部份案例由Mr.6部落格與案例分享中收集而來,部份是來自其他國際文章的推薦報導。 三、「特別有創意」的粉絲團:各式各樣的粉絲團經營的玩法,在塗鴉牆上的小活動、很特別的創意、運用Facebook機制,在合乎規範的情形下(很重要!)來玩一些驚喜的小互動。 讓小編能學到至少100招,帶回去。 因場地限制人數有限,若額滿只能等到下一次,歡迎點擊這裡報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