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智能家電高貴不貴 享受奢華智能生活超EASY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如何讓學英文變得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快跟著【海洋首都中英文雙月刊】,一邊暢遊高雄一邊輕鬆學英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6/22 第29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智能家電高貴不貴 享受奢華智能生活超EASY
殭屍經濟學當道台灣如何因應?
 
智能家電高貴不貴 享受奢華智能生活超EASY
文/蘇美真
董文珍(化名)與先生用過晚餐後,窩在客廳吃水果聊天。他們毋須拿起各式各樣的遙控器,打開電視已將頻道自動切到先生愛看的CNN;董文珍隨性拿起時尚雜誌,音響開始傳來輕柔的音樂;客廳的燈光自動降低光度,轉為溫暖柔和的黃光;室內空調則透過紅外線,主動偵測室內人體熱能,將溫度調節到人體最舒適的狀態……。

自從Google DeepMind實驗室的AlphaGo人工智能打敗人類後,人工智慧再度成為熱門的話題。一時之間,從醫療、金融、汽車、居家照護等領域,都要應用人工智慧開展新商機。不過,在家電領域結合人工智慧可早就廣泛應用在窗簾、空調、音響、檯燈⋯⋯。從每天早晨起床睜開眼睛,迎接的第一道光線開始,人工智慧,可透過學習記錄家庭成員的偏好,自動調節溫度、音量、明暗,提供貼心且人性化的體驗。

然而,民眾早期要擁有一套「聽得懂人話」的智慧家電(Home Automation, HA),可是件大工程,不僅房子裝潢之初,就要由建築師、室內設計師整體規劃,將系統的線路事先埋藏以完成佈建才行。假設民眾是想在現有居住的房子裡裝設全套智能家電,除了將所有裝潢汰換,進行大翻修外,別無他法。

專注在物聯網中智慧控制系統解決方案的恩控系統(NxControl) 創辦人兼總經理秘琮翔自身就是經歷上述的痛苦經驗,在繳交不少的學費後,把經驗變成一門好生意,推出「智慧魔豆整合遙控裝置」,讓民眾不須改變裝潢或重新拉線即能整合消費者現有家電,透過無線傳輸技術,無縫接軌進行人性化和智慧化控制,讓家電能讀懂主人的心。

研發無線轉接器 智能家電平價化

科技來自人性,發明源於需求,此話真是一點也不錯。成立於2014年的恩控系統,創辦人兼總經理秘琮翔原任職於專攻全屏觸控面板的展觸光電(後由宸鴻光電所併購)。結束展觸以後,秘琮翔本打算退休,買了棟房子進行裝修,而早在購屋之始,秘琮翔就計畫將智慧家庭的概念帶進來,他很快地查到做智慧住宅美國第一品牌Control 4。Control 4針對智慧住宅的解決方案十分完整,但有個缺點就是全部都要拉線,秘琮翔回想,幸虧當時買的是毛胚屋(還沒有裝潢的房子),如果是已經裝潢好的家庭,基本上就無法採用這套系統。由此而知,Control4是屬於前端市場,其為顧客打造量身訂做的產品,成本結構相當高,主要客群多屬社會中M型頂端的客層。

察覺到對智能家電有興趣的人,跟可跨過價格門檻的消費者實際上不成正比,開啟了秘琮翔對於智能家電如何進入一般家庭的思考。於是,他以「創造需求」為起點,成立了恩控系統,並開發出DIY產品──智慧魔豆(NxRemote Kit),只要將10元硬幣大小的無線轉接器NxBee黏附在家電的紅外線接收端周圍,便能將所有紅外線家電整合於一支遙控器來控制。秘琮翔透過恩控的發明及產品,用實際行動告訴大眾,要享受智慧住宅的好處,其實未必要花費太高的成本。

Sensor蒐集訊號 窗簾燈具智動又貼心

家庭中,人們想要控制的一般是紅外線裝置,例如冷氣、音響、電視⋯⋯,然而秘琮翔認為,這仍無法架構整個智慧住宅所有的元素,「其中還需包含窗簾以及安全系統的部分,比方說門鎖開關、煙霧偵測,甚至是近來常聽到的PM2.5,住屋中也可掌控空氣品質,一旦偵測到超量懸浮微粒,便自動啟動空調。」秘琮翔進一步說明,無論是空氣品質、溫溼度抑或瓦斯濃度,皆能透過Sensor感測,感測到超出設定範圍的物質,接下來要進行控制,整個過程就成為一個連動,恩控的AI Link系統,正是利用人工智慧的概念,透過主機將Event、Rule、Action 3項動作與前面所述的家電裝置用手機進行配對,而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Event、Rule、Action的內容。

舉例來說,當我們啟動溫度感應,以溫度感應作為Event,並且設定一個Rule:溫度大於28度時,就啟動它的Action,而Action就是令空調降低為25度,這就完成一個AI的Link。一旦Sensor偵測到溫度大於28度時,就會通知主機,主機因有設定Rule,大於28度就會啟動Action把冷氣打開,將溫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同理,藉由瓦斯偵測器,只要偵測到瓦斯濃度大於多少時就自動啟動瓦斯開關閥把瓦斯關掉,這時候還會順便發一個訊息給用戶,提醒家中瓦斯濃度超標,稍早已經幫忙把瓦斯關掉了。再如利用黏附於門上面的磁簧開關,磁簧開關本身也可以當作一個Event,分離超過一段時間沒有感應到磁鐵,也會發訊息給用戶,或啟動警報器。

將IoT落實在生活

從紅外線家電到針對空氣溫溼度控制,秘琮翔也提到目前正在申請的一項專利──AI Server,主要功能是利用Sensor把每位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記錄下來。想想看,每天早上一個鍵,就可以置身甦醒情境:窗簾自動打開、燈光調到習慣的亮度、電視自動切換成喜歡的頻道。過去要同步完成這些動作,手上可能要拿4、5支遙控器,現在只要靠1支遙控器,就能搞定所有事情。

早在1999年起,物聯網(IoT)的概念開始發酵,物物相連,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領域,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術正是電子標籤技術(RFID)。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系統,利用無線電波來傳送資料,其應用的範圍十分廣泛,包含倉儲與物流管理、生產製造與裝配、門禁與防盜系統、醫療服務等都可應用該技術進行管理。秘琮翔則是鎖定「智慧家居」,結合RFID技術,將物聯網應用在日常領域。「我認為IoT現階段有點像是個口號,喊了很久,但真正落實在生活上卻不多。」秘琮翔表示,所謂IoT該是應用在生活各個層面,最初成立恩控,就是察覺到智慧家庭控制有一些未來性,因此著重在物聯網中智慧家電控制這一塊,並在正式成立一年前,就致力於申請各項專利,例如:智慧魔豆透過ZigBee無線技術,配有1個手機擴充裝置(Dongle)NxRemote及5個IR轉接器NxBee,將家庭自動化裝置與紅外線生活家電智慧整合在一起。ZigBee雖然不是最新的技術,但是用在IR轉換上,所達成的遠距、低電磁波以及低耗電的效能,是恩控的創舉。

除了將IoT落實在生活,秘琮翔亦指出智能家居對於未來之重要性:「大家都在談工業4.0,希望將機器人帶到工廠裡面,把人力降到最低,創造最高效率;那麼家庭這塊需不需要?很需要。因為未來人類,不管是台灣也好、整個亞洲也好,甚至是全球都一樣,我們都正在面臨高齡化社會。」老年社會怕什麼?當老人一個人在家,有緊急狀況時,最怕沒人照顧或及時提供協助。

因此,智慧家電還有一塊重要的拼圖是語音辨識。他表示,其實Siri已經做到了一部分。「Siri和過去的Voice Command不同,Voice Command是『語音控制』,Siri則是『語音辨識』,嚴格說起來,後者才稱得上是人工智慧。」所謂的語音控制是必須先預錄,例如:希望機器代替我們去完成開燈這個動作,必須先預錄「燈打開」這句話,若是說「燈光打開」,起不了作用,它只聽得懂「燈打開」。「語音控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大家會用到的是語音辨識的概念,我覺得這才是未來的趨勢。」秘琮翔說。

大數據規劃 居住空間更SMART

日前恩控甫於2016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參展全球首發NxAiHome人工智慧連動的創新研發應用,未來恩控計畫持續開發智慧家庭市場,並積極擴展產品應用,持續加入整合智慧燈具、智慧窗簾等產品,並將應用目標擴充到智慧住宅、智慧社區等系統,提供完善的「智慧家庭控制系統」整合服務。

每一個人都有習慣,人工智慧優勢就是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由Sensor先蒐集人們的生活習慣,一旦累積到足夠數據量,便自動進行分析,找出pattern,這個pattern就是所謂學習。每天早上6點半喝咖啡這件事被重複了幾次之後,以後每到6點半就會自然有一杯咖啡端上來,這就是學習的結果。

家庭成員有限,想當然爾可搜集的數據量亦有限,但想像要是整棟大樓也有一個Server,Server和Server之間可以有一些交流,彙整到社區大樓的Server,使數據最大化,接下來便可以分析整棟大樓的一些共同點,例如:公共區域的規劃和設計。秘琮翔表示,一般社區裡面的設施與配置,健身房、SPA、游泳池,多半是建商的一廂情願,真正在使用的人有多少?如能倒過來先了解居住成員裡面哪些人可能有共同的嗜好,把數據的概念融入,做出來公共區域的規劃勢必更符合住戶需求。

整合ICT優勢 智慧家電有人味

「台灣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市場規模太小了。」問起人工智慧目前在台灣發展的現況,秘琮翔一語道破:與歐美相較起來,台灣對於AI的需求明顯不足,以至於沒有太多廠商願意去為台灣這麼小的一個市場開發更多運用人工智慧的創新產品,因此,仔細回想我們生活周遭看到哪些實際被應用的人工智慧,搜索枯腸依舊寥寥無幾。秘琮翔進一步指出:「這就是需要我們發揮創意之處,需要有人積極思考在這個小市場裡人工智慧可被利用的地方。李國鼎那一代創造了很好的背景──竹科,竹科這邊有很多很好的人才,不管從IC 設計做到晶圓封裝測試、分位韌體,再加上軟硬體結合,我認為這一塊是台灣的優勢,還有就是人才的創新創意,是台灣稍微還有點競爭力的地方。」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6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殭屍經濟學當道台灣如何因應?
文/馮震宇
殭屍企業一詞在大陸正火紅,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全球需求大減、大陸經濟趨緩,再加上股市大跌,企業利潤下降,使得產能過剩的問題被凸顯出來。例如:大陸2015年,27個大行業中,有21個產能嚴重過剩,其中又以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有色金屬等這8大行業虧損特別嚴重(高達80%)。此外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45個月負成長,使得許多企業虧損經營,負債累累,又不能透過併購重組或是破產程序正常退出市場,只能在國家與銀行的支持下苟延殘喘,形成大陸嚴重的殭屍企業現象。

其實台灣也無法倖免於殭屍企業問題,特別是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台灣出口連15個月衰退,再加上紅潮興起,使得資訊電子業產業鏈面臨極大的挑戰,特別是在光電、太陽能等企業,雖然本業不斷下滑,營收與獲利不斷減少,但又沒有辦法找到轉型升級之路,只能靠吃老本、或是向銀行週轉維持,形成台灣版的隱形殭屍企業。我們在看大陸殭屍企業問題時,不應存在看熱鬧的心情,反而應該正視台灣本土版的殭屍企業問題。

鋼鐵煤礦 8大慘業

大陸產能過剩的問題,源自於金融海嘯後大陸推出的4兆人民幣刺激方案,寬鬆的資金導致過量的投資,過度刺激導致產能急劇擴張,使得在2007年產能過剩率為0%的大陸產業,到2015年達到平均15%(鋼鐵煤礦等更高達30%以上)的驚人比率。此等快速擴充的產能若在全球經濟擴張之際,或可化解;但事與願違,大量過剩的產能卻面臨各國內外需俱疲、全球經濟面臨通縮等因素,使得產能過剩問題不但對大陸經濟持續成長產生嚴重的干擾,更形成經濟體系中的一顆惡性腫瘤,並隨著時間不斷惡化。就以鋼鐵行業為例,目前中國大陸鋼鐵年產能高達12億噸,超過全球其他國家鋼鐵產能的總和。但是2015年全年粗鋼產量只有為8.03億噸,顯示閒置產能的比率高達1/3左右,不但形成資源的浪費與無效率,更拖垮企業獲利與償債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就是大陸殭屍企業不僅廣泛存在於中小企業,更大規模的出現在上市公司中。根據大陸《人民日報》的報導指出,若依照連續3年本業是否賺錢作為殭屍企業的標準來判斷,目前僅大陸上市公司中,就有266家殭屍企業,其中傳統產業占了7成以上,包括197家的鋼鐵、有色金屬、造紙、紡織、船舶、石化、化工、機械、水泥與煤炭等企業。其中鋼鐵業有8家,占整體上市鋼鐵業22%,水泥業則有3家,占15%。事實上,大陸所面臨的殭屍企業已經到了不能不解決的地步。例如根據大陸金融業者的統計,大陸產能過剩產業的現金流缺口在2015年前3季已達1310億元人民幣。此等嚴重的現金缺口問題,也導致銀行開始緊縮債信,造成企業發債的減少或取消。另外根據大陸海通證券推估,包括鋼鐵、水泥與煤炭等產業2016年信用債到期量將於2016上半年達到高峰,規模達2177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1兆885億,比2015年多出36%,這還不包括1年內短期債券在內,凸顯出大陸殭屍企業的驚人吸金實力。

去庫存去產能 出清殭屍企業

雖然大陸中央工作經濟會議早在2010年前就開始關注殭屍企業的問題,大陸國務院也在2013年公布相關指導意見。2015年11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上習近平拋出「供給側改革」的口號,並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5大任務,更將「去產能」列為2016年5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準備對經營績效不佳,全賴銀行與政府的支持勉強生存的「殭屍企業」開鍘,其中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煤炭、水泥等8大行業更成為首要目標。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在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對於不符合國家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以及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產業,要關閉產能或重組,持續虧損3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將採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等方式「出清」,處理這些殭屍企業要在2017年底達到顯著效果。在習李定調後,大陸已經開始採行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能否真的解決殭屍企業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各種問題,則仍有待觀察。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於大陸社會福利仍差,政府擔心處置殭屍企業會導致失業,造成社會問題,於是不斷給虧損的國企輸血,但因此而付出的代價,其實遠遠超過提高社會福利的費用,因此真正挑戰其實在於,如何在就業市場不出現嚴重惡化情況下淘汰落後產能。另一方面,大陸殭屍企業大量依靠銀行信貸資金支援勉強生存,一旦這些殭屍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不可避免會影響到銀行信貸資產品質的穩定性,若無法妥善處理,恐發生金融風險。

國企改革 裁撤5百萬人

為此,在殭屍企業的核心,也就是國有企業方面,大陸國資委正在研究制定工Competitive Advantage作方案,希望透過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結構性改革,以化解殭屍企業的問題,並希望在3年內完成處置殭屍國企的任務。也因此,大陸將在2016年加快國企改革,擴大國企兼併重組,並以核電、航空、航運、軍工、鐵路等5大行業的重組為主,使得2016年成為大陸國企兼併重組改革年。另外,配合殭屍企業的處理,大陸政府計畫在未來2、3年內從殭屍企業中裁減5百萬至6百萬名員工,以限制工業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根據路透報導,其中僅對煤炭、鋼鐵行業進行初步統計,就涉及180萬職工的安置,其中煤炭系統將裁撤約130萬人,鋼鐵系統則將裁撤約50萬人。若真的執行,這將是近20年來大陸政府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為了安置失業員工,大陸已經決定設置首期規模達300億人民幣的基金,但該基金規模與龐大的失業員工相比,實屬杯水車薪,凸顯出基金的不足。

在金融方面,大陸也吸收各國經驗,積極推動初步規模為1兆元人民幣的「債轉股」措施,也就是透過成立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NPL),把原來銀行與企業間的債權債務關係,轉變為企業間的控股或持股的關係。希望透過「債轉股」的措施,日後再透過上市、轉讓或企業回購等方式退市。但大陸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卻直言,銀行不良資產採取債轉股的方式來處置,只不過是暫時隱匿壞帳風險,卻可能加大實體經濟過度槓桿化的風險,到最後債轉股只是自欺欺人的「報表魔術師」。

破產制度 企業更生

其實就法律角度而言,並沒有殭屍企業這個名詞,只有無力清償債務的問題企業,也就是所謂的破產(insolvency)。對於此等資不抵債而無力清償的企業,各國都有相關的重整與破產制度,以發揮市場機制,協助仍有繼續經營價值的企業更生,也讓沒有繼續經營價值的企業退場。

美國破產制度

美國現行破產法分為13章,並分別就不同的破產類型與程序加以規定。除了最常被運用的第7章清算(liquidation,相當於台灣破產法所稱之破產)與第11章重整(reorganization,相當台灣公司法所規定的重整)外,還針對地方政府(municipality)之破產(第12章),農場之破產(第12章)與個人之破產(第13章)分別加以規定,讓不同類型的債務人可根據破產法典的不同章節申請破產,並提供不同的破產保護。為了落實破產制度,美國還特別成立專責的破產法庭(Bankruptcy Court),並由專責的破產法官來審理破產案件。

例如:若是企業根據第7章清算規定申請破產時,破產法庭將會指定一個破產財團管理人(trustee),負責追償債務、處理企業資產,並將剩餘資產分配給債權人,最後解散公司。但是運用最廣泛的,則是根據第11章重整規定申請破產。該章的目的並非將企業資產清算,而是在於拯救企業,使企業擺脫無力清償的困境,並透過停止支付債務本息與引入新的資金或計畫,讓企業能重新恢復生機,進而步出破產程序。

就美國而言,許多大公司都曾進入第11章的破產程序後,再重新出發。最好的案例就是通用汽車(GM)。該公司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虧損嚴重,由於資不抵債,再加上美國政府不願意直接對該公司進行金援紓困,被迫在2009年6月1日向美國紐約南區破產法院提出第11章重整申請,當時通用汽車的資產為822.9億美金,但是負債高達1,728億美金,也使得GM破產申請成為美國歷史上第4大的破產案件,僅次於雷曼兄弟、Washington Mutual以及WorldCom。

透過第11章的重整程序,新的GM擁有8個汽車品牌,並在美國擁有34個裝配廠、5千家經銷商與6.85萬名員工,負債則從原來申請破產時的947億美金降為170億美金,更成功的在2010年重新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IPO),目前的股價約為31元、市值高達4786億美元。透過重新IPO,也讓當時支持舊GM破產的美國財政部、加拿大政府、工會等全身而退。

大陸重整破產法

大陸破產法從1986年第一部破產法頒布之日起,職工失業和就業問題就成為破產法實施的大難題,也因為職工失業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在1994年起實施「政策破產」,目的也是要解決職工安置問題。雖然大陸在2006年通過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企業破產法》,並自2007年6月1日開始實施,但在新破產法實施九年來,卻不見具體成效。

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言,其重心在於提供市場化的制度。而在所有的市場制度中,破產制度乃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不論是資源的市場配置,或是公平競爭與市場退出機制,都以破產制度為核心。因此有大陸學者形容破產法是市場經濟的憲法和基本法,也是治療大陸經濟產能過剩毒瘤的良方。

但是由於大陸政府政治與維穩等考慮,使得破產制度在大陸長期失靈,造成經營困難的企業難以退場,更形成殭屍企業苟延殘喘的現象。不但佔用寶貴資源、加劇產能過剩、侵害債權人和股東的合法權益,更扭曲市場價格,限制市場力量的正常發揮。更嚴重的,就是由於無有效的破產制度,使得債權人利益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也阻礙新資金的投入。

雖然殭屍企業越來越多,但是真正透過破產程序,由法院宣告破產的,卻是逐年減少,反而呈現一派平穩的現象。根據大陸司法部門的統計,企業破產案件從2007年新破產法立法前後最高峰的1年1萬件左右,降至近年來一年約2千多件。2013年更只有1,920件。

更嚴重的,就是在現行司法架構下,法院受制於地方政府與專業能力,使得債權人無法及時接管困境企業和進行重整,更凸顯大陸司法體系在處理破產案件時的問題所在。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從各方面干預破產程序,包括;控制破產程序的開始(有關上市公司破產重整的申請必須由地方政府批准法院才能受理);可組成清算組主導上市公司重整;給與上市公司巨額補貼以爭取時間重整並保護上市的殼;此外地方政府還可干預重整計劃的強制批准程序。

更有趣的,就是雖然大陸中央宣示,要採「英雄斷腕」的改革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清理殭屍企業,但是大陸國資委其實也與地方政府相同,對破產避之唯恐不及,反而提出「多兼併,少破產」的政策指示,使得地方政府又開始以指標形式分配清理額度。由於是以行政指令進行併購,反而可能導致新的殭屍企業出現。

在大陸行政主導一切,以及破產法制與司法實務都有不足的情況下,不只是無法有效因應殭屍企業的問題,也無法處理大陸經濟所出現的其他問題,例如剛性兌付危機、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民間借貸跑路潮、P2P倒閉、金融機構虧損、消費者個人信用薄弱等問題,凸顯大陸破產制度的不足。

L型經濟 台灣應修法

而大陸產能過剩削價競爭的結果,也影響台灣的出口。例如根據財政部2016年5月公布海關進出口統計,台灣2016年4月出口為222.5億美元,較2015年同期減少6.5%,創下連續15個月負成長的記錄,更一舉越金融海嘯以來最長衰退紀錄。但受2015年5月基期高的影響,2016年5月出口總值恐持續負成長,將再度刷新出口連黑紀錄。

在出口長期與大幅衰退的雙重影響下,許多台灣企業其實也同樣面臨產能過剩、營收減少、虧損增加的問題。甚至有些上市櫃公司因景氣與大陸削價競爭等因素,已成為隱性的殭屍企業,使得台灣本土型的殭屍企業問題隱然成形。

雖然台灣歷經亞洲金融風暴與金融海嘯的洗禮,已經發展出一些因應機制,如引入資產管理公司(AMC)處理本國銀行之不良債權(NPL),修訂公司法156條,規定公司參與政府專案核定之紓困方案時,得發行新股轉讓於政府作為對價,如紓困金額超過台幣10億時,主管機關應會同受紓困之公司,向立法院報告「自救計畫」等。但是在重整破產方面,卻仍未有太大的改革,使得台灣破產法仍停留在1993年的時空,也就是清算模式,並未引入類似美國破產法第11章的制度,也未能引入與日本2005年新破產法修改的制度面改革(民事再生法,公司重整法等破產處理程序相關的法律修改)。更嚴重的,就是台灣的破產或重整案,往往進入法院後,就陷入漫長的司法程序,以致該公司原有的經濟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殆盡,以致於台灣能夠真正透過重整制度更生的企業屈指可數。

面對全球經濟成長形成一種L型的成長模式,為了救經濟,從美國聯儲會(FED)首先發難以來,各國政府紛紛祭出寬鬆貨幣政策以搶救經濟,在大量的資金與有限的需求相重因素影響下,各國殭屍企業充斥,「殭屍經濟學」當道。而鴻海收購夏普,更凸顯出日本殭屍企業問題在失落20年之後仍然存在。也因此殭屍企業不只限於大陸,而是存在於世界各國,台灣也不能例外。政府更應正視台灣因為紅潮崛起與台灣出口持續下滑所隱然出現的本土版殭屍企業,並採取必要因應措施,如修改破產法將企業更生與企業重整制度納入,並改善司法審理實務,方能有效因應本土殭屍企業的攻擊。(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6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