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心地日日新


【文學點心屋】歡迎父母、老師鼓勵小朋友投稿,不管作文練習或心情日記都歡迎,讓小朋友有創作的成就感!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3/07 第11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許一個幸福璀璨的未來
證嚴上人專區 無盡藏/心地日日新
慈濟脈動 主題報導/山窮水盡疑無路 走或留?
焦點專欄 社論/內在明燈
活動快遞 靜思晨語/惜時惜緣
許一個幸福璀璨的未來
「今年的莊稼可夠餵羊?眼下有多少成羊能賣?孩子來年的學費有著落嗎?」
半蹲坐在山坡上的何興守著羊群,雙眼眺望著遠處的家,眉頭緊蹙著……
在大陸甘肅省中部的靖遠縣,曾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被譽為「金城鎖鑰」。
老人家曾經說過,這兒山環水繞、物產豐饒;豐美的沃土更養活了祖祖輩輩。
高原上,湛藍的天與雪白的雲朵橫亙於綿延的山脊上,在外地人眼中,是最動人的美景。然而,黃土高原歷經氣候變遷,連年的乾旱讓收成慘澹,人們難以為生;有能力者,攜家帶眷紛紛出走,留下弱勢的一群苦苦掙扎求生存。
本期主題報導「家在黃土高原」,真實描寫當地居民奮力勤勉的一頁頁篇章──願耐心和毅力,能扭轉赤貧人家宿命,迎接幸福未來。

無盡藏/心地日日新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周寶秀
講於二○一三年二月一日至二十日

心中有貪,只想到「贏」的得意,
將忽略「輸」掉多少人生。
戒慎虔誠每一天,
勤修「戒、定、慧」,
去除心靈垢穢,守好每一念關卡,
讓心地日日新。

新春假期結束,各行各業恢復常軌;但看到新聞報導這段時間的社會萬象——許多人排隊買彩券,或者將贏得的彩金繼續投注,最後得不償失;還有上班族在長假後憂鬱難收心,或為了多一點薪資而跳槽,卻又抱怨新的工作環境不如過去溫馨……

在此同時,也看到一則溫馨的報導。英國百歲人瑞克萊蒙,從十四歲開始當學徒,一直認真工作到六十六歲退休,感覺閒暇的生活很無趣,又去找工作,做到現在滿百歲了還樂在工作。有人問他不累嗎?他說:「做喜歡的工作就不會累,可以一直做下去。」

相對於這位樂在工作的百歲人瑞,現在不少人在工作時無法培養興趣、找不到價值感,退休後又不斷告訴自己:「老了,無法度了」,如此心理帶著生理衰退,年過六十就可能老態畢露。

能在正軌上運轉自己的人生,把時間用在對人群有益的事情上,甘願付出;或者在工作崗位上天天歡喜、盡心盡力,就是最健康的身心。反之,心中充滿貪念、浮動不安,只想到「贏」的得意,將忽略「輸」掉多少人生,如此不只影響身心健康,甚至會造成社會動盪。

美國紐約七十八歲的慈濟志工羅劉桂珍,長年在紐約分會承擔香積,總是關心大家有沒有吃飽,看到別人溫飽就感到開心。去年十月桑迪颶風賑災期間,她連續兩個月帶領香積團隊為受災民眾供應熱食;今年二月十三日,還跟志工到老人院關懷、拜年,隔天凌晨突發腦溢血不治,不只捐出器官救了五個人,大體也捐給醫院教學單位研究。

她了解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甘願做、歡喜受,步步踏實行在菩薩道上,做到最後一口氣。從這一生的劇場下臺時,還實現遺愛人間的心願、延續他人生命;實在很超越也很灑脫,相信她此生法喜充滿。雖然不捨,更為她祝福!

喜新厭舊,
製造垃圾又消耗資源;
撿福、惜福、造福,
是對後代最好的身教。

傳統的臺灣社會,人們惜福愛物,即使東西老舊,還能用就捨不得丟棄。反觀現代社會,動不動就汰舊換新,堪用的家具、不流行的衣物,不喜歡了就丟棄,讓「垃圾」量節節上升。

所有物資都有壽命,疼惜愛護使用,就能延長壽命;但如果只是因為喜新厭舊,就隨意丟棄,汰舊的東西變成一堆垃圾,還要掏空資源去製造新品。

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土地愈來愈狹窄,人們對大地資源的索求也愈來愈多。人類享用天地間一切資源,更應該承擔起「敬天愛地」的責任。

遍布全臺的草根菩薩,不分老少,長年累月投入資源回收,把別人丟棄的東西撿回來,重新賦予生命。從年頭做到年尾,又從年尾做到年頭,即使過年期間慈濟環保站也不打烊,不少家庭三代、四代一起投入分類。

年長的環保菩薩,幾十年來為了家庭盡責任,子孫滿堂後還是繼續做環保造福人間,一點都不浪費生命。感於自己年紀大了還很有用,所以做得很歡喜,把握分秒付出,也去除心靈垢穢,讓心地日日新。他們撿福、惜福、造福,是對子孫最好的身教。

古云:「大富由天、小富由儉」。現代不少人卻「今朝有酒今朝醉」,盡情享用一切,甚至為了誇耀財富,在餐廳點得很多、吃得很少,讓大好食物成為廚餘。可知「富家一餐飯,貧人半年糧」,全球許多地方因天災或人禍而缺糧,窮苦人難得一餐溫飽,在富裕國家卻有許多食物被浪費;還有人年節期間暴飲暴食,年後卻想盡辦法減重……這些行為實在是消福!

看看敘利亞,因為國家不安定,難民只求保存性命,逃難出來一無所有;再對比富裕國家民眾汰換物資的速度,實在於心不忍。不斷奢侈消耗、不懂得惜福的人,拋棄的不只是物資,更是福報。

心態脫軌,會造成世間很多不平衡。慈濟推動「素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期待人人培養「簡樸慈悲心」,生活簡單節儉,將有餘捐出利益社會,惜福且造福,就可以活得很自在、平安。

只要還有苦難人,
菩薩就來回娑婆世界;
苦既拔已,復為說法,
徹底發揮愛的能量。

有些人的生活遭遇苦不堪言,若有人及時關心、一步步接引出來,也能脫離心靈苦難。

高雄七十多歲的顏婆婆,四十幾年前先生離家,兒女成年後受不了她的壞脾氣,也離開她。顏婆婆長年獨居,個性孤僻、健康不佳,社會局轉介給慈濟關懷。三年來慈濟志工陪伴她,帶她就醫、到醫院探視、為她整理居家環境,也鼓勵她去環保站當志工。漸漸地,婆婆笑容多了,心也慢慢打開;她說,慈濟世界很溫暖,讓她決定不再自我封閉。

臺南一戶家庭男主人中風,女主人要照顧先生還要做工養家,疲憊不堪下想要了結生命。慈濟志工持續關懷,鼓勵她多看大愛電視臺;當她聽到靜思語:「甘願還,打八折;不甘願還,還要加利息」,理解了前世因、今世果,加上年長志工就像愛護自己女兒般關心她,讓她覺悟到「境不轉、心念轉」,不再埋怨、厭世。

慈濟人以同理心,去感受眾生的老、殘、病、窮;不忍那分孤單與困境,於是用心走入他們的生活。希望一己的付出,能使對方脫離苦難、得到歡喜。這分愛不分親疏、超越膚色與種族,普及天下所有人,就是「慈悲等觀」,也是佛心。

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對於人民集會活動嚴格管控。近二十年來,當地以臺商為主的慈濟志工推展慈善也因此受限,但大家的愛心、耐心不減,方向準確沒有偏差,唯一目的就是為眾生拔除苦難。

因為不捨那些貧病人、受助學生,有志工即使已經結束事業,仍不離開當地。近日越南慈濟人終於獲得當地政府批准,到胡志明市近郊平陽省富教縣安平社與福永市鎮,對窮困家庭發放物資。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即使再坎坷的道路,人間菩薩也會克服種種困難,親身走到、把關懷送到;以大慈心關懷苦難人,以大悲心誠懇地付出──

病苦者,施醫施藥;饑饉者,施錢施糧;居家環境不佳,就幫忙修繕。「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進一步開導他打開心門、站穩腳步,脫離貧窮;這分愛的付出很徹底,施與受真誠相待、皆大歡喜。

將心比心,就會甘願付出無所求。以清淨心、無私無染的愛堅守本分事,看到人人平安,自己就心安,人人歡喜,自己也得到法樂;這就是人間菩薩。

世間氣候不調和、災難頻傳。需要不斷用法水滋潤人人心田,讓內心善種子持續茁壯,在世界各地形成菩提林,將愛的能量延伸得更廣更遠。

人生舞臺,
珍惜感恩好因好緣相聚;
恆持善念,
把握每一個時間、空間,與佛貼心。

馬來西亞慈濟人二○○九年底啟動「清淨、大愛、無量義」音樂手語劇,千餘人戒慎虔誠持齋戒,演繹隊形整齊、莊嚴,令人震撼。三年多來巡迴九州十地共二十五場,今年又回到起始點檳城──二月十六日大年初七,舉辦三場音樂手語劇作為新春祝福,約三萬民眾參與。

三年之間菩薩大招生,當初的觀眾不少人感動發心,進而見習、培訓、受證,而今走入經藏演繹中呈現妙手妙音。每場臺上一千六百九十人,較往年更多;也增加了慈少鼓隊,在法會開始舞動心鼓。「入經藏菩薩」透過手語、戲劇等肢體語言,將深奧的佛經淺顯地演繹出來,讓人人清楚理解因緣果報。

不只在這舞臺上,每個人都有一部今生的劇本上演。在自我的小家庭、或者在慈濟世界,有好因好緣相會,要彼此感恩,更要珍惜。如果過去生造惡因,此生遇惡緣、結苦果,要了解一切都是自造自受,趕快彌補,用和顏悅色軟語,轉惡緣為善緣;切莫在人與人之間斤斤計較過不去。

世間一切有形物質,都會「成、住、壞、空」,這是「物理」;人的身體,不離「生、老、病、死」,這是「生理」;人的心念,則有「生、住、異、滅」,此乃「心理」。這就是佛陀教導的「三理四相」。

常常有人說「向師父發願」;但發願之後,能否堅持下去?當初虔誠要跟師父走的那念心,能否常住?還是任由這分心念「生、住、異、滅」,慢慢地消退異滅了?

若能時時精進、淨化心靈,無論時空相距多麼遙遠,當下就能與佛相會;反之,一念偏差,染上無明塵垢,與佛相隔就可能不只三千大千世界遙遠了。

鏡中的自己,今天跟昨天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改變;然而翻開相片,十年、二十年前的相貌,與今日已然不同。

歲月不饒人,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到底是哪一天開始改變了?人的色、受、想、行、識五蘊變化,細微得連自己都難以察覺。

有形的軀體,分秒隨時間老去;但無形的慧命,卻能永恆不滅。「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寸金寸光陰,要惜時如惜金,不漏失分秒,把握當下增長慧命。

期待人人戒慎虔誠每一天,不受外在紛擾境界誘惑;過好每一念的關卡,方法就在勤修「戒、定、慧」。請大家多用心!

主題報導/山窮水盡疑無路 走或留?
◎撰文•邱如蓮 攝影•林炎煌
無盡黃土,滴水如金,
激發兩個大男人各有夢想──
一個極欲脫離赤旱導致赤貧的困境,
一個心懷大志期待育樹成林豐饒水土。

何乃鵬把兩口鐵桶駝上驢背,牽著毛驢往家後頭的山巔走去,「那有一眼山泉,我要去取水。」手插進褲袋,年少的他沒有十六歲該有的青春,一臉的索然無味。

蜿蜒的山間小徑佈滿碎石,前些日子下的初雪幾經踩踏,變得嚴實滑溜,稍不留心就可能跌個四腳朝天。也許是從小走慣了,何乃鵬腳步飛快,遇上對向有人同樣駝水而來,也能熟練安撫驢子往旁一靠,讓小道通行。

步行約莫三十分鐘來到山坳,鋪上平坦石板直到泉眼深處,經年累月供人取用;何乃鵬忙不迭打水,貪奢這一口維繫生命的清涼。「每天得駝個兩三次水,才夠一家人吃喝使用。」何乃鵬說自己已經很幸運,在爸爸小時候還是擔著扁擔來回挑水的。

石門鄉老崖村這口泉,源自哈思山原始森林,山上松柏茂密涵養水源,加上積雪終年,讓村人還能在乾旱連年的黃土高原上,維繫生命命脈。

再多努力抵不上及時雨

石門鄉位於甘肅省靖遠縣西北部,高原上平坦山?,平均高度兩千公尺;氣候乾旱,缺乏植被,偶有大雨沖刷,切割出溝溝壑壑,溝壑中布滿碎石黃土,交通艱難。何乃鵬所居住的石門鄉老崖村,便是這樣隱身在黃土高原的夾縫,人們對外往來不是徒步,就是仰賴耐旱、耐重的驢、騾等牲口。

居民就地取材建房,以木頭為梁柱,黃土拌入草料糊為牆面,每一戶人家都是一樣土黃色調,若不是當地人,行走其間時常分不清哪戶是哪家。

黃土牆內,炊煙升起,下午兩點,何乃蕊正接替媽媽的工作,準備一家人的午飯。平時,農家人沒有吃午飯的習慣,但今日父親何興一大早便到鄉政府領冬令物資,早飯都還沒吃。

「媽媽放羊去了。今天星期六,我跟哥哥中午放學晚,所以現在才做飯。」何乃蕊手上使勁和勻「糝飯」,那是甘肅農家常見的主食:熟透的大米、玉米或小米,拌入適量的麵粉,黏稠溼軟且易有飽足感,配上自家醃製的泡菜,便是一餐。

糝飯食材易得,烹調容易,桌上菜色數年如一日,但農家孩子能吃飽就很滿足,兄妹兩人一餐兩大碗,身形卻清瘦單薄,原是生在?上,飲食難以均衡。

「小麥、洋芋、扁豆、蘿蔔、玉米……」爸爸何興細數田�的莊稼,這幾年光收成來自個兒吃都有些困難。

山下黃河沿岸的農地,秋收豐盛不說,冬天溫室種菜澆得上黃河水,收穫不斷;而黃土高原上,一年一收的菜蔬不僅賣相差,且運費高於菜價,遑論以此維生。

近年,更因連年乾旱收成慘淡。「種子撒了下去,就等著老天爺灌溉,不下雨我們能怎麼辦呢?」何興嘆道,從前父執輩務農,雖然沒有化肥幫忙,卻能飽足;如今他們即使有再多肥料,也不及老天爺下一場及時雨。

何家的孩子放暑假時,會跟著媽媽到枸杞工廠打工,分類挑揀剛收成的枸杞,日薪約四十元。「一整天的總是腳痠背疼,可是這些錢存下,就是我們下學期的學費了。」何乃蕊說,很可惜這個工作只有七、八月才有得做,枸杞全部採收完,工廠便不再徵工了。

秋收之後,為了一家生計,何興到煤礦場當礦工;好幾次險些被石頭給砸了,冒著生命危險一個月掙兩千元工資。「即使再危險,還是得去幹。沒辦法!孩子讀書要用錢,家�生活要用錢。」何興說,村�的男人大多以此賺錢養家,當然也有人再也沒回來了,獨留孤兒寡母的痛。

一家之主年年鎖愁眉

兩年前,何興罹患胃潰瘍,體力大不如前,沒法再到煤礦場打工。斷然沒了收入,讓他十分煩惱:「讀中專的大女兒乃燕,一學期學費就要一萬多元,兩個小的讀初中,雖然學費全免,但生活費也是一筆開銷,不想法子實在不行。」

聽說羊兒疾病少,好養活,何興決定養羊,貸款買了六隻羊羔,第二年再買六隻。羊兒在他細心照顧下繁衍成群,賣掉幾隻成羊,不僅還了貸款,連孩子的學費都有了著落。現在,有近四十隻羊養在以前堂兄的房子,每天趕羊吃草外,還以雜糧餵食,一家子的生活都寄託在羊兒身上。

望著成了羊圈的房子,何興幽幽地說:「幾年前,堂兄弟們都搬下山了,現在只有我們家三個兄弟還留在山上。」這片黃土地原是養育他們的母親,但也許是人們索要的太多,「母親」累了,莊稼連年歉收;何興的堂兄弟們見情況不對,拿著畢生積蓄,各自帶著妻兒遷居山下。

「他們生活可好了,靠近黃河水,灌溉不成問題,一畝地的收成都是我們山上的七八倍。」何興羨慕地說,作夢都夢到搬出去。曾經想過借錢搬家,但是親戚朋友都深怕他還不起,何興嘆:「到底是自己沒有能力。」

何興的太太高啟芳,娘家也是務農,但因為有四個哥哥,她不但不用做農活,連家務活也不沾手,「每天顧著玩就好了!」結婚這些年生養了三個孩子,高啟芳什麼活都上手了,每天忙不停,「只要孩子吃得飽、穿得暖,我苦一點沒什麼關係的。」

星期天清晨,炕上還留著餘溫,暖和得令人不捨起身,然而高啟芳早已在灶臺前使勁揉麵,準備兩個孩子一星期份量的饃饃。饃饃是北方人不可或缺的口糧,麵團經過烘烤或油炸,耐存放且口感厚實、容易飽。

「農家人一天兩餐,饃饃就是下午填肚子的。」高啟芳說,家�生活並不優渥,學校食堂一餐三塊五毛能省就省,饃饃配開水也能是一餐。

饃饃做好,高啟芳還忙著整理孩子們一週一次揹回家的換洗衣服;接著,把發育不良的蘿蔔剁碎,加上曬乾的玉米粒做成羊飼料,等等給先生餵羊……

半蹲坐在山坡上,何興守著羊群,雙眼眺望著遠處的家,眉頭始終沒有舒展,「今年的莊稼可夠餵羊?眼下有多少成羊能賣?孩子來年的學費有著落嗎?」一家之主的心思盤算著,何興叨叨念著他的願望:「如果可以搬出去,把羊養在圈�,我再去找個工作,一定能讓妻子、孩子生活得更好……」

黃沙上耕耘綠蔭成林

得知靖遠縣農民深為乾旱所苦,二○一二年歲末,慈濟志工帶著米油、棉被、冬衣、棉襖等物資,贈予石門、若笠、雙龍鄉等地三千三百多戶鄉親。何興也領到了冬令物資,他說:「很感恩今年可以過個好年,但總有一日我得靠著自己的力量,給家人過好日子。」

何興一意想要出走,劉延武卻一心留守老家。冬季休耕,雙龍鄉農田幾乎杳無人煙,攝氏零下八度,劉延武卻在田�忙活。正疑惑土壤結凍,他忙些什麼?就見他拿來麥草,準備替剛種下的核桃樹苗禦寒;他仔細地把麥草鋪上樹根,再覆上黃土,最後鋪上一層麥草,以膠帶固定。

「核桃苗不能抵禦低於攝氏零下二十度的冷寒,一定要先包起來保溫。」今年三十歲的劉延武,翻遍書籍,鑽研農業知識,想找出適合這片黃土地種植的經濟樹種。

雙龍鄉和石門鄉一樣,位於哈思山山麓,飲水仰賴天然山泉,但劉延武居住的黃坪村,距離山泉實在太遠,家家戶戶只得在家中築起水窖,春夏乘著雨時存雨,冬天就剷雪入窖。二○○八年初,慈濟的水窖援建工程,也在黃坪村實施,劉延武家就有一口慈濟窖。

「水在我們這是很寶貝的。」劉延武六十七歲的父親說:「我們一輩子只有洗三次澡,出生、結婚、過世。」在生活中惜水,彷彿是黃土高原上的子民出生就有的本能,煮飯洗菜後的水留下來擦臉、洗手,直到混濁不清才拿來餵食牲口,或澆灌栽在家門前的菜苗。

劉延武的父母一生務農,總是清早便起,翻土、撒種、施肥……但隨著氣候日益乾燥,常盼不到下雨。前幾年莊稼收成不足,劉延武與哥哥只好出外打工,但臨時粗工掙得的錢不多,城市的開支卻比農村大,劉延武仍想回家鄉。

「有個朋友在做試驗農場,培養樹苗,我就想也許我也能在家鄉種樹。」劉延武參觀數個培育樹種的農場,讀過許多資料。他想,哈思山保育區的原始森林鬱鬱蒼蒼,水脈不斷;若是村�也種上樹,水土保持就會比較好;水土保持一旦好了,雨水也就豐沛了。

懷抱著夢想,劉延武與父母溝通,空出土地來讓他植樹。他先從在甘肅已經成功培植的大棗樹開始,接著種上蘋果,今年則是試著種經濟效益較高的核桃樹。樹種下了,成長穩定之後,他就打工存錢,作為下一批買苗栽樹的資金。

看著時間與金錢一分一毫的投入,卻不能馬上有收益,父母都不太能諒解劉延武,經常問他:「你還要繼續種樹嗎?」

「這不是沒希望的等待,看我家門前那兩棵高大的梨樹,如果多年前沒有栽下它們,現在也吃不到香甜的梨子。所以,去做就是了。」劉延武說,樹不像莊稼,年年栽、年年收,但一旦樹長成了,效益就不只眼前了。

「其實很多人覺得我是傻子。」劉延武說,人們認為他不過是在做白日夢,氣候這樣的乾旱,土地這樣的貧瘠,怎麼可能種樹成林?

「但我還是堅持,這�的人如果都搬走了,再沒有人要耕種,放著土地荒廢也很可惜。如果種上樹,既是年年有收成,對環境也是很好的。」劉延武說,樹長成了,就能防風沙,又能固水土,是只有好沒有壞的。

劉延武相信自己有一天會成功,現在默默地做,等到成功了就找更多人一起來,把黃坪村的土地都種上樹。

「父母盼著我成家,不過,我現在只想把事情做好,緣分來了再說吧。」劉延武靦腆一笑,轉身繼續把麥草往核桃苗覆蓋,彷彿是他此生最重要的責任。

黃土高原上的藍天湛藍,雲朵總是潔白,綿延的山?鋪上一層輕軟白雪,橘紅夕陽沿著哈思山緩緩而下,這樣廣闊的風情,在外地人眼�是動人的美景。

然而寒冬臘月的北風一颳,輕易掃得黃土飛揚;呼氣彷彿就凍結的低溫、枯黃的草木……在在提醒著:劉延武那改變家鄉的信念、何興希望一家幸福的願望,不知何日才得以實現?

社論/內在明燈
新年伊始,許多人期盼景氣春燕來臨,擺脫多年籠罩全球的「低薪」與「窮忙」的陰霾。然而,需要更新的不只是金錢數字,更重要的是運用金錢的心念。

企業經營者若是汲汲於追求利潤,投資十元想賺百元,有一仍覺缺九,不僅欲望難以滿足,也難保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中不受波及,甚至忽略對人及生存環境的關照,對社會人心造成無形的傷害。

在這方面,十九世紀美國企業鉅子卡內基足以為鑑。這位「鋼鐵大王」曾留下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可恥的。」他履行承諾,身後捐出九成以上的遺產,於全美大量建設公共圖書館,成立大學與藝術展演中心,對美國學術文教貢獻良多。

然而,卡內基在世時,旗下鋼鐵廠數以萬計的員工,每週工作七天,一天十二小時,只能賺得兩塊半美金的日薪,相關的福利、退休金更是付之闕如。對勞動者的血汗剝削,使得卡內基的大手筆捐贈,蒙上備受爭議的陰影。

大富者經營事業,必須戒慎唯利是圖的貪念,從源頭避免對他人生存權益的漠視。好比近年來興起的「幸福企業」概念,首要之務就是要建立良善穩定的工作環境,讓組織�的每個人發揮所長,為員工營造幸福感。

此即是「實業家」,是有一塊錢做一塊錢的事,踏踏實實,固本守真;不僅如此,還要正視自己的社會責任,善用影響力。例如在大陸華東,許多企業主在安定員工生活的同時,也引入慈濟理念,營造尊重與互助氛圍,推動志工服務,力行綠色環保,打造「慈善的工廠」。

又如在印尼,許多身為實業家的慈濟志工,親訪雅加達紅溪河畔貧民窟,了解社會底層的艱苦,理解貧富懸殊對國家造成的動盪,因此全力推動河川治理,興建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機能齊備的大愛村,改善貧民生活。他們拋磚引玉,已號召不少同業同行加入慈善行列,以愛化解社會隔閡和歧異,有助於帶動社會的祥和安定,以及經濟平穩發展的環境。

證嚴上人曾開示:「知足少欲,腳踏實地,能夠為社會人群付出,心靈就會充實而富有。」最大的富足在於「心」,不論是實業家或升斗小民,在慈濟團體「喜捨」後都有此體證,這是我們不受景氣燈號影響的內在明燈。

靜思晨語/惜時惜緣
◎證嚴上人
「現在」頃刻成為「過去」,
「當下」轉瞬即達「未來」,
對時間要斤斤計較。
空洞度日,徒增疲倦迷茫;
踏實分秒,累積文史流芳。

好緣好因當珍惜,
惡緣來時轉心念,
莫在人我之間計較過不去。
為所欲為,脫軌難保平安;
常存感恩,心境海闊天空。

【李花初綻】攝影/蕭耀華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55期

金城武 隨心所欲
每人都有自己面對挑戰的方式。金城武在演員的領域上,永遠從容的輕舟前行已經是他的標記。電影有多複雜,他卻用最純熟及睿智的方式解決,靠的是保持澄淨清明的心境。

電視劇發表會的情侶解析
女大男小的情侶,確實感情比較好。仔細觀察並分析幾對螢幕情侶在電視劇製作發表會攝影時間的互動,女大男小的情侶比起同齡或是男性較年長的情侶,確實展現了不同的樣子。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