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最幸福的家鄉菜─閩菜


想知道人氣最旺的手機及流行趨勢嗎?現在訂閱【SOGI 手機快報】馬上滿足您的渴望、隨時掌握最新的手機動態! 藝術不該硬學,藝術是用來玩的!!【小典藏】獻上最無壓的美學饗宴,隨時歡迎您與孩子一起用藝術玩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4/12 第47期|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FB粉絲團|OR china|
 
 

最幸福的家鄉味—閩菜

【見築中國】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南京】影像中的南京故事


     
 
 

Text_黃學正 photo_黃學正、王銘偉


  從孩提開始,福州菜一直是我記憶中最幸福的菜色,鹹、硬、軟、韌、甜、香、汁兼具的光餅夾紅糟肉;蒜香甜酸汁稠、半浸油條老脆、快爆腰花彈脆、展尖脆韌的海蜇爆雙脆;白乒乓球三五顆、脆綠細芹八九截、半亮白麻油一兩抹、灰白胡椒浮半面的福州魚丸湯……我的天呀,這真是一篇最難熬的文章,因為太熟悉、有太多的菜一股腦湧上心頭、忍不住想吃,更得寫詳細與看官們分享,這才發現美食原來是一種生命的經驗,而不是喉頭一兩寸的暇事而已。 福州處於八大菜系之一福建省的中間位置,閩菜就我個人而言,川閩有共通的魅力,兩者都能展現食材的本質與鮮味,而其中刻意調加的醬汁與各種美味、怪味都能混融,層次豐富且清雅濃爽。福州人常說:「七遛八遛莫離福州」說的便是福州的小吃到處都是,越逛越不想離開福州(遛便是走的意思,卡遛卡遛 音:ㄎㄚ ㄌㄧㄡˊ ㄎㄚ ㄌㄧㄡˊ更是福州人打招呼出去走走逛逛的常用字語)。

「一焐就熟」的熱情鼎邊銼

  小時候在城裡(延平南、北路一帶)或街旁,可常見到許多賣在福州稱為鼎邊糊的鼎邊銼(鍋於閩語亦稱為鼎)小攤子;竹子搭起的小棚架著一個大鼎,鼎邊環繞滿不同的山珍海味(香菇、珠貝、魷魚絲、筍絲、蝦米、油蔥酥、木耳、肉條、金針、芹菜、薑、蒜、胡椒),一顆小黃球燈泡、三不五時朗朗入耳的銼(ㄙㄨㄛˊ)哩……的聲音,伴隨著溫熱的海蚵湯和微黃焦的米糊香,頓時讓人感到幸福了起來。
   鼎邊銼的起源可溯及明嘉靖年間,閩南沿岸常有倭患,戚繼光帶軍入閩剿寇有成;閩南居民感恩之餘便擺宴席款待眾將官,豈知料備齊菜尚未下鍋、米還沒煮開之際,又傳倭寇來犯,大夥兒全亂了。為免將士餓肚子上戰場,廚子匆忙中將米和水放入大鑊鼎、村人將乾料胡亂倒進鍋中,煮著煮著鍋邊的米漿先熟了,大夥將錯就錯,趕緊用鏟銼刮下香潤軟嫩的米皮,搭上山珍海味俱齊的湯底,一嘗竟美味無比,此後鼎邊銼便成了閩南村鄰群聚的美食,也呼應了福州話:「一焐就熟」的民間熱情。清鄭東廓更在《福州風土詩》寫道:「梔子花開燕初雛,余寒立夏尚堪慮,明目碗糕強足筍,舊蟶買煮鍋邊糊」,可見鼎邊銼在閩南已逾400年的歷史呢。

看老天爺臉色的蝦油

   談到福州菜就不能漏了蝦油,福建的蝦油同粵、桂與中南半島的魚露一樣,藉濃鹹的海味提鮮開胃。好的蝦油色如琥珀、質清且醇、嗅如乾翅、香而不臭、味如鹽鹵、鹹而不僵。蝦油的製作非常繁瑣,須先將精挑的蝦米置於缸中,不加蓋發酵數日,再多次入鹽、攪拌、蓋缸發酵,如是反覆將近一個月後經自然日曬、攪拌,再將蝦汁浮上的一層油清撈起去雜質,以小火熬煉即成。蝦油之所以美味不全因全蝦的香氣,還加上蝦殼發酵的鮮味融入醬汁中,並不是單純的蝦肉、海鮮調味汁液而已。這讓我想起地中海沿岸也以龍蝦殼、腦先烤再浸油製成的蝦腦油炒拌麵食,龍蝦殼的甘甜油香亦難以言表,與閩式蝦油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西式以油作底,較膩;閩式蝦油不油膩,卻因製程中摻入大量海鹽又經曝曬風乾,既極鮮美也過鹹,若將兩者得宜並用,也許另有新味。

1_ 似乒乓球般懸飄高湯裡的福州魚丸,給元宵遇到僅能說是不親不表。(佳興魚丸)2_ 卜糟鰻:紅糟炸鰻是一道甜酵米衣脆,而鰻肉的嫩度油度兼具的閩南炸物極品,若沾上了蝦油~唉呦~鹹香會逆攀酥衣而上~美味喔!。3_ 乾魚皮:藉著強烈氣味的烏醋、酥油蔥、香芹末、胡椒、與軟滑膠燙的燙魚皮;搭配層次分明卻耐人尋味。


用撈的白色乒乓球─福州魚丸

  第一次吃到福州魚丸是在身為名中醫的外公家。家中既雇了廚子,一餐開兩、三桌是常有的,年幼的我與眾表親便被指定坐「小孩桌」。桌上往往有一碗公滿滿的湯,上面浮著白乒乓球似的丸子,芹菜末與泛光的香油散發著無限香氣。而一入口的軟白魚漿皮,像海綿豆腐一般清雅,觸牙即綻裂,但滲出的卻是至燙的肉餡與甜鹹相俱的油汁接踵而來。長輩說製魚漿選用白肉魚、鯊魚及海鰻肉,須先將魚肉去筋洗血、呈現乾淨而細白的質地,再捶打而成。我也常去迪化街的魚丸店吃早餐,看到手工捏塑成球、或以銅勺捥挖成丸滾入大盆汆燙,那雪白的色澤常讓人胃口大開。難怪上京趕考的書生因它高中功名而稱其為七星丸子:「點點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

1_ 以乾淨的菜刀尖在燕皮前端輕壓,再以刀尾壓後端至燕皮截斷。2_ 加入餡、佐料同一方向攪拌勻後,置盆中以手抓摔十餘次,直到餡料質地似凝筋。3_ 包餡時須讓燕皮先過水,接著在燕皮心放一小茶匙肉餡。4_ 掐撚燕皮的上端成一小包狀,燕丸即成型。5_ 自蒸盤取出即可食用,若部分燕皮上端還呈白粉狀,可以挑出來煮湯。


無肉燕不成宴

  肉燕(福州餛飩)在福州稱為扁肉燕(餛飩在福建又稱為扁肉、扁食;扁肉燕則是以肉燕皮來包的餛飩)。說起肉燕皮,在閩南無人不知無人不吃,堪稱古中國防腐技術與美食的最經典代表。因用料單純,只挑豬後腿肉,經反覆翻整、千打百槌成薄紙,再加小量薯粉使之脫水成乾紙狀,因此兼具肉與燕窩的質地,簡單地說就是張還沒煮熟、可保存、富豬肉纖維質地的生肉紙。
  肉燕的起源有一說與南宋理學大師朱熹之後的大儒真德秀(西山先生)有關,西山先生本籍閩北浦城,多次長駐泉、福二州,家廚有次做福州魚丸時,助手誤把豬肉當魚肉杵擊成泥,又急中生智用棍滾壓後成張來包肉餡,為避免肉餡下湯即散,便以熱蒸來定形。沒想到豬肉槌成的外皮通透晶瑩、爽脆如燕(窩)絲、餡肉口感潤澤有致,弄拙成巧反而以極致美味獲先生賞識。問之菜名為何,家廚以其形似扁食、質如燕(窩)絲而稱為扁肉燕。除此之外,還有將肉燕皮切成絲滾裹肉糜的作法,混料成球狀即為燕丸。

紅糟的鮮味─卜糟鰻

  卜糟鰻,是將海鰻截成段如巴掌大,以酒料醃後、外裹紅糟下油鍋炸的閩南美味。
  海鰻長及前臂般粗大,便少了河鰻的泥腥味,香甜厚質的肉與海魚薄脂滲化在皮肉間,若遇到乾炸的鰻魚皮香韌又微脆黏牙、且包覆在酥脆糟麵衣裡層的鰻皮仍柔潤多汁、帶著海香的滑潤膠質,老福州便會喚來一碟蝦油,挾一角微蘸濃鹹厚香與糟鰻的米木餘味頓成精彩對比之極。

按下幸福重播鍵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無法忘懷孩提時見到一疊疊紙板似的燕皮灑水後變軟、內裹肉餡在蒸籠中半透著艷紅的光澤、蒸熟後掀蓋瞬間屋子裡瀰漫的肉燕香氣、入口滿滿肉香與肉燕皮飽滿爽脆的質地;喔……那興奮真是我心目中美食的極致代表啊。
  這些年來,許多朋友常問什麼是美食,我覺得美食是一種經驗,一種美好生命經驗的記憶,它連接的不僅僅是味道,更是當生命中第一次嘗到時的一切記憶與遭遇;包括了當時的空氣、溫度、味道、衣著、心情、聲音,與那難忘人的溫暖和發光的眼神。原來美食是跨越時間、空間的記憶膠囊,它在腦海裡填充了幸福感,再次嘗到同一滋味時,腦子便會REPLAY當時生命中初遇而擁有的美好感動。雖說吃食的能力每個人都有,我倒深深感恩有朋友、家人與父母親賜給我理解美食的能力與機會。哪怕人事已非、滄海桑田,然而只要閉上眼細嚼一口含嚥著,一切的一切就都回來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翻閱《or旅讀中國》No.14【尋味南京老靈魂】
敬請關注《or旅讀中國》,掌握最新最熱的兩岸四地趨勢話題!

 
   
     
     
  【見築中國】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早期中國有計劃且大規模地發展工業,在主要的交通河川兩岸布滿了倉庫建築以及碼頭。而在上海的北外灘地區,有一片廠區,一面緊鄰黃埔江,一面則是與唯一的道路楊樹浦路相連,這裡是依據上海政府「科技與時尚」的紡織發展定位,被打造成亞洲最大的時尚中心──上海國際時尚中心,以成為繼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義大利米蘭及日本東京全球五大國際時尚之都之後的「第六時尚之都」為目標。......

【南京】
影像中的南京故事
  耗盡一生的《紅樓夢》不僅是華語文壇最偉大的小說,甚至拉美文學巨匠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也曾希望能創作出如同《紅樓夢》一般複雜精細的作品。曹雪芹以他在南京所見所聞蒸餾出獨具匠心的世道人情,彷彿這座城市背後,總潛藏著無數讓人歌哭笑罵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往往被搬上銀幕,透過另外一種載體被訴說、被流傳。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