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克雷蒙 巴魯:新移民子女 要以血統為傲


英語購物、旅遊、辦公室對話...【空中英語教室電子報】收錄新知、時尚、全方位生活資訊,讓你說一口漂亮英語! 【美麗佳人時尚電子報】不僅告訴你最新流行服飾與美容訊息,更要讓女人看見自己,發現世界!!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4/08 第8793期  ■歷史報份 ■訂閱 / 退訂
直接訂閱台灣立報
- 今日教育新聞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克雷蒙 巴魯:新移民子女 要以血統為傲
 
 

法越混血漫畫家 克雷蒙 巴魯:新移民子女 要以血統為傲


【記者李岳軒台北報導】來自法國的漫畫家克雷蒙 巴魯(Cl ment Baloup)外表高大英挺,拿起畫筆才華洋溢,年紀輕輕就在藝術圈小有名氣,好像上帝把所有好處都給了他;特別的是,他其實是個流著越南血液的「新移民之子」,與越南的緣份濃得化不開,並一直為此感到驕傲。

巴魯的父親來自越南西貢,母親是法國人,他父親在1967年遠赴法國巴黎留學,在浪漫之都邂逅他母親,進而結為連理。之後越戰爆發,父親決定不回越南,成為法國公民。巴魯從小開始,家中餐桌就常出現兩國美食:父親烹煮用筷子吃的越南料理,母親烹煮用刀叉吃的法國料理,東西合壁的滋味令他難忘,他也笑說,兩人一旦交換煮,就令人不敢恭維。

實習 前往爸爸的祖國

談到漫畫,巴魯說,漫畫在法國被視為「第九藝術」,上至大公司總裁、下至販夫走卒,不分男女老少都喜愛閱讀漫畫,他在成長過程中深深被這種結合圖像與敘事的藝術型式吸引。大學美術系畢業後,難以忘情漫畫的他又去報考安古蘭(Angoul me)藝術學院的漫畫科系,學習漫畫創作的技法與原理。

藝術學院快畢業時,學校提供幾個海外的大學交換生名額,大部分在其他歐洲國家,少數在亞洲,年少輕狂的巴魯想跟別人不同,越遠、越困難的地方越想去,他最後決定前往父親的祖國──越南的河內藝術學院實習。


■法越混血漫畫家克雷蒙 巴魯(左)以紮實的筆觸,細膩記錄了越南新移民在台灣的點滴,從信仰、工作到娛樂各層面的生活。(圖/張正 文/張文馨)


他回憶,為了這趟旅程,他前後跟好幾位教授吵架,抗爭了一年才順利成行。

在河內停留的幾個月,開闊了巴魯的視野,越南處處是與法國截然不同的東方文化,讓他開始對父親的祖國產生興趣。他把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繪製成漫畫《在河內的秋天》,這是他第一部與越南有關的作品。

越南移民帶來創作靈感

返國後,巴魯發現法國有好幾萬名像他父親一樣的越南移民,這些越南人為何會遠離祖國,飄洋過海到另一個陌生國家生活?他以此為創作動機,走訪許多越南移民群居的地方,如法國的馬賽(Marseille)與美國加州的聖荷西市(San Jose),發揮田野調查精神,訪問許多越南移民及其子女,這些內容都成為他的創作靈感。

完成一系列描述美、法越南移民的作品後,巴魯注意到越南近幾年興盛的婚姻移民現象,這時恰巧接到台灣「慢工出版社」(Slowork Publishing)的邀請,便在今年2月造訪寶島,探訪嫁來台灣的越南新移民做訪談與記錄。他興奮地說,美、法的越南移民多在1960至1980年之間離開故鄉,但台灣的越南移民則在2000年左右才離開,是兩批不同的世代,有別以往的觀點。

畫下新移民的寶島生活

在台灣時間,他拜訪屏東、高雄、南投、台北等地的越南新移民,對「認識短短幾天就結婚」的婚姻仲介制度十分震撼,也聽到娶越南外配的台灣漁民,新婚不久就出海捕魚、把妻子晾在家好幾個月,這些故事都經由他的文字及手繪,詳實記載在隨身筆記本裡,作為他下一本漫畫作品的素材。

身為一位法越混血兒,巴魯這樣形容自己:「外國人覺得我像法國人,但法國人覺得我像外國人。」陽光爽朗笑容的背後,不難想像他也走過一段身分認同的迷惘期。他提到,就算在法國這種所謂「先進國家」,父親及他的寮國朋友也曾因為亞洲臉孔被警察刁難過。

然而,巴魯從不為此感到自卑,他去法國許多小學教藝術,班上常有父母來自亞洲、中南美洲、非洲的新移民之子,他總是對這些小朋友說:「我跟你們一樣有外國血統,但我的成長背景讓我獲得今天的成就,因此我能夠站在這裡教你們,所以你們要為自己血統感到驕傲!」

巴魯3月初返回法國之後,預計花一年繪製新作品,屆時新書會在台灣出版,他也承諾會再次造訪台灣。

之後還會去哪裡尋找海外越南人呢?他透露:「可能是澳洲吧,只要有越南人的地方,我都願意去!」



■法越混血漫畫家克雷蒙 巴魯(左)以紮實的筆觸,細膩記錄了越南新移民在台灣的點滴,從信仰、工作到娛樂各層面的生活。(圖/張正 文/張文馨)





克雷蒙 巴魯(Cl ment Baloup)小檔案

法國知名漫畫家,生於1978年,父親是越南人,母親是法國人,曾和家人在科西嘉島、大溪地、蔚藍海岸及圭亞納等地度過童年,他高中時就讀自然組,之後毅然投向漫畫藝術領域。

巴魯就讀法國安古蘭藝術學院時,曾前往越南河內藝術學院實習數個月,並在此激發他的創作靈感,繪製一系列跟越南有關的漫畫作品,讓他獲得許多藝術獎項。

他的作品有虛構、有寫實,筆觸紮實厚重,用色大膽奔放,目前他正全力準備下一本講述在台灣的越南新移民漫畫作品。


▲克雷蒙 巴魯翻閱自己繪製的漫畫作品。(圖/張正)


與越南有關的漫畫作品年表(內容皆為法文)

◆ Un automne Hanoi (在河內的秋天,2004年)

◆ Chinh Tri, Tome 1; Le Chemin De Tuan(政治,第一集:圖安的道路,2005年)

◆ Quitter Saigon, m moires de Viet Kieu tome 1 (遠離西貢,海外越僑紀實一,2006年)

◆ Chinh Tri, Tome 2; Le choix de Hai(政治,第二集:海伊的抉擇,2007年)

◆ la concubine rouge(紅衣小妾,2012)

◆ Little Saigon, m moires de Viet Kieu tome 2 (小西貢,海外越僑紀實二,2012年)




延伸閱讀:

【讀者來稿】他不是特殊生 只是你不懂他的語言與文化!



風雨無懼 邁步向前守護東海岸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由台東在地藝術家組成的「反反反」行動聯盟所舉辦的「不要告別東海岸」徒步行動,4日自台東美麗灣 程,途經東河、比西里岸,7日來到花蓮靜浦部落。行腳隊伍路隊長饒愛琴說,活動以最原始的方式看人和土地的連結,串起台灣各地部落和社區,讓更多人知道在地土地議題,也讓當地居民自省「我們想要什麼」,而非外地人「告訴我們需要什麼。」

舉辦當地分享會

報名全程參與4月4日至4月20日的共有13人,每天還有當地居民、從台灣各地前來支援的大學生加入徒步。除了走路,晚上更依據落腳點,舉辦部落議題分享會。首日便在東河衝浪店邀集台東卡地布部落族人談卡地布拒絕遷葬、捍衛祖靈的議題。7日則針對靜浦部落興建山海劇場,讓在地居民和行腳者交流分享。


▲行腳活動以最原始的方式看人和土地的連結,讓更多人知道在地土地議題。(圖/TEIA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身為客家人的饒愛琴14年前嫁給卑南族老公,搬來台東知本,從事視覺藝術工作。她表示,這次活動只是個起點,讓外界能聽到來自土地的聲音,醞釀足夠的能量之後,走到台北讓執政者聽見他們的聲音。

花蓮靜浦部落族人Uding一早便加入徒步行列,和隊伍走到靜浦港口。晚上將和行腳者分享部落反對興建山海劇場的心路歷程。他說,部落族人堅決反對政府在未經族人同意下,擅自取得土地興建開發案,一定要守護自己的土地。

台灣人情 老外也感動

來自澳洲的Michael O'Neil因為喜歡台東的人情味,數年前定居台東都蘭,平時從事漂流木藝術創作,也養雞販賣。參與反美麗灣抗議長達3年的Michael說,台東是個美麗的地方,應當推廣生態旅遊,讓外地人到當地人開的咖啡店、民宿、餐廳消費,繁榮當地經濟,而不是蓋一棟醜陋的建築物,錢卻全流入財團的口袋中。

Michael也說,每天走路很辛苦,也遇到很多熱情的台灣人讓他很感動。像前天隊伍冒雨前進,有位瓦斯行老闆開車經過,立即到商店裡買了雨衣給每個隊員,他深刻感受到和這塊土地的連結與台灣濃濃的人情味。

徒步東海岸隊伍預計4月20日抵達台北凱達格蘭大道,並舉行凱道音樂會、以物易物市集與遊行活動。



教部推職訓 助國中學子找方向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針對15到19歲青少年辦理「國中畢業未升學、未就業青少年職能培訓輔導計畫」(簡稱「少年On Light計畫」),四年來協助一千多名學員中,八成五以上順利就業或回學校就讀。

「少年On Light計畫」由青年署委託全國17個具有青少年輔導經驗的非營利組織承辦,針對青少年特質及需求,規劃生涯探索、就業力培訓課程,培訓期間安排輔導員全程陪伴,幫助青少年瞭解自我,透過工作體驗及見習學習就業技能,協助其順利進入職場就業,或回流學校就學。

不少參與「少年On Light計畫」的學員透過培訓課程,找到前進方向。有偷竊前科而自認被家人放棄的青仔,現在是麵包烘培坊的學徒,半工半讀進修餐飲;曾為父親過世自責而偷錢沉迷網咖的小偉,擔任泡沫紅茶店的員工,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昔日打架、抽菸、飆車樣樣來的「壞學生」柯柯,為了完成學業,在速食店打工,立志成為電腦工程師。

今年「少年On Light計畫」開始受理報名,預計招募224名學員,培訓課程採小班制,每班最多不超過15人,免繳費用並補助食宿、交通費,歡迎推薦符合資格的青少年報名。

青年署希望企業成為「少年On Light計畫」的夥伴,提供學員工作體驗或職場見習場域,青年署將補助學員見習津貼。計畫內容或培訓單位聯絡方式,請洽專案協力群「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電話: (02)23660812分機162羅小姐。



走出衝突 加薩女孩牛津圓夢
 
 

【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住在加薩地區的拉婉.雅格希(Rawan Yaghi)今年19歲,是個書蟲,非常適合成為研讀文學的學生。迎面走來的她,懷裡還抱著一本書。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她帶來的是喬瑟夫.希勒(Joseph Heller)的經典諷刺小說《第22條軍規》(Catch 22);這對終其一生困在中東地區最難解衝突的她來說,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拉婉的人生就要出現重大的改變。她目前是加薩伊斯蘭大學(Islamic University)的學生,剛剛贏得牛津大學的獎學金,將主修語言學和義大利文。她很期待要從加薩的尖塔,搬到擁有「夢中之塔」的地方去。「我很興奮。我等不及了。」她笑著說。「一切一定會很不一樣,但是一定會很有趣。」

各方提供資金援助

很少有人有這樣的機會。但是最特別的一點在於,牛津大學耶穌學院(Jesus College)的其他學生都為拉婉的學習支付了一些費用。在日前成立的耶穌學院低年級學生獎學金(Jesus College Junior Members Scholarship)條款中,該學院其他學生均同意每學期幫拉婉付3.9英鎊。

這項獎學金是由牛津畢業生愛蜜莉.德瑞福思(Emily Dreyfus)所成立的,創立的原因是她發現非常少加薩地區學生有機會到這所英國頂尖大學讀書。

她表示,耶穌學院的大多數學生都很樂意貢獻一點心意。「他們從一開始就投贊成表。他們認為這一點小小的貢獻,能夠造成不成比例的正面益處。」

學生贊助的款項每年將會達到6,300英鎊之多,將資助於拉婉的生活費。但是,要完成4年學業,預計每年要有3萬英鎊,學生贊助的只是一小部分。

但是,牛津大學也同意免除約60%的學費。其餘的費用將由3個慈善組織支出:哈尼卡都米獎學金基金會(The Hani Qaddumi Scholarship Foundation)、安姆卡坦基金會(AM Qattan Foundation)和支持全球巴勒斯坦難民的希望基金會(Hoping Foundation)。

加薩人不易出國深造

拉婉本人要經歷激烈的競爭才贏得這次機會,但她了解耶穌學院的其他學生給了她一個少有的機會。「我真的很感激愛蜜莉對加薩地區的人民抱著信心,她給了像我這樣的人一個改變生命的機會。」她表示。

拉婉只離開過狹小的巴勒斯坦領地一次,當時她到美國去見學。以色列對加薩的封鎖,以及與哈瑪斯的持續衝突,讓巴勒斯坦民眾很難通過以色列離開。在過去,以色列拒絕讓巴勒斯坦學生取道離開加薩到國外念書。所以拉婉可能透過埃及離開加薩,才能夠到達牛津。

她目前正在完成於加薩的英國文學學位,喬治.歐威爾的《動物農莊》和威廉.高汀的《蒼蠅王》都是她研讀的作品。她表示,她最喜歡的書是巴勒斯坦裔美籍作家蘇珊.阿布哈瓦(Susan AbulHawa)的作品《哭泣的橄欖樹》(Mornings In Jenin)。這本小說描述的是在以色列1948年建國之後,一個流亡海外的巴勒斯坦家庭3代的故事。

拉婉也是《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羅琳的粉絲。「她寫作的風格非常細緻。在她的故事中有許多小細節吸引你的注意力。」

體驗不同教育制度

在加薩地區,教育是非常受重視的一件事。在這個只有170萬人口的小小土地上,大學數量就超過七所。但是拉婉期待,在牛津會有不一樣的學習經驗。「兩地的教育制度完全不同。我將會有自己的導師;在加薩地區,同一名導師要指導數百名學生。」

她也將要習慣男女同班的教育方式。在她目前就讀的伊斯蘭大學,男女生是分開上課的。「我不認為這會是個問題。那裡的文化很明顯地有所不同,但我用開放態度接受。」

拉婉也承認,她一定會想家。「我當然會想家。但是我必須要克服這種情緒,去習慣它,因為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完成。」

愛蜜莉期待,這名巴勒斯坦年輕人能得到溫暖的迎接。「我有信心她一定會過的很愉快,我知道在學校裡有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要和她見面,想要邀她加入他們。」

拉婉也期待自己能夠告訴他人加薩生活的另一面。「大多數的人認為加薩就是一個戰區,住在那裡的人非常絕望,全心投入政治。」她表示:「但除了戰爭以外,還有別的事物。還有家庭、朋友和愛。不是只有與以色列的衝突。」

儘管擁有增廣視野的機會,她仍堅信,在她完成於牛津的四年學業之後,她會回到加薩。「我還沒有想好大學畢業之後要做什麼,但是我一定會回到這裡。雖然在這裡生活很辛苦,有時仍相當有趣、具有冒險性。」她帶著微笑說道:「加薩地區有其醜陋面,但是你不能夠離開,將之拋在腦後。」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訊息公告

升學、公職、進修 訂學習類電子報送好書
家長學子必讀的升學資訊、考公職的最新情報、個人進修的最佳捷徑,你想要的學習資訊應有盡有!4/30 前訂閱學習類電子報,有機會抽中好書福袋一份。

怎麼吃麵包,就怎麼過生活
過去一年,標榜「天然酵母、手感烘焙」的歐式麵包風起雲湧,隱隱透露台灣麵包文化發展至今,終於放緩步調,不急於吞飽,以及對於「慢食」的實踐與想望:與其瘋迷好麵包,不如好好吃麵包。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