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如列車,
駛向各人不同的終點。
有人離座後就被遺忘,
有人下車後,
仍受到同行者的懷想與追念。
本報自二○○八年起,
總在歲末回顧
這一年「下車」的知名旅客,
追憶他們在人世的遊蹤,
讓仍在車上的我們,
撫今追昔,思索人生。
將落幕的二○一四,帶走許多精彩人物;年的腳步還未走遠,我們已開始懷念這些身影。
以喜劇收服無數人心的奧斯卡影帝羅賓.威廉斯自殺身亡,是今年全球影迷的極大震撼。驚訝來自於他「喜劇演員」的身分,與「悲劇結局」之間的巨大反差──原來,給人歡笑的他,並不快樂。
羅賓威廉斯 把悲傷留給自己
即使他滑稽表情上那雙眼睛總洩漏出些許憂傷,但直到他割腕、懸頸,堅決求死,世人才知,他早已活在憂鬱黑暗之中,那些突梯搞笑,是表演,也是他應對世界的方式與偽裝。
同是奧斯卡影帝的表演奇才菲力普西摩霍夫曼,同樣在痛苦中驟逝,死時手臂上插著針頭,身旁擺著海洛因。世界級的掌聲、獎項與財富,顯然無法填補偉大心靈的不為人知的匱乏與寂寞。笑匠的面具無用,物質濫用也失效。
霍夫曼 終身與毒癮搏鬥
酒癮與毒癮,是霍夫曼終其一生纏鬥的惡魔。有時他贏,有時癮頭贏。在心智占上風時,他才華難掩,電影及舞台劇中的表演有著難以取代的怪誕及深刻。「紐約時報」讚他「是他的世代中最有野心、最受推崇的美國演員」。霍夫曼說,他不是專找負面的角色演出,而是專找「有人生困境卻奮力反擊」角色,因為在真實人生中,他確實備嘗努力反擊的況味。
日本國寶級電影演員高倉健一生背負著「日本硬漢」形象,孤獨、沈默寡言、甚至顯得笨拙的深情男人。為了維持形象,他堅持著遠離人群、幾乎神秘的生活方式,極像他晚年演出的孤獨「鐵道員」身影。八十三歲的人生,為觀眾留下了兩百零五部作品。
今年,也是中外文壇星星隕落的一年。
周夢蝶 詩壇苦行僧化蝶
「詩壇苦行僧」周夢蝶睡夢中化蝶遠去。「一年四季,一襲長袍、枯瘦冷寂的身影」,是文友對他的記憶;當年詩人在重慶南路擺一書報小攤,閉目尋思詩句,無處不自在的閒適,安然蹲守廿一年,在疲於奔營的現代紅塵中聽來竟似傳奇。
周公留下的諸多故事,其中意境直比禪宗偈語。友人說他吃飯極慢,他回以「否則如何吃得出這粒米與那粒米的不同滋味?」他無家無累,自比「孤獨國」國王。關於人生,他說:「人生二字,纔只有七畫。再簡單不過了。然而,你可知道它拿什麼寫的?血汗淚。」
馬奎斯 百年孤寂歇筆了
作家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是許多人的「荒島書單」首選,被譽為廿世紀文學經典之一。我們著迷於小說中揉和現實與虛幻的悲歡孤奇,這位當過記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自陳,魔幻寫實主義實是源自於拉丁美洲的苦難:「長年籠罩在飢餓、疾病與暴力陰影之下,惡名昭彰的獨裁者與浪漫的革命鬥士成了政治舞台最鮮明的主角。」寫作是他的革命武器。
馬奎斯老年罹患淋巴癌及失智症,語彙消逝,記憶失序,寫作能力大受打擊。他說:「生命不在於你活過了什麼,而在於你記得了什麼、並靠你所記得的說出生命的故事。」
瑪雅安傑羅 籠中鳥兒振翅飛
美國黑人女詩人瑪雅.安傑羅是總統歐巴馬形容的「這時代最耀眼的星光之一,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一個仗義直言的朋友,一個非凡的女人。」在種族、性別歧視下成長,八歲遭性侵,從此拒絕開口說話,堅持四年。她輟學、成為單親媽媽,是舊金山首位女性車掌;她在夜總會駐唱、也成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助手。自傳《我知曉籠中鳥兒為何歌唱》,寫自己,也寫黑人身分,更寫時代和命運,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她住過埃及開羅、迦納、遠赴瑞典學習電影。她是詩人、作家、教授、演員、劇作家、導演……「黑人、女性」身分並未拘禁她的人生。
在台灣,由日據時代走來,見證台灣由貧轉富、經濟起飛光榮年代的企業家,今年又少了兩人。台塑關係企業創辦人王永在與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都以高齡辭世。
蔡萬才 旁證金融、保險史
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畢業於台大法律系,是台灣第一代中擁有高學歷的異數。曾任三屆立委,熟稔政商運作,與兒子蔡明忠、蔡明興「分工不分家」,打造富邦金融版圖,旁證台灣金融、保險市場重整起伏歷程,也讓他曾登上台灣首富。
王永在 台灣最強的副手
王永在一直甘於扮演兄長、「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副手及執行者。老台塑人形容敢衝、嚴厲的王永慶長於「做事」,王永在則是親和「做人」,像桶箍將龐大的事業體聚攏,媒體形容他是「台灣最厲害的老二 」。當王永慶過世、靈柩由美抵台,王永在悲愴的一聲「阿兄啊!」牽動人心。如今兄弟天堂相聚,看著後輩如何再接續台灣經濟的新章。
高齡謝世,是多位消逝名人的共通福分。香港電影大亨邵逸夫一百零七歲、旅日圍棋大師吳清源百歲;「烏腳病之父」王金河、人類學界泰斗陳奇祿、海洋作家郭嗣汾、台語「鐵馬歌王」鄭日清,皆逾九十。
李泰祥 日光大道永流傳
專注與執著,是許多偉大身影的註腳。跨界古典與現代、音樂與詩歌的李泰祥,兒子形容「他的一生就是音樂,其他一無所有」;晚年飽受帕金森氏症之苦,他總在服藥之後的鎮定緊抓創作與彈奏,將音樂留給世界。建築大師漢寶德一生是美感教育的先行者,為台灣現代建築思想啟蒙,直至病篤,仍在病榻上感嘆台灣文創只看經濟效益,卻忽略文化的扎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