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位居國人癌症死因第1位,每年奪走8、9千條人命,同時也摧毀無數個幸福家庭。肺癌的殘酷使人不寒而慄,但熟知它的猙獰面孔,且為搶救生命時常與它正面交鋒的多位外科醫師指出,科技發展使得肺癌治療更精進,患者若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痊癒的機會將可大幅提升。 國外研究證實,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不吸菸者的10倍。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表示,台灣早期的肺癌罹患族群多為男性,且與抽菸密切相關,以鱗狀上皮癌居多。近年來,不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比例正逐漸增加中,特別是女性肺腺癌,除了遺傳體質因素外,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廚房油煙會增加罹患肺癌的危險性,尤其是高溫油炸或是熱炒;吸二手菸也會提高得肺癌的危險性,曾有研究指出,不吸菸的人與吸菸的人結婚,得到肺癌的危險性約增加2∼3倍。 早期肺癌 手術切除可根治 依照現行的肺癌治療準則,對於診斷為第1、2期的早期肺癌患者,手術切除是最佳根治方法。李章銘教授指出,傳統的肺癌切除手術算得上是大手術,為求手術中有良好視野與空間施術,胸部切開的傷口長達20、30公分,不只胸壁上的大肌肉被割斷,胸骨也必須撐開(必要時需截斷),手術中失血多,風險也高,患者術後的恢復期相當漫長。 微創治療 機械手臂幫大忙 近10年來,透過胸腔鏡的輔助應用,使得肺癌手術邁向「微創」治療的新時代,原本得開膛的大手術轉變為只要打幾個1∼4公分的小傷口,就可以執行救命的肺癌手術。近3年來,機械手臂引進台灣,並獲得胸腔外科醫師積極投入研究與應用,更使得肺癌微創治療技術有了大幅度的躍進。 以南台灣的奇美醫院為例,自101年引進機械手臂迄今,胸腔外科已將這項新技術實際應用於臨床超過百例。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馮瑤指出,機械手臂可以提供3D視野、10倍放大效果,以及仿真手腕的手術器械,在肺癌治療上可以精巧地摘除腫瘤,並擴清臨近的淋巴組織,效果遠較僅能提供2D視野、低倍數放大影像,且手術器械也不甚靈活的傳統內視鏡手術為優。 類手腕器械 搞定深部腫瘤 除了肺癌治療外,機械手臂用於治療食道癌及縱膈腔腫瘤(如:胸腺瘤、重症肌無力、畸形瘤、神經瘤等),也有其獨到之處。 成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賴吾為指出,縱膈腔腫瘤的傳統手術方法是採正中開胸術,將胸骨正中劈開,手術本身造成的傷口大;目前如果腫瘤大小適當的話,多是採微創的胸腔鏡手術,但前縱膈腔位於胸骨和心臟之間,空間狹小,若是採用機械手臂,剛好更能發揮其靈巧的手腕與立體視野的長處。 治食道癌 盡顯科技優勢 而在食道癌方面,機械手臂也有其發展上的優勢。引進機械手臂2年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其胸腔科完成的16起應用案例中,就有10位是屬於食道癌患者。 彰基胸腔外科主任鄭清源指出,食道癌不易早期發現,淋巴轉移的可能性高,因此目前手術是把絕大部分的食道連同週邊淋巴組織一併清除,再將咽喉部位的食道斷端與胃管吻合。這項手術常需從患者的頸部及胸部、腹部分別動刀,手術過程複雜且精細,還好在機械手臂的輔助下,使醫師隔空便能清楚透視患者的腹中乾坤,在病況的掌握上較無死角,且能在體腔的有限空間中精密執行切割、縫合等治療。 新技術 復原快、疼痛感低 鄭清源表示,不論是肺癌或是縱膈腔腫瘤、食道癌,傳統開膛剖腹的手術方式,患者術後通常得住院1∼2週才能出院,若手術時有切斷胸骨,則骨骼要完全癒合至少需休養1個半月以上,且必須長時間忍受手術傷口造成的疼痛。至於胸腔鏡或機械手臂手術治療後,一般住院3天至1週左右即可出院,且後者因為手術中不像胸腔鏡需要一再喬角度,容易傷及肋間神經,所以病人術後的疼痛感受較不明顯。 鄭清源指出,對於熟稔內視鏡手術的醫師來說,雖然也能用傳統胸腔鏡把患者治療好,達到接近機械手臂治療手術相近的效果,但一?刀得站著低頭操作5、6個小時,非常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的職業傷害,而機械手臂手術是讓醫師在治療?上坐著操作,算是比較符合人體工學的手術狀態,所以醫師的職業壽命也較能獲得保固。 機械手臂手術雖然有許多優點,但也不是每位患者都適用,且現行機械手臂治療並未列入健保給付,患者必須額外付出15∼20萬元的器械費用,而機械手臂設備笨重,手術前的架設及術中更換器械都需花較多時間,所以會使手術時間變得更長。 肺癌小於2公分 手術8成有效 對於近年來台灣的肺癌罹患族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李銘章及馮瑤提醒,有抽菸習慣或是有家人罹患肺癌、家族中一等親曾經罹癌者,最好40歲起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萬一罹患肺癌也能在腫瘤僅0.5公分大時就早期偵測發現,及早治療,可提高治癒效果。根據臨床資料顯示,1公分以下的肺癌採行手術治療,治癒率近達9成;2公分肺癌手術切除則為70∼80%;若腫瘤達到3公分大,則手術切除的治癒率便下降到40∼50%。 肺癌的簡易分期 第1期:腫瘤小於3公分,且未侵犯到其他器官或淋巴結。 第2期:腫瘤較大,侵犯到主要支氣管、肋膜、胸壁或肺內淋巴結。 第3期:腫瘤侵犯到縱膈腔重要器官,原發肺癌同側但不同肺葉的肺內有其他腫瘤,或是擴散到縱膈腔、頸部下方或鎖骨上窩的淋巴結。 第4期:另一側肺內有其他腫瘤,出現肋膜積液或心包膜積液,或是癌細胞已轉移到遠處器官。 成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賴吾為表示,若是臨床第1、2期的肺癌,還是以手術切除為第一線治療;若是第3期A可以先採行化學、或化放療、或標靶藥物治療,待腫瘤變小後,再評量是否能進行手術切除;至於之後期(3B+4期)的肺癌則以標靶藥物、化學治療,或併用局部放射治療為主。但可惜的是,台灣現況是10位肺癌患者,就有7.5位期別是3B + 4,錯失早期手術治療的機會。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81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