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花蓮林月華 與身軀並肩努力


【黑麵的攝影之路】集結專業攝影師黑麵部落格精彩文章,給你最獨到的攝影教學,還有無數的美圖分享。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1/14 第27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人心愛,無價寶
證嚴上人專區 與身軀並肩努力
慈濟脈動 莫三比克 清貧的富者
焦點專欄 八十歲的自在
人心愛,無價寶
位於非洲的莫三比克面積為臺灣的二十二倍,但國民平均所得是六百三十美元,約合臺幣四百二十元左右,人民生活貧窮。原本等待別人幫助的心態,在慈濟人帶動下轉變心念,由「手心向上」改為「手心向下」,付出助人的過程中,內心比從前更快樂、更知足,重新定義「富有」的真義。
與身軀並肩努力
撰文•黃筱哲、蔡瑜璇 攝影•黃筱
花蓮

林月華

深邃的五官,有著阿美族的血統,卻說著一口道地的閩南語,她的人生際遇充滿戲劇化,從三十五歲就開始與苦痛的病軀為伍,如今她跨出生命的難關,以力行菩薩道為終生志向──她是花蓮鳳林鎮的林月華師姊。

師姊聊起過往,三歲喪父,七歲時就得打工分擔家計。婚後,丈夫因採石礦意外,身受重傷,師姊還必須照顧中風癱瘓的婆婆、五名年幼的孩子,因此一心只想賺錢,為生活拚命工作,卻忽略自己的身體早已不堪負荷,陸續出現甲狀腺機能亢進、子宮內膜異位而造成血崩等病狀,直到確診罹患紅斑性狼瘡,病況一度惡化讓她幾乎無法承受。

二十幾年過去,師姊回憶養病那段期間,感恩志工帶來證嚴上人講述的「十二因緣」錄音帶,使她對病苦有因緣無常觀,並發願:「我還想要做志工助人,若能康復,就讓我痛痛過、痛痛做!」

環保回收大丈夫

月華師姊是花蓮鳳林鎮第一位帶動環保的志工,從一個人撐著大傘做回收分類開始,到提供住宅前的空間作為環保集中地,十多年來接引許多社區志工,直到二?一二年鳳林環保站成立後才搬遷。

因師姊早年的人生磨練,擔任過水泥粗工、看護工等勞力工作,所以當起志工後,她就像勇猛的大丈夫,時常開著小貨車到處奔走,哪�埵頂搨n收取回收物,只要一通電話,總是不畏辛勞地使命必達,有時人力不足,還得一人充當司機兼綑綁、搬運笨重回收物。我們很難想像為了避免陽光曝曬,在全身包覆,僅露雙眼之下,要有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忍受骨頭、肌肉、關節變形、僵硬的劇烈痛楚,但師姊卻一派淡然地說:「出來做環保或搬東西的時候就沒什麼感覺,很神奇吧!」

月華師姊分享她時時懷著「二心」,踏實度日:一是「懺悔」過往無知殺生,只顧賺錢卻忽略了自己的健康,直到認識佛法後,才了解生命的無常,不能只沈溺在世間財,應該要把握時間積極行善。二是每當做完志工後,就會與自己的身體對話,「感恩」這個夥伴幫忙,讓自己還能繼續為人群、為大地付出。

慈母關懷一家親

與月華師姊相處的這段時間,我們發現她就像一位慈母,以柔軟悲憫的心來關懷身邊人。只要有機會,就會陪同志工們參與讀書會共修,把握機會汲取法水,照顧彼此的慧命。師姊期望環保志工,除了造福也要修慧,在人群中才不易受人我是非影響,才會更有智慧地付出愛心。

做環保之餘,師姊利用大部分的時間走入各個村里、部落,關懷訪視個案的生活起居以及健康狀況,有時遇到的對象一臉醉醺醺,滿屋子酒氣沖天或是環境衛生不佳等,她總是以關心為優先,沒有絲毫掩鼻難耐的神情,只在乎能否給對方最需要的幫助。師姊還會適時的鼓勵他們做志工,當個手心向下的人,成為貧中之富的菩薩。

鳳林小鎮,客家族群為大宗,在環保站�堙A我們不時聽到客語、閩語相互交雜,感受到族群融合之美。這�堛瑰糮O志工,幾乎每一位做環保的因緣都與月華師姊有關,他們都被師姊為人處世之真誠所感動,而師姊又扮演著大家長的角色,啟發人人心中的善念,讓善念循環,一生無量!

莫三比克 清貧的富者
撰文•鄭雅嬬 攝影•蕭耀華
喜悅、難過、無助時,莫三比克慈濟志工歌唱表達情感;

他們自創一首對唱的歌,歌詞簡單:

「有多少錢你才加入慈濟?」

「我們沒有錢,我們只有愛!」

兩千三百位志工,九成以上來自照顧戶,

各有過往,卻是心靈均富。

貧窮的人如何幫貧窮的人?他們做到了。

二○一五年十月中旬,在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市的馬騰德尼區(Matendene)有一幅很美的畫面:春夏交接時節的陽光大好,均勻地灑在居民一張張黑皮膚的臉龐,他們面帶微笑的或抱嬰孩、或帶稚子席地坐在黃沙遍布的地上,依照唱名從整齊的隊伍中出列,接過福慧床(多功能摺疊床)置於頭頂,不分男女老少,開始歡欣鼓舞的又唱又跳,旁人和著聲拍著手,全場歡騰。

這不是嘉年華活動,而是莫三比克慈濟志工第一次針對水患受災戶發放福慧床。

跨年大水,十月未退

每年十二月到隔年二月是莫三比克的雨季,近幾年熱帶氣旋猛烈,特別是二○一四年底、二○一五年初,強降雨造成莫三比克和鄰近國家傳出嚴重災情,莫三比克中北部的重要道路與橋梁受損,中部甚至有缺糧的情況;水患導致一百五十九人死亡,受影響人數超過十五萬人。

南部災情雖然較小,也造成百多戶居民無家可歸;在馬騰德尼區領取福慧床的五十一戶居民,原居所地勢低漥,強降雨後因為當地缺乏地下排水設施,雨水來不及排出,短時間內與糞水、泥水攪和在一起,漫延至家家戶戶,水深甚至蓋過房屋的四分之三,他們被迫搬遷到距離住家一百公尺左右地勢較高處。

十多個月過了,災區仍舊積水未退。來自臺灣、定居莫國南部的慈濟志工蔡岱霖無奈地說:「這些水只能等待蒸發,但也會成為病媒蚊的溫床。」

遷移至今,住所仍舊沒有水電,需步行十多分鐘的路程取水;而取材自蘆葦、鐵皮和塑膠布拼拼補補搭建而成的「新家」,只能勉強遮風擋雨。

居民瑟莉娜•烏圖(Selina Uthue)和三個孩子擠在三坪大的屋子,每晚休息經常提心吊膽:「晚上風大,時時擔心屋頂會被吹走,我們都坐著睡,不敢躺下。」偶聞鄰居發生被螞蟻咬傷或被蛇咬死的意外,更添一層擔憂。

鄰近馬普托市的工業大城馬多拉市(Matola),也是此次水災的受災區,大水迫使民眾離開家園住進臨時收容所,二○一五年四月在市政府的安排下,七十戶居民輾轉再遷移至慕哈拉茲(Mohalaz)定居,這�婸P馬騰德尼同是慈濟長期關懷的水災受災社區。

酋長裘莉•烏薩卡(Juliao Ussaca)和先生阿爾貝托•蘭加(Alberto Langa)每年水災淹怕了,期盼在慕哈拉茲定居蓋一間自己的家;兩人受僱在農場工作,然而農忙有其季節性,收入很不穩定,所得幾乎用來購買一塊約莫幣十五元的水泥磚頭,然而距離圓夢遙遙無期,平時節省的喝杯熱糖水就算吃過一餐。

聯合國世界銀行(World Bank)統計,二○一四年莫三比克國民平均所得是六百三十美元,平均每人每天收入不到兩元美金,相當於一百元莫幣(六十元新臺幣),大概只夠買瓶劣質的油和三塊麵包。二○一五年下半年,幾乎常用的民生物資都調漲,更引起一陣怨聲載道。

更多的人生活水準在平均值之下,有的一輩子仰賴撿拾垃圾山的回收物維生,有的靠著賣一杯一元莫幣的冰水或一包三元莫幣的花生等小生意勉強餬口,基本的吃與住都是困難。

災區馬騰德尼和慕哈拉茲自然不是城市�堸艉G生活困窘的社區,但大水帶來的災難和損失對他們而言是雪上加霜。

承襲貧窮,本性純良

一九七五年,莫三比克脫離葡萄牙長達四百七十年的殖民統治,獨立兩年後隨即陷入了十六年的內戰,超過百萬人死亡,四成左右的人口外移,重創莫三比克的經濟和基礎建設;農地荒廢,更造成大規模的饑荒。

而今,內戰已結束二十二年,莫三比克因蘊含豐富的礦產和天然氣,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然而這些湧進的財富始終與底層人民無緣,百年承襲下來的貧窮、疾病和文盲,才是他們每天都在面對的難題。

「五百多年的動盪,愈深入了解愈覺得心痛,這樣的背景也間接造成了莫三比克人民猜忌、嫉妒、互不信任的性格,缺乏互助與合作的觀念。」蔡岱霖二○○八年定居莫三比克後,開始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化,二○一二年成為慈濟志工,頻繁地進社區與居民互動,她從經驗中得出如是觀察。

「生活的環境太糟、太窮了,可以理解他們只想到自己。所以,不論我們藉由什麼因緣進入社區,都會把握機會分享利他、互助、感恩等等的心靈財富。」

加入慈濟均超過兩年以上的志工幹部維多莉亞?瑪尼奇(Victoria Manhique)、芮貝卡?馬奔達(Rebecca Mabunda)、寶拉?馬蓮吉(Paula Malendze)和瑟雷絲特?阿飛多(Celeste Alfredo),異口同聲地點頭補充道:「進到水災社區,看到大家坐著等待幫忙,我們不意外;我們以前也是這樣,覺得自己很窮,別人幫我們是理所當然的。」

當受災居民看到一群志工幫忙打掃家園、噓寒問暖,免不了困惑地問:「你們是誰?」「從哪�堥茠滿H」「為什麼特地來幫我們?」

志工一一回答他們的好奇和懷疑,並邀請他們一起來幫助附近的鄰居,但多數人仍冷漠以對,芮貝卡心平氣和地說:「我們不勉強,之後每次進社區供食、家訪和舉辦『愛灑說明會』時,會分享上人說的『大愛』,慢慢讓大家認識慈濟和志工。」

住在馬騰德尼災區附近的志工安娜瑪利亞?曼德拉特(Ana Maria Mandlate)分享她的發現:「我們直接講自己的故事給他們聽。我們一樣沒有錢,但是在助人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很幸福;他們去付出以後,內心真的比從前更快樂,更知足。」

瑟莉娜的先生水災後生病,沒錢就醫,居民紛紛小額捐款,讓他可以順利看病;後來他二度病重就醫,這次居民沒有錢了,他們主動尋求酋長和書記的幫忙,再次協助度過難關。

儘管最終瑟莉娜的先生仍病逝,這些關心她點滴感恩在心,因此暫別傷痛積極投入志工,希望也能支持他人。

同樣是志工的酋長阿瑪利寇•格雷羅(Americo Guerrugo)說:「水災後,很多團體都有來了解我們社區的狀況,卻只有慈濟從頭到尾持續關懷;所以我告訴村民,我們也要發揮愛的力量,鄰居有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現在馬騰德尼和慕哈拉茲的社區志工總數接近八十位,平時投入在社區供食、愛灑和訪視,他們愈走入人群,笑容就愈多。

因為慈悲,一夕長大

一場天災不只讓志工和受災戶見證了互愛在社區循環的可能,也使志工更具備快速動員、分工合作、相互補位等救災經驗。

這次大雨使得許多住在市區的志工家�堣]紛紛淹水,他們簡單安頓好家�堳寣A開始彼此聯繫了解各地災情:獨居老人睡在溼漉漉的陳腐床墊上,孤獨無依;行動不便、獨自撫養六子的婦人,望著積水滿臉愁容;多位照顧戶的蘆葦房因雨倒塌……

志工見狀坦言:「我們都很想幫忙,但是沒有相關的經驗,一時之間有點不知所措。」

翌日,志工為了討論勘災和急難發放事宜,在陸路交通或停擺或班次縮減的情況下,各自花上三到四小時的交通時間,參與幹部會議。

會議上,蔡岱霖不急著提供方法,而是引導志工分組討論,請他們設身處地思考受災民眾此刻最需要的幫助。大家集思廣益得出:分組勘災、訪視打掃、香積供食,建立未來發放緊急生活包的名單等方法。「藉由這樣腦力激盪,讓他們愈來愈有組織動員的能力;他們甚至細心地勸募了衣服、物資準備帶給民眾。」

後來蔡岱霖陪同志工進出災區,潮溼、惡臭、病媒蚊孳生的惡劣環境不僅使她的氣喘舊疾發作,甚至得了瘧疾,「冷到骨子�堙A裹得很緊還是覺得好冷,全身虛脫沒有力氣,在醫院躺了好幾天,出院回家還需要休息幾個星期。」

幾位志工也在勘災後出現皮膚發癢、上吐下瀉與頭痛的狀況,所幸就醫和休息過後逐漸恢復;蔡岱霖在飽受疾病之苦後常說:「感恩有機會苦過當地人的苦,更不捨受災戶生活在泡水的環境。」

蔡岱霖休養期間,維多利亞和幾位幹部們自動自發且彼此勉勵:「MAMA Dennis(岱霖的英文名)生病了,我們不能夠再依賴她,要直接去做不能怕。」

他們走訪社區,發放蚊帳、淨水劑和生活包等民生用品,定期複查關懷,傾聽居民的愁苦,並一一留下影像和文字記錄。幾位嫻熟網路的志工,定期分享救災的進度與需求至莫三比克慈濟的臉書專頁,感動了當地實業家捐獻物資和愛心,引發善的效應。

二○一五年五月,志工在慕哈拉茲舉辦佛誕日浴佛典禮,莊嚴的儀式和虔誠的祝禱安定了居民的心靈,「我們全家十個人都參加,全程感受到被尊重和滿滿的愛,內心很感動。」居民薩凡提諾•杉比(Zeferino Ceembi)表情誠摯地說。

慕哈拉茲的市長卡利斯托•寇沙(Calisto Cossa)與妻子愛麗絲•寇沙(Alice Cossa)共襄盛舉,他們認同慈濟的理念,也了解志工為災區做的一切,願意提供一塊平坦的高地做為慈濟興建大愛村之用,期望受災居民未來能在此安身立命。

福慧床發放那天,大家都明白一張床的幫助很有限,不過重建家園的路上,他們從無語問蒼天的受災者成為歡喜知足的志工,過程中的心靈喜悅已非物質所能比擬。

身心安頓,慈濟的家

二○一五年十月下旬的週末清晨,一百位志工幹部坐在從倉庫延伸出來,再由塑膠棚、木頭、蘆葦搭設而成的簡易空間�媗末牷A接著移動到戶外,團坐在大片芒果樹蔭下的清涼地,彼此分享課後心得;香積志工正在清洗從一旁大愛農場採收的南瓜葉、高麗菜,用木柴生火煮飯準備晚餐,炊煙裊裊散發出陣陣飯菜香。

位於馬哈塔許(Mahotas)、志工口中「慈濟的家」,是由在莫三比克經商的陳春發先生受慈濟和志工感動後,二○一四年捐贈土地供慈濟之用。

為了迎接新家,志工投入心力整頓這塊雜草叢生近四年的土地,六十七棵芒果樹悉數留下,並讓水災居民參與以工代賑製作圍牆所需的磚塊,整地開墾大愛農場,搭建廁所和安設水電,擺放貨櫃儲存白米等發放的物資。

平時此地多用於志工集會、大型發放或舉辦七月吉祥月、浴佛節、歲末祝福等活動;二○一五年志工決定在此首辦兩天一夜的「本土幹部研習營」,他們從場地前置、器材準備、課程設計、講師授課、生活香積等細節都親力親為,期待的程度可見一斑。

從二○一二年八月開始,南非德本的國際志工小組九度開車前往九百公里遠的莫三比克,與剛起步做慈濟的蔡岱霖和本地志工分享耕耘社區的方向與方法。莫三比克的本地志工逐年增長,也開始帶隊到史瓦濟蘭、南非約翰尼斯堡與德本參加當地的本土志工營。

加入慈濟三年,參與此次營隊課程規畫的瑟雷絲特說:「跨國學習的名額有限,很多人沒辦法參加,這兩年多來我們吸取了經驗,現在終於可以辦自己的營隊,希望讓更多志工深入慈濟精神。」蔡岱霖欣慰地說,兩年多來,志工每天、每週在社區活動承擔中成長許多。

五位志工幹部,站在臺前分享自身故事和領會──芮貝卡和維多莉亞主講「慈濟十戒」;寶拉談「因緣果報」和「原諒」;安娜瑪麗亞提到「轉念」的力量;對素食很有感受的瑟雷絲特推廣茹素的益處。他們還練習行住坐臥的威儀、分享社區個案、欣賞慈濟大藏經和竹筒歲月影片,回眸慈濟的來時路。

令眾人意猶未盡的課程在晚上九點半結束,志工原本計畫當晚席地而睡,正好還有待發放的福慧床存放在貨櫃中,得以暫借一宿,志工確實地依登記索取,隔日再憑紀錄確認歸還。

他們在芒果樹上安裝夜照燈,並垂掛蚊帳,在樹下展開一張張福慧床鋪上薄布料,一間露天寮房就此拔地而起,志工躺在床上笑道:「從未有過的體驗,下次一定要多辦幾天。」

遠處隱隱傳來附近小酒吧在週末夜喧囂縱情的歡騰聲,突顯了「慈濟的家」的寧靜。眾人靜臥以星空為被,收穫充實的一天帶來整夜好眠。

歌聲抒情,以愛共鳴

莫三比克的志工在內心覺得觸動、喜悅、難過、無助等時刻,都會藉著歌唱表達情感,隨著嘹亮的歌聲與唱和,寄予祝禱、感謝或祈求。

平常也去教會的他們,歌曲的旋律大多來自教會的曲子,歌詞則是隨著當下的事件和情境靈活改編,只需幾秒鐘,彼此就可以默契的達成共識,唱出好聽又富有意義的曲子。

他們自創了一首對唱的歌,歌詞非常簡單:「有多少錢你才加入慈濟?」「我們沒有錢,我們只有愛!」

就如蔡岱霖常說:「常常會想,貧窮的人如何去幫貧窮的人?但是他們真的做到了。」儘管他們的生活清貧依舊,一路也從二○一二年走到二○一五年,且還會繼續用愛走下去。

八十歲的自在
撰文、攝影•鄭麗美
以前愛發脾氣,或是生悶氣不說話;

現在聞法,要做個聽話的好弟子,跟大家結好緣。

想不到呷老還有這麼多好事情可以做,真高興!

而且不必麻煩子孫啊,他們也很放心!

──許李幼麵

雨夜的街道上,一位頂著滿頭白髮的老人家,騎著一臺輕便的電動車,身著便宜的黃色輕便雨衣,專注前行;她彷彿總是獨來獨往,看似十分落寞。

但在她的內心,卻是充滿熱情、求知若渴。每天清晨,她騎著這臺車去聽經,結束後,推著車撿拾回收物,再推回家分類;每週五無論晴雨,她會去參加讀書會;在臺中慈濟醫院也常看到她當醫療志工的身影,組隊有助念或告別式的需要,她也一定到。

八十歲的許李幼麵和藹可親地笑說:「上人真好!像我們這種孤單老人,他也讓我們有好事可以做。透早沒什麼車,我騎車去彰化市中正路書軒薰法香,雖然我記不住,可是聽上人說法,心�堳傿峈A、很踏實,感覺比較有智慧。去讀書會也認識很多跟我一樣年紀大的師姊,分享上人的法寶,大家互相學習啦!」

她知足地說:「想不到呷老還有這麼多事情可以做,真高興!而且不必麻煩子孫啊!他們也很放心!」

膝蓋退化,照樣行

許李幼麵二○○四年受證慈濟委員,法號「明玫」;兒子、女兒、媳婦也有三位已受證,可說是慈濟家庭。

做慈濟前,她走遍各宮廟,直到遇見環保志工黃梅師姊,對她解說慈濟事;而後在慈濟大埔環保站,見慈濟人不怕臭味彎下腰做事,無分富有或貧窮,總是面帶笑容,就此開始了她的環保志工生涯。十餘年來愈做愈歡喜,即使膝蓋退化,她仍是將志工活動安排得很充實,她說:「要做起來囤,做到最後一口氣上不來,就拜拜啦!」

她推車沿街撿拾回收物,連一只寶特瓶、鋁箔包飲料都不放過,有人問她是不是生活過不去,她總是笑笑地說:「我多撿一點,可以讓上人救更多人。我就是有興趣做環保,叫我在家等吃飯,我坐不住的!」

她走起路來一跛一跛的,左腳接受過手術,右腳也會疼痛,醫師要她勤做復健,但是她說:「做回收的時間都不夠了!膝蓋痛起來,就吃止痛藥、痠痛貼布貼一貼就好了;年紀也這麼大了,別再開刀了。」女兒說,母親的身教讓她很驕傲,雖然有點捨不得,但是看她生活得這麼自在歡喜,就順著她吧。

她在家中院子闢出一區,儲存回收物品,井然有序,沒有異味;每週三,志工會去載運,發現就像百寶箱一樣,各類回收物搬出來,可以將一輛大車放得滿滿的。

載回收的師兄說:「師姊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做環保多年的黃月枝師姊更稱讚地說:「她都到了可以含飴弄孫的年齡,還這麼勤勞撿回收,很不簡單啦!」她則是笑著回應:「能做就是福!」

年紀大了,趕緊做

鄰居村里幹事看她一個人住,年紀大、膝蓋不好、撿回收物,想為她申請獨居長者資格,中午固定有人送餐給她,順便照顧她。

殊不知樂觀熱心的她,不但自食其力,更會煮點心請那些來載回收物的師兄吃,也請鄰居一起享用,好味道讓大家讚不絕口。附近有生活不好過的獨居老人,她也會幫忙照顧,還曾經為一位身體不好的鄰居長輩洗衣服、煮中餐。

在醫院當志工時,無論是在病房區或號碼機旁,她只要聽見有身體不舒服的人呻吟著,就走近用媽媽的口吻和對方聊聊天,她說:「我年紀這麼大了,都想把握可以出來做事的時間;所以你不要怕,把身體醫好,可以做更多的事!」一旁的師姊附和著說:「把病苦交給醫師,心情要放輕鬆喔!」

每週五晚間,她手持電子書參加讀書會,「以前沒讀書,現在要讀來補,勤奮地緊跟上人腳步。」她自我解嘲地說:「以前脾氣不好,愛發脾氣,或是生悶氣不說話;現在聞法,要做個聽話的好弟子,跟大家結好緣。」

每天不忘初心,充實過生活,兒子要她休息,她說:「現在比以前做生意更快樂,所以要更感恩,我還能做。」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89期

誰挽救了Sony?
「OneSONY改革計劃」讓SONY不一樣了。電視機業務中節連續11年的窘境,已經開始盈利,在加速�ㄟ囧潃荈布q的中期計劃後,移動業務也朝向盈利邁進,行政總裁平井一夫如何成功挽救SONY?

台南小革命 翻轉農村改造街區
因為「人」,改變了一個地方的「溫度」;因為「人的溫度」,重新形塑了人文地貌。一場農村營造與街區改造,讓台南後壁的土溝村落變成美術館,讓府城的正興街展開民間自主的假日封街,讓旅人以更親近風土人情的方式走進來。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