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 /了解京都的文化魅力★ 企鵝的憂鬱 /充滿奇想、怪得迷人的情節★ 善惡的彼岸 /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黑麵的攝影之路】集結專業攝影師黑麵部落格精彩文章,給你最獨到的攝影教學,還有無數的美圖分享。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1/14 第92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 /徹底了解京都的文化魅力
企鵝的憂鬱 /怪得迷人的作家,充滿奇想的情節
善惡的彼岸 /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閱讀筆記 惡人:普通人為何會變成惡魔/震撼思考與人心之作

新書鮮讀
改變街區的獨立小店 /徹底了解京都的文化魅力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能夠阻止「便宜就好」這種想法的,不是經濟的力量,而是文化的力量!

內容簡介:

消費至上的時代,你是否厭倦了統一的超商、假時尚的連鎖商場,還有文青過度的大型書店?雖然懷念人情溫暖,但發現老屋改建的那些商家背後還是由財團操控?在漸趨一致的風景裡,還能牽繫起人與人的交流、保有文化力量,讓人心甘情願掏錢消費的,莫過於隱藏於街頭巷尾的獨立小店了。

作者介紹:

堀部篤史

一九七七年生於京都,畢業於立命館大學文學部。自學生時代即從事編輯寫作、活動籌辦等工作,並以工作人員身分任職於惠文社一乘寺店。二○○四年就任店長一職,從產品陣容到活動企畫、店面營運均親自參與。文章常散見於報章雜誌,也是京都在地的文化名人。除了本書之外,曾出版過《二十三種欣賞咖啡桌上精裝書、視覺書的方法》(ヵみёみЪみйю.йЧヱЗ жЖшヤю.йЧヱソ楽ウノ方23通ベ)、《翻開書本,找回那時候的回憶》(本メ開ゆサ、やソ頃デ),並以惠文社一乘寺店名義合著《從書店的窗口看京都》(本屋ソ窓ろヘソキゆギ京都)。二○一五年八月離開惠文社一乘寺店,成立自己的獨立書店「誠光社」。

搶先試閱:

◆左京區的人生十字路口

在多所大學的環繞之下,左京區也時常被譽為京都市內首屈一指的文化區域。但如果有哪裡的雜誌想要裝模作樣地描述「左京區是京都的文化重鎮」, 按照當地人的脾性, 肯定會不以為然地嗤之以鼻。在「左」京區這塊土地上,特別多崇尚自由主義的人,而且直到今天依然能夠感受到揮之不去的學生運動氛圍。舉凡坐落在京都大學內、由學生掌握自治權的「京大吉田寮」,或是由聯

絡協議會營運的「西部講堂」,也都還完整地保留著。大學是知識的權威機構,學生身處其中卻反抗權威,兩者交集共存的左京區,可以說是一塊複雜的區域。

在這樣的街區裡,有一間唯有當地人才知道、好比左京區人生十字路口的小店。那就是位於京大附近的居酒屋─「屯風」。

一到夜裡,不只是地方上的學生或老師,連在附近開業的同行、音樂家、作家、編輯等與創作活動有關的職業人士,也會三不五時來這家店露臉。在常客當中,有曾經參與制定非洲南部小國憲法草案、聽起來很厲害的留學生,也有京大畢業的清潔人員等等,形形色色的來客是這家店的特色。

「屯風」店開在百萬遍十字路口的住商大樓三樓。在打開讓人乍看之下不太敢走進去的大門後,可以看到只夠坐小貓兩三隻的吧台,還有幾張光塞進十人就足夠讓店內顯得擁擠的桌子。從一乘寺搬遷到現在的地點,截至今年已是第十年。以紅燒魚或小火鍋等為基礎的和食相當受歡迎,店內也提供各式各樣從日本各地帶回來的日本酒。站在店中央的吧台內,老闆屯平先生如魚得水的與各方來客交換街區話題。

「屯風」源起於京都一家知名的咖啡館「本屋良洞」。這家店有一段時間是學生運動和「越平連」(譯註:越南和平促進市民連合)的成員,也曾是京都左派文人的據點。後來店的觸角越伸越廣,開始頻繁舉辦詩的朗讀會或民謠吉他表演,也成為關西民謠音樂的發展據點。三十年前,這間店開在同志社大學和當時位在廣小路的立命館大學中間,而屯平先生就在那家店裡工作。

◆從「發訊」到「共存」

地點來到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南側、同屬左京區的白川下別當町,二○○四年在此開幕的「崖書房」,也是和這個街區一同與時俱進的小店。店的外觀正如其名,一台汽車衝出仿崖壁造型的外牆,令人過目難忘。號稱「左京區新文化地標」的「崖書房」,開業時的盛況依舊歷歷在目,但猶記最初開幕時,我所耳聞的淨是他們個性化的經營型態,而不是商品的內容,因此總覺得前景有些堪慮。老闆山下賢二先生對當時的情況回憶道:

「我是出生在下京區的人,而且長時間在東京工作,所以不是很瞭解那種左京區特有的風情。連惠文社的事也是在開店前一刻才第一次聽說。我想既然已經有惠文社了,那我就該用點不一樣的方式經營書店。於是我嚷嚷著『想開一間這樣的店!』提出相當鮮明的自我主張,但沒多久就在經營面上碰壁。開店一年後的某天,我的朋友實在看不下去書店的慘況,決定主動幫我發送崖書房的傳單到附近的店家去。那時『屯風』的屯平先生建議我說:『要在這一帶做生意呀,一定要跟左鄰右舍打好關係才行。』所以我隔天立刻付諸實行(笑),開始去附近店家串串門子,親切地招呼上門的客人。」

「像最近店裡舉辦的活動啊,幾乎都是外來的企畫或作家主動提案的,其實現在已經不太有我們自己提案的活動了。當然,不管是什麼樣的內容,最終的型態還是會呈現出『崖書房的風格』。有時候一些無法在店內販售的小眾書報送來時,我們還會直接給製作者一些建議,讓對方重新修改一下。久而久之,不

管是客人,還是順應市場趨勢逐步調整的商品內容,終於讓我們有種融入這個街區的感覺了。」

開幕幾年以後,惠文社也有越來越多上門詢問「崖書房」怎麼走的人,三不五時還會看見有客人拎著「崖書房」的購物袋光臨本店。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親自跑了一趟,仔細觀察他們的書櫃,發現這家店已經拋棄了開店時的形象,徹底化身為街區的書店。雖然多少有一些獨立音樂CD或自費出版品等商品的特色與惠文社明顯相異,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雜誌或生活風格類的選書當中,也有很多和惠文社重複的。同樣的一本書,不過是因為店內風格或陳列方式不同,整體感覺就截然相異。隨著兩店的交流日深,二○一一年,惠文社與崖書房共同舉辦了「京都小冊子專題」展。其後也陸陸續續舉辦以舊書為主題的活動,希望能持續促進兩店的交流。這種以共存取代競爭的意識,讓街區的動線又更趨複雜了。

 
企鵝的憂鬱 /怪得迷人的作家,充滿奇想的情節
文、圖節錄自愛米粒出版
圖/愛米粒出版提供
如文字形成的毒品,滲入讀者的毛孔之中,直到超現實成為真實!風格獨具的黑色喜劇,真正充滿創意的作品!

內容簡介:

米沙站在沙發後面低頭沉思。維克多坐在餐桌前盯著稿紙發呆。米沙是一隻企鵝。患有憂鬱症的企鵝。維克多是一個作家,一個想寫小說,卻是個只能靠撰寫政商名流的未來訃聞維生的不得志作家。動物園開放認養那天,維克多把米沙帶回家,沒想到他竟是一隻患有憂鬱症的企鵝。當他用打字機一字一字描繪生命圖像,米沙會搖搖晃晃走到主人身邊把頭靠在他腿上,偶爾閃著快樂神采,更多時候是露出懇求的眼神。維克多雖成不了真正的作家,但至少寫訃聞的工作可以為米沙買更多魚,而且越來越多政商名流租借米沙出席喪禮,加上長滿雀斑,綁著紅色馬尾的小女孩桑妮埡出現,生活逐漸好轉……隨著彷彿預知死亡的訃聞陸續刊登,短暫的幸福化為困惑與慌張,維克多發現自己也成了訃聞的主角!黑影重重,不知殺手在哪的情節,一步一步籠罩……

作者介紹:

安德烈.克考夫

1961年出生於聖彼得堡,幼年時遷居基輔。從六歲就開始提筆創作,嗜好是收集仙人掌。基輔大學就學期間主修外語,除了英文、日語,還會說九種不同的語言。曾當過記者、編輯,服役期間於奧德薩監獄擔任警衛,後來成為電影攝影師,寫過無數劇本,第一本小說獲得俄國書卷獎。現定居基輔。

搶先試閱:

先是一顆石頭落在維克多腳邊,離他不到一公尺。他回頭看,只見兩個蠢蛋對他冷笑,其中一人彎腰從龜裂的石子路上撿了另一顆石頭,像玩滾石子遊戲似的朝他拋來。維克多加快腳步繞過街角,告訴自己千萬不能用跑的。他回到住處街上,抬頭看了時鐘,九點整。沒有聲音,也沒有人追來。他走進公寓,心裡已經不再害怕了。那些老百姓,他們已經付不起一般的娛樂了。生活那麼無聊,他們只好開始丟石子。

維克多打開廚房的燈,燈還沒亮就熄了。他們把電停了,說斷就斷。黑暗中,他聽見企鵝米沙的腳步聲,不疾不徐的。

米沙是一年前住進他家的。那時動物園正在分送動物,將飢腸轆轆的動物送給能餵飽牠們的人。維克多去了動物園,回家時便多了一隻國王企鵝。他前一週才被女友拋棄,覺得很寂寞,但米沙也有牠自己的孤單,於是兩個就這樣互相寂寞著,感覺更像彼此依賴,而不是親密的夥伴。

維克多翻出一根蠟燭,點燃之後裝進一只美乃滋空罐裡擺在桌上。微弱的燭光散發著無憂無慮的氣氛,很有詩意,讓他忍不住在昏暗中尋找紙和筆。他坐在桌前,對著紙和蠟燭,感覺白紙在求他寫些什麼。他要是詩人,此刻肯定文思泉湧。可惜不是。他只是一名困在新聞報導與粗糙散文之間的作家。短篇小說已經是他的極限。非常短的短篇小說,短到就算領了稿費也不足以過活。

轟的一聲槍響。

維克多衝到窗邊,臉貼著玻璃往外看。什麼都沒有。他回到桌前,剛才的槍聲已經給了他一個靈感。不過就那麼一頁,沒再多了。他剛為自己最新的短短篇小說畫下可悲的句點,電就來了,天花板的燈泡亮得刺眼。維克多吹熄蠟燭,從冰箱拿了一條青鱈魚放進米沙碗裡。

隔天早上,他將昨天的短短篇打成白紙黑字後,就告別米沙出門了。頭一站是一家新成立的凱子報社。他們什麼都登,從食譜到後蘇聯時代的戲劇評論一概不拒絕。他認識報社的總編輯,偶爾會相約喝個爛醉,再由總編的司機開車送他回家。

總編輯笑臉相迎,拍了拍他的肩膀,吩咐祕書去泡咖啡,接著便恢復編輯本色,拿起維克多的大作品評一番。

讀完之後他說:「不行啊,兄弟。別誤會,但這篇文章真的不行,需要再血腥十倍,或來點畸戀什麼的。別忘了報紙的短篇文章就是要腥羶色啊!」

維克多沒等咖啡來就離開了。

首都新聞報的辦公室就在附近。那裡的編輯部沒有維克多的熟人,於是他便到藝文部試試手氣。

年紀頗大的助理編輯親切地說:「我們其實不登文學作品的,但你還是把小說留下來吧,誰曉得會怎樣?說不定某個週五能見報,你知道,為了平衡版面。讀者看了太多壞消息會想來一點清淡的,至少我就會。」

說完那小老頭遞了一張名片給他,就回到堆滿稿子的桌前坐下。維克多這時才發現對方根本沒請他進辦公室,兩人是在門口聊的。

兩天後,電話響了。

「這裡是首都新聞報,抱歉打擾您了,」女人的聲音,語氣清脆俐落。「我們的總編輯在線上,想跟您談談。」

某人接過話筒。

「維克多.艾列克塞耶維奇嗎?」一個男的問道。「你能不能今天來我們這裡一趟?還是沒空?」

「我有空。」維克多說。

「那我派車去接你,藍色的志古利。告訴我地址。」

維克多報完地址,總編輯說了一句「待會兒見」就掛了電話,連名字也沒說。

維克多打開衣櫥挑選襯衫,心想報社找他是不是為了那篇小說。機率不高……那篇小說對他們能有什麼用處?不過,管他的!

藍色志古利就停在公寓入口。司機很客氣,將他載到報社去見總編輯。

總編輯看起來不像跑新聞的人,反倒像上了年紀的運動員。也許真的是。不過他眼神裡的嘲諷還是騙不了人。那種神情只可能出於智慧與學問,不可能來自成天泡在健身房的人。

「坐吧。要來點干邑白蘭地嗎?」他一邊說著,一邊像主人似的揮手要維克多坐下。

「可以的話,我想來點咖啡。」維克多說著在面對大辦公桌的一張皮椅上坐了下來。

「兩杯咖啡,」總編輯拿起電話交代一句,接著親切地說:「你知道嗎,我們前幾天才聊到你,結果我們的藝文助理編輯波利斯.李奧納多維奇昨天就拿了你寫的小文章來找我,要我讀讀看。我看了,寫得很不錯,看完忽然想起之前為什麼會聊到你,就覺得我們應該見個面。」

維克多客氣地點了點頭,伊格爾.羅夫維奇露出微笑。

「維克多.艾列克塞耶維奇,」他接著說:「你要不要來我們這裡工作?」

「寫什麼?」維克多問,心裡暗自擔憂又要重拾記者的苦力生活了。

伊格爾.羅夫維奇正想解釋,祕書就端著咖啡和一罐糖進來了。羅夫維奇閉上嘴巴,直到祕書走了才開口。

「這件事是最高機密,」他說:「我們正在找一名文筆出眾的訃聞記者,專門寫一些高來高去的漂亮文章。你懂我的意思嗎?」他一臉期待望著維克多。

「你是說坐在辦公室裡等人死掉?」維克多小心翼翼地問,深怕對方說是。

「不是,當然不是!你做的事比這個更有趣、更有責任多了。你的工作是無中生有編出一篇緬懷文,我們稱之為訃聞,對象從官員、幫派分子到文化界人士都有,反正就是那些人,而且在他們還活著的時候寫。但我希望能用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描繪死去的人。你的小說讓我覺得你就是最佳人選。」

「薪水呢?」

「起薪三百元,工時由你自己決定。當然你得讓我知道你挑了誰,免得害我們哪天在路上被車撞了還不曉得。喔,還有一個要求,你得用假名。這樣對你、對大家都好。」

「什麼假名?」維克多問。他說這話一半在問伊格爾,一半問自己。

「你自己想。要是想不出來,就先用一群老友吧。」

維克多點點頭。

 
善惡的彼岸 /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
文、圖節錄自大家出版
圖/大家出版提供
鄙夷同情、譏諷民主、認可苦難、推崇強權。他,何以能得出這樣一個近乎人類公敵的結論?

內容簡介:

尼采斷然摒棄了「我思」這種思辯的自明性來思考人類的身心和活動,於是一併拋棄許多熟悉相關的道德準則與慣例:同情之鄙夷,對民主、平等和公共福祉的譏嘲,對苦難與刑罰之正當性的認可,對強權、強人和等級制的推崇,對主人道德與奴隸道德之區分──他完全背離了�˙X時代以來,從歐洲擴展至全球的人類文明共識。

作者介紹:

尼采

尼采寫下此書的時候,距離最後的生命只有四年。他在這段短短期間的產出,占了幾乎所有作品的一半。

尼采在此書以一種徹底、明晰和肯定的方式提出他的哲學方案:完全倒轉柏拉圖主義和西方兩千年形而上學的基本立場,提出視角主義和權力意志概念,反駁自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發端、經基督教而濫觴的傳統道德學說,肅清後者在政治和文化領域的影響,並就新的思考方式和行動方式的可能性,給出自己的方案。

搶先試閱:

命令者的道德虛偽──尼采《善惡的彼岸》

既然,自有人類以來的一切時代,皆有人類群盲(宗族、鄉社、部落、民眾、國家、教會),亦皆有與為數甚少的命令者相比非常之多的服從者,——也就是說,鑑於順從在人類中間得到迄今最好和最長久的練習和培養,人們可以合乎情理地假設,現在平均說來每個人生來都有這種需求,它作為一種形式良知在發號施令:「你應該無條件去做某某事,應該無條件不做某某事。」簡而言之:「你應該。」這個需求會找東西餵飽自己,用某個內容把它的形式填滿;在這方面,它根據它強壯、著急和緊張的程度去攝取,不挑三揀四,胃口很廣,只要是命令者——不管是誰,父母、教師、法則、等級成見、公眾意見——朝它耳朵裡喊的,它都接受。

人類發展所受的奇特限制,他們的躊躇、漫長、頻頻倒退和打轉,其根源是:群盲的順從本能被最大限度地、以命令的藝術為代價繼承下來。設想一下,有一天這種本能逐步完全失去了節制,那麼最終乾脆就沒有足夠的命令者和獨立者了;或者這些命令者和獨立者的內心為不安的良知所苦,為了能下達命令,他們竟必需自己先對自己施加某種欺騙:也就是說,假裝他們也在服從。今日的歐洲實際上就處於這種狀況:我稱之為命令者的道德虛偽。他們不知道還能怎樣保護自己免受他們的不安的良知所害,只有一味地裝出(祖先、憲法、法律、規律甚或上帝所頒布的)更古老或更高級的命令執行者的模樣,或者甚至從群盲的思維方式中借取群盲的準則,比如充當「民眾的第一公僕」或者「公共福利的工具」(譯注: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ße)有名言曰君主是國家的第一僕人,受勞為國家謀福利;不過他說的是國家而非「民眾」或「公共」。)。

另一方面,今日歐洲的群盲亦端起了架子,彷彿他們是唯一得到允許的人類,並且,把那些使他們得以變得馴順和容易相處、對群盲很有用的特性,美化成真正的人類美德:即公共意識、熱心、為人著想、勤奮、適度、謙遜、諒解、同情。而在據信不能擺脫領袖和領頭羊的地方,人們今天便一次又一次嘗試,用聰明的群盲之人的總數合計來取代命令者:這是一切代議制憲法的淵源。儘管如此,若竟有一位絕對命令者出現,對於這些群盲動物式的歐洲人,是何等福氣,免除一種正變得難以忍受的壓力,是何等的解脫,這一點,拿破崙的到來所造成的效應給出了最後的偉大證據:——拿破崙效應的歷史幾乎就是較高級幸福的歷史,這一整個世紀在它最有價值的人和最有價值的時刻曾經達到的那種幸福。(編注:儘管如此…〕準備稿(筆記本W I 6):儘管如此,若竟有一位絕對命令者出現,對於這些群盲動物式的歐洲人,是何等的福氣,拿破崙給人們的印象給出了這方面最後的偉大例子。在較精細的例子裡,則較低等級的所有認識者和研究者都有一種對能下絕對命令的哲學家的相同需求:這些哲學家在有些情況下把認識的價值表牢固樹立了整整數千年,比如柏拉圖就是這樣——而基督教義則只是一種群氓化了的柏拉圖主義——又如今日還有一半亞洲人在跟隨一種被佛陀通俗化了的數論體系; 參見本書前言的另一種說法:「基督教就是給民眾的柏拉圖主義」。)

人若生於一個分崩離析、攪得種族混亂不堪的年代,他本人的身體裡就是一個駁雜來源所傳下的遺產,即諸般相互對立的衝動和價值尺度,經常還不只相互對立,還相互爭戰、少有安寧,——這樣一個人,處於文化晚期和破碎的光源下的人,一般來說,將是一個較為虛弱的人:他最根本的期望就是,有朝一日結束那場戰爭,而他就是這場戰爭;在某種使人安寧的(比如伊比鳩魯學派或基督教的)醫學和思維方式的協調一致下,幸福似乎首先就是休息、不受打擾、饜足、無限統一性的幸福,用神聖的修辭學家奥古斯丁(他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的話說,就是「安息日的安息」 的幸福。(譯注:「安息日的安息」:奥古斯丁把源自猶太教的安息日引申為人類的第七個時代、永恆安息時代(《上帝之城》22:30):「當我們被上帝的幸福和聖潔充滿,被造就為新人的時候,我們自己將變成第七日。[……]上帝使我們復原,上帝巨大的恩典使我們成全,我們將永遠安靜下來,知道他是上帝,當上帝成為一切中的一切時,我們就被上帝充滿了。」(《上帝之城》,王曉朝譯,人民出版社,二○○六年,第1160頁)。)

 
閱讀筆記
惡人:普通人為何會變成惡魔/震撼思考與人心之作
聯合報/阿潑
《惡人:普通人為何會變成惡魔》書影。 圖/立緒提供
透過耶路撒冷大審的紀實觀察,漢娜.鄂蘭得到了一個結論:「最邪惡的事情是由那些沒想過自己能選擇是善或惡的人做出來的。」換個說法:極端的邪惡未必出自心理變態或狂熱分子,普通人在日常心理的驅使下也會犯下同等罪行,這便是「平庸之惡」的界定。這著名的論述,是這位德國學者耐心守在審判庭邊,書寫記錄所得:一開始,她便細膩描述開庭的樣態,並不忘質疑、分析,甚至諷之為展演正義的殿堂。鄂蘭以法庭審判為基礎,開展其對殺戮之惡的思考與批判。

《惡人:普通人為何會變成惡魔》表面看來,像是取徑於上述經典,從書名到書封引句都仿自《平庸之惡》,令人有老調重彈的錯覺,但若因此而放棄它,恐會因此失去閱讀這本震撼思考與人心之作的機會──至少我個人就是從「這我知道啊」的不以為然,瞬間轉換到滿書頁畫線,並興奮得到處宣傳那般驚喜。

「本書要談的是兇殘:他長什麼樣子,它感覺起來是什麼樣子,它緣何產生,有什麼方法可以防治。」和鑽研政治思想與屠殺歷史的鄂蘭有一基本的不同,文學教授出身的作者詹姆士.道斯更重視「自白」、「證詞」或「敘事」扮演的角色與影響。這本書完全不分章節,全靠受訪的日本老兵證詞切片,當每段論述的引言,它要探討的無非以下的問題:書寫或閱讀暴力或創傷事件的道德風險有哪些?閱聽這些駭人聽聞的故事可以改變什麼?又會影響我們什麼?自白能代表什麼嗎?最後則是書寫的弔詭。

於是,在每一段老兵自白之後,道斯不忘補充許多訪談時的細節與觀察,甚至自己的反思,他先是擺明了自己的位置,並不將自身抽離於這個「再現暴力」、「再現創傷」的加害與被害的結構裡,甚至把自己推了進去,成為一個明顯的中介者,並時時扣問如此能解釋什麼,是否傷害他人又徒勞無功?「蒐集證言是一種尊重倖存者和死者的舉動,也是對抗集體兇殘反覆上演的一座真實小碉堡。但蒐集和分享證據,卻會觸發一個我們無法控制的連鎖反應過程。它同樣會引起傷害。」

他甚至邊寫,邊將書稿拿給別人看,從對方的意見中,再拉出一個討論議題。「所有的書寫都是某種操弄,但有時候那又是一種非作者能夠完全控制的操弄,甚至不是作者自知的操弄。」

道斯援引大量著作和文學作品,反覆論述兇殘或再現兇殘,探討故事、文類、敘事或修辭等概念如何影響這些討論。層層後設,讓讀者和作者間、作者和其所論之事間,不再只是單向,而是相互指涉與對話的。讀著讀著,不免覺得作者寫作策略似乎就是將討論思考打得破碎,無意給予一個整體的、有系統的、有定論的方向。書翻到最後,他果然做出解釋:「我之所以經常迴避歷史脈絡,我想是因為作為此時期的美國公民,我不敢對別人的戰爭罪行發起一個詳細和正義的批判。至於我會不斷轉換視角和只給出有限生平背景資料,是因為此舉有助於解決(或延後解決)我對那些日本老兵所持立場的內在緊張。我就是不知道應該怎樣看待他們,而割裂化可以起到某種絕緣作用。」他非常誠實地說明了自己的心理。而我以為正是這些「在意」,讓這本書的書寫如此獨特且珍貴。

 
誰挽救了Sony?
「OneSONY改革計劃」讓SONY不一樣了。電視機業務中節連續11年的窘境,已經開始盈利,在加速�ㄟ囧潃荈布q的中期計劃後,移動業務也朝向盈利邁進,行政總裁平井一夫如何成功挽救SONY?

台南小革命 翻轉農村改造街區
因為「人」,改變了一個地方的「溫度」;因為「人的溫度」,重新形塑了人文地貌。一場農村營造與街區改造,讓台南後壁的土溝村落變成美術館,讓府城的正興街展開民間自主的假日封街,讓旅人以更親近風土人情的方式走進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