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微軟買諾基亞:一加一能大於二?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9/06 第308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無牙的退場機制
聯合報社論 微軟買諾基亞:一加一能大於二?
經濟日報社論 迎接中國特色自貿區的新時代
聯合晚報社論 陸客帶來「中國化」問題嗎?
民意論壇 高教掀海嘯 12年國教…
別再用口水治水 正視地層下陷
併校因應少子化 共享資源省經費
學日本與水共生 住宅闢滯洪池

聯合報黑白集
無牙的退場機制
黑白集/聯合報
教育部宣稱,政府已經擬妥私立大學「退場機制」,隨時都可以「啟動」。聽起來好像很容易,彷彿教育部設置了一個開關,官員只要按一下鈕,一所不夠格的大學就會從通風口被拋到外太空一樣。

但誰都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根據教育部所訂的四個標準:學生不滿三千人且註冊率低於六成、評鑑太差、積欠薪水、違法等,只要符合上述任一項,都將專案列管要求改善;若輔導無效,即啟動退場機制。試想,光要走完上列無明定期限的改善、輔導程序,就要耗掉多少時間;而且,萬一教育部下令要某大學退場,它就是打死不退,誰能奈它何?

教育部為私校訂出了四大門檻,但它給自己設下的目標,卻只是希望在幾年內把現有的十餘所問題大學列為輔導對象。換句話說,三年後,少子化海嘯席捲大學時,我們卻還有一百五十所大學,遠遠超出教育專家認為「至少要關一半」的標準。試想,那些財務、師資岌岌可危的學校,校務和士氣均已廢弛,將留給學生什麼教育?

以屏東永達技術學院為例,六年來學生從一萬多人降到一千多人,校方已經七、八個月未發放教職員薪水,董事會也無意再出資發薪。就連這樣的學校,教育部都沒辦法對它開刀,又奢談什麼「退場機制」?屆時,若欠薪、減薪的教師四處抗議,政府難道還得代為處理?

諷刺的是,當初民眾捐資興學,都說是為了公益、為了教育;如今臨到該要退場,董事們心中放不下的,卻都是那些增值的土地和校產。台灣高等教育走到這步田地,談大學退場,卻還得先給這些校董法外開恩,豈不荒謬!

   
聯合報社論
微軟買諾基亞:一加一能大於二?
社論/聯合報
正當宏達電傳出「內鬼」竊取商業機密事件之際,曾領導全球手機風騷近十年的諾基亞(Nokia)手機部門,宣告以七十二億美元的低價賣給了微軟公司。引人遐想的是,宣布這項消息的諾基亞執行長艾洛普,正是兩年前從微軟跳槽過來的「改革者」;交易完成後,傳出他將是下任微軟執行長的接班人選。

事實上,今年初艾洛普宣布諾基亞已結束連六季的虧損時,外界還曾猜測:這是否意味諾基亞在他手中「復興有望」?未料,半年後演出的竟是個「無間道」的結局,艾洛普扮演了「終結者」角色,把「芬蘭的驕傲」以「白菜價」賣給了他的前東主。而業界認為,連問世才兩年的中國大陸「小米機」,身價都遠超過這個數字。

諾基亞的命運,和摩托羅拉類似,都描述了科技產業在全球化潮流中的「短命」現象。有近一百五十年歷史的諾基亞是以製造紙漿起家,直到十幾年前,才以獨到的手機設計崛起而聞名全球;不料,近年在技術創新上轉錯了一個彎,結果便是萬劫不復。同樣的,靠製造汽車音響起家的摩托羅拉,曾經是手機的領航者,但因過度強調科技和質感而輸掉市場;最後,難逃被谷歌收購的下場。

微軟宣布收購諾基亞的消息後,市場的反應耐人尋味。次日,諾基亞的股價應聲大漲了四成五,顯示投資人樂見此一發展,至少該公司獲得了一大筆現金可用於分配股利或更新;相對的,微軟股價卻下跌了四.六%,可見其投資人不看好這項交易的前景。這種股價和交易預期背離的現象,其實也反映了投資人的短期獲利眼光和企業經營者長期布局之間的難以同調。

微軟之所以收購諾基亞,無非是希望透過兩公司的軟硬體結合,讓搭載其「視窗」軟體的手機在市場取得更高的能見度。問題是,一加一未必等於二,甚至未必一定大於一;這次交易被形容為「聯姻容易、轉型難」,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一,微軟本身為觸控介面而開發的win8軟體,陷入了舊用戶厭棄、又難以吸引新消費者的窘境;第二,它推出的平板電腦,也未成功打開市場,甚至看不出亮點;第三,如果微軟不重新思考消費的需要,只是一味想要借諾基亞之殼製造出裝進其軟體的手機,成功機會恐怕不大。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兩年,迄今未打造出任何新機種,即是最佳殷鑑。

巔峰時期,諾基亞在智慧型手機的市占率曾高達近五十%,全球使用者都以擁有一支Nokia為榮;這樣的盛況不再,至去年底,它的市占率已滑落到僅剩四.三%。新科技產業的競爭,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殘酷市場,一點不假。諾基亞早年其實展示過相當先進的移動上網技術,卻未及時將創新技術應用於商品,因而遭到蘋果、三星的追殺超趕,落到葬身沙場,令人唏噓。

對於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外界的反應好壞不一。台灣方面,一些屬於其供應鍊中的廠商因預期受惠而喜不自勝,認為是好事一樁;對於曾生產搭載微軟手機軟體的宏達電,則略顯失落。韓國業者認為,微軟收購諾基亞發展新手機,一方面有助於牽制谷歌,另一方面因諾基亞的手機通信專利數量龐大,微軟也可能利用這些專利要求企業繳費或提起訴訟,因而憂喜參半。對中國大陸而言,最大品牌華為一度有意收購諾基亞,最後卻因生產的是中低成本手機而未獲青睞,亦不免另有一番感觸。

谷歌副總裁曾嘲笑微軟和諾基亞的合作說:「兩隻火雞合在一起,無法變成雄鷹。」這話引用的,是當年諾基亞副總裁嘲笑台灣明基電通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的話。前面那段,已被驗證是一個魯莽的故事;然而,微軟和諾基亞是不是「兩隻火雞」的結合,則仍有待觀察。

   
經濟日報社論
迎接中國特色自貿區的新時代
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國務院已批准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全球都十分關注這個政策,尤其是香港。

根據媒體披露的內容,在上海自貿區中要進行的實驗,包括政府職能調整、行政體制改革、服務業市場開放、金融創新。後者又包括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帳完全開放及人民幣自由兌換等;昨天華爾街日報即報導,大陸將允許上海自貿區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並擴大至整個浦東地區。就此內涵看來,香港不可能不關注,因為若試驗成功,上海必將成為香港的強勁競爭對手,衝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台灣也將面臨威脅;香港之外,各國也不可能不關注,因為這意味著,「摸著石頭過河」摸了30多年的中國特區模式,極有可能邁向一個新的階段。

了解中國大陸的人應該明白,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先有包括深圳在內的四個特區,後有一連串的幾個「新區」(如天津濱海、深圳前海,及南沙、橫琴等),兩者本質上差別不大,共同特色是:開放、基本以製造業為主、政府主導角色明顯,相較於「區外」其他地區,產業與經濟的表現相對出色。但另一方面,無論「區內」或「區外」,大陸產業與經濟發展面臨的瓶頸也益發凸顯,例如服務業尤其是金融的相對滯後,還有政府職能的定位與效率難以跟市場經濟配套。這兩個問題,明顯已涉及到深層次的體制改革,難度很大,不突破又不行,於是唯一的選擇就是實驗了,這即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產生的背景。

以「1.0」與「2.0」為喻,從深圳開始,到在此之前的所有特區或新區,是「1.0」;上海自貿區的內容大有不同,所以是「2.0」。正由於上海自貿區內容大有不同,涉及較多的深層改革,無論在意識形態的解放及既得利益的排除都面臨阻力,因此聽說力推此一改革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度在內部決策會議中拍桌動怒。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講過一句話,「要再造幾個香港」。鄧小平一方面主張「香港50年不變」,是希望在整個中國大陸範圍內保存不同的文化基因,一方面又說「要再造幾個香港」,則是要讓不同的文化基因產生雜交,從深圳等特區的「1.0」到上海自貿區的「2.0」,應可視為這種基因雜交、文化演化的過程。

上海自貿區概念崛起,各地出現搶搭順風車的現象。除上海外,天津、深圳、重慶、廣州、舟山、廈門等均有意爭取設立自貿區試點,有些已提交申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將南沙、前海和珠海三區打包向國務院上報的粵港澳自由貿易區。

一窩蜂的現象不足取,特別是有些連實際狀況都未搞清就忙著跟進的行為更不足取。必須指出,上海若真要把浦東打造成另一個香港,除了前述改革內容外,起碼還要包括法治、新聞自由等,但這些在短期內並無可能。但即使如此,這絲毫無損於上海或其他將來獲批的眾多自貿試驗區,在大陸改革開放摸石過河的進程中所做出的階段性貢獻。

此外,「自由貿易試驗區」與「自由貿易區」(協定)在本質上也不完全是同一回事。一般的自貿區(協定),比如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的「10+1」,或東協加上中日韓的10加3,以及北美自貿區等,都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貿「整合」,主要內涵是排除國與國之間資源、商品移動的障礙,是開放市場、放鬆及解除管制等,一句話,是讓「區」內實現市場經濟的一體化。與此對照,目前熱議中的中國大陸內部的自貿區概念,則除了自由化與市場化外,還包括了重要的體制改革。顯然,兩者是不完全相等的概念,這是在觀察自貿試驗區時須掌握的特色。

   
聯合晚報社論
陸客帶來「中國化」問題嗎?
社論/聯合晚報
大量陸客終於讓港人不堪其擾,甚至用「肆虐香港」來形容。從搜刮奶粉到公共場所爭吵,讓港人和陸客的緊張關係檯面化,甚至有港人在港台兩地刊登廣告,呼籲重視「中國化」的問題,特別向台灣喊話要以香港為鑑。

大陸客來台亦日增。事實的一面,是本地商家賺進不少人民幣,今年整體的觀光外匯收入估計可達3600億元,是本地經濟活水之一。事實的另一面,陸客舉止多少強化了他們既有的刻板形象,曰不守規矩、不聽勸阻、無視警示、不顧他人異樣眼光…,事例所在多有,持反中立場的台灣民眾不時拿來嘲弄一番。

不過,問題應持平以論。從「量」來說,香港人口700萬,遊港的陸客一年達3500萬人次,難免帶來壓倒性的衝擊。台灣近年的整體觀光客人數才剛超過每年700萬人,來自日本和港澳的旅客各自都衝破百萬,政府對陸客團和自由行的人數也都「總量管制」,並沒有到不設防的地步,此其一。

第二點,論旅遊素質,台灣「走向文明」也只是領先了一步,且步伐參差不齊。昨天很多人在電子媒體看見了登上基隆巨石比ya手勢的三名本地客,自稱到此一遊為留下「歷史紀錄」,用來形容陸客的「不守規矩、不聽勸阻、無視警示、不顧他人異樣眼光…」,不是可以全盤適用嗎?

又如果說起海外旅遊之血拚「掃貨」經驗,從日本藥妝店到米蘭精品街,都可見台灣旅遊達人在網路上交換「教戰守則」及宣揚戰利品。陸客掃奶粉之困擾,和陸客在101掃名牌包,在土產店掃鳳梨酥和面膜帶來的業績,不能不相提並論。

港人心底憂慮,完全可理解可同情,但陸客只是導火線,「中國化」問題的核心還是在於港人對政治制度無法自主,民主支票遙遙無期。台灣確實幸福多了,且這樣的幸福是人民一步一腳印爭取而來。也正是在「人民是頭家」的這層意義上,台灣或無須擔心「中國化」,也不必將問題歸責於陸客來台。反倒是,怎麼把「台式民主」的素質更升級,讓我們接受其他華人社會的羨慕能當之無愧,才是更重要的任務吧。

   
民意論壇
高教掀海嘯 12年國教…
余豈/教(嘉義市)/聯合報
這陣子同事們準備開學,壞消息卻一個接一個:五年五百億高教經費大縮水,很多校系等著倒閉,老師們等著失業,甚至幾年前音樂系作曲組就招生掛零的師大,都有教授跳出來呼籲,政府協助設置流行音樂系所,也是為了校系倒閉謀後路。

聯合報「為青年尋路三部曲」專題報導,在教育界熱烈傳閱,大家愕然驚覺:原來在台灣,高等教育和菁英教育得分開討論了。隨著「願景工程」系列在網路上轉載的,還有廿多年前發起教改大遊行、主張「廣設大學」的基金會等主事者名單。

如今廣設大學政策毀了台灣教育品質,非但當初教育部蓋章、設計、執行教改政策的官員無人被懲處,多位教改主事者連句道歉也沒有!直接承擔災禍的,卻是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和學生。

坦白說,學校倒閉在即,能指望老師們安心教學嗎?不少學校擔憂退場,連帶不敢開出專任缺,然而教育部和勞委會有何立場要求,只領鐘點費的「教授」用課餘時間做編寫教案、備課、改作業、登錄分數等超時工作呢?

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排擠高教經費,「五年五百億」明明尚未達到馬英九承諾的十五所亞洲第一大學目標,經費卻即將砍半!即使中等教育本身,建中北一女這類學校拿不到經費,只能用老古董級的教具,台灣真正的人才對於政府哪會有半句好話?十二年國教口口聲聲「適性揚才」,筆者卻敢斷言,「免試上高中」的政策,必加速技職教育之倒閉潮。

這些教育亂象並非突然發生,十多年前聯合報就大幅報導,當時台大校長陳維昭痛批高教政策失敗,但教育部不為所動;後來搞到「七分上大學」,那種程度連高中都不該畢業,高教品質怎能不沉淪?

如今多所學校陸續發生減招與教師欠薪現象,教學品質每下愈況成為無可逃脫的宿命。網路最近流傳一張照片,是民國八十二年房仲業的求才廣告,只要求高中學歷,試用期就保證底薪四萬元。如今學歷貶值,同樣工作有兩萬元起薪就偷笑了,試問,這情形政府竟沒半點責任嗎?

台灣教育已面臨恐怖海嘯,政府處理無方,教育界對未來充滿極大的無力與焦慮感。在民間版幸福指數調查中,十二年國教和二代健保並列為最讓民眾覺得不幸福的政策,諷刺的是,正因大家都有大學文憑,政府的相關教育數據反而漂亮,可是也因「猴子都能上大學」,猴子學歷根本不值錢!

總之,教育部加加油吧。

   
別再用口水治水 正視地層下陷
李武忠/大學兼任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康芮颱風剛過,政客口水四射。每遇淹水,養殖業抽取地下水,必成眾矢之的。這究竟代表養殖漁民的執迷不悔,還是官員執政無能?

六○至七○年代,政府為改善沿海居民生活,鼓勵把沿海許多低窪與不適合稻作生產地區,改輔導從事水產養殖,儘管先天條件不理想,但是業者苦幹實幹,把許多荒地變成魚塭,並養出全球驚豔的高經濟魚蝦類,為台灣賺進大筆外匯。

然而,由於當初並沒有考量淡水供應問題,且產業發展過快,超出政府想像,在水源短缺情況下,為了順利養殖,業者採自力救濟方式,自行掘井抽取地下水補充,相關單位也沒有適時遏止,才會導致部分地區地層下陷,這是事實,漁業界也無需否認;但是,其他產業長期抽取地下水用量,恐怕亦是主因之一,卻被有意無意忽略,讓養殖業者單獨承受各界多年的指責。

如今許多沿海地區早在海平面之下,連排除積水都極為困難,對於這些地區,是否要再盲目投下龐大的治水經費,政府必須三思。

面對地層下陷的事實,政府除了要找出造成地層下陷的原因(非只養殖漁業),對症下藥外,在水產養殖方面,除了考慮改變養殖經營與土地經濟利用模式,讓沿海居民不再靠養殖業為生外,可透過航照圖,標示出台灣主要養殖魚塭分布及地層下陷區位,並依照嚴重程度,將其劃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三種,分別施予不同的解決方法。

對於輕度地區:補助設立循環水設施、嚴格監控養殖進排放水、實施環境生態標章認證、輔導生態養殖等;中度地區:設置水產養殖科技專區,統一處理排放水;重度地區:鼓勵休養並制定退場機制、規畫成大型的蓄水區、洩洪道等緩衝區、休閒漁業區等,針對不同程度的病症,施以不同的處方,能如此治水,國土或有不再流失的一天。

   
併校因應少子化 共享資源省經費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聯合報
最近台中有兩所國立高中職,確定要成為中興大學附中。這是許多學校,面臨少子化,學生數減少,政府經費不足的情況下,不錯的彈性變通方案。

組織的整併編組,有時會是一條活路。以台中這兩所高中職,初步估計,兩位校長,以後要由中興大學教授兼任,單單兩位校長的薪水,一年可省下近三百萬元。

我住的學區有高職、國中與國小,距離僅有十分鐘的步程。如果整併為一所高中,附設國中與國小,也可省下兩位校長的薪水。並且資源共享,國中和國小可使用國立學校的設備,提升教學效能。教師亦可流通,互相支援,充分運用人力資源。

高中可以跟大學合併,高中跟高中,國中跟國中,國小跟國小,當然更能整併。整併的方式,可以從地緣性、發展性與效益性考量。其實許多學校,早期是分校,因人口多了,才成為獨立學校。現在人口少了,收回當分校,是回歸歷史的源頭,並無不妥。

   
學日本與水共生 住宅闢滯洪池
蔡榮根/結構技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聯合報
根據國科會二○一一年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台灣極端強降雨發生的頻率,二千年以前平均每三至四年發生一次,二千年以後平均每年就發生一次。

另觀測一九九三至二○○三年台灣附近海平面上升速率,為過去五十年的兩倍,高於全球平均值,無怪乎台灣被世界銀行列為承受三種以上複合災害最高風險國家。

因應日趨極端的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影響,傳統的提高下水道設計洪水頻率,已不足以因應。有些國家採取堤防後退,還地於河的作法,譬如荷蘭,但對地狹人稠的台灣而言,顯然是不可行。

日本東京則自一九九三年起,規畫興建於地下約五十公尺處,總長約四點五公里,內徑十二點五公尺之巨大滯洪池。總工程經費約需一千億日元,分二期辦理,總工期為廿年。並自二千年起,不再堅持傳統的不淹水政策,都市更新結合防洪治水,很多豪宅的一樓挑空規畫為滯洪空間,配合景觀設計平常不但看不出是滯洪池,還增加了社區的價值。

看看我們台灣的作法,台北市為解決社子島淹水問題,規畫將社子島全面填高七至八公尺,擬打造成台北的曼哈頓。可以預見的是,解決了社子島的淹水問題,卻造成大台北地區將來更嚴重的洪害,這只是以鄰為壑的作法。

在國家財政極端困難下,我們不可能如東京建造規模巨大的地下滯洪池,但至少應該學習東京的都市規畫「與水共生」的作法。

   
幾米品牌,牽出台灣的故事線
台東比西里岸居民擁有與生俱來的藝術天分,以及樂天知命的生活哲學,與幾米品牌追求的價值「平凡又不簡單的生活」,產生了深度共鳴。透過幾米品牌經營的經驗,用專業讓比西里岸發現自己,打造專屬特色。

對比色聰明搭配 讓妳明亮有活力
身上具備對比色的服裝與配件,可讓人顯得更明亮有活力,尤其春夏最適合這類搶眼的色彩,只要在材質、設計、圖騰配色等聰明選擇,就可勇敢嘗試對比色的穿搭,讓自己展現時尚的風采。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